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博士:如何構建更好的研究生教育》全面回顧了美國開展的多項研究生教育改革歷程,不僅分析了這些改革失敗的原因,而且還深入探討了如何多措并舉,構建更加完善的研究生教育體系。本書指出博士生培養(yǎng)可以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加以研究生為中心,更具社會活力。積極有效改革博士生培養(yǎng)體制不僅有利于整個教育體系的發(fā)展,也有利于整個社會。
無論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導師、研究生,還是關注研究生教育的社會公眾,本書都會使他們受益匪淺。
在《新型博士》一書中,兩位作者萊納德卡蘇托和羅伯特韋斯巴赫認為,高等院校不僅需要培養(yǎng)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的能力,更需要培養(yǎng)研究生謀求實際就業(yè)崗位的技能。高等院校應該全面考慮培養(yǎng)博士生把握社會上廣泛存在的各種職業(yè)機會,培養(yǎng)博士生洞察社會等能力,而不是培養(yǎng)只能在象牙塔里閉門造車的博士這種博士生教育不僅不會讓研究生的思維變得狹隘,反而能使他們在實踐和學術層面釋放潛力,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卡蘇托和韋斯巴赫記錄了以學生為中心、職業(yè)多樣化的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他們還特別提到了目前美國各大高校里正在開展的一些非常有前景的創(chuàng)新活動。他們還首次回顧了1990年至2010年之間由卡內(nèi)基基金會和梅隆基金會等主要參與者所贊助的不計其數(shù)的全美國范圍內(nèi)的改革,分析了這些改革失敗的原因,并探討了未來我們?nèi)绾巫龅酶玫耐緩健? 在整本書里,卡蘇托和韋斯巴赫列舉了一些實際案例,介紹了如何在研究生培養(yǎng)方面實現(xiàn)以下六個方面的目標:
1. 縮短研究生獲得學位所需的時間;
2. 增加研究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機會;
3. 鼓勵開展公共學術活動;
4. 設立連貫的教學大綱,重新考慮博士學位論文;
5. 吸引真正有代表性的學生群體;
6. 為研究生提供經(jīng)濟、文化和情感等方面的支持,確保他們能順利完成項目。
《新型博士》提供了一個深入開展變革的工具箱,它將教會讀者如何在目標上達成共識,獲取支持,并將言語轉化為行動。通過改革博士生培養(yǎng)體制,我們不僅能使整個教育體系收益,也能使全社會受益。
原著作者
中文版推薦序
2022年8月6日,我們非常高興收到了復旦大學助理研究員、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會員樊智強先生的電子郵件。在這封電子郵件里,樊智強先生告訴我們清華大學出版社邀請他將拙著《新型博士:如何構建更好的研究生教育》(以下簡稱《新型博士》)從英文翻譯成中文。我們很榮幸地看到,《新型博士》不僅在美國產(chǎn)生了影響,而且在中國也產(chǎn)生了影響。
在隨后的十個多月里,樊智強先生根據(jù)本書各章節(jié)的相關教育和文化內(nèi)容,仔細梳理了一組又一組問題,多次通過電子郵件與我們溝通。最后,我們得知樊智強先生已經(jīng)翻譯出版了三本優(yōu)秀的英譯中學術譯著,包括頗受好評的譯著《權力掮客:玩轉華盛頓和華爾街的格林斯潘》(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樊智強先生擁有17年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經(jīng)驗,值得贊揚的是,他非常關注細節(jié),作為一名青年翻譯家,他與原著作者深入溝通和積極解決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難點,這些都使我們確信他翻譯的這本《新型博士》一定會大獲成功。
長久以來,美國一直向世界傳播文化,包括將研究型大學的模式傳播到世界各地。研究型大學在美國興起后,逐漸發(fā)展成為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現(xiàn)在則風靡全球,然而,由于美國沒有全面審視這個基礎的假設,所以,在學生們的眼里,這是一個喜憂參半的假設。
在《新型博士》中,我們推薦開展以研究生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這是主線。以研究生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似乎應該是人盡皆知的常識。為什么學生們就不能位于為他們提供教育的機構的中心?然而,在研究生教育的歷史進程中,這個觀點絕非普遍。要理解以研究生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就應該查看其發(fā)展進程中的各種攔路虎,我們首先來查看享有悠久歷史的研究型大學本身具有的根深蒂固的攔路虎。
研究型大學肇始于歐洲,并在19世紀下半葉被輸入美國。然而,美國對研究型大學的歐洲模式進行了調(diào)整,我們也許可以說美國汲取了歐洲模式的精華,并按照本國具體情況構建了別具一格的研究型大學。那些歐洲大學通常是介于教會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公立機構,然而,美國研究型大學是由市場主導的、以頒發(fā)學位證書為中心的主體。
美國這種以市場主導的研究型大學的模式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最近幾十年里,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模式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甚至還影響了歐洲研究型大學的模式的發(fā)展;一些美國式的創(chuàng)新做法,例如課程學分和標準化學位要求,都悉數(shù)被具有更悠久歷史的各歐洲大學吸收采納。
研究生院形成了導師和實習生的歐洲模式,并逐步演變成為當今的導師和研究生的二聯(lián)體。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導師(導師曾被習慣稱呼為大師)位于中心,被學生們眾星拱月般地簇擁著。(我們此處使用男性代詞,因為這項事業(yè)起初幾乎都是由男性導師負責開展的。)
我們不妨往前快進幾個世紀,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導學關系仍然位于研究生院工作的核心:研究生教育的所有工作都以此為核心,而博士學位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們到處可以看到以教師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我們能看到對本科生的教學和學習的研究文獻汗牛充棟,而對研究生教學的研究文獻卻鳳毛麟角。因為社會普遍認為研究生教學是自然而然發(fā)生的,是不需要傳授的。以這種觀點來看,研究生教學活動是教授們研究的自然結果。
這樣的觀念也確保了研究生教育所開展的方式。當文科研究生選擇閱讀和研究他們導師的下一本專著后,他們的研究就會集中關注導師的研究成果。理工科和醫(yī)科研究生所開展的研究是他們的導師以實驗室負責人的身份從其研究安排中分拆出一部分研究課題。
這個模式也許在一段時間(盡管我們不太確定具體是哪一段時間)里能很好地服務學生,但是它在當今的時間段里必定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需求。大多數(shù)研究生不是教授序列里實習的研究人員。他們的就業(yè)去向各種各樣。我們早就應該停止將他們看作一種模式中培養(yǎng)出的人才。
然而,在美國,各高校還是繼續(xù)推行期望將研究生培養(yǎng)成為教授的課程體系。在《新型博士》中,我們建議為研究生就業(yè)去向提供更加多種多樣的模式。我們還建議研究生院應該支持研究生準備多種多樣的職業(yè),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指導研究生去面對現(xiàn)實,承認他們不一定非得都成為教授。因此,我們建議研究生院應該面對公眾,也就是說,研究生院應該承認它與關注它的更大的社會之間是相關監(jiān)管的關系。
如果某種研究生教育的課程體系承認和提供職業(yè)多樣性,并鼓勵研究生去拓展象牙塔之外的世界,那么這種研究生教育將是一個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
倘若研究生院要開展以研究生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那么教職工和行政管理人員就需要重新考量他們與研究生的關系。他們不僅需要承認自己所關注的事務,重視研究生們所關注的事務,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這些關注事務的細枝末節(jié)。
然而,一直令我們感到震驚是,行政管理人員幾乎不了解研究生們的真實關注,因此,我們邀請他們?nèi)デ袑嵙私庋芯可男枨。我們建議對研究生開展調(diào)研。通過詢問研究生的生活情況和課堂內(nèi)外的情況,我們能學到如何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美國已經(jīng)向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世界各地推廣了研究生教育模式,這個模式深受歐洲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啟發(fā)。現(xiàn)在,我們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來調(diào)整這個模式。倘若我們需要調(diào)整我們的研究生教育來適應師生所面對的事實,那么我們就有必要開展相關的改革行動。
我們在拙作中講述了這些改革行動。毋庸置疑,有些改革行動需要進行調(diào)整才能適合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然而,我們可以原汁原味地保留這些改革所承載的精神。這也是一種簡單的精神,即研究生教育需要反映那些確保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學生的需求和關注。
以這種精神,我們非常樂意介紹拙作的中文版。我們希望能為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開啟關于如何更好地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對話。我們也希望讀者們能夠開啟愉悅的閱讀之旅。
萊納德·卡蘇托
羅伯特·韋斯巴赫
2023年6月28日于美國
專家推薦序1
加快推進博士生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
助力新時代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
2023年初,曾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 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借調(diào)工作過的復旦大學研究生院樊智強老師多次與我聯(lián)系溝通,誠摯邀請我為他剛翻譯好的萊納德·卡蘇托和羅伯特·韋斯巴赫所著的《新型博士:如何構建更好的研究生教育》(The New PhD: How to Build a Better Graduate Education)作中文版推薦序。
收到樊智強老師發(fā)來近30萬字的中文版譯著《新型博士》和英文原著,看到熟悉的萊納德·卡蘇托教授的名字,我的思緒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幾年前。大約是2017年,在時任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煒教授的倡導下,在 前副部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前會長趙沁平院士的關心和指導下,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學者精心遴選世界近年來研究生教育研究和實踐領域有影響力的著作,首次啟動翻譯出版世界研究生教育經(jīng)典譯叢系列叢書,第一批共6部。本人有幸擔任世界研究生教育經(jīng)典譯叢編委會主任,負責具體的策劃組織和協(xié)調(diào)工作。2017年10月,由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研究生教育學國際會議在北京舉行。來自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華盛頓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nèi)外的15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在此次會議的開幕式上,舉行了世界研究生教育經(jīng)典譯叢 譯著發(fā)布儀式。 譯著是由首都師范大學榮利穎博士翻譯的《研究生院之道》,原著就是美國福德漢姆大學萊納德·卡蘇托教授于2015年在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The Graduate School Mess: What Caused it and How Can We Fix it。
萊納德·卡蘇托教授在2015年出版的《研究生院之道》,詳細介紹了美國研究生教育,特別是研究生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具體分析了各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建議。當時,我讀完了《研究生院之道》,感覺意猶未盡,也一直期待萊納德·卡蘇托教授能出新作。幸運的是,六年之后,2021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萊納德·卡蘇托教授和羅伯特·韋斯巴赫教授合作撰寫的《新型博士》,這是《研究生院之道》延續(xù)性探索之力作。
收到樊智強老師的譯著,我有幸成為此書的第一個中文版讀者,并愉悅地完成了閱讀。在《新型博士》中,卡蘇托教授和韋斯巴赫教授從美國研究生院歷史發(fā)展維度,不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國博士生教育存在的各種問題,而且還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本書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系統(tǒng)性:本書不僅從研究生招生錄取、培養(yǎng)、學位、導學關系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全面分析了美國博士生教育所取得的經(jīng)驗和教訓,而且還從美國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歷史、為研究生提供資助、職業(yè)多樣性、公共學術等方面深入探討了如何開展以研究生為中心的切實可行的、可持續(xù)的新型博士生教育。該書還首次系統(tǒng)回顧了1990年至2010年之間由卡內(nèi)基基金會和梅隆基金會等主要參與者贊助的在全美國范圍內(nèi)開展的不計其數(shù)的改革,不僅分析了這些改革失敗的原因,而且還深入探討了未來我們?nèi)绾巫龅酶玫穆窂健?br />
二、創(chuàng)新性:本書第三章專門論述職業(yè)多樣性,第十章專門論述公共學術。這兩章都是強調(diào)隨著社會變遷,博士生教育與社會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該書建設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美國博士生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舉措,旨在將博士生教育改變成為一項更加以研究生為中心、瞄準多種多樣的職業(yè)和服務社會需求的最高層次的教育。例如,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院多樣性辦公室執(zhí)行主任赫爾曼·班尼特教授多措并舉,不僅巧妙地整合了該校本科階段的人才工程學者項目和研究生階段的人才工程學者項目,而且還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文化和多樣性文化、包容性文化,從而創(chuàng)造了團隊效應,有效地提升了教育多樣性。
三、實用性:本書精彩地收集了來自全美國各研究生院有關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價值、見解和實踐的幾十個案例。例如,美國理海大學充分考慮研究生的需求,采用了以數(shù)據(jù)為中心、以畢業(yè)情況為導向的規(guī)劃來評估和改革其博士生課程體系。該校自2013年開始修訂課程體系,將博士生就業(yè)問題整合進入課程體系,為研究生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實習機會,不僅改變了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方式,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就業(yè)質(zhì)量。
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發(fā)展與美國一樣,也面臨許多新形勢、新問題。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的召開,以及《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意見》(教研〔2020〕9號)發(fā)布,標志著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發(fā)展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新時代有四大特征:其一,發(fā)展階段從建設研究生教育大國轉向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其二,研究生教育功能使命從以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為主轉向人才培養(yǎng)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并重;其三,研究生教育發(fā)展思路從外延擴張轉向內(nèi)涵發(fā)展;其四,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從一元轉向多元,服務國家戰(zhàn)略、社會需求和個人發(fā)展成為主要目標。
在當今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新時代,博士生教育愈來愈成為各個研究生教育大國關注的重點。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活動,是支撐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石,是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動能。《新型博士》的翻譯、出版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思考。
本書譯者樊智強老師具有十幾年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經(jīng)驗,在《現(xiàn)代教育科學》《大學英語》《上海研究生教育》等期刊上發(fā)表多篇研究生教育論文和譯文,在北京大學博士生培養(yǎng)微信公眾號發(fā)表多篇文章,客觀地說,他比較熟悉研究生教育的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與此同時,譯者作為中國翻譯協(xié)會會員、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會員,已翻譯出版多部學術譯著,難能可貴的是,為了提升本書中文版的翻譯質(zhì)量,譯者多次與原著作者認真溝通,增添了多處譯者注,精彩地將原著的語言和思想呈現(xiàn)給讀者。
希望樊智強老師翻譯的這本《新型博士》能為加快推進我國博士生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助力新時代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一個有用的視角。
是為序。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清華大學教授
王戰(zhàn)軍
2023年6月12日于北京
專家推薦序2
且喜忘年開新面
半個月前,路遇樊智強,他請我為其新譯著作序。我二話沒說,立馬就答應了。之所以這么爽快,是因為我贊賞他的志趣轉向。
由于工作關系,我很早就認識了樊智強。2006年他從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畢業(yè),來到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工作。小伙子熱情、愛笑,見面熟。知道他是翻譯專業(yè)出身,好為人師的我就會主動出主意,建議他翻譯這個翻譯那個。當然,三句不離本行,多半還是談高等教育研究資料的翻譯,談比較教育研究。每次他都是笑盈盈的,連連稱是。然而,我自己很明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有本職業(yè)務工作在身,要想業(yè)余搞翻譯更難。記得2004年我從日本做客座教授歸來,買回來一大摞日本原版的高等教育研究書籍,再加上日本教授送我的書籍,裝了書櫥好幾層。曾經(jīng)一次又一次計劃翻譯出一些東西來,但是至今沒有一個計劃實現(xiàn)。繁雜的管理工作、期刊工作和學術研究、研究生培養(yǎng),使得自己疲于應付,無法集中精力去實現(xiàn)翻譯計劃。有好幾本書都翻譯了幾節(jié),又擱下了。
大概是十年前,有一天,樊智強突然來訪,送上他的新譯著《他是否還在人間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選》。我很是吃驚,沒想到這小伙子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務之余,居然能有這么好的譯作。我本來是學中文專業(yè)的,對文學的愛好一直潛藏心中。馬克·吐溫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這個譯本一到手,就迫不及待地讀了十多頁。翻譯得真是很不錯。記得有位翻譯名家說過,翻譯要信、達、雅。一般的文本翻譯到信達就可以,而文學翻譯則信達之外不能不雅。樊智強能夠翻譯世界文學名著出版,可見其功夫不尋常。我這好為人師的毛病又出來了,開始嘮叨:把你這翻譯的能耐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結合起來,不是更好嗎?
近幾年,樊智強從研究生院培養(yǎng)辦公室轉到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監(jiān)督辦公室工作。我退休后,被聘為研究生教育督導員,我們有更多的機會碰面。逮住機會,我就會像九斤老太一樣,鼓動他翻譯有價值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獻資料。特別是他參與《上海研究生教育》期刊的編輯工作,我作為一個老期刊編輯人,總喋喋不休地盯著他策劃比較研究生教育的主題。果然他不負所望,每期都會組織相關專題稿件,自己不僅翻譯有價值的外文文獻,而且寫了不少國際文獻的述評。這次告之有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譯著要出版,我真是大喜過望。也就在今天,督導小組工作會議之后,聽他聊起后續(xù)的翻譯計劃,我真切地感到,小樊同志已經(jīng)完成了志趣的轉向。
在很多人看來,翻譯工作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在現(xiàn)實的學術評價中,翻譯學術作品往往只能算半個工分。有人甚至說,翻譯學術著作那是犯傻。從出版的經(jīng)濟收益來考量,翻譯學術作品也是極不劃算的,翻譯稿費比原創(chuàng)稿費要低許多。提起這些,我們的樊智強只是呵呵一笑,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十分難得!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種在翻譯事業(yè)上的執(zhí)著和豁達,樊智強才會有今天的成就。在ChatGPT迭代精進的時代,有人憂慮翻譯要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依愚之見,那些高水準的、具有再創(chuàng)造意蘊的翻譯是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我真誠地期待,樊智強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把研究生教育管理專業(yè)與翻譯專業(yè)更好地結合起來,有更多具有創(chuàng)造性品質(zhì)的翻譯作品問世。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前所長
《復旦教育論壇》雜志前執(zhí)行副主編
復旦大學教授
熊慶年
2023年6月12日于復旦大學
萊納德卡蘇托是美國福德漢姆大學英文和美國研究教授、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研究生專欄的撰稿人。2015年,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他撰寫的專著《研究生之道》(The Graduate School Mess: What Caused It and How Can We Fix It),獲得了全球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較大關注和評論。
羅伯特韋斯巴赫曾是美國密歇根大學英文教授、系主任、院長,擔任過伍德羅威爾遜國家獎學金基金會主席、美國德魯大學(Drew University)第11任校長。
樊智強,中共黨員,1981年生,浙江常山人。復旦大學助理研究員,中國翻譯協(xié)會會員、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研究生教育》編輯。2003年本科畢業(yè)于四川外國語大學;2006年碩士畢業(yè)于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至今,任職于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其間: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借調(diào)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 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工作;2019年11月至12月,參加第三十期 駐外儲備干部培訓;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借調(diào)于復旦大學黨委組織部工作)。
已翻譯出版英漢互譯100多萬字,代表性譯著:《他
是否還在人間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選》(復旦大學出
版社,2012年)、《權力掮客:玩轉華盛頓和華爾街的格
林斯潘》(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新型博士:如何構建更好的研究生教育》(清華大學出版社,2023年 )、《感官的魔力:一位哲學家和魔術師眼中的大自然》(北京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
在《環(huán)球時報》等發(fā)表多篇英文學術文章。在《現(xiàn)代教育科學》《大學英語》《上海研究生教育》等期刊和北京大學博士生培養(yǎng)等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表多篇研究生教育論文和譯文。
我們?nèi)绾芜_到當今的格局? //004
我們現(xiàn)在應該做什么? //011
兩種文化,一種博士學位 //015
九大挑戰(zhàn) //021
如何使用本書 //024
概覽:完善研究生院 //028
1990年至2006年,美國開展的各項改革行動 //032
多樣性工作 //051
新時代的研究生教育改革:2011年至今 //055
對近期各項改革行動的總結 //070
精益求精 //072
引入任務時間,堅定不移地遵守 //073
贏得更高行政管理層的支持,匯聚各方面的資源 //075
增加信息庫 //076
這關乎研究生的切身利益!傾聽他們的心聲! //076
先從與雇主溝通開始,營造教員與世界的對話 //077
提前完成任務 //078
逆向規(guī)劃:開創(chuàng)贊同的文化 //079
秋季靜修 //082
更好的突破:第二次靜修和此后各階段的工作 //086
必要性和高尚品德 //090
提出錯誤的問題,得到正確的答案 //095
需要完成各項任務的博士所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 //097
踐行職業(yè)多樣性 //101
實習機會 //104
一般性原則 //108
何為合適的錄取規(guī)模? //116
當我們討論招生,我們需要討論什么? //123
不可或缺的多樣性 //128
輟學問題 //131
完成學位的用時明智的日程安排 //141
圣母大學的5 1項目 //147
研究生支持:答案不僅是金錢,那究竟是什么問題? //150
以結果為基礎的課程體系 //158
課程與課程體系 //161
學科之外的生活 //168
檢查考試 //170
如何構建合作的指導文化? //178
多位研究生導師 //182
教學的地位和現(xiàn)狀 //188
描繪藍圖還是制造障礙? //194
走出舒適區(qū) //200
學習開展教學活動 //204
超越教學 //206
首要原則,根本問題 //211
以歷史學為例 //214
博士學位論文、獲得博士學位的用時以及其他事情 //215
現(xiàn)在該干些什么? //219
尾聲 //227
何為公共學術? //230
公共學術的來源 //232
公共學術會在哪里發(fā)生? //233
公共學術是如何發(fā)生的? //237
各種公共學術模式的匯合 //240
人文學科 //240
社會科學 //244
科學 //246
蓬勃發(fā)展的公共學術 //249
當務之急 //252
評估和以研究生為中心的研究生院 //257
6個院系,6條可能的路徑 //260
更深入高效地推進工作 //260
全面目標的教學法 //262
職業(yè)多樣性 //263
構建學以致用的多元化的研究項目 //264
科學創(chuàng)造力 //264
新型碩士 //266
繼續(xù)努力 //266
全美國的學科組織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