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長江干流上興建的第一座魚道——金沙江金沙水電站魚道的勘察設計研究關鍵技術進行系統(tǒng)總結。全書共8章,首先介紹金沙水電站魚道工程建設的背景,在充分調研金沙水電站河段魚類資源及生態(tài)習性并開展魚類游泳能力試驗的基礎上,結合流域規(guī)劃、水文及工程地質情況,開展魚道工程多專業(yè)設計工作,并介紹魚道工程實施過程的技術細節(jié)。書中針對魚道設計方案進行水力學研究,監(jiān)測并分析魚道運行后的過魚效果,以驗證魚道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水利水電工程1. 500m級順層陡傾料場邊坡穩(wěn)定與安全監(jiān)控關鍵技術,水力發(fā)電學會科技獎三等獎,2015年,排名第3。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工程簡介1
1.2建設歷程2
1.3過魚設施3
1.3.1過魚設施必要性3
1.3.2過魚設施關鍵技術4
第2章工程背景概況5
2.1流域概況5
2.2攀枝花河段規(guī)劃6
2.3流域水電規(guī)劃及開發(fā)現(xiàn)狀7
2.4水文及氣象7
2.4.1水文基本資料7
2.4.2氣象9
2.4.3徑流10
2.4.4洪水11
2.4.5水位流量關系17
2.5工程地質21
2.5.1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與地震動參數(shù)21
2.5.2魚道勘察期分段工程地質條件與評價29
2.5.3魚道施工期主要地質問題及處理32
2.5.4魚道竣工工程地質總體評價33
2.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34
2.6.1工程等別和設計安全標準34
2.6.2主要建筑物35
2.6.3調度運行方案36
第3章魚類資源及生態(tài)習性39
3.1工程江段魚類資源狀況39
3.1.1魚類區(qū)系組成39
3.1.2魚類種類組成及分布40
3.1.3主要經(jīng)濟魚類資源狀況48
3.1.4產漂流性魚類產卵場分布49
3.1.5魚類資源變動趨勢50
3.2魚類生態(tài)習性50
3.2.1棲息特征50
3.2.2食性51
3.2.3繁殖習性51
3.2.4洄游習性52
3.3過魚目標56
3.3.1壩上生境適宜度分析56
3.3.2過魚目的59
3.3.3過魚種類60
3.3.4過魚季節(jié)61
3.3.5過魚規(guī)格61
第4章主要過魚對象游泳能力63
4.1游泳能力研究方法63
4.1.1魚類游泳能力指標63
4.1.2測試內容64
4.1.3測試種類65
4.1.4試驗設備65
4.1.5試驗方法66
4.2游泳能力研究結果67
4.2.1圓口銅魚67
4.2.2長鰭吻68
4.2.3長薄鰍69
4.2.4白甲魚71
4.2.5后背鱸鯉72
4.2.6胭脂魚73
4.2.7中華金沙鰍74
4.2.8長絲裂腹魚75
4.2.9短須裂腹魚75
4.2.10綜合分析77
4.3目標魚類趨流性試驗78
4.3.1研究方法79
4.3.2研究結果83
4.3.3研究結論84
4.4過魚設施流速設計參數(shù)85
4.4.1最大流速85
4.4.2進口流速85
4.4.3出口流速85
4.4.4仿生態(tài)設計86
第5章過魚設施設計87
5.1基本資料87
5.2過魚設施現(xiàn)狀87
5.2.1國內外過魚設施現(xiàn)狀87
5.2.2過魚設施效果89
5.3過魚設施建筑物形式90
5.3.1過魚設施建筑物形式分類90
5.3.2過魚設施建筑物形式選擇92
5.4過魚通道線路94
5.4.1過魚通道線路選擇的原則94
5.4.2金沙水電站過魚通道的線路選擇94
5.5魚道設計96
5.5.1設計主要參數(shù)96
5.5.2布置方案比較100
5.5.3推薦方案平面布置105
5.5.4推薦方案結構設計106
5.6金屬結構及機電設計117
5.6.1金屬結構117
5.6.2機電設計118
5.7運行管理及監(jiān)測121
5.7.1魚道的管理與維護121
5.7.2魚道的運行方式122
5.7.3魚道的運行監(jiān)測及效果評價122
第6章水力學124
6.1試驗條件124
6.1.1運行水位124
6.1.2池室及豎縫寬度124
6.21︰10魚道局部物理模型試驗125
6.2.1研究內容125
6.2.2試驗工況125
6.2.3試驗結果126
6.3魚道進口集魚系統(tǒng)1︰25整體物理模型試驗132
6.3.1試驗工況133
6.3.2試驗結果133
6.4樞紐整體1︰100物理模型試驗138
6.4.1試驗工況139
6.4.2試驗結果139
6.4.3小結139
6.5數(shù)模計算147
6.5.1控制方程147
6.5.2數(shù)學模型148
6.5.3模擬結果及分析149
6.6水力學研究成果154
第7章魚道實施155
7.1施工導流155
7.1.1工程總體導流方案及程序155
7.1.2魚道導流156
7.2料源規(guī)劃與土石方平衡159
7.3魚道施工161
7.3.1施工特性161
7.3.2施工程序161
7.3.3土石方施工161
7.3.4混凝土施工161
7.3.5金屬結構安裝163
7.4施工布置及道路167
7.5施工進度171
第8章過魚效果分析172
8.1過魚效果研究方法172
8.1.1魚類資源監(jiān)測172
8.1.2魚道內部監(jiān)測172
8.1.3壩下魚類集群觀測172
8.1.4魚道通過性試驗173
8.2壩上壩下魚類資源研究結果178
8.2.1種類組成及相似性178
8.2.2漁獲物組成結構182
8.2.3相對重要性指數(shù)186
8.2.4魚類繁殖生物學特性189
8.2.5過魚對象分布及結構組成191
8.2.6過魚對象繁殖生物學特性192
8.3壩下魚類集群研究結果194
8.3.1種類組成194
8.3.2集群現(xiàn)象分析195
8.3.3集群過魚對象群落結構198
8.3.4集群影響因素分析198
8.4魚道內魚類資源研究結果199
8.4.1種類組成及相似性199
8.4.2漁獲物組成結構202
8.4.3相對重要性指數(shù)204
8.5魚道通過性試驗研究結果204
8.5.1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204
8.5.2進入率205
8.5.3進入時間/延遲率205
8.5.4過壩率205
8.5.5過壩時間/延遲率206
8.5.6通過率206
8.5.7通過時間/延遲率206
8.5.8魚道通過性分析207
8.6魚道過魚效果監(jiān)測207
8.6.1運行工況207
8.6.2豎縫尺寸及池室流速監(jiān)測208
8.6.3魚道水下視頻觀測208
8.6.4魚道進口集誘魚能力分析209
8.6.5魚道過魚效果分析210
參考文獻211
附表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