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書均為古籍點校著作。點校和輯錄的對象為中國歷代文獻(xiàn)中涉及重慶的相關(guān)史料,并首次對其進(jìn)行了分類和系統(tǒng)的整理,共計約400萬字,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稀見重慶地方文獻(xiàn)匯點》(共上、下兩本),主要輯錄點校重慶地區(qū)明清時期的地方志文獻(xiàn);第二部分為《歷史典籍中的重慶史料選輯》(共上、中、下三本),對《四庫全書》中涉及重慶地區(qū)的文獻(xiàn)進(jìn)行輯錄點校!断∫娭貞c地方文獻(xiàn)匯點》具體對明代成化《重慶郡志》、正德《夔州府志》、萬歷《重慶府志》、萬歷《三峽通志》和清代道光《三省邊防備覽》、道光《重慶府志》等明清重慶地方文獻(xiàn)進(jìn)行了點校整理。本套書將成為人們認(rèn)識重慶、研究重慶的最完整、最翔實的基礎(chǔ)性參考資料之一。
道光《重慶府志》
《重慶府志》卷之一
《重慶府志》卷之二
《重慶府志》卷之三
《重慶府志》卷之四
《重慶府志》卷之五
《重慶府志》卷之六
《重慶府志》卷之七
《重慶府志》卷之八
《重慶府志》卷之九
唐建中元年稅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為常平本錢。《文獻(xiàn)通考》:李玨疏略:榷茶起于養(yǎng)兵,今邊境無虞而厚斂傷民,不可一也;茗飲,人之所資,重賦稅則價必增,貧弱益困,不可二也;山澤之饒,其出不貲,論稅以售多為利,價騰踴則市者稀,不可三也。按:茶盛于唐,藉茶亦始于唐,籍以廣民食,助經(jīng)費,至宋后乃為籌備之要。
宋天禧末,天下茶皆禁。唯川、陜、廣聽民自買賣,不得出境。
熙寧中,蒲宗閔議川陜略:民茶息收十之三,盡買于官場,更嚴(yán)私交易之令,于是蜀茶盡榷矣!段墨I(xiàn)通考》:呂陶疏略:川陜四路所出茶,比東南十不及一,諸路既許通商,兩川都為禁地,虧損治體,如解州有鹽池,民間煮者乃是私鹽,晉州有礬山,民間煉者乃是私礬。今川蜀茶園皆百姓己物,與解鹽、晉礬不同,又是易司籠制百貨,歲出息錢不過十之二,然必以一年為率,今茶場司務(wù)重立法,盡榷民茶,隨買隨賣,取息十之三,或今日買十千之茶,明日即作十三千賣之,變轉(zhuǎn)不休,比至歲終,豈止三分?
元至元五年,用運司白賡言:榷成都茶于京兆、鞏昌,置局發(fā)賣,私自采賣者,其罪與私鹽同!独m(xù)文獻(xiàn)通考》
六年,立西蜀四川鹽榷茶場使司,定《長引短引法》,長引帶茶一百二十斤,收中統(tǒng)鈔五錠有奇,短引帶茶九十斤,收鈔四錠有奇!对贰な池浿尽
天歷二年,始罷榷司歸諸州縣!对贰
明洪武四年,戶部言:四川巴茶三百十五頃,茶二百三十八萬余株,宜定令每十株官取其一,無主茶園令軍士薅采,十取其一,以易番馬。從之。于是諸產(chǎn)茶地設(shè)茶課司,定稅額。四川一百萬斤,設(shè)茶馬司于秦、洮、河、雅諸州。
五年,置四川茶鹽都轉(zhuǎn)司。
三十年,置成都、重慶、保寧、播州茶倉四所,令商人納米中茶。
嘉靖中,令四川茶引五萬道,二萬六千道為腹引,二萬四千道為邊引,芽茶引三錢,葉茶引二錢,中茶至八十萬斤而止,不得太濫!睹魇贰な池浿尽罚郝c時,巡撫嚴(yán)清疏略:本省每年戶部關(guān)引五萬道,半填芽茶,半填葉茶,以二萬六千道為腹引,每引芽茶三錢,葉茶二錢。二萬四千道為邊引,內(nèi)一萬九千八百道給黎、雅各商,每引芽茶三錢八分,葉茶二錢五分;二百道給本地思經(jīng)羅純產(chǎn)茶處所土民,每引芽茶七錢六分,葉茶五錢;松潘四千道,稅與腹引同。共稅銀一萬三千八百六十三兩。然邊引報中者多恒苦不足,腹引常置于無用之地,蓋向來腹多邊少者,無非謹(jǐn)中外之防也。然腹地有茶,漢人或可無茶,邊地?zé)o茶,番人斷不可無茶,故邊引易行,而腹引常滯。先此議茶法者曰:茶乃番人之命,不宜多給,以存羈縻節(jié)制之意是矣,乃邊引愈少,私販愈多,只為奸人作利屯耳。又日:四川茶法不縮,即陜西馬政有妨,此猶未深考。夫番地最廣,近者彌月,遠(yuǎn)者彌年,陜西洮、泯與松潘接境,與黎、雅邈不相及,今不增松潘而增黎、雅之引,于陜西馬政何妨?自隆慶三年始,將原引五萬減去一萬二千道,于黎、雅邊引加一萬道,每引量加一錢,稅銀已充舊額,而邊腹相安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