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光影:紅色經典電影及其當代回響》分為三個部分,上篇“紅色經典電影的概念、譜系與美學”梳理了“紅色經典”的概念源流和理論意義,從歷史發(fā)展、作品改編、風景建構、人物塑造等多個方面勾勒“紅色經典”電影的譜系;下篇“重要紅色經典電影細讀”選取中國電影史上重要的紅色經典電影進行評述與分析,結合具體的歷史語境和文化理論,思考紅色經典電影的特征及意義,尤其是對于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附錄“紅色經典電影中的百年征程”以紅色經典電影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影像再現,連綴起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過的百年征程,揭示紅色經典電影在記錄革命歷史、凝聚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顏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新聞、視聽新媒體研究、媒體制度等。著有《電視平臺產業(yè)——數字時代的電視產業(yè)發(fā)展模式研究》,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
陳濤,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影像實驗室副主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電影之夜》常駐嘉賓,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yè)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影與新媒體藝術。著有《穿城觀影:中國當代影像的空間生產與體感》《底層再現: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城市游民》等,并于國內外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七十余篇。
李逸,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碩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在讀。
緒論
上篇:紅色經典電影的概念、譜系與美學
第一章 藝術、政治與時代:紅色經典電影的發(fā)展歷程
第二章 改編、衍生與挪用:紅色經典電影的當代回響
第三章 山水、都市與廢墟:紅色經典電影的風景美學
第四章 成長、美育與創(chuàng)新:紅色經典電影中的少兒形象
下篇:重要紅色經典電影細讀
第五章 《英雄兒女》:“崇高”的風景
第六章 《烈火中永生》:“好看”的類型
第七章 《紅孩子》:“英雄”的敘事
第八章 《閃閃的紅星》:“紅色”的奇觀
第九章 《小花》:“優(yōu)美”的視聽
第十章 《廬山戀》:“時尚”的戀歌
第十一章 《一個都不能少》:“紀實”的沖動
第十二章 《建軍大業(yè)》:“規(guī)訓”的炮彈
附錄:紅色經典電影中的百年征程
覺醒年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19—1921)
革命洪流:革命斗爭時期(1921—1937)
中流砥柱: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1945)
凱歌嘹亮: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1949)
歷史新篇: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6)
風雨征程:社會主義事業(yè)探索時期(1956—1977)
撥亂反正: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新時期(1977—1982)
改革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1982—2012)
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