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從政策與法的一般區(qū)別、政策法制化的理論分析入手,分析、研究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整個過程;探討清代民族政策與民族法的關系;研究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歷史意義和對當今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現(xiàn)實意義及啟示。
許安平,1970年出生,河南省安陽市人,漢族,中共黨員,法學博士。先后就讀于鄭州大學法律系、云南民族大學法學院、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現(xiàn)任職于安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民族政策史、法學理論。
導論
一、研究意義
二、綜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可能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
第一章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釋義
第一節(jié) 政策與法的關系
一、政策的概念
二、法的概念
三、法與政策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第二節(jié) 政策法制化
一、法制的概念
二、政策法制化的內容
第三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和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界定
一、清代民族政策的界定
二、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界定
第二章 清代民族政策發(fā)展回顧
第一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的發(fā)展過程及階段性特點
一、入關前的民族政策
二、人關后的民族政策
三、清末的民族政策新政
第二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的主要內容
一、清代民族政策的總原則
二、清代民族政策的基本策略和具體措施
第三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評價
一、清代民族政策成就
二、清代民族政策的局限性
三、清代民族政策與元代民族政策對比
第三章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實踐
第一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發(fā)展過程及階段性特點
一、入關前后的民族政策法制化及其特點
二、康雍乾時期的民族政策法制化
三、清朝后期的民族政策法制化
第二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成果
一、專門性民族事務管理機構理藩院的設立
二、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成果的體系構成
三、關于蒙古地區(qū)的民族法
四、關于回部的民族法
五、關于西藏地區(qū)的民族法
第三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總結
一、清代民族立法的原則
二、清代民族法的特點
第四章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評價
第一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成就
一、通過民族政策法制化形成了民族事務管理的專門化
二、通過民族政策法制化形成了民族法體系,實現(xiàn)了民族事務的法制化管理
三、通過民族政策法制化的實施,保證了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長期穩(wěn)定
第二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局限性
一、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階級局限性
二、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民族局限性
三、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時代局限性
第三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對歷史的繼承和發(fā)展
一、對歷史上大一統(tǒng)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對邊疆管理機構設置的繼承和發(fā)展
三、對民族地區(qū)管理方式的繼承和發(fā)展
四、對民族法的繼承和發(fā)展
第四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對后世的影響
一、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對當代中國疆域形成的貢獻
二、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對提高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貢獻
三、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對民國時期的影響
第五章 我國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現(xiàn)狀
第一節(jié) 我國的民族政策
一、我國民族政策的理論原則
二、我國民族政策發(fā)展歷程
三、我國民族政策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jié) 我國的民族政策法制化進程
第三節(jié) 我國的民族法制體系
一、我國民族法制的基本原則
二、我國的民族事務管理機構
三、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管理體制
四、我國的民族法體系
第六章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對當代民族法制建設的啟示及借鑒意義
第一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對當代民族法制建設的形式意義
一、從清朝政府對民族問題的重視看當代的民族工作的地位
二、從清代民族法的具體化和權利義務明晰化看當代民族法的政策化
三、從清代的地方民族立法看當代地方民族立法的改進
第二節(jié) 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內容對當代民族法制建設的意義
一、從清代民族法中對文化的規(guī)定看民族文化立法如何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二、從清代民族法中對少數(shù)民族上層人士的優(yōu)待看當代民族干部立法的重要性
三、從清代民族法關于宗教管理的規(guī)定看通過民族立法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四、從清代民族法重穩(wěn)定輕發(fā)展的教訓看民族經濟立法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參考論文、期刊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撰寫的主要論文
參與編寫的著作
參加課題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