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心理,是正確教子的前提。●只有家長做對了,才能真正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窀改笇⒆拥膼鄄⒎俏ㄒ恢匾臇|西,只有當父母真正掌握了更加有用的技巧,愛才能成為幫組孩子成長的巨大力量!癖緯鴮嬖V所有父母,如何與4~12歲孩子安心相處,如何擺脫餃子過程的點滴煩惱。●這是一本結束父母與孩子沖突對抗、帶來父母與孩子親密合作的智慧寶典,也是一本讓數千萬家庭擁有更加輕松快樂氛圍的家庭指導手冊。
PART 1 “雕塑”孩子有技巧——品格心理學
無論你希望孩子長大后成為怎樣的人,首先他應該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孩子自信能力測試
自信讓孩子的路越走越長——杜根定律
樂觀也是一種能力——斯萬高利效應
勇于承擔的孩子最優(yōu)秀——尤人效應
必不可少的“挫折教育”——甘地夫人法則
孩子的“謊話”要不要戳穿——說謊心理
愛孩子,就要讓他獨立——狐貍法則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棘輪效應
讓孩子做個有主見的人——改宗效應
培養(yǎng)想當將軍的士兵——成就動機
別讓孩子成為“溫水青蛙”——溫水效應
PART 2 好習慣收獲好命運——習慣心理學
PART 1 “雕塑”孩子有技巧——品格心理學
無論你希望孩子長大后成為怎樣的人,首先他應該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孩子自信能力測試
自信讓孩子的路越走越長——杜根定律
樂觀也是一種能力——斯萬高利效應
勇于承擔的孩子最優(yōu)秀——尤人效應
必不可少的“挫折教育”——甘地夫人法則
孩子的“謊話”要不要戳穿——說謊心理
愛孩子,就要讓他獨立——狐貍法則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棘輪效應
讓孩子做個有主見的人——改宗效應
培養(yǎng)想當將軍的士兵——成就動機
別讓孩子成為“溫水青蛙”——溫水效應
PART 2 好習慣收獲好命運——習慣心理學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認識到:家庭式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育兒教子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訓子千遍”不如培養(yǎng)孩子的一個好習慣。
★孩子細心度測試
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冷熱水效應
做事要有始有終——半途效應
糾正孩子做事拖拉的習慣——最后通牒效應
規(guī)則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手段——熱爐法則
克制是成功的前提——延遲滿足
善用孩子的模仿力——模仿效應
教育孩子,從細節(jié)入手——蝴蝶效應
好習慣需要不斷強化——強化定律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因效應
PART 3 不吼不叫教出好孩子——溝通心理學
和孩子對話是一門有規(guī)則的獨特藝術,有它自己的含義,他們的信息里經常有需要解讀的密碼。
★親子溝通程度測試
別對孩子實施“語言暴力”——瀑布心理效應
用表揚的方式去“批評”孩子——椰殼效應
孩子表現不好,關懷、激勵最重要——南風效應
降低和孩子說話時的音調——低聲效應
不要輕易對孩子說“可是”——可是效應
掌握說服孩子的有效技巧——歐弗斯托原則
別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投射效應
讓孩子把你當成“自己人”——自己人效應
PART 4 解放孩子的手腳——成長心理學
成長中的孩子總有各種各樣的煩惱,這些煩惱也牽動著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解放孩子的手腳,把成熟和成功的品質帶給孩子,這是孩子必然要經歷的,也是家長必然要面對的。
★親子了解程度測試
教子不要“心太軟”——逆向關懷
讓孩子自由成長——魚缸法則
有夢想的孩子走得遠——夢想法則
是誰扼殺了孩子的天賦——卡迪拉克效應
給孩子選擇的權力——霍布森選擇效應
換一種眼光看孩子——刻板效應
讓孩子嘗嘗“自作自受”——自然懲罰法則
不要給孩子自我設限——跳蚤效應
教孩子正確認識“不公平”——馬太效應
鼓勵孩子的競爭意識——鯰魚效應
PART 5 善于社交的孩子有出息——社交心理學
社交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人的才能和智慧,它可以幫助一個人改變自身命運,甚至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敗。
★孩子交往類型測試
教孩子合理地拒絕別人——比林定律
讓孩子學會寬容最重要——海格力斯效應
交往要注意說話分寸——阿倫森效應
適應能力強的孩子不碰壁——自適應效應
與人親近,他們才會與你親近——親和效應
孩子要有分享之樂——互惠原理
待人接物不要以貌取人——以貌取人心理
不要讓孩子的思想成為別人的復制品——從眾效應
PART 6 為孩子的情緒解套——情緒心理學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非常艱辛的歷程,有痛苦與無奈、害怕與失望、迷惘與無助,而這些又都是成長過程的必修課。當孩子有了心結自己解不開、被負面情緒困擾擺不脫,沒有哪個心理醫(yī)生比父母的理解、信任和幫助更有用了。
★孩子情緒穩(wěn)定性測試
孩子不是大人出氣的“貓”——踢貓效應
容許孩子犯錯誤——習得性無助心理
孩子同樣需要宣泄情緒——霍桑效應
父母心態(tài)好,孩子好心態(tài)——杜利奧定律
換個角度看自己——情緒ABC理論
別讓孩子心太累——心理疲勞
逆反的孩子怎么管——飛鏢效應
把“哭”的權利還給孩子——哭泣效應
PART 7 好成績必有好方法——學習心理學
真正決定孩子未來幾十年的,是孩子的學習力,而這些學習力,又構成了孩子立足社會所不可缺少的競爭力。
★孩子厭學傾向測試
怎樣克服學習“停滯期”——高原現象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自由的想象力——定式效應
是愛分數還是愛孩子——第十名效應
好奇心是需要呵護的——潘多拉效應
別把孩子視為自己的“另一張臉”——籃球架效應
短時間內,讓孩子記憶的東西別超過9個——7±2法則
給孩子的壓力要適度——倒U形假說
根據遺忘規(guī)律幫孩子安排學習時間——遺忘曲線
PART 1
“雕塑”孩子有技巧——品格心理學
無論你希望孩子長大后成為怎樣的人,首先他應該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 孩子自信能力測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優(yōu)秀的一面,家長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孩子,學會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那么,你的孩子是否有足夠的自信呢?家長不妨做做下面這個測試。
1.一旦孩子下定決心,即使沒有人贊同,他仍然會堅持到底嗎?
2.你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個好學生嗎?
3.你的孩子不欣賞自己的照片嗎?
4.別人批評孩子時,他會覺得難過嗎?
5.你的孩子很少對他人說出真正的意見嗎?
6.對來自別人的贊美,你的孩子會持懷疑態(tài)度嗎?
7.你的孩子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嗎?
8.你的孩子對自己的外表滿意嗎?
9.你的孩子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強嗎?
10.你的孩子是個受歡迎的人嗎?
11.你的孩子認為自己很有魅力嗎?
12.你的孩子有幽默感嗎?
13.目前所學的功課都是孩子喜歡的嗎?
14.你的孩子懂得搭配衣服嗎?
15.危急時,你的孩子很冷靜嗎?
16.你的孩子與別人合作無間嗎?
17.你的孩子認為自己只是個尋常人嗎?
18.你的孩子經常希望自己長得像某人嗎?
19.你的孩子經常羨慕別人的成就嗎?
20.為了不使別人難過,你的孩子會放棄自己喜歡做的事嗎?
21.你的孩子勉強自己做許多不愿意做的事嗎?
22.你的孩子任由他人來支配他的生活嗎?
23.你的孩子認為他的優(yōu)點比缺點多嗎?
24.你的孩子經常跟他人說抱歉嗎?
25.你的孩子希望自己具備更多的才能和天賦嗎?
26.你的孩子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嗎?
27.你的孩子每天照鏡子超過三次嗎?
28.你的孩子的個性很強嗎?
29.你的孩子對同齡的孩子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嗎?
30.你的孩子懂得理財嗎?
評分標準
以上各題,選“是”記1分,選“不是”記0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算出總分。
測試分析
15~30分:說明孩子對自己信心十足,明白自己的優(yōu)點,也清楚自己的缺點。不過,如果孩子的得分接近30分的話,別人可能會認為他很驕傲自大,家長不妨告訴孩子在別人面前要謙虛一點,這樣才會有好人緣。
6~12分:說明孩子對自己頗有自信,但是孩子對自己產生過懷疑,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會缺乏安全感,家長不妨教孩子提醒自己:在優(yōu)點和長處各方面并不輸給別人,要特別強調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5分以下:孩子對自己顯然不太有信心,過于謙虛和自我壓抑,因此經常受人支配。家長先要教導孩子學會看重自己,盡量不要去想自己的弱點,這樣別人才會真正看重你。
自信讓孩子的路越走越長——杜根定律
美國職業(yè)橄欖球聯會前主席杜根曾指出:“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都屬于有信心的人!焙髞,杜根主席的這一觀點被后人歸納為“杜根定律”,也就是說,信心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只要擁有自信,最終便能獲得成功。
自信心是孩子成才與成功的前提條件,自信的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對所處的環(huán)境也更有安全感。而一個缺乏自信、充滿自卑的孩子,即使腦子聰明、反應靈敏,在生活或學習中稍微遇到困難和挫折難免會發(fā)生問題。然而,有些時候,父母的不當教育方法,卻很容易讓孩子的自信受到嚴重打擊。
舜舜媽媽帶著孩子剛到小區(qū)廣場,就看到一個媽媽抱著和舜舜差不多大的孩子,于是舜舜媽媽就抱著舜舜走了過去。
自打有了舜舜之后,舜舜媽媽總是愛和很多媽媽在一起探討孩子的成長問題,特別是看到和舜舜差不多大的孩子,她就更會主動和大人打招呼。當然這次也不例外。
打過招呼后,那個媽媽就對她的孩子說:“和小弟弟握握手!
看得出來,孩子很高興,一個勁地沖著舜舜笑,舜舜也沖著孩子笑。但是孩子就是不肯伸手,而舜舜早就把手伸了過去。
這時,那個媽媽的臉色一下子緊張起來,很不好意思地說:“這孩子笨得很,在家特能鬧,一出來就不行了!”舜舜媽媽聽了,心里酸酸的。
生活中,很多家長往往會說這樣的話:“我的孩子,不行……”“我的孩子不像人家的孩子,能怎樣怎樣”“你看人家×××多聰明……”等等。雖說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充滿自信,心態(tài)陽光,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然而,一旦走入現實生活,家長還是會有意無意地說出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話。
其實,在我們的生命之初,在我們的孩童時代,都是通過身邊的人,尤其是父母對我們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年幼無知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能干什么,他需要身邊最重要的人,特別是父母對他的肯定。如果孩子看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那樣的好,他自然會勇氣十足做得更好。如果孩子總是遭遇父母的批評與否定,他自然會覺得自己很無能,不能把事情做好,于是只會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氣與自信。
“杜根定律”提醒我們:孩子是否自信,與家長對他們的評價有直接關系。因此,每位家長應該從現在起,試著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并以欣賞的目光、愉快的心情來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哪怕有一點點進步,也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每天懂點品格心理學
自信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行動的內在動力。那么,又該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充分發(fā)掘他的潛力呢?
多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孩子的自信來自成長感、價值感和勝任感,而贊美、肯定等鼓勵性的語言、動作最具神奇的功能。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經常告訴孩子,你在長大、在進步;你是有用的、被需要的、被喜愛的;你是有能力的,會做越來越多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會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從而樹立起自信心。
多尊重,幫助孩子積累自信
孩子從小受到來自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是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而一個得不到別人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是不會有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因此,父母要時常檢點自己的言行,是否經常埋怨孩子“沒出息”、“不成器”,是否當眾嘲笑孩子“幼稚”、“愚笨”等等。雖說父母的做法有時是無意的,但是這種消極的評價無疑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帶來嚴重傷害。所以,作為父母,應當尊重孩子作為家庭一員的地位,應當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如此這樣,孩子才會體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體驗到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尊重和信任,自然也就能形成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多引導,幫助孩子恢復自信
現如今,很多孩子都在過分溺愛中成長,生活自理能力都較差。一旦孩子離開家人的幫助,什么都做不了。因此,家長要引導、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吃飯、穿衣、系鞋帶、整理床鋪等。這樣孩子才會在動手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在成功的愉快體驗中恢復自信。
樂觀也是一種能力——斯萬高利效應
美國亞利桑那州博覽會曾展示過一副讓人著迷的“斯萬高利”魔術牌。表演者先將牌攤開讓你看清不同的牌面,然后你隨便抽出一張。如果你抽到的是紅桃K,不告訴表演者是什么,然后又把它塞回牌中,表演者任意洗牌后,大叫一聲“斯萬高利”。當牌攤開時,每一張都變成了紅桃K,F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遭受挫折不及時排解,而是任挫折像紅桃K那樣在腦中繁殖,最終使自己的心理充滿挫折與失敗的陰影,這就是心理上的“斯萬高利效應”。
一個孩子能否健康快樂的成長,心智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對于多數孩子來說,樂觀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成敗。而“斯萬高利效應”又提醒我們:樂觀是人們看世界的一種方式,事情已經如此了,高興也罷,傷心也罷,依然無法改變現狀。然而,能夠改變的唯有看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在挫折面前,樂觀能夠讓人更好地活下去,直到收獲最終的成功。
有一次,美美和爸爸走在路上,看見冰激凌店,她忍不住說:“爸爸,我想吃。”當時,美美正在換牙,甜食是被禁止的。不過,美美確實很久沒吃冰激凌了,看樣子她很想吃。
爸爸看了看說:“好吧,就吃一個球,好不好?”美美乖乖地點點頭,對她來說,一個球已經很滿足了。拿著冰激凌,美美和爸爸繼續(xù)走著。美美吃得很慢,似乎在細細品味久違的香甜。吃到一半時,一個小男孩突然碰了美美一下,手里的冰激凌掉到了地上。
當時,他們已經離冰激凌店很遠了,不可能回去再買了。美美看著地上的美食,一臉不悅。小男孩趕忙道歉,美美依然撅著小嘴。爸爸替美美說了沒關系,牽著依依不舍的女兒走了。
剛走幾步,美美就說:“爸爸,真可惜呀!卑职中α诵φf:“沒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半杯冰激凌。既然掉了,可惜也回不來了!
美美又說:“下次,又得等好久了!卑职致犃,耐心地對她說:“寶貝,下次就算再買了,你這半杯也回不來了。有些事一旦發(fā)生了,就無法逆轉。所以,你不能太介意哦。”聽了爸爸的話,美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美美之所以會悶悶不樂是因為她正處于禁食甜食期,而好不容易得來的“寶貝”被弄壞了,她當然會感到可惜和難過。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常會碰到類似的小問題,雖說都是小事,但是孩子是樂觀還是悲觀的性格都能從中看出一點端倪來。
如果孩子總是以悲觀的態(tài)度看問題,只盯著“打翻的牛奶”,自然經常會有挫折感,甚至患上憂郁癥。反之,如果總是以寬容、接納、愉悅、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身邊的世界,就算是跌倒了也會笑著爬起來,繼續(xù)走。事實上,樂觀能夠帶給孩子更多的快樂,不僅能幫助孩子抵御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在學習和工作中也都容易成功,而且孩子的身體也比悲觀者更健康。
每天懂點品格心理學
樂觀不僅是一種迷人的性格特征,更是一種心理免疫力。那么,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為其日后擁有快樂的人生奠定基礎呢?下面是兒童教育心理學家的幾點建議。
家長要具備樂觀的思維方式
培養(yǎng)孩子樂觀的品性,家長首先要有樂觀的思維方式。如果父母能夠以樂觀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那么,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也會逐漸養(yǎng)成樂觀品性。而且心理學家發(fā)現樂觀思想是可以培養(yǎng)的,即便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性。所以說,家長看待問題時,要盡量看到事情有利的一面,期待有利的結果,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
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
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學語前就能感受到周圍的氛圍,充滿溫馨、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自然是孩子情感綻放與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基石。然而,充滿敵意甚至是暴力的家庭氛圍,則是很難培養(yǎng)出樂觀開朗的孩子。
善于分享孩子的快樂
當孩子興致勃勃地把他認為快樂的事情告訴父母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流露出不以為然或是麻木的態(tài)度,那樣只會殘酷地削減孩子的快樂體驗,而應該做出和孩子同樂的樣子,分享孩子的快樂。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他的未來也會充滿燦爛的陽光。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而且不要隨意向孩子宣泄沮喪的情緒,這些都有助于孩子變得開朗而自信,即便遭遇困難,也能打開心鎖勇敢前進。樂觀是孩子擁有的最大魅力,它遠比聰明漂亮更重要,而一個樂觀的孩子,必將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勇于承擔的孩子最優(yōu)秀——尤人效應
日本心理學家曾對1000人做過一項測試,詢問每人三件不愉快的事及其原因,結果有991人把原因歸于他人,F實生活中,不少“尤人”遇到困難首先會埋怨他人,認為老天不公,不給自己機遇,無法發(fā)揮才干,或是說出有人故意要壓制自己等“尤人”之語。然而,最終不但工作越來越難做,自己的脾氣也越來越糟。在成敗歸因心理研究中,人們把自己失敗常歸咎于他人或環(huán)境的現象,稱為“尤人效應”。
“尤人效應”告訴我們:“尤人者”的最大悲哀之處就是一事當前,不是想辦法戰(zhàn)勝困難把事情做好,而是先指責埋怨他人。最終用黃金般寶貴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對于孩子來說,責任感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基礎,正如英國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所說: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然而,當孩子具有了某些能力時,就要對相應的事情負責。
某小區(qū)曾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天晚上,很多輛轎車都被人用石頭劃傷。事發(fā)后第二天晚上,一位爸爸帶著自己10歲的兒子來到小區(qū)物業(yè),說劃車的人是他的兒子。說完這些,這位爸爸接著補充說,他們夫妻愿意為孩子的所作所為承擔一切后果。
之后,爸爸帶著小男孩在小區(qū)內的每一幢樓的每一個單元的告示欄上都貼了一張致歉信,署名“深感歉意的孩子爸爸”,語氣非常誠懇。
此后不久,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又挨家挨戶到13位被劃車主的家里登門道歉。而且每位車主還收到一件小禮物,這位小男孩自己折的一只小紙船,在每個紙船上還清晰地寫著“對不起”三個字。
生活中,為什么有些孩子總是不能堅持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地做完?為什么有些孩子對別人漠不關心?為什么有些孩子缺少克服困難的毅力?……究其原因,往往在于孩子缺少責任感。然而,面對孩子的這些表現,我們的不少家長往往喜歡主動為孩子找借口,比如,孩子還小、孩子還不懂事等等。
其實,只要孩子具備承擔責任的能力,家長就應該讓他們勇敢地去面對,不能讓他們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要知道,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份愿意負責任的熱情,只要有人去點燃它,孩子的心靈就會“閃光”,而且這也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一種體驗。
值得慶幸的是,故事中小男孩的爸爸就做得非常好,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必須為自己犯的錯誤承擔后果。而且這位爸爸的解決方式也很有效,讓小男孩從內心中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是多么的不應該。要知道,孩子做事時往往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不太重視行為結果。換句話說,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就必須讓孩子有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
反之,如果家長一味地把責任扛到自己肩上,長期地姑息遷就,只會助長孩子做事不認真負責、虎頭蛇尾、得過且過、高傲自大、不懂禮貌、厭學的不良心態(tài)。如果孩子犯了錯,家長只是對其進行生硬的教訓、批評,只會令大人和孩子的關系逐漸惡化。
每天懂點品格心理學
為了讓孩子懂得凡事不能為所欲為,自己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情承擔后果的道理,除了在孩子犯錯后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以外,還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一個“甩手不干”的孩子是不會有健全的責任感的。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就得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絕不能凡事都大人包辦代替、處處替孩子承擔責任。具體來說,家長應該給孩子講明白哪些事情該大人做,哪些事情該孩子自己做,而又有哪些事情應該在大人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對于應當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長也應該給孩子劃定一個明確的范圍,并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調整范圍。
幫助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家長應該抓住生活中的點滴事情,無論這些事情的結果是好是壞。只要是孩子獨立行為的結果,就應該引導并鼓勵他們勇于承擔責任,而不是由家長替孩子提供逃避責任的機會,淡漠孩子的責任感。
幫助孩子履行自己的諾言
只要是孩子許下的諾言,就應該讓他盡力去履行;只要是孩子答應了別人的事,即使不情愿做,也要告訴他必須認真對待。同時,家長還要告訴孩子,從小學會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這既是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家長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表率,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必不可少的“挫折教育”——甘地夫人法則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是一位出色的女性,作為領袖,她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作為媽媽,她又是孩子心中最好的老師。在甘地夫人看來,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作為母親,必須幫助孩子平靜地接受挫折,從容地適應生活的各種變化。
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由于父母的“呵護”,總是泡在蜜罐里?墒墙Y果呢?年幼的時候,一哭、二鬧成了他們達到目的、“懲罰”父母的手段,孩子自己也逐漸習慣了“不勞而獲”。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又漸漸摸清了父母更多的“死穴”,而此時的父母更是拿他們沒辦法,而且還越來越擔心,“外人”會不會像自己一樣“寵愛”孩子。
其實,甘地夫人法則已經明白地告訴我們,人的一生要經歷許多的幸福和快樂,當然也有挫折和痛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事實上,父母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手,給孩子嘗試成功、挫折的機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一些對于挫折的體驗,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意志,提高孩子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無疑是大有益處的。反之,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沒有面對挫折的經驗,就無法增強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長大以后也很難更好地戰(zhàn)勝挫折。
從薇薇牙牙學語時起,爸媽對她就不嬌慣、不縱容,盡管爸媽是愛她的、疼她的,但是該“狠”的時候,他們還是堅持決不心慈手軟,尤其在培養(yǎng)孩子抗挫折能力和獨立意識方面,他們更是“狠心”到底。
薇薇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沒少摔跤。每次摔倒了,難免會大哭大鬧的。觀察了好多次,薇薇爸媽分析起來:孩子會哭鬧,其一當然是因為摔疼了,其二則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讓大人來扶自己。有了這樣的分析,薇薇爸媽決定只要確定孩子沒有什么大礙,他們就不會去扶她。
后來有幾次,薇薇不小心摔倒了,薇薇爸媽就對她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總是要別人來幫你!逼鋵,看到孩子趴在地上大哭的時候,薇薇爸媽也很心疼,恨不得馬上把她抱起來,一把摟在懷里哄一哄。但是,薇薇爸媽還是克制住了自己,在薇薇哭的時候,把頭扭到一邊裝作沒聽見。幾次之后,薇薇發(fā)現即便自己哭上幾聲,爸媽也沒有過來扶自己的意思,就自己爬起來了。
有一次,薇薇在戶外玩,跑著跑著,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子絆倒了,大概是太疼了,她趴在地上“哇哇”大哭。爸媽見了,很想過去扶她,但是想了想,還是把心狠下來,只是當做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一樣,走到薇薇跟前,蹲下來鼓勵她說:“寶貝,自己爬起來,好嗎?你真勇敢!”薇薇聽了這番話,扭了扭身子,慢騰騰地爬了起來。
這時,薇薇爸媽看到孩子的膝蓋被石子劃破了,還滲出了一點血。那一刻,他們的心很疼。不過,當他們看到薇薇臉上堅毅的表情時,覺得自己的狠心還是值得的。這件事情以后,薇薇爸媽發(fā)現薇薇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強了。
看起來嬌柔可愛的孩子,似乎就像一株小嫩苗,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所以,對孩子適當地進行挫折教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因為挫折是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也不是父母時刻呵護就能避免的,反倒是那些接受父母太多愛與關注的孩子,越有可能經不起挫折、經不起挑戰(zhàn);二是挫折教育能堅強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個性品質,使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從容面對挫折的打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這對孩子今后的幸福生活及成功事業(yè)自然是非常有意義的。正如古人所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边@么看來,父母對孩子的挫折教育還是很值得的,幸福的孩子“苦”著教也是很有道理的。
每天懂點品格心理學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也要有個度,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梢哉f,挫折教育好比媽媽燒的一道菜,主菜、配菜和調料都選擇恰當、分量也適宜的話,才能讓孩子開心又健康的成長。那么,父母又該如何為孩子烹制一道營養(yǎng)全面的“挫折菜譜”呢?
“主菜”要求父母有意識地給孩子制造困難
盡管孩子不一定喜歡挫折的體驗,但是就像孩子不喜歡吃很多營養(yǎng)食物一樣,父母還是要想辦法讓他們體驗挫折的感受。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從生活中體會挫折。孩子系不好鞋帶時,千萬不要幫,一定讓他自己系,一開始可能是一個天大的困難,但是孩子自己面對困難時,便會逐漸學著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便失敗了,也會想其他辦法去解決問題。
“配菜”要求父母起到鼓勵和榜樣的作用
挫折教育中,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當你自己面對挫折時,要從容對待,讓孩子感受到你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堅強的意志。不妨當著孩子的面說一些給自己打氣的話,別小看這幾句簡單的自我鼓勵,孩子從你身上能學到自我鼓勵和平和的心態(tài)。
“調料”要求父母把握好挫折教育的度
挫折教育是推動孩子向前發(fā)展,還是“挫折”孩子的自信,關鍵在于這個“調料”的量。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父母應考慮其年齡和承受能力,要知道,各個年齡段孩子的發(fā)展水平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孩子由于性格、環(huán)境的不同,挫折承受力也不一樣。所以,父母不應一味地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而犧牲孩子的快樂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