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遺文化是中國本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集成體現(xiàn),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活化石”,是中華文明的“基因庫”,而中國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更是中國非遺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中國非遺文化特別是中國的世界級非遺文化對外傳播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內容。本讀本介紹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選取木拓法帖、雕版印刷、制版、連史紙、松煙墨、寫版、宋體、校正、上版、刻版、陽文反書、拳刀、擦印、套色印刷、線裝、饾版、拱花、刻書、套色版畫等核心術語為知識節(jié)點,以趣味故事腳本形式深入淺出地闡釋昆曲術語所承載的重要知識及文化觀念。讀本為漢英對照形式,以漢語核心術語為線索,加以文字解說,并配有趣味插圖及互動問答等內容。適合作為國際教育學院來華留學生、對外漢語學生,以及孔子學院等及海外其他漢語培訓機構的中國文化教材,也可供國內外非遺愛好者以及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機構使用。本叢書受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2021年重點項目、中國語言戰(zhàn)略研究中心及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資助。
劉韶方,中國礦業(yè)大學教授,翻譯碩士導師,曾任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旅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曾被評為全球孔子學院優(yōu)秀中方院長;單旭光,中國礦業(yè)大學外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現(xiàn)任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旅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從事英語專業(yè)教學20多年,對外漢語教學近10年,研究方向為第二語言習得策略和跨文化交際學。
本讀本介紹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選取木拓法帖、雕版印刷、制版、連史紙、松煙墨、寫版、宋體、校正、上版、刻版、陽文反書、拳刀、擦印、套色印刷、線裝、饾版、拱花、刻書、套色版畫等核心術語為知識節(jié)點,以趣味故事腳本形式深入淺出地闡釋昆曲術語所承載的重要知識及文化觀念。情節(jié)設定為中國大學生小龍對非遺很感興趣,平時喜歡錄制Vlog,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而獲得了不少網(wǎng)友的關注。在接觸了雕版印刷的相關知識后,他打算錄一期Vlog,介紹雕版印刷工藝。于是,他向研究雕版印刷史的張教授尋求幫助。張教授向他介紹了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以及雕版印刷的發(fā)展歷史。他建議小龍去揚州雕版印刷博物館,親身體驗雕版印刷工藝。在揚州雕版印刷博物館,小龍跟隨李館長詳細了解了雕版印刷工藝,包括雕版印刷使用的材料松煙墨和連史紙,制版、寫版、校正、刮版上樣、刻版、刷印、線裝整個雕版印刷過程,以及套色印刷和饾版拱花等獨特的技術。小龍又參觀了蘇州桃花塢年畫社,了解雕版印刷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回到學校,小龍上傳了這一期的中國雕版印刷Vlog,獲得了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