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浙江余杭人。原名學(xué)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后易名為炳麟 。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后自認 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xué)者,研究范圍涉及小學(xué)、歷史、哲學(xué)、政治、樸學(xué)等等,著述甚豐。
劉英(一八八一一九二一),原名劉光銘,字丹書,號聃述,湖北京山永隆鎮(zhèn)人。二十四歲時,赴日求學(xué)於明治大學(xué),加入中國同盟會。後轉(zhuǎn)入士官學(xué)校,并於一九〇七年主導(dǎo)促成共進會。次年回國後,與劉公、孫武等人成立湖北共進會,被擬定爲湖北副都督,聯(lián)合文學(xué)社等革命團體,在湖北學(xué)界、新軍中發(fā)展隊伍,伺機起義。武昌首義後,劉英隨即舉事京山,攻占江漢各縣。又率千餘人前往招討使季雨霖麾下助戰(zhàn),任軍務(wù)處長,平定荊襄、光復(fù)豫南。中華民國成立後,劉英獲陸軍少將之銜,又任同盟會湖北支部長、國會衆(zhòng)議院議員。此後數(shù)年,加入中華革命黨,致力於討袁。袁世凱死後,劉英任大元帥府參議、湖北靖國軍第四軍司令,後轉(zhuǎn)任第三梯團司令,以護法運動之名,戰(zhàn)北洋軍於鄂西南。一九二一年,靖國軍失敗,劉英潛往廣州,轉(zhuǎn)因母喪過漢口,寓法租界長青里。不料事情泄露,被軍閥王占元賄通法國駐漢領(lǐng)事逮捕,就義於武昌。孫中山親筆諭示一俟大局底定,舉行公葬。此章太炎致劉英函,昔日爲未刊之稿,全函千餘言,即孫中山委派大元帥府秘書長章太炎出使西南各省,撫慰聯(lián)絡(luò)各支護法靖國軍期間,與劉英之回信,落款日期爲六月十九日,得補《章太炎全集》之闕。據(jù)《章太炎先生自定年譜》并參證湯志鈞先生《章太炎年譜長編》記載,章氏於民國七年(一九一八)一月十日至巴縣五月,道方縣之利川,後余至恩施……值夏正端午 余在恩施兩月……由上可知,章太炎於民國七年五六月間居湖北恩施,與此信落款時間相合。時劉英正輾轉(zhuǎn)於磽瘠之間,聞?wù)绿讈,乃先致信共商大計,故章氏覆之以此函。章太炎長劉英十二歲,一九〇六年出獄後,孫中山迎其至日本加入同盟會,時劉英亦在日本入會,則二人在同盟會時或許已初識。辛亥革命後,二人又共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稽核局名單,後同在大元帥府共事,以此推知,二人應(yīng)有舊多年。在信中,章氏詳論護法戰(zhàn)爭之局勢。彼時鄂西各軍合有三萬之衆(zhòng),卻各自爲政。他斷言今大勢崩沮……不得鄂省,彼西南亦在甕中,何能騰躍?并提出進攻之策既然……亦宜妙取均勢,勿偏一方……希望各部盡早東下武漢,討段討馮,於革命現(xiàn)狀痛切指陳。此函裝幀成冊,凡二十頁。其中信紙十張,有張難先及沈鈞儒題簽,另附張難先、馬敘倫、周震麟、石榮暲跋語,以及陸和九題款。原來此函流佚後,由已故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張難先購得,并於一九五六年贈予湖北省圖書館。張氏跋言得此函經(jīng)過:烈士殉國後,其後嗣不能保存,以致流入市廛。賈人以劉、章兩公俱與吾有舊,送閲以昂價求售,勉致之。攜京裝裱,以俟能負典守之責者歸焉。故此函得以被妥善保管。籍前人之善舉,英烈精神永傳,後人觀此函,亦當勉勵。湖北省圖書館二〇二三年八月
章太炎,浙江余杭人。原名學(xué)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后易名為炳麟 。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后自認 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xué)者,研究范圍涉及小學(xué)、歷史、哲學(xué)、政治、樸學(xué)等等,著述甚豐。
篇目
章太炎覆劉英烈士書
張難先 馬敘倫 周震麟 石榮暲 跋語
陸和九觀款
編者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