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的本質》是亨利明茨伯格蕞知名的著作,也是經(jīng)理角色管理學派蕞早出版的經(jīng)典著作,它奠定了明茨伯格極有影響力的管理大師地位。
在這本著作中,亨利明茨伯格在對許多世/界500強企業(yè)高管的窺測與洞察的基礎上,以清晰的結構、縝密的邏輯、簡要的語言揭示出管理者工作的4大變量、管理活動的3大類別、管理者的10大工作角色,從而道出管理工作的本質。他對管理工作的觀察與研究,迄今無人能超越,其提出的管理者的10大工作角色已成為領導學研究的基礎。
亨利茨伯格重視從經(jīng)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組織和管理者的特征,并從管理者或經(jīng)理的角色對商業(yè)進行抽絲剝繭的洞察和提煉,他對于管理和組織的思考,有助于我們從更本質的層面去重新設計、嘗試新時代的管理模式乃至企業(yè)模式。
《管理工作的本質》是亨利明茨伯格的部著作,也是迄今蕞杰出的管理著作之一。
在這本奠定其管理大師地位的著作中,亨利明茨伯格指出了4個對管理者的工作產生影響的變量,并將管理者的管理活動分為3大類,在這3大類中又細分管理者的工作角色為10種。對于想了解管理者或想成為管理者的人來說,本書會是非常好的導師級讀物。
南京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南京大學行知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趙曙明;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楊斌;上海交通大學技術驅動的創(chuàng)新管理EMBA教授任建標;《第/一財經(jīng)日報》創(chuàng)始人、中國商業(yè)文明研究中心發(fā)起人秦朔;《商業(yè)價值》出版人劉湘明,聯(lián)袂力薦!
湛廬文化出品。
管理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寫作這本書的淵源其實應該追溯到 27 年前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當時我就在琢磨:父親每天在辦公室里做什么?他是一家小型制造企業(yè)的總裁。在一個 6 歲大的孩子眼里,他的工作很奇怪。有人操作機器,有人打印文件,可他呢,好像就只管在辦公室里坐著,偶爾簽個字,或跟其他人說說話。管理者到底是做什么的?
在之后 19 年的學習生涯中,包括在兩年的管理學碩士以及博士課程的第一年,我都沒有再想過這個問題。我一直都沒有意識到(我的很多導師顯然也沒有意識到):沒人探討過管理者的工作本身盡管管理學課程號稱是為培養(yǎng)管理者而設計的!到我為自己的論文選題目時,這個老問題才又冒了出來。我的導師拜訪了一位知名的政府官員,那位官員有興趣讓別人研究一下他的工作。導師跟我談到了這個想法,但我有些猶豫在現(xiàn)代以科學為基礎的管理學院里,這個課題似乎有點風險。
不過出于童年的好奇心,并且我日益感到并非只有 6 歲的孩子才不了解管理者的工作,于是我終于拿定主意去做這項研究。在第 1 章,我提到了一次關于計算機對管理者的影響的研討會,那次研討會我也參加了,會后我馬上就確定了自己的論文主題。我在會上看到,就連管理領域極優(yōu)秀的思想家也因為不了解高層管理者的工作而遭遇困擾。1968 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管理學院,我根據(jù)對 5 位首席執(zhí)行官工作的研究,完成了《工作中的管理者:通過結構式觀察判定其活動、角色和計劃》(The Manager at Work:Determining His Activities,Roles,and Programs by Structured Observation)這篇論文。
在隨后的兩年,我沒有再接觸過這個課題,直到 1970 年才重又拾起。此時,我可以用大學教授審查博士論文的眼光來看待這篇論文。如果覺得這個學生的論文太過膚淺,或者根本不著邊際,那我可以毫不猶豫地把它斃掉。如果事隔多日再來看,就能夠更好地理解文中的結論,更清楚地看到這些結論與管理者及管理學家之間的關系。然而此時,我是要寫一本書,而不僅僅是發(fā)表一篇論文。它應該是一部全新的著作,不僅包括我自己對 5 位首席執(zhí)行官工作的研究,還包括很多其他管理者的實證研究。我決心把這本書寫得更具有普遍意義,既可供管理者及其員工在工作中借鑒,又能對學者和學生有所裨益。我感覺,這個領域中有太多的錯誤概念,管理者已經(jīng)受夠了不切實際的天才理論,他們需要對自己的工作有一種全新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建立在系統(tǒng)研究的基礎上。
在寫作的過程中,你只需要集中精力,一次解決一個問題,一切就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可現(xiàn)在書寫完了,我坐下來回想整個過程,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這是件多么復雜的事情,不過有許多人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最早是內德·鮑曼(Ned Bowman),他主動幫我在麻省理工學院開了這個有些不合傳統(tǒng)的博士研究課題;還有吉姆·;鳎↗im Hekimian),他一路為我提供幫助,直到課題完成。吉姆、查爾斯·邁爾斯(Charles Myers)和唐·卡羅爾(Don Carroll)是我的課題組成員,無論是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還是在論文完稿后,他們每個人都對我?guī)椭级。多虧了這些人,我的課題才終于順利完成。我還必須感謝那 5 位首席執(zhí)行官,他們給了我一周的時間,讓我整天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們,而且他們隨時愿意抽出時間來與我分享他們的想法。很遺憾,在此不便提及他們的姓名。
寫作過程中,也有很多人提出了有益的建議。在此,我必須特別感謝麥吉爾大學管理學院的 3 位同事:普拉迪普·康德瓦拉(Pradip Khandwalla)、斯坦·夏皮羅(Stan Shapiro)和哈維·湯姆森(Harvey Thomson)。特別是哈維,他幫助我完成了結語關于技術和特長的部分。我在麥吉爾大學的一些學生也提供了建設性意見。我在本書中引用了歐文·肖蘭(Irving Choran)、王龍(Liong Wong)、丹尼·米勒(Danny Miller)和托尼·弗雷恩(Tony Frayne)的一些文章。英國菲利普斯工業(yè)公司的約翰·貝克斯(John Bex)、漢斯·維爾德尼斯(Hans Wirdenius)和他的同事謝爾·馬特沃爾(Kjell Martvall),以及斯德哥爾摩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的馬茨·卡爾斯泰特(Mats Kullstedt)在本書成稿之初提出的意見,讓本書大為改觀。
我特別感激艾米娜·拉賈貝利(Amina Rajabalee)。這份書稿到底反復錄入了多少次,我和她都記不清了。不論壓力多大,她都從無怨言,始終保持著較高的工作質量。我還要特別感激哈珀與羅出版社(Harper & Row)的吉姆·坎貝爾(Jim Campbell)。從更正論文語法到印前核對校樣,比爾·利特瓦克(Bill Litwack)總是欣然相助?赡艹宋抑,沒有人比他更熟悉這部書稿了。
我在博士論文中表達了對伊薇特(Yvette)的感激和愛意。她放下自己的工作,遠離波士頓的城市生活,到山邊的湖濱小屋休長假,而她丈夫則在孜孜不倦地寫一份 400 頁的論文。比起寫論文來,寫書要慢很多,作家的妻子總是會在種種細微之處給丈夫以支持。伊薇特給予了我特別的且更重要的幫助她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思維開放的生活,讓我們滿懷激情,并且永遠也不覺得枯燥無味。我相信這對我的書有著重大意義。
最后,這本書要獻給兩位小姑娘,我要說的只是,她們從不會好奇自己的父親在干什么。她們很清楚他在地下室里寫書,自己不能去打擾。安靜一點……
亨利·明茨伯格
當今世/界蕞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先后創(chuàng)立了在管理學界影響深遠的經(jīng)理角色學派、戰(zhàn)略過程學派和實踐管理教育范式。美國戰(zhàn)略管理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國際實踐管理教育聯(lián)盟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管理領域偉大的離經(jīng)叛道者。
自196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博士學位以來,長期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任教,同時擔任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倫敦商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訪問教授。
1975年和1987年先后兩次獲得《哈佛商業(yè)評論》麥肯錫年度蕞佳文章獎,1995年榮獲美國管理學會喬治·泰瑞年度蕞佳管理圖書獎,1998年榮獲加拿大魁北克勛章和加拿大蕞高榮譽加拿大國/家勛章,2000年被美國管理學會授予杰出學者獎,2003年被美國培訓與發(fā)展協(xié)會授予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