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財政社會學的視角出發(fā),對財政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認為,財政不僅僅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因此財政學需要超越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和財政學的研究范疇,將財政視為一個社會現(xiàn)象來研究。
本書的理論框架主要建立在財政社會學、制度主義、歷史主義和比較政治經(jīng)濟學等多個學科的基礎上。作者認為,財政決策不僅僅受到經(jīng)濟因素的影響,也受到社會價值觀、社會規(guī)范和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財政學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財政決策的過程和結(jié)果。
本書的實證分析主要集中在日本。作者通過對日本財政歷史、財政政策和財政制度的分析,揭示了日本社會的基本原理對財政形態(tài)的影響,以及受益層面的社會規(guī)范對財政不平等的修正功能的影響。作者認為,日本社會的基本原理是勤勞、節(jié)儉和自我約束,這些價值觀導致了日本式福利國家(即勤勞國家)的形成。然而,勤勞國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現(xiàn)役世代支出的欠缺和低廉的財政無法縮小差距等。
本書適合財政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研究人員和學生閱讀,也適合對財政問題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
1.本書是財政社會學領(lǐng)域的一本重要著作,理論框架嚴謹,邏輯清晰,為財政社會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2. 實證分析扎實,證據(jù)充分,為財政社會學理論提供了有力的實證支持。
3. 語言通俗易懂,案例豐富生動,適合不同學科背景的讀者閱讀。
4.本書的出版將對財政學的研究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并為財政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論基礎。
前言
重新構(gòu)建 活生生的財政學
本書的構(gòu)想起源于東日本大地震,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余波依然牽動著我們,那是在2011年6月。經(jīng)過一段漫長的時光以及許多次深入的探討,如今這本書終于得以出版。最初設定的是5年完成出版,然而這一期限被輕松打破,最終我們花費了超過兩倍的時間才得以完成。
為何耗費如此長的時間,自然有其原因。這是因為我們內(nèi)心真切地希望從社會科學各個領(lǐng)域的歷史與成果中,親手構(gòu)建出與社會直接相關(guān)的財政學。目標愈加宏大,需要付出的努力與痛苦也愈加顯而易見。時間在指間流逝。
我們并不是從頭開始重新構(gòu)建 活生生的財政學的。在我們之前,許多志同道合的前輩曾懷揣著類似的問題意識,為了這一目標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這些努力在歷史長河中得以傳承。其中,讓我們深受啟發(fā)的是那些與社會危機緊密相聯(lián)的努力,形成了一個被稱作 財政社會學的學科領(lǐng)域。
危機有使我們習以為常的 日常社會轉(zhuǎn)變?yōu)槲覀兏械侥吧、不習慣的存在的力量。正因如此,我們產(chǎn)生了渴望,希望能夠用言語描述這個我們必須面對的 社會和危機引發(fā)的現(xiàn)實。這就是財政社會學。這個領(lǐng)域?qū)τ谧x者來說可能不那么耳熟,它為我們應對危機引發(fā)的全新變化帶來了新的可能性。這個領(lǐng)域的形成源自一種極其自然的動機,即希望能夠批判性地重新審視學問與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關(guān)系。
回顧世界和日本的現(xiàn)狀,這種危機現(xiàn)實是顯而易見的。危機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以日本為例,長期的經(jīng)濟停滯導致就業(yè)的不穩(wěn)定,家庭收入的銳減在發(fā)達國家中也屬特例。作為生活保障基石的就業(yè)形勢發(fā)生了轉(zhuǎn)變,成為經(jīng)濟停滯的原因之一,同時也在生育率、老齡化率中表現(xiàn)出來。然而與此同時,應該支撐我們生活的財政卻遠未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距離人們的理想狀態(tài)依然存在較大差距(詳見第7章)。
從這里開始,我們不禁產(chǎn)生一個疑問:為什么在日本,財政沒能充分地應對現(xiàn)實危機? 我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借助歷史、制度和國際比較等領(lǐng)域的知識,同時也需要考慮日本這個國家的獨特社會價值觀、規(guī)范等社會條件對財政的影響。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超越經(jīng)濟學和財政學過去所涵蓋的范疇,更是將其發(fā)展為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從而可以更加緊密地貼近社會的實際生活現(xiàn)實。
本書的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
我們的關(guān)注點首先集中在財政與社會需求 (以下簡稱為 共同需求)之間的關(guān)系上。為了明確這一點,我們選擇從整理我們所依賴的學科的意義和范圍開始,這將成為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
我們所涉及的財政社會學在傳統(tǒng)上具有一種名為 必要充足的財政分析的性質(zhì),它旨在考察個體需求如何在考慮社會條件的情況下轉(zhuǎn)化為 共同需求。關(guān)鍵在于,我們將 共同需求與 個體需求進行區(qū)分,并將其視為反映社會價值觀和規(guī)范的內(nèi)容。財政社會學專注于研究 超越面向弱勢群體的共感和依靠功利計算的社會價值觀,以及歷史演變的制度背景,有時甚至包括情感沖動和出于偶然的媒介等財政決策的過程 (第1章)。近年來,新的財政社會學理論涌現(xiàn),將 稅收作為社會契約 納稅人的同意作為關(guān)鍵概念,并探討為滿足 共同需求而進行的課稅的正當性,以及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關(guān)系等。這一新的發(fā)展被稱為新財政社會學,并在全球范圍內(nèi)逐漸擴展 (第2章)。
為了更深入地思考這門學問,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財政學和財政社會學過去所依賴的歷史、國際比較、制度和哲學在方法論層面的意義和重要性。這成為第二部分的主要任務。
從 必要充足的財政分析的視角來看,預算和政策決策過程成為重要的分析對象。預算具有將支出和收入合法化的功能,但通過追蹤參與該過程、內(nèi)化社會價值觀和規(guī)范行動者的行為,我們可以理解個體需求如何轉(zhuǎn)化為 共同需求的過程 (第5章)。另一方面,比較的作用在于豐富對各國財政決策的理解。財政社會學中的比較分析不僅是為了從中得出普遍的理論或結(jié)論,更重要的是要在考慮各國特定背景和財政運作與社會價值之間的關(guān)系時,揭示多樣的財政結(jié)構(gòu)(第4章)。
就重視文本背景的觀點來說,理解歷史至關(guān)重要。近年來,與主流經(jīng)濟學和財政學研究形成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通過實證方式揭示了歷史理解中國家和財政所扮演的決定性角色。新財政社會學通過歷史分析,也為揭示財政的正當性、納稅人的支持以及合規(guī)問題,甚至是與經(jīng)濟增長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了貢獻 (第3章)。此外,盡管財政社會學傳統(tǒng)上重視歷史分析,但我們?nèi)詰俅螌徱暺錃v史哲學基礎和人類觀。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吸取歷史事實,但我們也會質(zhì)疑理論虛構(gòu)化的問題,同時堅持關(guān)注理論構(gòu)建以及道德和規(guī)范問題 (第6章)。
第三部分是實證部分。這里的兩章共同強調(diào)了決定財政形態(tài)的社會價值觀和社會規(guī)范的作用。
日本社會的基本價值觀,涵蓋了勤勞、節(jié)儉和自我約束等內(nèi)容的 通俗道德在戰(zhàn)后發(fā)揮了作用,推動了以個人責任為基礎的日本式福利國家,即 勤勞國家的形成。然而,這也致使對于現(xiàn)代社會支出的欠缺和低廉的財政而無法縮小差距,最終導致日本財政的功能障礙 (第7章)。另一方面,對于財政不平等的修正功能 (如收入再分配)的支持或同意,不僅受到經(jīng)濟學研究中強調(diào)的自我利益的影響,還受到人們對于受益層面的社會規(guī)范 (互惠性)的影響。這種規(guī)范意識也會受到特定給付機制的影響,從而打開制度與社會規(guī)范關(guān)系的分析領(lǐng)域(第8章)。
從 危機的學問到 分析的學問
正如前文所述,財政社會學最初是受到財政和社會危機的強烈影響而發(fā)展起來的。基于這一起源,危機將持續(xù)不斷地激發(fā)財政社會學研究。然而,我們希望在考慮財政社會學的意義、范圍、方法以及實證方法的基礎上,將這門學問從 危機的學問重新定義為 分析的學問。這是因為我們認為,財政社會學不僅揭示了有時間限定的危機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具備了超越這一范疇的實用性和潛力,能夠為社會提供更為豐富的解讀 (第1章)。
當然,在與不斷變化的社會現(xiàn)實保持活躍聯(lián)系的同時進行理論構(gòu)建的嘗試, 本身就充滿了挑戰(zhàn),F(xiàn)實不僅是理論和概念構(gòu)建的知識來源,同時也會限制過于輕率的理論化。然而,這些挑戰(zhàn)是值得克服的。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激發(fā)讀者的思考,成為豐富讀者對社會理解的助力。
佐藤滋
井手英策 (第1章、第7章)
1972年出生。東京大學經(jīng)濟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yè),經(jīng)濟學博士。現(xiàn)任慶應義塾大學經(jīng)濟學部教授。
主要著作:Worlds of Taxation,Palgrave Macmillan,2018 (合編);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nsnational Tax Refor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合編)。
倉地真太郎 (第4章)
1989年出生。獲得慶應義塾大學經(jīng)濟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后退學,經(jīng)濟學碩士。現(xiàn)任明治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部專任講師。
主要著作:『日本の居住保障』,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2021年 (參編;Worlds of Taxation,Palgrave Macmillan,2018 (參編)。
佐藤滋 (第2章、第8章)
1981年出生。橫濱國立大學國際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yè),經(jīng)濟學博士,F(xiàn)任東北學院大學經(jīng)濟學部教授。
主要著作:『租稅抵抗の財政學』,巖波書店,2014年 (合著);『財政學の扉をひらく』,有斐閣,2020年(合著)。
古市將人 (第5章)
1983年出生。橫濱國立大學國際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yè),經(jīng)濟學博士,F(xiàn)任帝京大學經(jīng)濟學部副教授。
主要著作:『租稅抵抗の財政學』,巖波書店,2014年 (合著);「財政調(diào)整制度導入以前の地方財政」,『立教経済學研究』第74卷第1號,2020年(合著)。
村松憐 (第3章)
慶應義塾大學經(jīng)濟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yè),經(jīng)濟學博士,F(xiàn)任福岡大學經(jīng)濟學部副教授。
主要著作:「戦前日本における大蔵省の所得稅思想」,『歴史と経済』第61巻第2號,2019年;『福祉財政』,ミネルヴァ書房,2018年(參編)。
茂住政一郎 (第2章、第6章)
1987年出生。慶應義塾大學經(jīng)濟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yè),經(jīng)濟學博士,F(xiàn)任橫濱國立大學國際社會科學研究科副教授。
主要著作:Tax Expenditures and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69 in the United States,Social Science History,46 (1),2022;The Kennedy-Johnson Tax Cut of 1964,the Defeat of Keynes,and Comprehensive Tax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Policy History,30(1),2018。
譯者簡介
徐一睿
日本知名華人經(jīng)濟學者,日本慶應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F(xiàn)在日本慶應大學經(jīng)濟學部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財政制度和中國轉(zhuǎn)型經(jīng)濟,對地方債有較深入研究。
劉志誠
1997年生。2016年赴日本留學,畢業(yè)于專修大學經(jīng)濟學部,同大學經(jīng)濟學研究科博士生在讀。主攻財政學、政府間財政關(guān)系。
目 錄
總序 ………………………………………………………………………………… Ⅰ
前言 ………………………………………………………………………………… Ⅰ
第1章 財政學和財政社會學20世紀提出的問題
………………………… 1
1.1 跨學科持續(xù)受關(guān)注的 財政社會學
………………………………… 2
1.1.1 財政社會學是什么?
…………………………………………… 2
1.1.2 財政社會學方法論的精細化及其衰退
………………………… 4
1.1.3 財政社會學的復興?
1.1.4 財政社會學的邏輯
1.2 面對財政科學的知識傳統(tǒng)
…………………………………………… 5
……………………………………………… 7
……………………………………………… 9
1.2.1 戰(zhàn)敗對德國財政科學的打擊
…………………………………… 9
1.2.2 需求是個人的一種可還原的能力?
……………………… 11
1.2.3 共同必需的邏輯和現(xiàn)實 …………………………………… 12
1.2.4 德國財政學的局限性概念化的 共同必需 …………… 14
1.3 財政社會學的目標是什么?
…………………………………………… 16
1.3.1 與 新國家理論的不同和相同之處是什么?
……………… 16
1.3.2 決策過程分析的重要性 ………………………………………… 17
1.3.3 公共經(jīng)濟學與財政社會學 ……………………………………… 19
1.3.4 身為探尋活生生的人類的學問 ………………………………… 21
結(jié)語 …………………………………………………………………………… 23
第2章 財政學和公共經(jīng)濟學的對比探尋新財政社會學的發(fā)展與成果 …… 25 2.1 關(guān)于財政決策的討論 …………………………………………………… 26
2.1.1 是資源配置的效率還是財政決策?
…………………………… 26
2.1.2 基于國家與納稅人關(guān)系的整理與分類 ………………………… 27
2.1.3 德國財政學和共同體模型 ……………………………………… 27
2.1.4 最初期的財政社會學和階級國家模型 ………………………… 29
2.1.5 維克塞爾方法和自愿交換模型 ………………………………… 30
2.1.6 公共選擇論與利維坦模型 ……………………………………… 31
2.1.7 財政契約模型 …………………………………………………… 33
2.1.8 概括近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討論 ………………………………………… 34
2.2 新財政社會學的提倡及其后續(xù)研究積累 ……………………………… 35
2.2.1 新財政社會學的問題意識和分析視角 ………………………… 35
2.2.2 對各國財政的現(xiàn)代特性和納稅人同意、國家形成的歷史驅(qū)動 因素的理解和分析 ……………………………………………… 36
2.2.3 基于定量分析、實驗、訪談調(diào)查和歷史分析的研究 ………… 38
2.2.4 稅收可能同時增強團結(jié)感并產(chǎn)生社會分裂和排斥 …………… 39
2.3 新財政社會學以及后續(xù)研究的課題與發(fā)展可能性 …………………… 40
2.3.1 針對稅制以外的各種財政制度分析的重要性 ………………… 41
2.3.2 準自愿的服從納稅人的同意和 對稅收的認同的
差異 ……………………………………………………………… 42 2.3.3 舊財政社會學和新財政社會學的問題意識 …………………… 43
2.3.4 財政學者從事財政社會學的意義 ……………………………… 44
結(jié)語 …………………………………………………………………………… 46
第3章 財政與歷史重新評估財政史研究
………………………………… 47
3.1 國家形成與財政 新財政史(newfiscalhistory) …………… 48
3.1.1 新財政史 …………………………………………………… 48
3.1.2 布魯爾的 財政 軍事國家研究
…………………………… 49
3.1.3 邦尼等人關(guān)于財政歷史變化的模型 …………………………… 51
3.1.4 財政史研究的地域和時代的擴展 ……………………………… 53
3.2 國家能力 (statecapacity)與財政史研究
…………………………… 54
3.2.1 制度與經(jīng)濟發(fā)展 ………………………………………………… 54
3.2.2 國家能力 ………………………………………………………… 56
3.2.3 國家能力、財政和經(jīng)濟增長 …………………………………… 57
3.3 財政正當性、稅收同意以及財政歷史研究 …………………………… 60
3.3.1 財政正當性與納稅人對稅收的同意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 60
3.3.2 關(guān)注納稅人的同意問題列維、道頓等的研究 …………… 60
3.3.3 稅收的 正當性危機 ………………………………………… 62
3.3.4 發(fā)展中國家中的納稅人同意與合規(guī)問題 ……………………… 63
3.3.5 財政社會學與納稅者同意問題的關(guān)注 …………………… 65
3.3.6 小結(jié) ……………………………………………………………… 66
結(jié)語 …………………………………………………………………………… 67
第4章 財政研究與比較分析尋找問題的國際比較
……………………… 70
4.1 財政學的可比性和非可比性 …………………………………………… 71
4.1.1 財政學的可比性 ………………………………………………… 71
4.1.2 財政學的非可比性 ……………………………………………… 72
4.2 財政學與財政社會學中的比較方法的發(fā)展軌跡 ……………………… 72
4.2.1 比較方法在財政學中的起源 …………………………………… 72
4.2.2 日本財政的特征 ………………………………………………… 73
4.2.3 福利國家財政論 ………………………………………………… 74
4.2.4 日本福利國家財政的替代性功能 ……………………………… 76
4.2.5 單元一致性 ……………………………………………………… 78
4.2.6 在財政社會學中的比較研究 …………………………………… 78
4.3 比較分析的方法論 ……………………………………………………… 80
4.3.1 比較福利制度理論 ……………………………………………… 80
4.3.2 比較歷史制度分析 ……………………………………………… 82
4.3.3 大樣本 (Large-N)與小樣本 (Small-N)之辯 ……………… 83
4.3.4 定性與定量分析的融合 ………………………………………… 84
4.4 重新審視財政社會學中的比較方法 …………………………………… 86
4.4.1 重新審視財政社會學中的歷史分析和比較方法 ……………… 86
4.4.2 多樣性就是多樣性 ………………………………………… 87
4.4.3 通過 理想類型進行比較 …………………………………… 88
4.4.4 利用比較法進行問題探索 ……………………………………… 89
結(jié)語 …………………………………………………………………………… 92
第5章 財政與制度從財政統(tǒng)計分析和財政決策過程進行考察
………… 94
5.1 財政制度研究與其分析方法 …………………………………………… 95
5.1.1 財政研究中制度論的意義及其分析方法 ……………………… 95
5.1.2 關(guān)注制度的財政決策過程分析 ………………………………… 97
5.2. 財政統(tǒng)計分析與預算研究
…………………………………………… 101
5.2.1 國家預算研究與地方政府財政分析
………………………… 101
5.2.2 人與財政的相互作用
………………………………………… 105
5.3 財政統(tǒng)計與財政決策過程分析
……………………………………… 109
5.3.1 從財政統(tǒng)計解讀財政共識
…………………………………… 109
5.3.2 財政社會學與財政決策過程分析
…………………………… 113
結(jié)語關(guān)于財政社會學與制度研究 ……………………………………… 118
第6章 財政與歷史哲學 從歷史哲學 的角度審視 財政社會學
…………………………………………………………………………… 120
6.1 財政社會學的創(chuàng)立與其背景
………………………………………… 120
6.1.1 葛德雪對德國正統(tǒng)財政學的批評
…………………………… 120
6.1.2 葛德雪的財政社會學觀點
…………………………………… 122
6.1.3 熊彼特的社會科學 科學化理念下的 社會學構(gòu)想
6.1.4 以 歷史社會學歷史哲學形式存在的熊彼特社會學
…… 123
…… 125
6.1.5 熊彼特 財政社會學的 財政歷史考察
……………… 126
6.1.6 耶希特和茲爾坦的問題意識以及財政社會學的構(gòu)想
……… 128
6.1.7 小結(jié)財政社會學的問題意識和三個主要論點
………… 129
6.2 財政社會學:作為具有 科學性的 歷史哲學
6.2.1 從馬赫的科學哲學角度探討 科學的含義
……………… 131
……………… 131
6.2.2 從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理解精神科學的重要性
………………… 133
6.2.3 孔德的 社會學與 道德哲學的 科學基礎
……… 135
6.2.4 維柯的認識論和對 第一真理的批判
…………………… 137
6.2.5 維柯的 歷史社會學歷史哲學的研究方法與目標
…… 139
6.3 財政社會學在歷史哲學中的價值與實效性
………………………… 140
6.3.1 財政社會學引入財政學中的 道德科學維度
…………… 140
6.3.2 新財政社會學出現(xiàn)后研究成果中的 自然科學特質(zhì)
超越 …………………………………………………………… 142
6.3.3 主體間性和 社會個體的基本人性觀
……………… 144
結(jié)語 …………………………………………………………………………… 147
第7章 社會為何被撕裂? 從通俗道德角度看日本的 勤勞國家
…… 149
7.1 作為民族認同的通俗道德
…………………………………………… 151
7.1.1 村請制度與通俗道德
………………………………………… 151
7.1.2 救濟助長惰民
………………………………………………… 152
7.1.3 與歐美的分歧作為官方國家運動的地方改良運動
…… 154
7.1.4 政策中的通俗道德動員
……………………………………… 155
7.1.5 作為連帶責任的社會連帶
7.1.6 通俗道德升華為國民典范
…………………………………… 156
…………………………………… 157
7.2 勤勞國家的誕生及其機制
…………………………………………… 159
7.2.1 以生存權(quán)為前提的勤勞義務
………………………………… 159
7.2.2 20%規(guī)則的政策判斷
………………………………………… 160
7.2.3 勤勞國家實現(xiàn)強大社會整合
…………………………… 162
7.2.4 什么是日本式福祉社會
……………………………………… 164
7.3 社會斷層的歷史階段
………………………………………………… 167
7.3.1 經(jīng)濟體系轉(zhuǎn)型與衰落的勤勞國家
…………………………… 167
7.3.2 為貧困而工作,因貧困而死亡
……………………………… 168
7.3.3 對低收入群體的寬容的喪失和稅痛感
……………………… 169
7.3.4 從 受益的分配競爭到 削減的分配競爭
…………… 171
結(jié)語 …………………………………………………………………………… 172
第8章 納稅人同意的自身利益和互惠性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支持因素 ……… 174
8.1 收入再分配政策中的 同意的困難為何產(chǎn)生
…………………… 175
8.1.1 差距意識與差距矯正意識之間的距離
……………………… 175
8.1.2 納稅人同意中社會規(guī)范的作用
8.2 作為支持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自身利益
……………………………… 176
……………………………… 177
8.2.1 收入再分配政策與自身利益中位選民定理
…………… 177
8.2.2 收入再分配政策與自身利益社會親和性假設
8.2.3 收入再分配政策與自身利益權(quán)力資源動員論
………… 178
………… 178
8.2.4 收入再分配政策與自身利益財政契約論
……………… 179
8.2.5 收入再分配政策與自身利益基于數(shù)據(jù)的補充
………… 180
8.3 收入再分配政策支持的互惠性因素
8.3.1 收入再分配政策與社會偏好
………………………………… 181
………………………………… 181
8.3.2 收入再分配政策與社會偏好 適宜性標準
8.3.3 收入再分配政策與社會選擇言論分析的成果
………… 182
………… 184
8.3.4 收入再分配政策中的 剝奪與 給予兩個層面
……… 186
8.4 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支持與不支持的 多樣性
…………………… 186
8.4.1 人們的偏好和價值觀與政策的關(guān)系
………………………… 186
8.4.2 制度因素對社會偏好的影響
………………………………… 187
8.4.3 分析課題的設定
……………………………………………… 189
8.4.4 備注 (1) 篩選主義是什么 ………………………… 189
8.4.5 備注 (2)篩選主義給付與貧困層定位的差異 ………… 190
8.5 收入再分配政策支持因素的分析
…………………………………… 192
8.5.1 分析方法與數(shù)據(jù)集
…………………………………………… 192
8.5.2 分析結(jié)果
……………………………………………………… 193
8.5.3 英國政策過程分析
…………………………………………… 195
結(jié)語 …………………………………………………………………………… 197
參考文獻 …………………………………………………………………………… 199
后記 …………………………………………………………………………………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