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兩位思想巨擘保羅·利科與加布里埃爾·馬賽爾的六次對話的文字成果。1968年,保羅·利科多次拜訪了業(yè)師馬賽爾,并與他討論有關形上學、存在主義、戲劇、神圣、死亡、科技等問題。在這六次討論中,他們少有意見不一之處,二人有著基本的共識。利科采用了馬塞爾的存有論立場作為自己的立場。
馬賽爾認為,謙遜是“存有”的真實見證人的記號。而見證,則是為光作見證。利科說馬賽爾首創(chuàng)了“光的形上學”。光照明、引導、吸引旅途之人與其他路人同步前行。這光也許變得黯淡,但它仍能指示晨曦的方向,給人帶來希望。
此外,本書還收錄了馬賽爾的劇本《破碎的世界》,在利科與馬賽爾的對談中,曾多次提及馬賽爾的這部劇作,它是馬賽爾存在哲學的文學性體現(xiàn),也博得了利科的諸多贊譽。
譯序
陸達誠
1970年秋我抵達巴黎,準備在巴黎大學讀個學位。有長輩向我建議:巴黎
大學有兩位出等的教授,可以請其中一位擔任導師。這兩位教授的名字是:列維
納斯和利科。我挑選了列維納斯。
此后我常與導師見面,他輔導我寫完了博士論文。列維納斯和利科都是馬賽爾的
學生。他們創(chuàng)立了“哲學星期五”,這個組織聚集了一群哲學愛好者,每周一次,在馬賽爾的
指導下,深入切磋哲學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利科參與保衛(wèi)戰(zhàn)不幸被俘囚于德國監(jiān)獄中數(shù)年。戰(zhàn)爭結束
后,他回到巴黎,第一件事就是拜訪馬賽爾。他渴望知道:這些年來,馬賽爾的
思想是否有新的見地。
利科在二十年后,不但已在巴黎大學任教、出版了許多重要的書,還被邀請
到歐美各國去講學,可說著作等身,名滿天下。但此時他卻回來向恩師討教,可
見馬賽爾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
這六次訪問,奠定及加深了利科的哲學根基,他發(fā)展出獨特的詮釋理論和現(xiàn)
象學的反思,使法國哲學有“柳暗花濃又一春”(司馬光詩句)的新鮮感覺。
從這六次拜訪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馬賽爾的思想實能助人重生,尋獲人
生的價值,使后生能沖破悲觀的余跡,找到一大片光明的天地。這本書能在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實是我華人之福。愿更多尋找真理的朋友,能在本書中窺
知人生的真諦,再將它與中國的文化和智慧結合,使讀者都能再上一層樓,終
使億兆中國人民活得更豐碩與幸福。本書前后有兩篇拙作:《保羅·利科的存有論立場》及《馬賽爾的劇本〈破碎的世界〉——一個存在性的詮釋》,有關現(xiàn)象學的討論內(nèi)容有相同之處,切請讀者原諒。
2023年9月
作者簡介:
保羅·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法國著名哲學家、當代最重要的解釋學家之一。曾任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巴黎大學教授,并為美國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等大學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授予有人文領域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加布里埃爾·馬賽爾(Gabriel Marcel,1889—1973),與海德格尓、雅斯貝爾斯、薩特并列20世紀四大存在哲學大師的法國哲學家,影響深遠。其哲學奠定后來梅洛-龐蒂的知覺/身體現(xiàn)象學,詮釋現(xiàn)象學巨擘保羅·利科亦視其為自己早期的引路人。著有《是與有》《臨在與不死》《論人的尊嚴》等。
譯者簡介:
陸達誠,法國巴黎第四大學哲學博士。曾師從列維納斯,對馬賽爾作過深入的研究和迻譯。曾執(zhí)教于政治大學哲學系(1977—1992)及輔仁大學宗教系(1992—2013),目前專注于著述和翻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