《朽者不朽:論陳師曾與清末民初畫壇的文化保守主義》在充分運用史料和借鑒學術界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從陳師曾藝術思想、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活動的構成背景即陳師曾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入手,通過對清末民初社會文化思潮、清末民初的畫壇、陳師曾的家學淵源、陳師曾所受日本影響等方面具體、深入的分析論述,梳理出陳師曾藝術思想和藝術風格形成的脈絡,在此基礎上,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論述了陳師曾文化保守主義的藝術理論體系、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藝術社會活動以及與同時代激進與保守的文化名流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從而闡明陳師曾作為民初畫壇文化保守主義的領導者和實踐者在近代美術轉型中所起的作用。
胡健,現任職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1983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專業(yè),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7年入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專業(yè)攻讀西方博物館與西方文化方向研究生,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2年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博與考古系攻讀中國藝術史方向研究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1989年,就職于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從事大型中國文物出國展覽的策展和翻譯工作。2001年調入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要從事藝術品收藏、開發(fā)和藝術史研究等方面工作,在《中原文物》《美術與觀察》《故宮月刊》《文物天地》《文物世界》《中國文物報》等學術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題胡健《朽者不朽》
導言
上篇 陳師曾與其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及人文環(huán)境
第一章 清末民初社會文化思潮
一、“變器為道”與“中體西用”
二、“溫故知新”與“推陳出新”
三、“精神”的科學與“物質”的科學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畫壇
一、金石畫風的興起
二、近代商業(yè)文化對畫壇的影響
三、南風北漸下的北京畫壇
四、西學東漸下的中西繪畫之爭
第三章 陳師曾的家學淵源
一、義寧陳氏
二、南通范氏
三、文化貴族之家的人文脈絡
四、陳師曾的家學印記
第四章 陳師曾所受“日本影響”
一、從傳統(tǒng)士大夫到近代知識分子
二、陳師曾繪畫理論與創(chuàng)作中的“日本影響”
下篇 陳師曾文化保守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第五章 陳師曾文化保守主義的理論
一、陳師曾主要美術理論解讀
二、文化保守主義的精神靈魂——《文入畫之價值》
三、近代中國繪畫史的鼻祖——《中國繪畫史》
四、陳師曾美術理論的核心思想和學術特征
第六章 “以日新全其舊”——陳師曾保守的革新實踐
一、“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陳師曾對傳統(tǒng)繪畫的傳承
二、“采補其所本無而新之”——陳師曾對傳統(tǒng)繪畫的創(chuàng)新
三、以本國繪畫為主體的舍短采長
第七章 陳師曾文化保守主義的美術活動
一、陳師曾與民初的美術團體
二、陳師曾與齊白石
第八章 陳師曾與同時代的文化名流
一、陳師曾與畫壇傳統(tǒng)派領袖
二、陳師曾與新文化運動領袖
結語
參考文獻舉要
陳師曾年表簡編
圖片索引
后記
《借山圖卷》為何能得到陳師曾如此的青睞?
清末民初,山水畫大致有四王派、黃山派、院體派,都是以古人為宗,以摹仿前人的作品為主要依據,在前人的山水圖式里變化出一點自己的面貌,當然這其中可能也有一些他們自己的生活感受,但不是作為創(chuàng)作的主要來源。它們的趣味,不論是古雅、枯寒或幽淡,都缺乏時代氣息和新鮮意境。而齊白石《借山圖卷》里的山水主要是根據自己在遠游途中的寫生稿重新整理創(chuàng)作的,多畫他自己經歷過的景色,具有自己強烈而新鮮的生活感受。在圖式上,它所表現的山水形象非常簡潔、精煉,是對現實山水景象的高度概括。這些山水,以平遠為主,雖結景極簡,但筆力凝重,著色鮮艷而單純。畫面上常常只出現一兩處突出的山峰、樹石或岸邊橋屋,并且刻畫也極為簡約。但簡練、簡約并不意味著簡單,而是平中貯奇,在簡練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生動,凸顯了畫面形象的視覺力量。如《借山圖卷》之四《洞庭君山》,描繪的是洞庭日出的景象,中景只有水中露出的一處孤山,大面積空白為平靜的湖面,沒有一絲水紋。遠處是一抹淡墨中露出的一點紅日。雖然沒有更多地描繪出洞庭群山的具體景象,但畫中極為單純簡練的形象卻勾畫出了此處山水的主要特征。近處一葉孤舟,飄飄蕩蕩,使得寂靜的畫面有了幾分生氣。整幅作品簡約至極,雖然只有三個層次、三種顏色、三種濃淡干濕的變化,卻使畫面的意境浩渺空曠,給人以天地悠悠之感。這幅畫從構圖到表現形式顯然與清初四王以來所形成的主流山水畫大相徑庭。從上述陳師曾給《借山圖卷》的題詩看,在他眼里,《借山圖卷》“如篆文”般古樸,印“工”畫“拙”,各有妙處。他特別引用了“退之譏右軍”的典故,來說明世人對齊畫的不理解是他們不識畫,就像世人對書法都喜歡的“姿媚”的面貌一樣。退之,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字,右軍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