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哈佛天文臺是最早雇用女性擔任計算員的機構。起初,這些女計算員來自天文臺常駐天文學家的妻子、姐妹和女兒,她們計算和解譯男同事夜晚觀測的結果。隨后,越來越多的女子學院畢業(yè)生加入其中。她們見證了攝影術與光譜學興起的時代,工作內容從計算轉向研究“玻璃底片上的宇宙”——通過天體照相定格在玻璃底片上的星星;利用這些底片分析恒星光譜、進行恒星分類、編纂星表、發(fā)現(xiàn)新星和變星,并找到一種通過星光測量太空中距離的方法。
這是一個有關哈佛天文臺歷史上贊助人和天文學家的故事,也是一部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中期的天文學史。作者通過日記、信件和回憶錄等大量材料為我們精確還原了哈佛天文臺與近現(xiàn)代天文學發(fā)現(xiàn)史上的一些重要現(xiàn)場,以及背后許多不曾為人知曉的點滴。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回到了愛德華·皮克林與哈洛·沙普利任職哈佛天文臺臺長的時代,親歷了天文臺從美國馬薩諸塞州到秘魯再到南非的觀測活動與玻璃底片庫的擴充,見證了安娜·德雷伯和凱瑟琳·布魯斯兩位女性贊助人對天文觀測和研究的慷慨解囊,更沉浸于威廉明娜·弗萊明、安妮·坎農、亨麗埃塔·萊維特、安東尼婭·莫里和塞西莉亞·佩恩等女天文學家的職業(yè)生涯中——她們創(chuàng)造了歷史并影響至今。
如今我的生活就是研究天文學,它幾乎是我的生命。我展望未來時不再感到恐懼。——安妮·坎農,1896
專注于恒星位置或彗星軌道的傳統(tǒng)天文觀測如何發(fā)展為利用光譜學來研究的天體物理學?目視觀測又如何轉向天體照相?在大西洋兩岸婦女參政權運動之時,天文學如何為女性的能力提供發(fā)揮空間?
星光透過棱鏡,在玻璃底片上定格
航向南半球的探險,展開新的天空
光譜解析恒星的秘密,有關成分、速度和溫度
變星、小行星、星團和星云從黑暗中走出……
我用望遠鏡掃描搜尋,夜晚那些幽深的街巷,有星星從無垠中噴涌而出,匯成靈動流光之泉!矕|尼婭·莫里,1896
我早年在哈佛時,大家平等相會,爭論與交往,沒人因為我的性別或年紀而居高臨下地對待我。我們是科學家和學者,這兩個詞都沒有性別!骼騺啞づ宥,1979
百年星空檔案書寫現(xiàn)代天文學史 一部以哈佛天文臺拍攝和研究玻璃底片為中心的19世紀至20世紀天文學史,塑造女天文學家群像,以豐富細節(jié)還原現(xiàn)代天文學發(fā)展歷程,包括全天照相觀測、德雷伯恒星光譜星表的編制、新星的發(fā)現(xiàn)、對球狀星團和宇宙圖景的探究……
科技進展與社會進步攜手并進 愛德華·皮克林相信并需要借用女性力量開展恒星的光度測量,光譜學和攝影術的發(fā)展改變了天文學的研究方式,女子學院的興起和女天文學家的工作激發(fā)了更多后輩參與天文學,女性從作為天文學家的家屬參與工作到成為專業(yè)人士——這些與婦女參政權運動同時發(fā)生。安妮·坎農設立了專門授予女性天文學家的“安妮·坎農獎”,這一獎項從1934年起頒發(fā)至今。
天文學發(fā)現(xiàn)背后的故事 贊助人對天文學的熱情,透鏡制造與打磨的藝術,望遠鏡和玻璃底片在大洋中的航行,宇宙圖景的設想與爭論,大西洋兩岸天文學界的合作和情誼,天文學界如何適應戰(zhàn)時生活,天文學家如何與大眾對話。日復一日的觀測和計算之外是戲劇般的生命歷程,女天文學家們繞開限制,延續(xù)職業(yè)生涯。
《玻璃底片上的宇宙》是《經(jīng)度》作者、天文科普作家達娃·索貝爾最新中譯作品,附有哈佛天文臺大事記、天文名詞表和天文學家小傳,提供了大量注釋和參考文獻供讀者查閱。中譯本增加作者的中譯本序,譯后記介紹達娃·索貝爾三部作品引入中國的故事,另附錄專文講述哈佛天文臺在20世紀40年代與中國天文學界交往逸事。
(美)達娃·索貝爾,著有《經(jīng)度》《伽利略的女兒》和《一星一世界》等書,曾任《紐約時報》科學記者,長期為《紐約客》《奧杜邦》《發(fā)現(xiàn)》和《哈佛雜志》撰稿。她曾榮獲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個人公共服務獎”,波士頓科學博物館“布拉德福德·沃什波恩獎”以及多項寫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