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梳理了具有濃郁中原風格和鮮明民族特色的中州箏派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流派分支、藝術(shù)特色,收錄了中州箏派百余首代表性傳統(tǒng)曲目和10位代表性傳承人口述訪談,闡釋了中州箏派獨特的地域特色、文化內(nèi)涵、藝術(shù)實踐,表現(xiàn)了中州箏派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和審美風范。
中州箏派是我國傳統(tǒng) 古箏的重要流派之一,歷 史悠久,名家、名曲眾多 ,特色鮮明,影響廣泛, 201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 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作為該遺產(chǎn)項目的保 護單位,河南省文化藝術(shù) 研究院針對中州箏派的保 護、傳承與弘揚做了大量 工作:先后與河南博物院 華夏古樂團、商丘市豫劇 院、平頂山學院音樂學院 、周口師范學院音樂舞蹈 學院等機構(gòu)共建傳承基地 ,開展相關(guān)研究及培養(yǎng)青 年演奏家的工作;與河南 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河南 中州民族樂器有限公司合 作,開展古箏制作技藝改 進研究工作;聯(lián)合河南省 民族管弦樂學會等機構(gòu), 先后舉辦多場學術(shù)講座、 古箏音樂會、古箏研討會 ,吸引全國各地近千名古 箏研究、教學、演奏人員 及愛好者參與該系列活動 ;為進一步擴大中州箏派 的演奏隊伍和欣賞人群, 展示流派特色,提升影響 力,還組織了中州箏派進 高校系列活動,播撒種子 ,積蓄力量。 從2016年開始,河南 省文化藝術(shù)研究院與專業(yè) 機構(gòu)合作,聯(lián)合成立了中 州箏派搶救性記錄工作小 組,對共10位箏家進行了 訪談、代表曲目及技法記 錄,獲取大量視頻、音頻 、圖片、實物資料等,搶 救成果已錄人數(shù)據(jù)庫,目 前正在陸續(xù)整理與研究。 本書即是該搶救工作的系 列成果之一。 本書首次系統(tǒng)梳理了 中州箏派的歷史淵源、發(fā) 展脈絡、流派分支、藝術(shù) 特色,收錄了10位箏家口 述和102首代表曲目,闡 釋了中州箏派獨特的地域 特色、文化內(nèi)涵、藝術(shù)實 踐,充分展現(xiàn)了中州箏派 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和 審美風范,對我國古箏藝 術(shù)、古箏歷史的挖掘和整 理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較 高的版本價值、學術(shù)價值 和文化傳承價值。 本書使用五線譜記錄 和整理中州箏派102首代 表曲目,記譜方式系統(tǒng)、 科學、規(guī)范,有利于教學 、科研及國內(nèi)和國際的傳 播交流,拓寬了中州箏派 的傳播和發(fā)展空間,賦予 中州箏派當代價值和世界 意義。 本書首次在中州箏派 相關(guān)學術(shù)著作中融人豐富 的數(shù)字內(nèi)容,邀請代表性 傳承人在標準化錄音棚內(nèi) 對102首代表曲目進行演 奏并高標準制作演奏音頻 ,同時書中還收錄了曹東 扶、任清志等中州箏派代 表性名家于20世紀50年 代在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 樂研究所的演奏實況錄音 。這些數(shù)字內(nèi)容鮮活地呈 現(xiàn)了流派特點,既保護了 珍貴的音樂歷史資料,又 可以幫助學習者理解和吸 收,掌握中州箏派獨特的 韻味,使中州箏派更易于 學習、交流與傳播。 盡管本書力求有所突 破,但由于編者水平所限 ,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 讀者批評指正。 《中州箏派》編委會 2023年4月
(一)
綜述
口述
曹桂芬
曹永安
李汴
王永安
劉家貴
王金明
任賽
趙曼琴
宋光生
丁承運
(二)
高山流水
上樓
下樓
大泉
哭周瑜
嘆顏回
思情
思春
慢引
百鳥朝鳳
寒鵲爭梅
小飛舞
打秋千
葡萄架
閨中怨
唧唧咕
打雁
蘇武思鄉(xiāng)
陳杏元和番
陳杏元落院
樂曲簡介
(三)
新年樂
踏青
竹接梨
對詩歌
四股繩
蝴蝶樂
浪淘沙
扭七娘
四不像
疊羅
剪剪花
滿舟
銀紐絲
玉娥郎
開首板
單八板
哭周瑜
漁夫樂
雙八板
關(guān)雎
閨中怨
四季忙
百鳥朝鳳
百鳥辭鳳
大救駕
八景
征西(一)
征西(二)
征西(三)
鑾鈴
唧唧咕
賞秋
奪箏
花八板
花流水
獅子滾繡球
上樓
下樓
鶯鶯喚紅
思春
盼夫歸
寒鵲爭梅
風云會
滿架葡萄
丹西調(diào)
鶯囀桃李
和番
落院
打雁
思鄉(xiāng)
書韻
樂曲簡介
(四)
漢江
陽調(diào)
滿舟
慢舵
銀紐絲
哭周瑜
泣顏回
山坡羊
新開板
思念
幸福渠
漢江韻
(五)
小開手
陽調(diào)
新年樂
自由花(一)
自由花(二)
剪靛花(一)
剪靛花(二)
唧唧咕
小飛舞
百鳥辭鳳
小鳥朝鳳
單八板
鳳翔歌
上河調(diào)
疊斷橋
漢口調(diào)
哭周瑜
銀紐絲
天下大同
樂曲簡介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