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代教育,可以說就是讀經的教育,從現(xiàn)代角度來看,它是很片面的;而且讓孩子們從小就學這些艱澀難懂的經典,很容易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所以,近現(xiàn)代教育漸漸廢止了讀經?墒,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要想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須得讓學生了解經典。而我國的經典,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所以,很多前人學者對經典做出了注解,比如朱子注“四書”,顧頡剛用白話文譯《尚書》等。朱自清先生也做了類似的工作,這本《經典常談》共十三篇,按照傳統(tǒng)的經、史、子、集的順序,把中國古代重要經典的來歷、大要、歷來對于該書有什么問題,以及現(xiàn)在研究到什么程度等,做了簡明的概述,省去了學生的很多精力,也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經典的要義。
本書內容是朱自清先生對中國一些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梳理和講解,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共十三個專題。編者從針對讀者群的切實需求出發(fā),內容采用原文+教師邊批的形式,一是忠于原著,二是對原文內容進行批注,為讀者們提供閱讀指導,點撥思路,答疑解惑。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
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
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
實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
國教授說過,閱讀經典的用
處,就在教人見識經典一番
。這是很明達的議論。再說
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
至少對于本國的經典,也有
接觸的義務。本書所謂經典
是廣義的用法,包括群經、
先秦諸子、幾種史書、一些
集部;要讀懂這些書,特別
是經、子,得懂“小學”,就
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
》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
我國舊目的教育,可以說整
個兒是讀經的教育。經典訓
練成為教育的唯一的項目,
自然偏枯失調;況且從幼童
時代就開始,學生食而不化
,也徒然摧殘了他們的精力
和興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
,讀經漸漸廢止。民國以來
雖然還有一兩回中小學讀經
運動,可是都失敗了,大家
認為是開倒車。另一方面,
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國文課程
標準里卻有“使學生從本國
語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
的話,高中的標準里更有“
培養(yǎng)學生讀解古書,欣賞中
國文學名著之能力”的話。
初高中的國文教材,從經典
選錄的也不少?梢娮x經的
廢止并不就是經典訓練的廢
止,經典訓練不但沒有廢止
,而且擴大了范圍,不以經
為限,叉按著學生程度選材
,可以免掉他們囫圇吞棗的
弊病。這實在是一種進步。
我國經典,未經整理,
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
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
。朱子似乎見到了這個,他
注“四書”,一種作用就是使
“四書”普及于一般人。他是
成功的,他的“四書”注后來
成了小學教科書。又如清初
人選注的《史記菁華錄》,
價值和影響雖然遠在“四書”
注之下,可是也風行了幾百
年,幫助初學不少。但到了
現(xiàn)在這時代,這些書都不適
用了。我們知道清代“漢學
家”對于經典的?焙陀栐b
貢獻極大。我們理想中一般
人的經典讀本——有些該是
全書,有些只該是選本、節(jié)
本——應該盡可能地采取他
們的結論;一面將本文分段
,仔細地標點,并用白話文
作簡要的注釋。每種讀本還
得有一篇切實而淺明的白話
文導言。這需要見解、學力
和經驗,不是一個人一個時
期所能成就的。商務印書館
編印的一些“學生國學叢書”
,似乎就是這番用意,但離
我們理想的標準還遠著呢。
理想的經典讀本既然一時不
容易出現(xiàn),有些人便想著先
從治標下手。顧頡剛先生用
淺明的白話文譯《尚書》,
又用同樣的文體寫《漢代學
術史略》,用意便在這里。
這樣辦雖然不能教一般人直
接親近經典,卻能啟發(fā)他們
的興趣,引他們到經典的大
路上去。這部小書也只是向
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讀
者能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
經典的海里去,編撰者將自
己慶幸,在經典訓練上,盡
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兒?墒
如果讀者念了這部書,便以
為已經受到了經典訓練,不
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
筌為魚,未免辜負編撰者的
本心了。
這部書不是“國學概論”
一類。照編撰者現(xiàn)在的意見
,“概論”這名字容易教讀者
感到自己滿足;“概論”里好
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著別
的——其實什么都只有一點
兒! “國學”這名字,和西
洋人所謂“漢學”一般,都未
免籠統(tǒng)的毛病。國立中央研
究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分別
標明歷史和語言,不再渾稱
“國學”,確是正辦。這部書
以經典為主,以書為主,不
以“經學”“史學”“諸子學”等
作綱領。但“詩”“文”兩篇,
卻還只能敘述源流;因為書
太多了,沒法子一一詳論,
而集部書的問題,也不像經
、史、子的那樣重要,在這
兒也無需詳論。書中各篇的
排列,按照傳統(tǒng)的經、史、
子、集的順序,并照傳統(tǒng)的
意見將“小學”書放在最前頭
。各篇的討論,盡量采擇近
人新說;這中間并無編撰者
自己的創(chuàng)見,編撰者的工作
只是編撰罷了。全篇的參考
資料,開列在各篇后面;局
部的,隨處分別注明。也有
襲用成說而沒有注出的,那
是為了節(jié)省讀者的注意力;
一般的讀物和考據(jù)的著作不
同,是無需乎那樣嚴格的。
末了兒,編撰者得謝謝楊振
聲先生,他鼓勵編撰者寫下
這些篇“常談”。還得謝謝雷
海宗先生允許引用他還沒有
正式印行的《中國通史選讀
》講義,陳夢家先生允許引
用他的《中國文字學》稿本
。還得謝謝董庶先生,他給
我抄了全份清稿,讓排印時
不致有太多的錯字。
朱自清
一九四二年二月,昆明
西南聯(lián)合大學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學者、教育家、批評家。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樸縝密、雋永深刻、沉郁頓挫,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思想沉厚著稱,極富真情實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給亡婦》等;二是海外游記,如《歐游雜記》《倫敦雜記》;三是寫景美文,如《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說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書》第三
《詩經》第四
三禮第五
《春秋》三傳第六
四書第七
《戰(zhàn)國策》第八
《史記》漢書》第九
諸子第十
辭賦第十一
詩第十二
文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