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教育系列:宋詩導讀》打破“文”與“史”長期分家的格局,建立起以“文”為主而兼融“史”等多種知識于一體的綜合性知識結(jié)構(gòu)。此著既名為《宋詩導讀》,當然應是以作品閱讀為主的。因此,諸如幫助學生理解典故、疏通語義的恰當注釋,對作品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主旨與情感、意境與藝術(shù)的正確導讀,便構(gòu)成了全書的主體。福清憑著他扎實的基本功和嚴謹?shù)闹螌W精神,在該著這些最基本的部分都是做得較準確、妥當而又得體的。然而,我認為更值得稱道的是,他在為學生進行作品導讀時,十分注意將文學史的有關(guān)知識融合進去。這主要體現(xiàn)在:在注釋的題注(常常是全詩的第一個注釋)中,注意將該詩創(chuàng)作的特殊背景或動機較具體地加以交代;在導讀中,注意將作品所涉及的相關(guān)文學史料,尤其是歷代詩論對該作品的著名評點介紹給讀者;而在作家介紹中,更注意根據(jù)作家的重要性,分別對其主要生平事跡及創(chuàng)作特色作或詳或簡的敘述。這樣,每篇作品閱讀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便都與文學史這個大視野緊密結(jié)合,使學生對單篇作品的閱讀理解由點而上升至面;對每個作家多篇作品的前后連貫之閱讀理解,便構(gòu)成對此一作家作全面立體理解與認識之完整系列;而對全書多個作家的連貫閱讀理解,則必然構(gòu)成對整個北宋詩歌從文與史結(jié)合上所形成的完整知識體系,便于學生作整體的把握。全書在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方面,可謂用心良苦而又不拘一格。例如,在重要作家的作品閱讀完成之后,書中常安排一個“閱讀延伸”,或介紹該作家的其他著名作品,或?qū)υ撟骷易髌返乃枷雰A向、藝術(shù)成就及特色作提綱挈領(lǐng)式的綜合性介紹,或開列對此一作家相關(guān)的研究文獻書刊目錄,使學生對該作家的認識和了解也延伸至一個更深更高的程度;又例如,配上極具作家神情個性的畫像,都無不與詩歌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風格及作者的人格精神相照應,便于增強學生對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有機會得到集多種藝術(shù)形式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shù)欣賞與陶冶,從而達到純文學分析所難以企及的更完美的教學效果。
序
宋詩導讀緣起
楊徽之
宿廖融山齋
寒食寄鄭起侍郎
王禹偁
村行
畬田調(diào)五首
寒食(今年寒食在商山)
寒食(寒食江都郡)
寇準
春日登樓懷歸
江南春
林逋
山園小梅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陳堯佐
吳江
杭州喜江南梅度支至二首
韓木
送潮陽李孜主簿
送王生及第歸潮陽
赴潮陽膵二首
潮陽作二首
憶潮陽
寄潮州于公九流
楊億
漢武
書懷寄劉五
淚二首(其一)
司馬池
行色
范仲淹
野色
晏殊
寓意
示張寺丞王�?�
石延年
代意寄師魯
南朝
下第偶成(集句詩二首)
曾公亮
宿甘露僧舍
梅堯臣
陶者
魯山山行
悼亡三首
書哀
……
后記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仁宗寶元三年(1040)以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并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任間遏止了西夏軍的侵擾。慶歷三年(1043)任參知政事,向仁宗上條陳十事,主張改革當時弊政,因遭保守派反對未能實現(xiàn)。新政失敗后出任陜西四路宣撫使,知邠州,后在赴潁州途中病死。謚文正。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文武兼?zhèn)�。他為將號令嚴明,愛護士兵。守邊多年中,西夏不敢來犯,并尊他“胸中有數(shù)萬甲兵”。為人正直,有氣節(jié),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其文章詩詞都有名篇傳世。其散文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和政治性,《岳陽樓記》是他散文中廣為傳誦的名篇。其論文觀點見于《奏上時務書》、《上時相議制舉書》等。范仲淹重視文章與社會風尚的關(guān)系,認為“國之文章,應于風化,風化厚薄,見乎文章”,反對“文章柔靡”、“詞多纖穢”的惡劣文風。他要求文章“復古道”,改革時文之弊,提倡寫作“不專辭藻,必明理道”。其雖然僅有五首詞作傳世,卻擴大了詞的題材,把邊塞風光、羈旅情懷寫入詞中,形成了獨特的“蒼涼悲壯,慷慨生哀”的風格,實為豪放詞派之先聲。
范仲淹今存詩歌有三百余首,他以儒家“詩教”為主旨,其詩歌創(chuàng)作與現(xiàn)實政治關(guān)系密切,所以明人蔡增譽在新刻《范文正公全集》作序時說他“詞篇或類元、白”。他的詩歌比較充分地展現(xiàn)了其政治理想、人生態(tài)度、生活愛好、文學觀念、審美情趣等。范仲淹輾轉(zhuǎn)各地為官,游覽了祖國大好河山,寄情山水,時有詩作,展現(xiàn)了他作為政治家的品格和從容的胸襟。范仲淹為人剛直不阿,充滿浩然之氣,其詩文創(chuàng)作也貫注了這種氣勢,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其待人極其真誠平易,詩歌創(chuàng)作也體現(xiàn)出淳真的特色。有《范文正公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