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村落民俗文化研究--以青海蘇木世村落為個案》的作者是霍福。
《多元村落民俗文化研究--以青海蘇木世村落為個案》以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蘇木世村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這個自然村落中藏漢村民的物質生產、物質生活、人生儀禮、歲時節(jié)慶、口承民俗,以及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村落民俗變遷等進行民俗志考察和實證研究,提出了支配村落民俗文化的四種結構關系,即:“信仰一儀式”結構、“禮儀—道德”結構、“價值一觀念”結構和“文化一權力”結構,外部文化,特別是國家政權力量是通過這四種結構關系對村落傳統(tǒng)民俗發(fā)生作用的。上述結構的“解構”和“建構”是經常的。村落民俗因此呈現(xiàn)出動態(tài)演變的特征。多民族村落處在“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過渡帶上,對不同文化區(qū)同時進行著文化詮釋,進而發(fā)揮著社會穩(wěn)壓器的作用,因此在國家的整體文化結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霍福,1969年11月生,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人。2011年7月畢業(yè)于青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民俗學專業(yè),獲法學碩士學位。曾在青海省文化廳工作多年,現(xiàn)任青海省藝術研究所《青海文化》編輯部主任。自2000年以來,在《民族研究》、《民間文化論壇》、《節(jié)日研究》、《青海社會科學》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19篇:出版有《沉睡的記憶——神話傳說、彩陶紋飾解讀與田野調查》和《青海目連戲》(合著)兩本專著:主持和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參與完成青海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1項:獲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獎和青海省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獎4項。2009年被評為“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
緒論 一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二 研究思路 三 有關術語的界定第一章 蘇木世村的地理與人文環(huán)境 一 蘇木世人的家園 二 蘇木世村的人文環(huán)境第二章 村落信仰 一 藏傳佛教 二 民俗宗教 三 信仰民俗結構及其功能第三章 物質生產民俗 一 農業(yè) 二 交通 三 商 貿 四 生產民俗結構第四章 物質生活民俗 一 服飾 二 飲食 三 民居 四 生活民俗結構第五章 人生儀禮 一 百歲面——誕生儀禮 二 鋪床面——婚姻儀禮 三 長壽面——賀材儀禮 四 面琪子——喪葬儀禮 五 通過儀式的民俗結構第六章 歲時節(jié)慶 一 歲時性與節(jié)慶安排 二 節(jié)慶的結構與功能第七章 語言與口承民俗 一 村落語言 二 親屬稱謂 三 民間諺語、俗語和謎語 四 民間敘事 五 語言與口承民俗結構第八章 多民族村落民俗文化的演變 一 青海多民族村落的形成 二 村落民俗文化演變的本質 三 蘇木世村民俗文化的演變內容結論 一 社會轉型中村落的“內卷化”格局被打破 二 多民族村落異質性文化是村落認同和文化融通的結果 三 多民族村落是多元文化的過渡帶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和諧社會建設附錄一 青海蘇木世村(松木石南村)位置示意圖附錄二 主要訪談者名單(2005年)主要參考資料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