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從作者在多年的心理咨詢經(jīng)驗中最常遇到的,家長最棘手、最關(guān)切的問題出發(fā),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帶領(lǐng)焦慮的父母看透孩子日常比如愛發(fā)脾氣、人來瘋等“問題行為”背后的心理機制,理清親子沖突中隱藏的種種心理誤區(qū),引導父母以科學恰當?shù)姆绞教幚碛齼弘y題,以更長遠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教育與成長。同時,也讓家長通過孩子,找到自己內(nèi)心焦慮、不安和恐懼的根源,實現(xiàn)自我的療愈與成長。
-
家庭教育是一門“動心”的藝術(shù),每位家長都應該懂一點心理學
-
用對方法說對話,及時幫孩子化解負面情緒;孩子有好的情緒,才會有好的行為。
-
你不是不愛看書,而是那些書真的不夠有趣!實戰(zhàn)案例,趣味漫畫,像讀故事一樣輕松學育兒!
-
附贈兒童反PUA小繪本,花一本書的錢,買到兩本書,大人孩子都能看!
愛的語言
帶給孩子向上的力量
在上心理學課程時,每當課堂上聽到我導師如沐春風的話語,我的身體就會像被注入一股暖流,從頭部直抵內(nèi)心深處,讓我熱淚盈眶,也讓我的內(nèi)心變得特別放松,柔軟。再看看四周,一種“萬般皆美好”的感覺油然而生,原來好的語言能這么溫柔又有力量。而當一個人能說出智慧有愛的話語,那一定是因為他心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這是一個生命成熟、勇敢、從容和自在的體現(xiàn)。
有一次導師分享道,在她的記憶里,印象最深的是媽媽說話時和善的樣子和眼神里欣賞的光。我猜,她可能已經(jīng)不記得媽媽具體說過哪些話,但其實,這一切都長在了她的身體里。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關(guān)于水的理解。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詩人杜甫也有“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的詩句。好的教育,應該就是如此吧,不動聲色,沁人心脾。
所有的生命,就像孕育在土壤中的種子,絕不會輕易就被困難壓倒,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因為壓力過大而往旁邊長,這像極了我們的孩子,他們的某些行為讓我們誤認為他不求上進,這些偏差的行為背后,只不過也是他們在積極尋找向上的光明。其實,我們不用擔心生命是不是會向上,只需要提供足夠的滋養(yǎng),它就能扎很在當下的土壤,努力向上,長成自己最好的模樣。
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文字其實都很少,中文的常用字也只不過3000 左右,但語言卻博大精深。為人父母,傷害孩子的話脫口而出,讓孩子感受到愛的語言卻要通過后天去習得。要練習卸下盔甲,放下心中的武器,更要練習在與孩子溝通時,用孩子的耳朵去聽,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感受。愛孩子,請先懂孩子。這種學習,絕對不是學到搞定孩子的一些招數(shù),而是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待親子教養(yǎng)的問題,通過參與另一個生命的成長,得到機會來審視自己,用不傷人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擁有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一起活出各自生命的精彩。
所以作為阿德勒心理師,深耕親子家教領(lǐng)域12年的我一直希望能從阿德勒兒童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寫一本關(guān)于父母的語言的書,我相信,這不僅僅是滋養(yǎng)另一個生命,更是父母的自我生長。這本書記錄了許多我和孩子們的真實故事,也有些故事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可能是讀者或?qū)W員的故事。這些精選出來的話題,都是我在十幾年的工作中最常遇到或被問到的,相信能為大家?guī)硪恍﹩l(fā),也期待能與大家有更多深入的探討和交流。育兒沒有標準答案,我相信為人父母的每一份思考都彌足珍貴。
本名彭佳胤,公眾號“牛媽彭小蹦”創(chuàng)始人,阿德勒學派心理師,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家校社共育專委會理事,兩個孩子的媽媽,全網(wǎng)粉絲100萬。30歲自學漫畫,已出版暢銷書《成長,不慌張》。其作品主要以漫畫的形式傳播阿德勒心理學家教理念,內(nèi)容深入淺出,既有深厚的心理學理論基礎(chǔ),又貼近生活接地氣。旨在讓父母更懂孩子,讓心理學知識通俗易懂,走進千家萬戶,成為鏈接家人感情的橋梁,讓愛在家庭中流動。
第一章 觀念更新
只養(yǎng)身體的時代過去了,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個需要養(yǎng)心的時代
-
沒有完美的家庭教育,只有無條件抱持孩子的父母
-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確保孩子不出任何問題,而是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
-
給孩子“最好”的,不如給孩子最需要的
-
努力成為“富有”的父母吧,因為你有什么,才能給得了孩子什么
-
重大心理問題起源都是小事,記得及時幫孩子為情緒畫一個健康的句點
-
情緒受過傷的孩子就好像有過傷口的手,只要風一吹就感覺很痛。
第二章 個體差異
孩子從來都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不同的底色來到這個世界
-
“一個媽生的,怎么差距這么大!”
-
不緊不慢的女兒,活出了我理想生活的樣子
-
養(yǎng)“兒子”這種生物,注定心要大!
-
孩子不愛(敢)跟人打招呼,該順其自然還是及時引導?
-
害羞、內(nèi)向的孩子:要接納,也要鼓勵孩子向前一步
-
為什么不建議你把孩子養(yǎng)得太“乖”?
-
特別懂事的孩子:反而特別需要你的關(guān)懷和愛
-
孩子有一顆“玻璃心”怎么辦
-
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從后天的養(yǎng)育去影響孩子的觀念
-
養(yǎng)育一個高敏感孩子有多難?
-
老師發(fā)消息:“你家孩子我管不了了……”
-
不按套路出牌的孩子:需要你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
-
被老師認為弱智、作弊,被迫退學,沒有朋友,這個孩子最后怎么樣了?
第三章 偏差行為
可能是孩子發(fā)出的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
-
別總怪孩子無理取鬧、狀況連連,試著走進他們的世界
-
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無理取鬧,而是我們不懂得他們的“道理”。
-
孩子犯錯時是絕佳的教育時機
-
相比做得好的時候,做得不好的時候才是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
-
孩子磨蹭,這么做比催催催更管用!
-
不需要刻意調(diào)整孩子節(jié)奏,而是要提升他們的能力,這樣才能快得起來。
-
約定好的事情,孩子說翻臉就翻臉,怎么辦?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妥協(xié)了、發(fā)飆了,你就輸了
-
哭是弱者的武器,當孩子認為自己是弱者的時候就會不斷示弱。
-
小小年紀撒謊都不帶打草稿?這可能是一種進步的表現(xiàn)
-
據(jù)說每個孩子從2歲開始就會說謊,四五歲達到“吹!备叻迤。
-
家有“人來瘋”孩子,感覺好丟臉……
-
其實孩子是想確認自己是被愛的、可愛的小孩,確認了就會放心了。
-
孩子過于自卑、不思進取,可能是因為“病了”
-
孩子總愛告狀,說別人“壞話”,怎么辦?
-
告訴孩子:我們的目標是變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贏過別人或者踩倒對手!
-
孩子在學校被人打了,為什么回家不敢說實話?
-
孩子犯了錯反而沖大人發(fā)脾氣,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
過度關(guān)注、保護自己的孩子,沒有能力去關(guān)注錯誤本身。
-
如果你家孩子愛頂嘴,或許你該感到慶幸
-
沒有氛圍和環(huán)境教孩子如何正確說不,他們才會用錯誤的方式去說。
-
從不強迫孩子分享,結(jié)果孩子越來越自私……
-
擁有愛的人需要通過付出來得到自我實現(xiàn),只有缺愛的人會容易陷入“索取”。
-
孩子窩里橫出門慫?孩子說:“我也很冤啊”
-
“我不要你做我的媽媽了!”孩子對媽媽放狠話的背后……
-
珍惜那個用猛力愛你的孩子,他們只是感受到的愛不夠,因愛生恨。
第四章 危機時刻
輕推一把,幫孩子走出退縮和焦慮
-
輕推孩子一把,怎么推?
-
陷入童年焦慮的孩子不僅僅需要接納,還需要我們主動伸出援手,輕推一把。
-
孩子突然跟不上、學不會時,父母別管得太多
-
孩子成長路上,慢就是快,有時候,停下來,是為了更好地出發(fā)。
-
孩子被老師批評后,從下午哭到晚上……
-
當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會發(fā)現(xiàn)事情的面貌突然變得不一樣。
-
當小學生說,我不想上學了
-
困難,是上天賦予每個人的禮物,每個人的困難都不一樣。
-
“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不行!”孩子社交中被拒絕了怎么辦?
-
告訴孩子:有一段穩(wěn)定的友誼,比當一個受歡迎的“孩子王”更重要!
-
當孩子考了個69分之后:“媽媽,今天老師給你打電話沒?”
-
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孩子才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小孩。
-
孩子畏難怕輸,總想逃避,怎么辦?
-
孩子陷入消極負面情緒中怎么辦?他可以有情緒!
-
孩子難過、沮喪得睡不著? 睡前聊天的好機會來了
-
當孩子遭遇挫敗時,你這么說還不如什么都不說
-
我們要做的不是立馬讓孩子感覺快樂,而是讓孩子在痛苦后別放棄。
-
犯錯的孩子更需要幫助和鼓勵
-
希望每個犯錯的孩子,都能得到一次迅速且正確長大的機會。
-
當孩子事情沒做好鬧情緒,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
哪怕沒做好也依然對孩子給予愛和關(guān)注,讓孩子獲得把事情做好的勇氣。
-
孩子被起綽號,氣得想原地爆炸
-
“取綽號”是一種霸凌行為,被取綽號時必須當場堅決制止。
-
當孩子被同伴嘲笑或孤立,家長如何引導他從自卑走向超越?
第五章 問題應對
遇到問題,是成長的好時機
-
所有的孩子都會了,我家的還不會,怎么辦?
-
沒有完美的孩子,只要孩子在自己的時區(qū)里就永遠不會晚。
-
“媽媽,別人有我也要有!”買還是不買?
-
把決定權(quán)交給孩子,不要在心中預設(shè)任何答案。
-
孩子興趣班上到一半,說不喜歡了
-
一個失去勇氣的孩子可能會放大困難,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覺到我們的關(guān)心。
-
猝不及防的青春期:發(fā)現(xiàn)10歲女兒早戀
-
當我們不知道怎么做時,起碼要知道不該怎么做,這樣可以爭取更多的機會。
-
孩子和“壞孩子”交朋友,要不要干涉?
-
朋友其實不是交來的,而是吸引來的。所以關(guān)注孩子成為怎樣的自己更重要。
-
給孩子立了很多規(guī)矩,為什么最后都失敗了?
-
關(guān)心孩子這個“人”,要遠多于關(guān)注規(guī)矩。
-
孩子上小學后,還滿腦子都是玩,怎么辦?
-
別被自己放大的焦慮所困住,其實孩子差不多都是這樣長大的。
-
“學不好可以,不好好學就是不行!”
-
當孩子抱怨放假太少、作業(yè)太多,簡單幾句話讓他主動學習
-
當報怨被允許,就沒啥好抱怨的了;當辛苦被看見,就沒那么辛苦了。
-
孩子越大越不愛和家長說話,為什么?
-
家應該是一個孩子可以跟我們分享喜樂,也可以向我們求助的地方。
-
跟“沉迷”電子產(chǎn)品的孩子斗智斗勇10年,我的經(jīng)驗之談
-
電子產(chǎn)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我們需要給孩子的是駕馭電子產(chǎn)品的能力。
-
孩子越鼓勵越使不上勁?一定要留足空間讓他自己鼓起勇氣
-
讓孩子既能接納還不完美的自己,又能鼓起勇氣去走出舒適區(qū)。
-
接到老師的“投訴”,你會直接告訴孩子嗎?
我們應該成為一座橋,讓孩子從感覺不好,變得有信心、有能力做到更好。
我從老大才2 歲的時候,便開始用漫畫記錄他的成長故事,沒想到一眨眼,他已經(jīng)是個初中二年級的大男孩了。起初,我只是覺得孩子們的日常萌化了我的心,那些童言童語令人忍俊不禁。漸漸地,我開始借用漫畫這種簡單易懂、有趣又貼近生活的方式分享育兒過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大家喜歡我的漫畫,可能是在里面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又能從中得到一定的思考和啟發(fā)吧。
完成這本書,真的要特別謝謝我的孩子們,他們在更多和更高維度上豐富了我的人生體驗,讓我體驗到了生命中不同維度的喜悅,讓我有機會重新養(yǎng)育自己,重新審視人生的意義。
在做媽媽之前,我以為人生的意義是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直到做了媽媽,我才發(fā)現(xiàn)人生其實是由一連串的當下組成的,也越來越認同人生是一場體驗,活著,不是為了奔赴去哪里。生活中遇見一些事、一些人,會帶我們?nèi)ヮI(lǐng)略人生的不同風景。有些
事看起來很快樂,但帶給我們的幸福感其實短暫而膚淺,有些事看似有痛苦的成分,實則能讓我們體驗到的幸福感更悠久而深刻。就像帶著孩子一起爬山,我們的目的絕非登頂那一刻,而是體驗這趟旅程。焦慮的成年人會盯著山頂,而忽視了山腳下的青山綠水,山林里的鳥語花香。但孩子會在任何一個地方,認真感受和體驗當下。孩子教會了成年人,什么是活在當下的力量。于是,我的人生因為孩子變得越來越簡單,幸福也變得越來越簡單。養(yǎng)孩子,終究是養(yǎng)育了自己呀。
其次,要謝謝我的先生,孩子的爸爸老潘,我總是拿他作為漫畫中的反面案例,不是因為他犯錯最多,而是因為他默許我可以給自己加主角光環(huán)。其實,現(xiàn)實中他是一位特別有愛的父親,會陪孩子嬉戲打鬧,會帶孩子出去郊游、徒步,如果不讀繪本的話,
他不會打瞌睡。
還要謝謝這么多年來所有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和陪伴,讓我深感沉甸甸的使命,這份使命也讓我不斷精進自己的專業(yè)能力,所以時隔5 年才推出我的第二本書。這本書依然不完美,但只要書中能有那么幾幅漫畫、幾句話語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fā),于我而言,都是一種莫大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