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中國古代文人繪畫是中國藝術的瑰寶,相關研究可謂汗牛充棟,為后來新的研究者提出了學術挑戰(zhàn):如何在現(xiàn)有的學術地圖上開辟出自己的路徑?如何在與前人對話的同時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這些都是年輕學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王丁的博士論文《明末清初文士以畫治生研究》是在深入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新研究思路的嘗試與探索。她聚焦明末清初文士以畫治生現(xiàn)象,對文人賣畫這一甚少得到關注的問題深入探索,對其主體成因、社會空間、身份心態(tài)、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等問題展開了細致的討論。這種從跨學科的視角展開的研究,無論是選題、視角,還是論證闡發(fā)都頗多亮點,是一項很有新意的、扎實的學術研究。在出版時,書稿又增加了有點睛之效的主標題自娛之外,她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價值也由此浮現(xiàn)她所關注的正是傳統(tǒng)文人繪畫自娛觀念之外的實用情境。
從選題上看,這一論題在文人繪畫研究領域具有新意。對于古代文人繪畫,傳統(tǒng)認知大抵是為己而非為人的,視繪畫為養(yǎng)性之一途,主張依仁游藝,技近乎道,有明顯的不涉功利的傾向。這類觀念在歷代文士的言說中屢屢出現(xiàn),比如北宋李公麟稱: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性情而已。南宋米友仁《題新昌戲筆圖》提出:畫之為說,亦心畫也。自古莫非一世之英,乃悉為此,豈市井庸工所能曉?元代倪瓚《跋畫竹》也稱: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到了晚明董其昌,更提出以畫為寄以畫為樂,認為寄樂于畫,自黃公望,始開此門庭耳,其觀念影響深遠。清初石濤題畫也稱:筆墨乃性情之事,于依稀仿佛中,有非筆墨所能傳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中也認為:畫與詩皆士人陶寫性情之事。歷代的種種言說,都形塑了我們對于古代文人繪畫的價值判斷,甚至形成了某種固有成見,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文人畫可能具有的其他面向。
王丁頗有新意的研究或可形成一種補充空白式的突破。在認可文士繪畫自娛 理想的前提下,她注意到了明末清初文士群體中非常顯著的以畫治生現(xiàn)象。在自娛式的創(chuàng)作之外,文士還存在非常多的以畫易米的行為,屢屢見于書信手札、小說筆記等材料中。從治生角度來看,目前對于文士治生的討論雖已不少,文士的經(jīng)濟生活也已受到學界的關注,但將文士治生問題與繪畫關聯(lián)起來,屬于頗具新意的思路。她的研究多角度呈現(xiàn)了文士繪畫和經(jīng)濟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并且選取了明末清初這一最有代表性的時段,分析考察了這種聯(lián)系是如何發(fā)生的,繪畫為什么會成為文士的治生選擇,文士又是如何看待這類事的。
對于新問題的探索是有價值的,卻也是艱難的。難度之一在于材料搜集和分析。囿于傳統(tǒng)觀念,對文士以畫治生的記載較為稀少且零散,相關事跡在正史中罕有提及,多散見于方志、筆記、信札等材料中。明清時期文獻浩如煙海,版本復雜,搜集材料十分不易,找到有效信息并做出準確分析則更難。王丁花了相當大的功夫在文獻的閱讀和分析上,也整理了非常豐富的治生史料,限于篇幅,最終沒有附于書后,期待日后能夠整理出版,以饗學界。難度之二在于分析立論。對于這樣一個全新的話題,并沒有現(xiàn)成的研究模式可參考,只能綜合學界相關研究,在摸索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判斷。在研究中,她主要立足文士主體,從主體出發(fā)來展開一系列思考。由此,許多學術史上的重要問題也獲得了新的探察角度。比如對晚明藝術市場的研究,她嘗試從文士之名的角度出發(fā)來討論;對文士和創(chuàng)作的關系,也借鑒社會學思路,從文士的文化資本角度來分析。這些努力都一定程度開拓出了新的學術空間。
總體上看,《自娛之外:明末清初文士以畫治生研究》一書的結構十分合理,從治生主體、治生空間、治生心態(tài)及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等角度展開論述,較為全面地呈現(xiàn)了明末清初文士以畫治生的基本狀況。史料運用和議論分析也頗見其扎實的學術功底,分析細致穩(wěn)健,能夠小中見大。此外,全書也體現(xiàn)出很好的理論問題意識,將以畫治生現(xiàn)象置于文人藝術理論的歷史脈絡之中,考其源流,彰明當時 文人的理論境遇,并對此作出自己的分析與解釋,邏輯縝密,頗具新見。
就寫作角度而言,此書文字十分流暢,能夠?qū)v史和理論問題以明白曉暢的 文字予以解釋和闡發(fā)。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王丁碩士研究生時期即曾專注于明代畫家的個案研究,對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有濃厚興趣。博士研究生期間,在大量閱讀史料的基礎上,她繼續(xù)對明末清初畫家的個例進行搜集分析,逐漸掌握了這一時期文士以畫治生活動的基本情況。同時,她對海外漢學,尤其是學術方法的轉向也保持密切關注。這部書稿最終體現(xiàn)了一種跨學科、多方法的特色,從多個角度對文士以畫治生問題展開了剖析,既有社會史的挖掘,也有文藝理論的探討,同時也涉及美術史和創(chuàng)作美學等多領域問題。各個章節(jié)雖角度不同,但問題意識卻是一致的,寫作也一直緊密圍繞著思考的重心展開,故而頗見功力。
王丁在北大讀書十余年,這部書稿的出版既是對過去求學生涯的總結,也是她未來研究之路的先聲。希望她能繼續(xù)保持學術探索,挖掘出更多有意義的話題,在這一領域做出更多成績而登高行遠。
是為序。
王岳川
2023 年 11 月 8 日于北京大學
目錄
緒 論 / 001
第一章 為什么是明末清初:歷史脈絡中的文士以畫治生現(xiàn)象 / 027
第一節(jié) 明代之前文士以畫治生的歷史演變 / 030
第二節(jié) 明至清初文士以畫治生現(xiàn)象的新變 / 049
第二章 群體變遷與觀念轉移:文士以畫治生的主體成因 / 079
第一節(jié) 士失其業(yè):明末文士階層的歷史境遇 / 082
第二節(jié) 繪畫風氣的流行與畫家布衣化 / 098
第三節(jié) 繪畫如何進入治生視野:文士治生觀念的變動 / 115
第三章 奢僭與重名:文士以畫治生的社會空間 / 133
第一節(jié) 尚奢之風與治生空間的拓展 / 136
第二節(jié) 身份感覺失衡的社會與繪畫消費 / 147
第三節(jié) 重名的社會:文士以畫治生的特殊空間 / 158
第四節(jié) 具體情境的觀察:祝壽場合的文士以畫治生活動 / 172
第四章 身份與焦慮:文士以畫治生的心態(tài)析論 / 183
第一節(jié) 業(yè)余與職業(yè):身份焦慮的歷史理路與現(xiàn)實語境 / 186
第二節(jié) 我非畫工與隱于畫:文士的身份意識與治生心態(tài) / 201
第三節(jié) 避世與交接:易代之際文士以畫治生的特殊焦慮 / 215
余 論 如何理解明末清初文士以畫治生的職業(yè)性 / 225
第五章 文士以畫治生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 / 239
第一節(jié) 誰在影響創(chuàng)作:以畫治生與藝術趣味的雅俗之辨 / 242
第二節(jié) 作品之重復與文士的治生策略 / 256
第三節(jié) 質(zhì)量之參差與以畫治生的流弊 / 267
結 語 / 281
參考文獻 / 288
后 記 /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