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給新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想要在工作上表現(xiàn)出色,而且必須做到這一點!”
“我非常喜歡這個人,所以我一定要得到他的支持!”
“我對別人很好,所以對方一定也要對我好,如果他們不這么做就太不仗義了!”
“這門考試非常重要,我必須考過!
“這所學校是我能力范圍內(nèi)最好的學校之一,我必須得到錄取,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如果我真的患有重病,那就太恐怖了,我肯定無法忍受。我必須明確知道自己沒得重病!
總有些不理性的想法讓我們痛苦,每每思及此處,我們就會陷入焦慮或者抑郁的情緒之中。反過來,你的情緒也會感染到家人、好友,甚至你所能接觸到的所有人。痛苦不是人類情感的正,F(xiàn)象嗎?但我們?nèi)绾卫硇缘貙Υ@一現(xiàn)象,如何減輕這些情緒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阿爾伯特·埃利斯博士告訴我們,緩解情緒帶來的痛苦,我們需要做到三點。第一,無條件地自我接納;第二,無條件地接納他人;第三,無條件地接納生活。本書將傳授你不再為各種事情煩擾,把注意力集中于生活中積極方面的妙法。一旦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再傷害你,那么你距離永遠幸?鞓返闹粮呔辰缇筒贿h了。
How To Control Your Anger
BeforeIt Controls You
小布什、克林頓和希拉里推崇的心理醫(yī)生
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學家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認知行為療法鼻祖
生前被美國心理學界譽為“活著的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去世后被美國媒體譽為“心理學巨匠”
百年誕辰紀念版
埃利斯經(jīng)典作品系列:
《控制焦慮》
《控制憤怒》
《理性情緒》
《良好的情緒》
《快樂法則》
《自尊的神話》
《堅守邊界》
21世紀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本書的第1版寫于1987年,那時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作為一個誕生42年的心理療法正在蓬勃發(fā)展。不過當時大家都覺得本書的(英文)名字太長了,可能會影響銷量。但是,本書和《理性生活指南》(A New Guide to Rational Living)是我所著圖書中銷量最好的兩本。
過去的日子里,事物都在日新月異地發(fā)展變化著,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自1987年起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第一,它的名稱發(fā)生了改變,它由1993年的理性情緒療法(RET)更名為現(xiàn)在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第二,現(xiàn)在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已經(jīng)越來越多元化。它更加強調(diào)想法、情感和行為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可以說它比以往更加認知—情感—行為化了。
另外,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比以往更加注重哲學觀。與大多數(shù)認知行為療法不同,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強調(diào)三大基本哲學觀。我近期出版的書都非常注重這三大基本哲學觀,尤其是《克服不合理信念、情感和行為》(Overcoming Destructive Beliefs, Feelings, and Behaviors)《控制憤怒》、《控制焦慮》、《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t Works for Me, It Can Work for You)、《如何打造耐力: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哲學》(The Road to Tolerance: The Philosophy of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這三大基本哲學觀是從讓你認識到自身扭曲、不合理信念開始,再通過認知—情感—行為三個層面的辯駁,實現(xiàn)建立有效新信念或者合理的應對觀念的效果。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強調(diào)的三大基本哲學觀如下。
用無條件的自我接納(unconditional self-acceptance, USA)替代有條件的自尊(conditional self-esteem, CSE)。用自己的主要生活目標以及是否能助你達成目標來評價、判斷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為。如果能達成目標,你則認為它是“好的”或“有用的”;反之,你則認為它是“不夠好的”或“沒用的”。但是,謹記不要讓這些影響了對自我的評價,無論你的表現(xiàn)好或不好,無論別人是否認同你和你的所作所為,你都需要接納并尊重自我、自己的人生和作為人存在的價值。
無條件地接納他人(unconditional other-acceptance, UOA)。用自己以及社會公認的標準評價他人的信念、情感和行為或“好”或“壞”,但是永遠不要評價他人本身。接納并尊重他人本身,不是因為他們身上具有的某些特質(zhì)或他們的行為,只是因為他人與你一樣,都有人的尊嚴。對所有人都抱有憐憫之心,甚至對所有生物都是如此。
無條件地接納生活(unconditional live-acceptance, ULA)。用自己以及社會群體的標準評價生活和社會的“好”與“壞”。但是請不要評價生活或境況本身是“好”還是“壞”。正如萊茵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所說,盡你所能改變你不喜歡的生活,安然接受你不能改變的,并擁有區(qū)別兩者的智慧。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并不認為這三大基本哲學觀就能讓你變得特別快樂,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你和社會群體都有很多自我局限性。你有讓自己產(chǎn)生不必要的心煩意亂和讓自己的正常需要變成不健康需求的能力(這是天性);你無法擺脫現(xiàn)實的磨難(例如洪水、颶風和疾。5,如果你能夠遵從這三大基本哲學觀,那么你的想法—情感—行為方面的問題就可能會減少,當然隨之減少的還有因這些問題而帶來的困擾。
面對自己、他人以及周圍世界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要怎么辦呢?首先,要明確意識到人具有通過絕對化的“應該”、“必須”和“一定要”引發(fā)不必要心煩意亂的天性。然后,盡可能地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人)的不合理性。最后,真正地、符合邏輯地、有效地與這些不合理性進行辯論。辯論需要從信念、情感和行為三個層面進行——如何與其進行辯論呢?這些在本書中有詳細的介紹。為了能夠真正實現(xiàn)“理性情緒”,當你實現(xiàn)了上面所說的建立基本的合理應對觀念之后,還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堅持!
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Ellis),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學家,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認知行為療法的鼻祖。在美國和加拿大,他被公認為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應用心理學家第二名(卡爾?羅杰斯第一,弗洛伊德第三)。
埃利斯創(chuàng)立了對咨詢和治療領(lǐng)域影響極大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EmotiveBehaviorTherapy,REBT),為現(xiàn)代認知行為療法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該療法適用范圍廣、實用性強、見效快,為中國心理咨詢師最常用的方法,是中國心理咨詢師國家資格考試必考的療法之一。
埃利斯自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投身心理治療工作60余年,治愈了15000多名飽受各種情緒困擾的人,并在紐約創(chuàng)立阿爾伯特?埃利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學院。
埃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產(chǎn)的人,也是心理咨詢與治療領(lǐng)域內(nèi)著作最豐富的作者之一。多個核心心理咨詢期刊都曾刊登過埃利斯的文章,他的文章刊登次數(shù)堪稱心理咨詢領(lǐng)域之最。他一生出版了70多本書籍,其中有許多都成為長年暢銷的經(jīng)典,有幾本著作銷售量高達幾百萬冊。
2003年,當他90歲生日的那天,他收到了多位公眾知名人物的賀電,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tǒng)喬治·布什、比爾·克林頓,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
在2007年的《今日心理學》雜志上,他被譽為“活著的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他是史上最長壽的心理學家,2007年安然辭世,享年93歲,被美國媒體尊稱為“心理學巨匠”。
埃利斯生平
1913年9月27日,阿爾伯特?埃利斯出生在美國匹茲堡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是3個孩子中的長子。
4歲時,埃利斯全家移居紐約市。
5歲時,埃利斯因腎炎住院,因此不能再從事他所熱愛的體育運動,從而開始熱愛讀書。
12歲時,埃利斯父母離婚了。他的父親長年在外經(jīng)商,對自己少有關(guān)愛,母親同樣感情冷漠,喜歡說話,卻從不傾聽,父母關(guān)系向來很差。曲折的經(jīng)歷讓他對人的心理活動充滿興趣,小學時就已經(jīng)是個很能解決麻煩的人了。
進入中學以后,埃利斯的目標是成為美國偉大的小說家。為了這個目標,他打算大學畢業(yè)后做一名會計師,30歲之前退休,然后開始沒有經(jīng)濟壓力地寫作,因此他進入了紐約市立大學商學院。經(jīng)濟大蕭條來了,擊碎了他的夢想。他仍然堅持讀完大學,獲得了學位。
大學畢業(yè)后,埃利斯開始做生意,生意不好不壞。這時埃利斯對文學還是癡心不改,他把大多數(shù)時間都用來寫純文學作品。
28歲時,他已寫了一大堆作品,可都沒有發(fā)表。這時他意識到自己的未來不能靠寫小說生活,于是開始專門寫一些非文學類的雜文,并加入了當時的“性–家庭革命”。這時他發(fā)現(xiàn)很多朋友都把他當作這方面的專家,并向他尋求幫助。此時,埃利斯才發(fā)覺原來他像喜歡文學一樣喜歡心理咨詢。
1942年,埃利斯開始攻讀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主要接受精神分析學派的訓練。
1943年6月,埃利斯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
1947年,埃利斯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如同當時大部分心理學家,這時候的埃利斯是個堅定的精神分析信徒,下決心要成為著名的精神分析師。
20世紀40年代后期,埃利斯已經(jīng)在當?shù)氐木穹治鼋缧∮忻麣,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教授,還先后在紐約市以及新澤西州的幾所機構(gòu)內(nèi)身居要職?删驮诖藭r,埃利斯開始對自己鐘愛的精神分析事業(yè)產(chǎn)生了懷疑。
1953年1月,埃利斯徹底與精神分析分道揚鑣,開始將自己稱為理性臨床醫(yī)生,提倡一種更積極的新的心理療法。
1955年,他將自己的新方法命名為理性療法(RationalTherapy,RT)。這種療法要求臨床醫(yī)生幫助咨詢者理解,自己的個人哲學(包括信仰)導致了自己的情感痛苦。例如“我必須完美”或“我必須被每個人所愛”。
1961年,該療法改名為理性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RET)
1993年,埃利斯又將該療法更改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EmotiveBehaviorTherapy,REBT)。因為他認為理性情緒療法會誤導人們以為此療法不重視行為概念,其實埃利斯初創(chuàng)此療法時就強調(diào)認知、行為、情緒的關(guān)聯(lián)性,而且治療的過程和所使用的技術(shù)都包含認知、行為和情緒三方面。
2004年,埃利斯罹患嚴重的腸炎。
2007年7月24日,埃利斯自然死亡,享年93歲。
對話大師
阿爾伯特·埃利斯簡介
前言
第1章
為何本書與其他心理自助書籍不同
第2章
你真的可以面對任何事情而完全不讓自己痛苦嗎
第3章
科學思維能消除你的情緒困擾嗎
第4章
怎樣科學地思考你自己、他人和你的生活條件
第5章
為什么普通的觀點不能幫助你克服情緒問題
第6章
REBT觀點1:學會區(qū)分健康和不健康的情感
第7章
REBT觀點2:你的情感你做主
第8章
REBT觀點3:專橫的“應該”、“必須”和“一定要”信念
第9章
REBT觀點4:忘掉那些“極其恐怖的”過去
第10章
REBT觀點5:積極地駁斥不合理信念
第11章
REBT觀點6:不再因為庸人自擾而心煩意亂
第12章
REBT觀點7: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也要解決情緒/情感問題
第13章
REBT觀點8:用行為改變想法和感受
第14章
REBT觀點9:練習與實踐
第15章
REBT觀點10:堅定地改變信念、情感和行為
第16章
REBT觀點11:情緒改變?nèi)沃氐肋h——持之以恒更加重要
第17章
REBT觀點12:若你退步,請加倍努力再努力
第18章
REBT觀點13:你可以極盡所能不讓自己再受傷
第19章
REBT觀點14:你可以不再為任何事而惶惶不可終日或抑郁沉淪
附錄
不合理性是人的天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