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默尼德》(中譯又作《巴門尼德》《巴曼尼德斯篇》)的副標題是或論形相:邏各斯的,涉及大量思辨玄言:諸如有、無,是、非,此、彼,同、異,思、言、在等,故而在柏拉圖作品集中尤其顯得晦澀難解,但也最吸引游心絕冥之境的哲學心性,是形而上學的根源性著作。柏拉圖用其一貫的戲劇形式展開探幽之路,由顯之隱,彰顯了人類有限之知與無極之知的張力。本篇對話包括一個引子和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體是兩輪哲學問對,先后為蘇格拉底問芝諾、帕默尼德問蘇格拉底,窮究終極本原。第二部分是帕默尼德主導的辯證術(shù)演示,八組論證蔚為大觀,散漫無稽,難以尋跡。
本書是《帕默尼德》的中篇注釋本,收入閱讀柏拉圖系列。譯者依據(jù)伯內(nèi)特的希臘文?北咀g出本文,同時參考多種注疏本和譯本,為原文添加注釋以疏通文意,指示論證要隘,同時劃分章節(jié),添加章節(jié)標題,在每章首尾置題解和附釋,使論證脈絡(luò)清晰可見。
帕默尼德的存在論與赫拉克利特的流變說,哪一個更接近真理?柏拉圖在《帕默尼德》中以戲劇形式展開思辨論證,最終并沒有得出定論,但他恰恰以沒有定論這一結(jié)果避免了一與多的極端對立可能導致的虛無。《帕默尼德》是獻給極少數(shù)熱愛思辨的讀者的作品。讀罷此篇仍對言辭(logos)葆有熱愛者,應是能安然渡過虛無漩渦的真正的熱愛智慧者。正如蘇格拉底在《斐多》中說過的,我們別成了厭倦說法的人(misologist),因為熱愛言辭(philologos)使我們不斷接近真理。
曹聰,陜西西安人,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任西安交通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古希臘哲學、政治哲學和中西比較古典學研究,著有《蒙以養(yǎng)正:哲學與青年教育》(2021)一部,譯有柏拉圖的《帕默尼德》(2023),勞倫斯·朗佩特的《蘇格拉底如何成為蘇格拉底》(2023),列奧·施特勞斯的《盧梭導讀》(2022)、《哲人的自然與道德:尼采<善惡的彼岸>講疏》(2017)等共計13部譯著(含合譯),在《世界哲學》《現(xiàn)代哲學》《古典研究》等重要學術(shù)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先后主持兩項國家級項目,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柏拉圖《巴門尼德》翻譯與研究(16CZX038,已結(jié)項)和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柏拉圖《政治家》譯注與研究(22FZXB057,在研)。
目 錄
編譯說明 1
帕默尼德
場景一 異邦客人的愛智之旅 1
場景二 宗教慶典與哲人聚談 11
第一場 少年蘇格拉底的挑戰(zhàn) 16
一與多的喜劇 17
形相論首次登場 22
第二場 帕默尼德的循循善誘 29
形相與秩序 30
時日喻與帆布喻 34
分與合的難題 36
第三人論證之一 38
形相作為思 40
第三人論證之二 42
認識論困境 44
統(tǒng)治與知識 45
第三場 愛智者問教帕默尼德 53
哲學的可能性 54
少數(shù)人的愛欲 59
第四場 帕默尼德的論證滄海 65
假設(shè)一:一是一 66
假設(shè)二:存在的一 90
剎那:無何有之鄉(xiāng) 137
假設(shè)三:他者之自然與形相 143
假設(shè)四:與一分離的他者 152
假設(shè)五:非存在與意見 156
假設(shè)六:作為無的不存在 168
假設(shè)七:一是夢影 172
假設(shè)八:關(guān)于一與多的意見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