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羅馬:永恒之城早期的空間結構(中山大學人類學文庫) 羅馬是典型的古今重疊型城市,是王政時代、共和國時代、早期羅馬帝國時代的都城,今天依然是意大利的首都。由于帝國時期的羅馬城建筑以磚石結構為主,又因其在歷史上和宗教上的特殊地位而具有紀念性特征,因此城市景觀保存良好。12世紀以來,教廷、貴族以至平民,對古羅馬進行探究的興趣日漸濃厚,由此逐漸孕育了科學和實證的古跡研究,尤其是對古代建筑、對大理石雕塑銘文的研究、考證更是持續(xù)不斷。但是,由于早期的研究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準則,缺乏專業(yè)的技術手段,沒有建立完備的記錄規(guī)范和體系,留下的文獻多屬于建筑遺跡的目錄集,對遺跡性質的辨認與判斷有不少謬誤。18世紀末古典學科正式創(chuàng)立,羅馬城考古自此開啟了新的階段,在理念、程序、方法和技術上都確立了更為科學和系統(tǒng)的原則,開始注重對遺址的整體性和研究性的發(fā)掘,并建立考古記錄的規(guī)程。作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城市的空間布局視為各種關系和流通通道交織形成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在此前提下集中討論(1)明確城區(qū)和城郊的范圍和布局;(2)按功能對建筑遺跡的空間分布進行聚類分析(功能分區(qū));(3)功能分區(qū)的大致形態(tài)和配置組合關系,結合空間結構要素和流動模式,推演其城市空間結構模式。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