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航空光學工程 讀者對象:本書對于從事航空光學設計與制造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其他領域從事光學儀器設計、光學系統(tǒng)和光機結構設計研發(fā)的設計師,光機制造工藝和光機材料研究的工程師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書是在參考國內(nèi)外大量相關資料基礎上編撰而成,首次完整和詳細地介紹了航空火控系統(tǒng)與電子光學工程的密切關系, 航空光學系統(tǒng)的發(fā)展史, 主要類型和技術性能, 以及未來發(fā)展方向。系統(tǒng)闡述了國內(nèi)外重要機載光電設備的發(fā)展歷史、主要類型、基本結構及典型性能。不僅介紹傳統(tǒng)的光學成像理論,更注重現(xiàn)代光學成像技術;既討論普通的光學設計方法,又盡量多地列舉有代表性的機載光學系統(tǒng)設計實例,使書中所述光學成像技術既適用于軍事領域,在眾多民用領域中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第1章緒論1
1.1航空飛行系統(tǒng)2 1.2航空火力控制系統(tǒng)4 1.2.1航空火力控制系統(tǒng)的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4 1.2.2航空火力控制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6 1.2.3航空火力控制系統(tǒng)的發(fā)展8 1.3航空光學工程17 1.3.1光電成像技術基本類型17 1.3.2光電成像技術的未來21 參考文獻24 第2章光學成像基本理論27 2.1概述28 2.2幾何光學成像的基本概念30 2.2.1光線的折射和反射31 2.2.2光學元件31 2.2.3光學系統(tǒng)的基點33 2.2.4幾何作圖法確定光學系統(tǒng)的理想像35 2.2.5理想光學系統(tǒng)的物像關系36 2.2.6無限遠物體對應的像高38 2.2.7薄透鏡和厚透鏡38 2.2.8理想光學系統(tǒng)的組合39 2.3望遠鏡系統(tǒng)40 2.3.1基本結構41 2.3.2光學系統(tǒng)性能43 2.4望遠物鏡系統(tǒng)48 2.4.1反射式望遠物鏡48 2.4.1.1共軸反射式望遠物鏡48 2.4.1.2離軸反射式望遠物鏡51 2.4.1.3反射鏡結構參數(shù)的考慮56 2.4.2折射反射式望遠物鏡56 2.4.2.1基本形式57 2.4.2.2設計實例59 2.4.3折射式望遠物鏡63 2.4.3.1庫克望遠物鏡63 2.4.3.2天塞望遠物鏡和海利亞望遠物鏡64 2.4.3.3雙高斯望遠物鏡65 2.4.3.4攝遠物鏡和反攝遠物鏡67 2.5變焦望遠物鏡光學系統(tǒng)68 2.5.1變焦望遠物鏡光學系統(tǒng)的發(fā)展68 2.5.2變焦望遠物鏡光學系統(tǒng)類型72 2.5.2.1徑向變焦望遠物鏡光學系統(tǒng)74 2.5.2.2軸向變焦望遠物鏡光學系統(tǒng)76 2.5.3雙視場柔性切換成像系統(tǒng)113 2.6目鏡光學系統(tǒng)114 2.6.1目鏡主要特點114 2.6.2目鏡基本類型116 2.6.2.1冉斯登目鏡和惠更斯目鏡116 2.6.2.2凱爾納目鏡和對稱目鏡116 2.6.3目鏡復雜化117 2.6.4一種特殊的類目鏡系統(tǒng)——平視瞄準顯示光學系統(tǒng)120 參考文獻121 第3章現(xiàn)代光學設計技術125 3.1全息光學成像技術126 3.1.1基本概念127 3.1.2全息光學元件129 3.1.2.1點源全息技術130 3.1.2.2全息光學元件的基本性質(zhì)133 3.1.3等效透鏡設計模型139 3.1.4連續(xù)透鏡記錄技術141 3.1.5全息光學元件的記錄技術143 3.2二元光學成像技術144 3.2.1普通型二元衍射透鏡145 3.2.1.1二元光學元件的特性146 3.2.1.2典型的設計實例(折衍混合光學系統(tǒng))149 3.2.2諧衍射型二元光學透鏡159 3.2.2.1二元光學諧衍射單透鏡159 3.2.2.2雙層諧衍射透鏡166 3.2.3二元光學元件的制造工藝172 3.3光學波導技術173 3.3.1全息光學波導技術的發(fā)展173 3.3.2全息光學波導技術的基本原理174 3.3.3耦合輸入輸出元件的類型175 3.3.3.1“半透射半反射”陣列式幾何光學波導技術175 3.3.3.2“表面浮雕光柵”式二元光學波導技術177 3.3.3.3“體全息光柵”式衍射光學波導技術178 3.3.4雙色波導顯示技術179 3.3.5光波導式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184 3.4微米和納米光學技術185 3.4.1微機電系統(tǒng)186 3.4.2微光學系統(tǒng)188 3.4.2.1平面基底型微光學透鏡陣列191 3.4.2.2曲面基底型微光學透鏡陣列200 3.4.3微光機電系統(tǒng)206 3.4.4微米和納米透鏡制造技術208 3.5編碼孔徑成像技術209 3.5.1無透鏡波前編碼成像技術210 3.5.2透鏡型混合編碼成像技術213 3.6偏振成像技術219 3.6.1偏振成像的基本原理219 3.6.2偏振成像技術的發(fā)展221 3.6.2.1國外偏振成像技術的發(fā)展221 3.6.2.2國內(nèi)偏振成像技術的發(fā)展225 3.6.3偏振光成像技術的主要類型225 3.6.3.1分時型偏振成像技術226 3.6.3.2同時型偏振成像技術226 3.6.3.3基于光譜調(diào)制的偏振成像技術228 3.7光譜成像技術231 3.7.1基本概念231 3.7.2光譜成像技術基本原理和類型235 3.7.2.1掃描式光譜成像技術235 3.7.2.2快照式光譜成像技術240 3.7.2.3計算光譜成像技術241 參考文獻241 第4章光電探測器和圖像源247 4.1眼睛248 4.1.1眼睛的基本結構和相關參數(shù)248 4.1.2簡約眼模型250 4.1.3瞳孔直徑與物體亮度254 4.1.4眼睛的視軸和視場254 4.1.5眼睛分辨本領256 4.1.6眼睛的視覺局限性257 4.2可見光圖像接收器263 4.2.1航空照相膠片263 4.2.2光電成像器件265 4.2.2.1電真空成像器件265 4.2.2.2固體攝像器件266 4.3微光像增強器280 4.3.1微光像增強器的基本組成280 4.3.2微光像增強器的基本性能283 4.3.3微光像增強器的基本類型286 4.3.3.1主動式微光夜視像增強器286 4.3.3.2被動式微光夜視像增強器286 4.4紅外探測器334 4.4.1紅外探測器的發(fā)展335 4.4.2基本技術要求和性能參數(shù)338 4.4.2.1響應率339 4.4.2.2噪聲等效功率340 4.4.2.3探測率341 4.4.2.4光譜響應344 4.4.2.5響應時間345 4.4.2.6分辨率346 4.4.2.7噪聲等效溫差346 4.4.2.8最小可分辨溫差346 4.4.2.9背景輻射限性能347 4.4.3紅外探測器類型347 4.4.3.1熱敏紅外探測器347 4.4.3.2光子紅外探測器350 4.4.3.3雙色多色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368 4.5紫外探測器369 4.6平視(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的圖像源371 4.6.1陰極射線管374 4.6.2液晶顯示圖像源378 4.6.2.1有源矩陣液晶顯示器379 4.6.2.2硅基液晶顯示器381 4.6.2.3硅基鐵電液晶顯示器381 4.6.2.4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382 4.6.3數(shù)字微鏡裝置384 4.6.4航電系統(tǒng)的全景投影顯示器387 參考文獻390 第5章平視瞄準顯示技術393 5.1概述394 5.1.1平視瞄準顯示技術的發(fā)展394 5.1.2軍用平視瞄準顯示技術398 5.1.3民用平視顯示技術401 5.2光學瞄準具403 5.3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08 5.3.1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基本組成409 5.3.1.1駕駛員顯示組件410 5.3.1.2電子組件413 5.3.1.3控制面板413 5.3.2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413 5.4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技術要求416 5.4.1光學系統(tǒng)峰值波長416 5.4.2飛行員眼點位置416 5.4.3飛行員眼睛活動范圍416 5.4.4顯示視場417 5.4.4.1總視場418 5.4.4.2瞬時視場419 5.4.4.3安裝方式對視場的影響425 5.4.5光學系統(tǒng)通光孔徑和焦距426 5.4.6組合玻璃426 5.4.7顯示精度428 5.4.8視差429 5.4.8.1光學像差造成的視差430 5.4.8.2圖像源顯示表面面形誤差造成的視差431 5.4.8.3離焦造成的視差431 5.4.8.4綜合視差432 5.4.9顯示字符的基本要求433 5.4.9.1顯示字符顏色433 5.4.9.2顯示字符亮度433 5.4.9.3字符對比度對比率調(diào)制對比度436 5.4.9.4顯示字符線寬439 5.4.9.5副像亮度439 5.4.10視頻圖像的質(zhì)量要求440 5.4.11光學系統(tǒng)畸變440 5.4.12備用光學系統(tǒng)440 5.4.13艙蓋風擋玻璃的影響442 5.4.13.1風擋玻璃的光學功能443 5.4.13.2風擋玻璃的材料和結構形狀444 5.4.13.3風擋玻璃影響光學成像質(zhì)量的主要因素446 5.5普通折射型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47 5.5.1常規(guī)型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48 5.5.2光柵式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53 5.6衍射光學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56 5.6.1單片型衍射光學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59 5.6.2雙片型衍射光學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60 5.6.3低畸變衍射光學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63 5.6.3.1混合記錄方式制造全息組合玻璃464 5.6.3.2雙全息元件型低畸變衍射光學系統(tǒng)466 5.6.4三元件組合型衍射光學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67 5.6.5皺褶負濾光片組合玻璃型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69 5.7光波導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472 5.7.1衍射光波導瞄準顯示光學系統(tǒng)475 5.7.2陣列光波導瞄準顯示系統(tǒng)477 5.8民用航空平視顯示器480 5.8.1概述480 5.8.2全息平視顯示器485 5.8.2.1基本組成485 5.8.2.2基本性能488 5.9與平視顯示裝置相組合的視景系統(tǒng)490 5.9.1視景增強系統(tǒng)(EVS)和平視顯示裝置(HUD)的組合491 5.9.1.1視景增強系統(tǒng)(EVS)492 5.9.1.2增強飛行視景系統(tǒng)(EFVS)496 5.9.2增強飛行視景系統(tǒng)(EFVS)與合成視景系統(tǒng)(SVS)的組合502 5.9.2.1合成視景系統(tǒng)(SVS)503 5.9.2.2組合視景系統(tǒng)(CVS)506 5.10平視瞄準顯示系統(tǒng)的發(fā)展509 參考文獻510 第6章頭盔瞄準顯示技術515 6.1概述516 6.1.1機載頭盔瞄準具520 6.1.2機載頭盔顯示器524 6.1.3機載頭盔綜合瞄準顯示系統(tǒng)530 6.1.3.1普通型頭盔綜合瞄準顯示系統(tǒng)531 6.1.3.2光學波導式綜合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538 6.1.3.3高級頭盔視覺系統(tǒng)540 6.1.3.4彩色頭盔指引系統(tǒng)544 6.1.3.5立體式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547 6.2機載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548 6.2.1頭盔顯示組件549 6.2.2頭盔定位組件551 6.2.2.1機電式跟蹤定位技術552 6.2.2.2超聲波跟蹤定位技術552 6.2.2.3電磁式跟蹤定位技術554 6.2.2.4光電式跟蹤定位技術556 6.2.2.5光學-慣性跟蹤定位技術567 6.2.2.6眼動跟蹤定位技術569 6.2.3頭盔殼體組件573 6.2.4電子組件和控制組件579 6.3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的技術要求579 6.3.1小型化圖像源581 6.3.2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的視場582 6.3.3頭部活動范圍583 6.3.4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的分辨率584 6.3.4.1光學系統(tǒng)的分辨率定義與判斷準則584 6.3.4.2光學系統(tǒng)的分辨率與像差的關系585 6.3.5光學傳遞函數(shù)587 6.3.6出瞳直徑和出瞳距離589 6.3.7顯示亮度對比率亮度均勻性590 6.3.8光學系統(tǒng)透射率591 6.3.9瞄準線測量精度592 6.3.10畸變593 6.3.11視差593 6.3.12對顯示符號和信息的基本要求594 6.3.13重量595 6.3.14其它要求596 6.4光學系統(tǒng)597 6.4.1單目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598 6.4.2雙目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603 6.4.3光學系統(tǒng)設計技術608 6.4.3.1透射式光學系統(tǒng)609 6.4.3.2反射式光學系統(tǒng)610 6.4.3.3折射反射式光學系統(tǒng)610 6.4.3.4護目鏡組合玻璃式光學系統(tǒng)612 6.4.4自由曲面組合玻璃型光學系統(tǒng)615 6.4.5光學全息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624 6.4.5.1平面光學全息型頭盔瞄準顯示光學系統(tǒng)624 6.4.5.2平板光學波導式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626 6.4.6視網(wǎng)膜式頭盔瞄準顯示系統(tǒng)639 6.5未來的頭盔瞄準顯示技術641 參考文獻642 第7章電視攝像技術647 7.1概述648 7.1.1機載偵察監(jiān)視系統(tǒng)基本類型649 7.1.1.1有人無人駕駛偵察機監(jiān)視系統(tǒng)649 7.1.1.2微波雷達電子光學偵察監(jiān)視設備650 7.1.1.3低空中空高空光學偵察設備650 7.1.1.4可見光航空偵察相機652 7.1.2機載偵察監(jiān)視系統(tǒng)的技術要求654 7.2機載電視攝像系統(tǒng)655 7.2.1膠片型機載電視攝像系統(tǒng)655 7.2.2CCDCMOS型電視攝像系統(tǒng)658 7.2.2.1CCD相機和膠片型相機兼容技術659 7.2.2.2線陣CCD探測器和掃描成像技術660 7.2.2.3面陣CCD分幅式航空偵察技術661 7.2.2.4雙波段航空偵察技術667 7.3光學系統(tǒng)672 7.3.1折射式光學系統(tǒng)673 7.3.2折反式光學系統(tǒng)674 7.3.3雙波段光學系統(tǒng)675 7.4振動控制技術676 7.5像移補償技術677 7.6自動調(diào)焦技術681 7.7CCD航空偵察系統(tǒng)的最小焦距682 7.8光能量控制技術683 7.9圖像拼接技術684 7.10機載攝錄像系統(tǒng)686 7.10.1航空照相槍687 7.10.2機載視頻攝錄像系統(tǒng)689 參考文獻695 第8章夜視技術699 8.1概述700 8.1.1夜視技術類型701 8.1.2夜視技術的典型應用703 8.2微光夜視技術704 8.2.1概述704 8.2.2微光夜視技術的發(fā)展707 8.2.3微光夜視儀的基本類型713 8.2.3.1直視型微光夜視系統(tǒng)713 8.2.3.2電視型微光夜視系統(tǒng)715 8.2.4微光夜視儀的基本性能716 8.2.4.1技術性能717 8.2.4.2人的因素718 8.2.4.3適用性720 8.2.4.4總成本720 8.2.5直視型微光夜視儀光學系統(tǒng)720 8.2.5.1一體式機載微光夜視儀722 8.2.5.2分體式機載微光夜視儀728 8.2.5.3直視式機載微光夜視鏡的改進729 8.2.5.4微光物鏡730 8.2.5.5典型案例733 8.2.6機載微光電視系統(tǒng)734 8.3紅外夜視技術739 8.3.1紅外主動夜視成像技術739 8.3.2短波紅外被動夜視成像技術741 8.3.3紅外晝夜成像技術743 8.4夜視集成技術745 8.4.1微光與CRT顯示集成技術745 8.4.2微光紅外集成技術750 8.4.3綜合集成夜視技術751 參考文獻752 第9章激光技術755 9.1概述756 9.2激光器758 9.2.1紅寶石脈沖激光器759 9.2.2Nd:YAG脈沖激光器760 9.2.3CO2脈沖激光器763 9.2.41.5μm波段人眼安全脈沖激光器763 9.2.5光參量振蕩激光器766 9.2.6半導體激光器769 9.2.7光纖激光器775 9.2.8自由電子激光器777 9.2.9中波紅外激光器778 9.3激光光束的基本性質(zhì)780 9.3.1基模激光束束腰光斑半徑781 9.3.2等相位面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徑781 9.3.3高斯光束的遠場發(fā)散角782 9.4機載激光測距技術782 9.4.1概述782 9.4.2激光測距技術的發(fā)展784 9.4.3激光測距機的基本結構788 9.4.3.1激光測距機發(fā)射分系統(tǒng)789 9.4.3.2激光測距機接收分系統(tǒng)793 9.4.4機載脈沖激光測距機的典型案例799 9.4.5機載脈沖激光測距機的基本原理和性能801 9.4.5.1工作原理802 9.4.5.2到達目標表面的總光功率806 9.4.5.3被測目標表面的輻照度807 9.4.5.4測距系統(tǒng)接收到的回波光功率807 9.4.5.5最大可探測距離807 9.4.5.6機載激光測距機的典型技術性能809 9.4.6激光雷達技術810 9.4.6.1激光成像雷達的結構和工作原理811 9.4.6.2激光成像雷達的類型811 9.4.6.3機載激光成像雷達的應用818 9.4.7單光子激光測距機819 9.5機載水下目標探測技術825 9.5.1概述825 9.5.2水下目標探測技術分類826 9.5.3光束在海水中的傳輸特性830 9.5.4水下目標激光直接探測技術831 9.5.4.1水下目標激光直接探測技術的發(fā)展831 9.5.4.2水下目標激光直接探測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與系統(tǒng)組成834 9.5.5航空尾跡探潛技術836 9.6激光選通成像技術837 9.6.1概述837 9.6.2激光選通成像系統(tǒng)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838 9.6.2.1距離選通激光成像系統(tǒng)基本組成839 9.6.2.2工作原理839 9.6.3激光選通主動成像技術840 9.7多光譜激光照明成像技術843 9.8機載激光通信技術844 9.8.1機載激光通信技術的研制歷程845 9.8.2機載激光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847 9.8.2.1基本組成847 9.8.2.2工作原理847 9.8.3機載激光通信光學系統(tǒng)849 9.9機載激光武器系統(tǒng)855 9.9.1機載激光武器的發(fā)展855 9.9.2機載激光武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856 9.9.3激光武器的類型857 9.9.3.1戰(zhàn)略型機載激光武器技術858 9.9.3.2戰(zhàn)術型機載激光武器技術863 9.9.4高能機載激光器867 9.9.5機載激光武器的特點分析869 9.10機載被動式激光防護技術871 9.10.1問題的提出871 9.10.2被動式機載激光防護技術的類型872 參考文獻874 第10章紅外搜索跟蹤技術879 10.1概述880 10.1.1紅外成像技術類型880 10.1.2機載紅外搜索跟蹤技術881 10.1.3機載紅外搜索跟蹤技術的特點883 10.2機載紅外搜索跟蹤系統(tǒng)的發(fā)展過程884 10.2.1單元PbS紅外探測技術885 10.2.2多元線陣列紅外探測技術885 10.2.3凝視制冷型焦平面陣列紅外探測技術890 10.2.4國內(nèi)機載紅外搜索跟蹤技術的發(fā)展900 10.3紅外搜索跟蹤系統(tǒng)的基本技術要求903 10.3.1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903 10.3.2基本技術要求906 10.3.2.1靜態(tài)性能906 10.3.2.2動態(tài)性能908 10.4目標輻射特性913 10.4.1空中目標913 10.4.2艦船目標916 10.5整流罩918 10.5.1整流罩的保護作用919 10.5.2整流罩的形狀920 10.5.3整流罩的隱身技術926 10.5.4光學性能方面的考慮926 10.5.5整流罩的熱性能927 10.5.5.1氣動效應類型927 10.5.5.2熱障效應抑制技術930 10.6紅外光學系統(tǒng)932 10.6.1一次成像系統(tǒng)933 10.6.1.1單波段紅外光學系統(tǒng)935 10.6.1.2雙波段紅外光學系統(tǒng)940 10.6.2二次成像系統(tǒng)947 10.6.3需要注意的具體問題948 10.7消熱差技術951 10.7.1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952 10.7.2消熱差技術類型954 10.7.2.1機械被動式消熱差技術955 10.7.2.2機電主動式消熱差技術956 10.7.2.3光學被動式消熱差技術957 10.7.2.4波前編碼消熱差技術968 10.8紅外探測器971 10.9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tǒng)972 10.10基于同心多尺度成像技術的機載光電探測系統(tǒng)978 10.10.1多尺度成像技術979 10.10.2同心多尺度成像技術980 10.10.3中波紅外機載同心多尺度光學成像系統(tǒng)981 10.11IRST的未來發(fā)展982 參考文獻983 第11章綜合跟蹤瞄準技術989 11.1概述990 11.1.1機載導航吊艙992 11.1.2機載偵察吊艙995 11.1.2.1機載偵察吊艙分類995 11.1.2.2機載偵察吊艙的代表性產(chǎn)品997 11.1.2.3機載偵察吊艙的未來發(fā)展1006 11.1.3機載光電瞄準吊艙1007 11.2光電瞄準吊艙類型1008 11.2.1固定翼作戰(zhàn)飛機的光電瞄準吊艙1009 11.2.1.1自動跟蹤激光測照集成吊艙1009 11.2.1.2紅外低空導航和瞄準吊艙1012 11.2.1.3激光紅外瞄準與導航吊艙1016 11.2.1.4紅外成像激光照射吊艙1017 11.2.1.5先進瞄準前視紅外吊艙1018 11.2.1.6Sniper-XR型先進瞄準吊艙1019 11.2.1.7F-35JSF型光電瞄準系統(tǒng)1021 11.2.1.8國產(chǎn)機載光電瞄準吊艙1024 11.2.2直升機光電瞄準吊艙1026 11.2.2.1國外武裝直升機光電吊艙1027 11.2.2.2國外警用直升機光電吊艙1039 11.2.2.3國內(nèi)武裝直升機光電吊艙1041 11.2.2.4國內(nèi)警用直升機光電吊艙1043 11.2.3無人機光電吊艙1044 11.2.3.1“全球鷹”無人機的EOIR偵察吊艙1045 11.2.3.2多光譜光電吊艙1046 11.2.3.3輕型無人機的紅外光學系統(tǒng)1049 11.3光電瞄準吊艙的基本組成1052 11.3.1基本結構1052 11.3.2工作原理1054 11.4光電瞄準吊艙的技術要求1055 11.4.1基本要求1055 11.4.2影響光電吊艙性能的主要因素1056 11.5光電瞄準吊艙的光學系統(tǒng)1059 11.5.1前視紅外光學系統(tǒng)1061 11.5.1.1概述1062 11.5.1.2有效光譜范圍的合理選擇1064 11.5.1.3變F數(shù)技術1067 11.5.1.4二次成像技術1077 11.5.1.5內(nèi)部校靶技術1099 11.5.2可見光電視激光接收成像分系統(tǒng)1099 11.5.3未來的發(fā)展1100 參考文獻1101 第12章光電告警與對抗技術1105 12.1機載光電對抗技術的發(fā)展1106 12.2機載光電告警技術1109 12.2.1機載紫外告警技術1110 12.2.1.1概略型紫外告警系統(tǒng)1112 12.2.1.2成像型紫外告警系統(tǒng)1113 12.2.1.3紫外告警光學系統(tǒng)1117 12.2.2機載紅外告警技術1121 12.2.3機載激光告警技術1127 12.2.3.1機載激光告警系統(tǒng)技術要求1128 12.2.3.2機載激光告警系統(tǒng)的組成和分類1131 12.3機載跟蹤瞄準技術1135 12.4機載干擾技術1136 12.4.1機外干擾技術1137 12.4.2機上干擾技術1139 12.5機載紅外定向?qū)辜夹g1141 12.5.1紅外定向?qū)瓜到y(tǒng)的基本組成1142 12.5.2紅外定向?qū)瓜到y(tǒng)的工作模式1143 12.5.2.1開環(huán)模式機載定向紅外對抗系統(tǒng)1143 12.5.2.2閉環(huán)模式機載定向紅外對抗系統(tǒng)1146 12.5.3機載對抗技術中的紅外激光器1148 12.5.4機載紅外定向?qū)瓜到y(tǒng)的典型實例1150 12.6機載綜合對抗技術1154 參考文獻1155 第13章武器光學制導技術1159 13.1概述1160 13.1.1雷達波制導技術1160 13.1.2光學制導技術1162 13.2單模制導技術1162 13.2.1可見光電視制導技術1162 13.2.2激光制導技術1163 13.2.2.1激光駕束制導技術1164 13.2.2.2激光尋的制導技術1165 13.2.2.3激光制導光學系統(tǒng)設計實例1170 13.2.3紅外制導技術1172 13.2.3.1基本組成1174 13.2.3.2紅外制導探測技術的類型1176 13.2.3.3紅外制導空空導彈技術的發(fā)展1177 13.2.3.4紅外制導關鍵技術1181 13.2.3.5紅外制導光學系統(tǒng)1183 13.2.4紫外制導技術1190 13.3復合制導技術1190 13.3.1雙模式制導技術1191 13.3.1.1激光紅外雙模制導技術1191 13.3.1.2可見近紅外光長波紅外光雙模制導技術1195 13.3.1.3毫米波紅外成像雙模制導技術1196 13.3.1.4GPS紅外成像復合制導技術1197 13.3.2三模光學制導技術1198 13.3.2.1復合主鏡型三模制導技術1198 13.3.2.2三模光學波導型制導技術1200 13.3.2.3綜合型三模制導技術1202 13.4機載制導技術的未來發(fā)展1204 參考文獻1206 附錄A紅外輻射在大氣中的傳輸特性1209 參考文獻1215 附錄B紅外光學材料1217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