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緊密結合當前父母在教育子女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結合具體情境下孩子的表現(xiàn),解析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本書從一個個親子溝通的案例出發(fā),既有生動形象的場景還原,又有鞭辟入里的說理分析,還有不少實用性和操作性較強的意見和建議,以幫助父母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最佳技巧,從而增進親子關系。
你,真的會“說話”嗎
“唯命是從”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2
孩子不聽話,責任不全在孩子/5
科學看待孩子不聽話/7
練好“說話,孩子更聽話/10
章美麗語言,搭建孩子成長的階梯
“你好”“謝謝”“對不起”一文明用語父母先行/14“每個人都會犯錯”一引導孩子學會理解和寬容/18“每天都要笑一笑”一一培養(yǎng)孩子的陽光心態(tài)/23
“很高興你以后想當老師”一鼓勵并支持孩子的理想/27
“學會自制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xiàn)”
一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32
“為人要常懷感激之心”一和孩子一起學/37“你很聰明,可以自己先想想”一一鼓勵孩子學會思考/4I
章談話有智慧,說得多不妒說得妙
“我來給你講個故事”一巧借故事引導孩子146
“要是不這么做的話”’一讓孩子在對比中領悟道理/50“小貓該去洗澡了”一使用雙關語,讓孩子自省/54“你們老師跟我說過”一一借人之口,表己之意/58“考試不過是只紙老虎”一說話時加點幽默的調(diào)料/ 62“你是不是想要這樣
一讓“悶葫蘆”開口說話,更需要智慧/66
“如果別人也像你一樣會怎樣”一將問題拋給孩子/70“這也不是件壞事情”一一換個角度說事情/74
“學會向孩子請教”一一讓孩子在講解中提高/ 79
第三章孩子不聽話,源于父母不會說話
“父母都是愛你的”一不要以愛的名義束縛孩子/84“隨便你了”一切忌對孩子不聞不問,放任自流/88“你必須馬上去做”一一命令只會讓孩子反感/92“我是家長,我說了算”一以權壓人不可取/g6
……
“其實我也有責任”一批評孩子前先自我批評/166“這里還可以改善一下”一一批評糾錯要委婉/170“很高興你能幫忙,但是......”
13一對孩子的責備要裹著“糖衣”/174
“以后你可以這樣做”一一建議比批評更有效/178
“下次不要這樣了”一一點到為止,給孩子留足面子/182
“你真是笨極了”一一批評,不能傷害孩
“你是不知道”一不給孩子亂貼負面標簽/rg0
第六章具體情境中,巧言暖語安人心當孩子做事拖拉時一一注意方法巧糾正/ 1g6
當孩子撒謊時一及時教育并曉之以理/0
當孩子與別人攀比時一疏導孩子的虛榮心/4當孩子嫉妒心強時
一幫助孩子遠離“醋意”,排除嫉妒心/9當孩子責任感缺失時一要言教,更要身教/214當孩子對老師有誤會時一一巧妙引導,幫助消除/219當孩子厭學時一行心靈對話,喚起學/224當孩是很健忘時一多方面尋找原因/229
當孩喜歡發(fā)脾氣時一一丟掉縱容,學會疏導/284當孩子有“社交恐懼癥”時
一關心孩子的感受并且積極幫助/238
“唯命是從”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
通常,家長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因為聽話的孩子乖,懂事,不會讓父母操太多的心。相比之下,那些淘氣而不聽話的孩子不那么受歡迎了?墒,孩子“唯命是從”是好事嗎?
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常常將聽話乖巧、循規(guī)蹈矩、不調(diào)皮搗亂等作為“好孩子”的標準?墒菗(jù)統(tǒng)計,在人們公認的“好孩子”里,有超過10%的人都存在“強迫癥”癥狀。因為“好孩子”面臨的壓力大,家長及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值高,當其從封閉的環(huán)人開放環(huán)境后,極易造成心理失衡,產(chǎn)生諸如失落、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甚形成心理疾病。
一個孩子如果過于聽話,那么多少會對其未來的成長發(fā)展造成的消極影響:比聽從別人的安排和命令,孩子的自主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從而依賴很強;聽從別人的話語,卻很少能自己思考,從而導致其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低下;被安排,嘗試和勇氣缺失;好勝心和占有欲過強,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等等。
由此可見,孩子過于聽話,“唯命是從”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而且,聽話的孩子也未必算是“好孩子”。真正的好孩子,未必聽話,但心理必定是健康的,他們的求知欲取心都很強,常向家長和老師提出自己經(jīng)歷過而想不通的問題;興趣廣泛而不拘泥于所學,對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頗有興趣;他們具有較強的意志力、自信心和自制力,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退縮,不半途而廢,不依賴他人而是自己去克服;有著質(zhì)疑精神,對于父母和長輩的話語未必言聽計從,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他們能自然流露自己的思想情感,不掩飾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遇到事情能理分析,很少表現(xiàn)出焦慮不安或憂郁;他們能夠常常向家長或老師訴說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自己的行為反應,聽取父母的意見和建議,而不想著依賴別人;他們富于同情心,樂于幫助父母及親屬、同學等人,可以大方、謙讓、和諧地與他人相處,心胸豁達,與人交往坦率真誠,比較隨和,樂于接納別人的意見......
的童話大鄭淵潔在談論自己的教子心得時曾經(jīng)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在談到原因時,他說:“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yǎng)那不是培養(yǎng)奴才嗎?”有的心理學家也認為,三歲的孩子不反抗,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這也是說,以聽話為標準來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其實是錯誤而不切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