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提問 2010》、《提問G20》、《提問“十二五”》、《提問2011》的氣勢,《提問2012》再次強勢出擊,讓我們再次強烈感受到提問的力量。本書全面貫徹2011年底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精神,與中央電視臺一年一度的特別節(jié)目“提問2012”播出同步,集中體現(xiàn)廣大網(wǎng)民和百姓的呼聲,將黨的方針和人民群眾的主張、將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老百姓關注的焦點真正對接,千萬個網(wǎng)民提問,集中代表全國老百姓所關注的新一年的經(jīng)濟問題,歸納整理后交給30多位部長回答,又請150多位專家進一步權威解惑,力爭打造成中國百姓2012年民生經(jīng)濟讀本,也為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學習決策提供了寶貴的民意參考,同時還是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的提案手冊。
從2010年初央視財經(jīng)頻道聯(lián)手紅旗出版社傾力推出“提問”系列圖書以來,社會反響強烈!短釂2010——中國百姓關注的十大民生問題》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的批示肯定:有效解讀了中央政策,有力引導了輿論,可進一步深化。隨后出版的《提問G20——洞悉未來十年的世界與中國》受到了中宣部《出版閱評》表揚:作為一本精心策劃的時政類圖書,緊緊圍繞廣大干部群眾關心的時政熱點問題,幫助讀者明晰時局大勢,澄清各種困惑,發(fā)揮了較好的輿論引導作用。該書的成功出版,為進一步探索時政類圖書的出版特點和規(guī)律提供了一個范例!短釂枴笆濉薄袊傩贞P注的未來五年國計民生》出版后,《人民日報》發(fā)表長篇評論《“提問”匯聚時代的聲音》:善于捕捉時代熱點、傾聽百姓心聲,并獨具匠心地搭建了一個普通百姓、政府部門、專家學者等多方互動溝通的橋梁,在這種交流碰撞中,點燃了思想的火花,促進了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解決。中宣部出版局局長陶驊親自出席《提問2011》出版座談會并強調(diào)指出,該書從群眾身邊的故事入手,搭建了一個部委、專家和群眾對話的有效平臺,將黨的主張和人民群眾的心聲、中央的方針政策和群眾關注的焦點有效對接起來,社會反響很好。本書在編寫出版過程中,數(shù)易其稿,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廣大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黨校、共青團中央、求是雜志社、中央電視臺財經(jīng)頻道和浙江省的部分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都先后對本書進行了審讀,并提出了寶貴意見,在內(nèi)容形式生動活潑全面貼近廣大網(wǎng)民和中青年讀者閱讀習慣和特點的前提下,確保了全書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第一章 2012,通脹能控制住嗎?
第二章 2012,收入分配差距能縮小嗎?
第三章 2012,我能放心消費嗎?
第四章 2012,我能住有所居嗎?
第五章 2012,中國股市還有多少機會?
第六章 2012,教育公平會更容易實現(xiàn)嗎?
第七章 2012,就業(yè)還是那么難嗎?
第八章 2012,看病還會那么難嗎?
第九章 2012,社會保障網(wǎng)能更大更方便嗎?
第十章 2012,交通會更便捷嗎?
從2010年初央視財經(jīng)頻道聯(lián)手紅旗出版社傾力推出“提問”系列圖書以來,社會反響強烈!短釂2010——中國百姓關注的十大民生問題》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的批示肯定:有效解讀了中央政策,有力引導了輿論,可進一步深化。隨后出版的《提問G20——洞悉未來十年的世界與中國》受到了中宣部《出版閱評》表揚:作為一本精心策劃的時政類圖書,緊緊圍繞廣大干部群眾關心的時政熱點問題,幫助讀者明晰時局大勢,澄清各種困惑,發(fā)揮了較好的輿論引導作用。該書的成功出版,為進一步探索時政類圖書的出版特點和規(guī)律提供了一個范例。《提問“十二五”——中國百姓關注的未來五年國計民生》出版后,《人民日報》發(fā)表長篇評論《“提問”匯聚時代的聲音》:善于捕捉時代熱點、傾聽百姓心聲,并獨具匠心地搭建了一個普通百姓、政府部門、專家學者等多方互動溝通的橋梁,在這種交流碰撞中,點燃了思想的火花,促進了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解決。中宣部出版局局長陶驊親自出席《提問2011》出版座談會并強調(diào)指出,該書從群眾身邊的故事入手,搭建了一個部委、專家和群眾對話的有效平臺,將黨的主張和人民群眾的心聲、中央的方針政策和群眾關注的焦點有效對接起來,社會反響很好。本書在編寫出版過程中,數(shù)易其稿,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廣大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黨校、共青團中央、求是雜志社、中央電視臺財經(jīng)頻道和浙江省的部分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都先后對本書進行了審讀,并提出了寶貴意見,在內(nèi)容形式生動活潑全面貼近廣大網(wǎng)民和中青年讀者閱讀習慣和特點的前提下,確保了全書的準確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