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所面臨的資源、能源、氣候、環(huán)境、自然災害等一系列問題,無不與地球科學有關。要問津地球的奧妙,《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地球》無疑是最好的向導;鹕降刭|專家劉嘉麒院士帶領你認識中國的火山和火山帶來的財富。數次出征南極考察的極地科學家孫波揭秘南極的冰蓋下有什么。中央電視臺氣象節(jié)目主持人宋英杰娓娓道來為什么會有風。中國最早完成地球三極科考的第一人高登義解答為什么攀登珠穆朗瑪峰大多選擇在5月。青年科學家提供地球年齡的新證據和了解古氣候的新方法。測繪專家展示奇形怪狀的世界地圖,解說如何給珠穆朗瑪峰測身高。
韓啟德總主編的第六版十萬修訂而成
內容修訂,迭代更新
序 言
韓啟德
《十萬個為什么》是由少年兒童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的一套科普圖書。在半個世紀的歲月里,這套書先后出版了五個版本,累計發(fā)行量超過1億冊,是新中國幾代青少年的啟蒙讀物,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在我國,至今還沒有一套科普讀物能像《十萬個為什么》那樣經得起如此長時間的檢驗,并產生如此巨大的社會影響。
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尤其在網絡通信、低碳環(huán)保、基因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研究進展更是一日千里,乃至從根本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為適應科技發(fā)展帶來的深刻社會變革,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加強科學技術普及,重視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并將國家科普能力建設作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一項基礎性、戰(zhàn)略性任務,這對我國的科普出版提出了更高的目標。
2006年,國務院正式頒布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其中特別強調要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學素養(yǎng),因為只有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將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并重,才能最終使得全民的科學素質得到根本性的提高。為此,編輯出版一套嶄新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十萬個為什么》,使其在繁榮我國科普創(chuàng)作的進程中發(fā)揮旗幟作用,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可貴特質,是驅使他們親近和接受科學的動力,一定要保護好。從多年來的經驗看,一問一答是個好形式,也是《十萬個為什么》被大家喜愛的重要原因,在編纂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時我們堅持了這一好形式,并力爭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引導讀者去思索問題,去感受科學文化和科學精神,去體會科學探索的樂趣。
出于積極參與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社會責任感,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共有百余位院士應邀擔任了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的編委。其中20余位院士在百忙之中擔任了各分冊的主編,具體負責組織相關分冊的編纂工作,有40余位院士親自撰稿。此外,還有700余位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學科的優(yōu)秀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參與了新版《十萬個為什么》的編寫。這么多高層次科學家參與到一套科普圖書的編纂工作中來,這在我國科普出版史上是空前的。陣容強大的編委會和作者隊伍,為新版《十萬個為什么》的科學性、前沿性、權威性和可讀性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證。在此,我也謹向所有參與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編纂工作的編委、主編、作者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在總結前五版成功經驗,并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時代的發(fā)展和青少年讀者的實際需要編纂而成。在編纂每一分冊的過程中,我們根據這個學科或專題的內容,充分考慮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科學發(fā)展的前瞻性,問題的設計和分布盡量與學科或專題的內在結構相吻合,從而使每一分冊都成為具有完整的內在知識體系的讀物,F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大特點是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相信小讀者們在閱讀過程中也會在不同的分冊中發(fā)現一些共性的問題。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在內容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從基礎、前沿、關鍵、戰(zhàn)略四個方面來組織問題和編寫稿件,重點關注科技發(fā)展的前沿和當代青少年關心的熱點問題。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書中的大量為什么是通過各種形式向全國少年兒童征集來的,力求將當前孩子們最關心、最愛問的問題介紹給他們。同時,新版《十萬個為什么》更加注重思考過程,提倡科學精神,引導創(chuàng)造探索,關注科學與人文、科學與社會的關系。
我們相信,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將以全新的問題、全新的體系、全新的內容、全新的樣式,以及數字化時代全新的技術手段,再現《十萬個為什么》每一版都曾有的輝煌,掀起中國科普出版和科學普及的又一個新高潮。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的出版,必將引領更多青少年走向科學,使共和國涌現出更多的棟梁之材。同時,這套書的出版,對于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精神,促使當代中國廣大青少年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推進全社會在講科學、愛科學、用科學上形成更加濃厚的氛圍,使全民科學素質再上新臺階,發(fā)揮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劉嘉麒,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理事長,我國火山和瑪珥湖古氣候研究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