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名人·田園里的大師:凡·高(經典珍藏版)》采用“以圖讀傳”的形式,輔以專題、名人名言欄目,并與內容同步,配以生動、有趣、豐富的“知識鏈接”和“資料鏈接”,精選大量與凡·高緊密相關的各類圖片,以簡潔大方的版式將圖片與文字有機結合,再現(xiàn)了凡·高傳奇的一生,使讀者看到一個全新、立體的凡·高,并能從中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美術知識和深刻的人生體驗。
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蘭宋德爾特村一個新教牧師之家,二十四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并求愛失敗。這使他積蓄的感情受到打擊和壓抑,產生一種為了拯救自己也為了拯救一切痛苦靈魂的信念和尋求神靈的愿望,于是投入了宗教的懷抱,決心做一個牧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qū)傳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凡·高之所以成為畫家乃是為了解決撕裂他靈魂的內心沖突,是為了對生活中遭受的挫折進行自我解脫。
1880年以后,二十七歲的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畫,但最后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照自己的認識來表現(xiàn)世界。在1886年三十三歲以前,他的作品還都處于探索的時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紡織工》等。他在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影響下創(chuàng)作的風景畫如《塞納河濱》、《帶煙斗的人》等,是轉折時期的作品。1886年凡·高來到巴黎,結識了圖魯茲一勞特累克、高更、畢沙羅、修拉和塞尚,并參加印象主義畫家們的集會。從而使藝術眼界大為開闊,開始以完全不同于過去的方法作畫,畫面色彩強烈,色調明亮。1888年10月,高更應邀來阿爾勒與凡·高同住,可是,由于性格不和與藝術追求不同,他們之間很快出現(xiàn)矛盾,甚至相互不能容忍,合作不歡而散。
這一時期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南國的強烈陽光和陽光照耀下的市鎮(zhèn)、田野、花朵、河流、農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凡·高創(chuàng)作的成熟時期是1888年三十五歲到阿爾勒以后,他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版畫的啟發(fā),大膽地探索、自由地反悔內心感情的風格,追求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xiàn)力,追求畫面的平面感、裝飾性和寓意性。阿爾勒時期的名作有《向日葵》、《郵遞員魯蘭》、《椅子和煙斗》、《咖啡館夜市》等。
凡·高走進繪畫,嚴肅而狂熱地研究一切畫理畫法。生活就靠弟弟資助。他害怕疾病再次發(fā)作,一種無言的悲傷浸入他的心,逝世于1890年7月27日,當時他走進一片成熟的麥田,面向太陽,向自己的胸膛開了一槍,兩天后即去世,時年三十七歲。凡·高死后,弟弟德奧特痛苦萬分.六個月后,1891年1月25日,德奧特去世了。他們被共同葬在了奧維爾墓園。
凡·高生前并未得到社會的真正承認。凡·高作品中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這些作品中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現(xiàn),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和扭動。正因為他遠遠地走在時代的前面,所以,難以為當時的世人接受。但是,他對西方20世紀的藝術具有深遠影響力。充分認識作者主體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作用,自由地反悔內心的感情,意識和把握形式相對的獨立價值,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吸收和擷取東方繪畫的因素--這是凡·高的藝術對后人的啟示。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以至于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抒情抽象派,都曾經受益于凡·高的藝術。他是繼倫勃朗之后荷蘭最偉大的具有世界性影響的畫家。但是,當他還活著的時候,一共只賣出過一幅畫。
憂郁的少年
憂郁的孩子
兄弟之間的情誼
藝術人生的起程
海牙的藝術公司
勤勉的職員
出路在哪里
初戀失敗
被人辭退
三心二意的年輕人
在煤礦傳道
確定一生的追求
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世界
結識良師益友
夢幻般的鳥巢
它并不是一條普通的狗
杰作《食薯者》
坎坷繪畫路
前往巴黎的路
這種光和顏色
蒙馬特爾的畫家們
苦惱的德奧
法國南方的城鎮(zhèn)
花朵盛開的果園
痛失友情
高更來啦
割耳的悲劇
阿魯魯醫(yī)院
消失的畫室
為繪畫獻出一生
寧靜的療養(yǎng)院
埋首在繪畫里
賣出一幅畫
卡雪醫(yī)生
奧貝爾的麥田
凡·高年表
藝術人生的起程
文森特中途離開小學以后就一直待在家里,由于家里弟弟妹妹愈來愈多,做父親的便想改變一下兒子的生活環(huán)境。
家里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孩子們共同居住的閣樓也越來越擁擠。凡·高每次倒在床上,就會覺得自己和閣樓傾斜的天花板又貼近了一些。
父親德奧多勒斯和母親安娜也開始為孩子們發(fā)愁了。凡·高都已經十二歲了,失學后,他一直在父親的指導下在家學習一些課程?墒歉赣H在教區(qū)內的工作開始繁忙起來,經常無暇顧及凡·高的學習。
不過,這兩天他們很高興,因為他們終于給凡·高找到了一所好學校--簡·普羅維利私人寄宿學校。這所學校教學秩序良好,開設了英、法、德三門語言課程,特別讓父親高興的是,學校還開設了宗教學習課程和文學閱讀課程。這些都是凡·高一直比較感興趣的。但是,他們也有點擔心,畢竟學校有點遠,在二十五公里外的澤芬貝亨村。凡·高還沒有離家那么遠,獨自生活過呢!可是,家里的孩子的確太多了,凡·高是最大的孩子,應該離家了。
報到那天,小凡·高和父母一起到了學校。父母給凡·高辦理了注冊、食宿等手續(xù),就得馬上回去了,家里的其他孩子們都還等著父母回家做晚飯呢。到了不得不和父母告別的時刻,凡·高的心情低落極了。他站在學校門前的臺階上,一直呆呆地看著載著爸爸和媽媽的那輛黃色小馬車遠遠地駛上馬路,穿過牧場。秋天冰冷的雨水打在馬路上,打在兩旁稀疏的樹木上。等那點溫暖的黃色從凡·高的視野中消失后,他所看見的就是倒映在積水里的陰霾的天空。周圍的一切都是濕漉漉的,充滿著孤寂和悲傷。
第一次遠離家門的體驗,讓凡·高覺得他被流放了。他第一次感覺到了無助、孤獨和悲傷。
在簡·普羅維利私人寄宿學校就讀期間,凡·高留給老師們的印象就是一個嚴肅得近乎憂郁和壓抑的少年。他還是不愿意和別的孩子多交往。性格孤僻的他把時間和精力大多投入到了繪畫和閱讀L。這倒是讓他很快就取得了學習上長足的進步。他掌握了多國語言,能像母語荷蘭語一樣熟練地運用法語和英語,德語也達到了相當的實際運用水平。學校開設的繪畫課程,也讓他正式開始了藝術方面的啟蒙教育。
兩年后,凡·高以優(yōu)異的成績結束了在普羅維利私人寄宿學校的學習。這讓家里人都很高興,特別是對他寄予厚望的父親。于是,十三歲的凡·高又被送往離家更遠的蒂爾堡市,到那兒的喊廉二世國王公立學校注冊學習。
威廉二世國王公立學校在當時是一所極為開明的學校。它的創(chuàng)建人和首任校長F·菲爾斯銳意革新,一直希望自己所領導的學校有朝一日成為荷蘭國家藝術教育中心。他努力營造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和濃厚的學習氣氛,聘用了一大批高水準、有學問的教師。和別的學校最不相同的是,菲爾斯校長在該校每周三十六節(jié)課時中,安排了多達四節(jié)的繪畫藝術課。學校還花費大量資金購人繪畫大師們畫作的復制品,供學生們觀賞學習。學校甚至率先領導新潮流,為學生開設了一間相當規(guī)模的畫室,還讓學生們在晴朗的日子里外出寫生。
凡·高的繪畫天賦和興趣在這里被激發(fā)起來。他認真地學習每一門課程,除了一門課程--透視法,都獲得了一流的成績。隨著凡·高對繪畫的熱愛和理解的加深,他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他開始為此感到深深的苦惱。
文森特喜歡看書,例如小說、哲學和神學等都曾涉獵,唯獨對教科書不感興趣,所以學習成績一直不太理想。
放假的時候,他就返回宋德爾特村,偕同弟弟德奧去野外散步。兄弟倆的感情跟以前一樣,散步的時間和距離卻比以前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