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來,俄羅斯人始終保持著他們與食物親密而奢侈的關系。爐灶里的面包浴,土著薩米人的松枝制鹽法,乞討面包皮中的儀式感,因食物匱乏而起的排隊文化……在好客傳統(tǒng)與緊張的食材之間,蘊藏著一個民族的廚房巧思。
達拉·戈德斯坦分別從飲食習慣、餐飲結構、特色美食入手,詮釋了俄羅斯變化的與不變的、流行的與過時的飲食用語。在東方與西方、平民與貴族之間,俄羅斯創(chuàng)造了大眾又私人的飲食文化。作者精準捕捉到其中矛盾又自洽的部分,從黑麥面包出發(fā),以獨特的跨文化視角講述星散于美食間的民族歷史,將這片廣袤土地的社會生活揉進黑麥面團,建造起一個集合了東方與西方、集體與私人、貧乏與富足的美食帝國。
☆美食界奧斯卡詹姆斯·比爾德獎得主全新力作,拉開歷史的纖維,看人與食物之間的角力
☆13萬字濃縮千年歷史,1本書揭秘俄羅斯漫長歲月里的飲食變遷
☆格瓦斯VS可口可樂誰會取勝?尼基塔玉米人如何誕生?西伯利亞原住民早就有自己的刺身料理?圍困期間列寧格勒居民找到吃土的秘訣?
☆見微知著,從黑麥出發(fā),延伸至對俄羅斯不同食物品類、歷史階段與社會現實的探討
☆卷心菜包肉、卡沙粥、布林尼煎餅、西伯利亞餃子……帶你領略歐陸文化與亞洲親緣飲食同構下的饕餮盛宴
☆精裝設計,內含16張博物館/新聞通訊黑白圖片,展現歷史上真實的俄羅斯飲食生態(tài)與社會生活
長久以來,俄羅斯飲食的面目總在變化,它提供給人們對一個地理邊界模糊、多民族身份融合的巨型帝國的想象,又因現實的困窘與動蕩而在本民族敘述中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不可否認,從基督教誕生前到本世紀初,食物逐漸跳出生存資料的局域,化身俄羅斯社會建構的一部分。
你可以在這本書中發(fā)現各種語境下的黑麥,普希金的散文、民間諺語、宗教儀式,甚至將黑麥神圣化的俄語語言本身,而這些無不與俄羅斯現實息息相關。如同黑麥在面包之外也廣泛存在于姜餅、卡盧加面團與格瓦斯中,它是普羅大眾的美食之源,也滲透于國家歷史的點滴之間。
飲食,這一作者在半個世紀前未能得到認可的研究課題,今日已成為重要的社會話題。俄羅斯的飲食歷史從來都不只關乎一刀一叉,每份肉餡餅與蜂蜜酒的背后,都是變數不斷的錯綜現實。戈德斯坦充分發(fā)揮了她的文學研究背景與美食雜志主編經驗,以食物打通線性歷史的經絡,十余萬字勾勒出近現代俄羅斯的社會面貌。
序
對我的家人來說,俄羅斯是一處禁忌之地。我的祖父母早在20世紀初就選擇逃離那里我從不知道確切的時間而且他們對這段歷史諱莫如深。于是,俄羅斯赫然聳現于我的想象中,我在祖母的甜菜格瓦斯、酸葉草湯和卷心菜包肉中品嘗到了它。
在大學里,我決定學習俄語,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那個迷人的地方。當時我們沒有受過專業(yè)的口語教學,只能通過語法教材和文學作品來學習這門語言。我在那些拒絕向我透露含義的文本中苦苦摸索,直到后來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段描述食物的文章,這門語言便從此神奇地向我敞開了大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內容其實經常在閱讀中出現。起初,我憑感覺消化這些句子,甚至在理解單詞含義之前。只有在象征性地品嘗過其描述的那些菜肴之后,我才會在字典里查那些陌生的單詞,記住它們的確切含義。
文學大餐一頓接著一頓。我不但語言能力隨之提高,而且也開始渴望能親自去俄羅斯一趟。一想到我要去那里旅行,我的祖母就恐懼不已,但1972年我還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第一次呼吸到的蘇聯空氣讓我的一切浪漫想法煙消云散:這個地方彌漫著一股煮過頭的卷心菜的味道。這種食物看起來灰不溜秋的,正好可以融入周圍昏暗的環(huán)境。它既不是我在19世紀文學作品中讀到的那種受法國影響的高級烹飪,也不是俄羅斯農民日常食用的鄉(xiāng)村菜肴。它是食材緊缺時期的蘇維埃食物。第一次去俄羅斯時,我沒有品嘗到著名的魚肉餡餅,那種被契訶夫色情地描寫過的魚肉餡餅庫萊比阿卡(kulebiaka),也沒有品嘗到布林尼(bliny)一種厚實的煎餅,果戈理筆下的男主角乞乞科夫將其在融化的黃油中蘸過之后,一次就能吞下三個。但那些點綴著香菜的黑麥面包、內夾香甜農家奶酪的敞口面餅、混合著醋和芥末的西伯利亞餃子、半酸的黃瓜以及經鹽水腌制的金色云莓,還是讓我大為振奮。唯有在破除表象(以及對外國人的行為規(guī)范)之后,我才終于開始體驗俄羅斯生機勃勃的風味。
一進研究生院,我就打算寫一篇論文,研究那些在俄羅斯文學中曾出現的食物。然而,我的想法太超前了。在1974年,美國學術界幾乎沒有人把食物當回事,當然也包括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們,他們堅持認為這種淺薄的研究沒有未來。于是我只能轉而研究俄羅斯現代主義詩歌(對此我并不后悔)。然而,我從未放棄這樣一個狂妄的想法:寫一本關于俄羅斯食物的著作。在準備入學考試期間,我摘抄下自己在兩個多世紀以來的俄羅斯文學中所看到的每一種食物。這些筆記中的很多內容最終進入了我的第一本烹飪書《俄式:好客俄羅斯人的食譜》(A la Russe: A Cookbook of Russian Hospitality),該書于1983年9月出版,當時我剛開始在威廉姆斯學院教授俄羅斯文學。寫那本書,可能一開始只是暗中發(fā)泄我對教授們古板態(tài)度的憤懣和不滿,但它同時見證了那一年發(fā)生的大事:我從研究生院休學,轉而為美國新聞署駐俄機構(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in Russia)工作。我擔任了美國農業(yè)展覽的導游,這是1958年美蘇文化協(xié)議的成果。這次展覽對美國豐饒農業(yè)的展示,并非與政治無關。這是對一個因冷戰(zhàn)而嚴重短缺糧食的國家的挑釁。我與克格勃(KGB)有過一次短暫而令人不快的接觸,美國國務院安全部門的一次匯報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直到為期十個月的工作結束時,我已經準備放棄對俄羅斯的研究了,盡管我已經在上面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但俄羅斯人的殷勤款待將我拉了回來。普通人請我到簡陋的廚房里吃飯,我們圍坐在小桌前,用不配套的盤子和叉子吃著美味的食物。我對俄羅斯的研究能夠繼續(xù),得益于所有向我敞開家門的俄羅斯人的慷慨大方,他們往往冒著極大的風險,分享從稀缺的手頭資源中所能拼湊出來的一切東西,這本書就是我為他們而寫的一封感謝信。
這些年來,隨著我在蘇聯和后來的俄羅斯四處旅行,我對俄羅斯食物的興趣與日俱增。當時我還在檔案館工作,研究俄羅斯詩歌。但我真正目的是了解俄羅斯的飲食文化古老菜肴的起源、俄羅斯傳統(tǒng)爐灶的作用、有關烹飪準備的迷信、來自東正教的影響、廚房中的性別角色、餐桌禮儀、東西方食物的引進以及俄羅斯將其內化為本土口味的方式。挖掘那些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俄羅斯最原初的味道,并嘗試定義俄羅斯美食的根本,這對我而言是樂趣也是激情。
我的研究最終把我?guī)У搅硕砹_斯北部的小村莊。那里的廚師仍然在用磚砌爐灶烹飪食物,他們每年都要儲存好幾升采集與種植而來的水果,尤其是漿果,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嚴酷寒冬。我在2020年出版的最新一本烹飪書《北風之外:食譜和傳說中的俄羅斯》(Beyond the North Wind: Russia in Recipes and Lore)中對這些食物進行了描繪,而現在你手上的這本書是它更加歷史性與民族志學的一面。《黑麥王國》追溯了從基督教誕生前一直到當代俄羅斯的飲食文化,代表了我此生研究俄羅斯及其美食奇跡的巔峰成就。在緊張局勢再次將俄羅斯與西方割裂之際,這種文化理解變得尤為重要。
關于書中的音譯和翻譯的說明:我遵照美國國會圖書館修改過的系統(tǒng)校訂全書,但有不同拼寫傳統(tǒng)的專有名稱不在此列,如梅契尼科夫(Metchnikoff)。此外,除非特別說明,書中所有俄譯英內容均出自本人之手。
達拉·戈德斯坦(Darra Goldstein),美國作家、編輯、食品研究專家,獲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美國威廉姆斯學院俄語榮譽教授,美食與文化雜志Gastronomica創(chuàng)始編輯,已發(fā)表多部文學、美食、藝術類相關著作。
陳友勛,重慶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畢業(yè)于四川外語學院(現四川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翻譯理論與實踐專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重慶市外文學會理事、重慶翻譯學會成員、重慶翻譯家協(xié)會成員。
序
導言
1土地及風味
2艱難與饑餓
3好客和奢侈
尾聲: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
致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