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參照了最新的分類階元,將70余種非洲流行的寄生蟲。òò⒚装筒、非洲錐蟲病、利什曼病、瘧疾、蛔蟲病、弓首線蟲病、鉤蟲病、血吸蟲病、片形吸蟲病、帶絳蟲病、蠅蛆病等)的媒介生物歸為原蟲、線蟲、吸蟲、絳蟲、其他和媒介節(jié)肢動物等六大類,從地理分布、生活史、流行環(huán)節(jié)、病原學、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診斷與治療、預防等方面,輔以圖版進行了系統(tǒng)詮釋。本書臨床、預防和科研并重,可供專業(yè)人員和研究生工作學習參考,對赴非洲工作人員、旅游者、援非醫(yī)療隊尤有裨益。
本書有120余幅形態(tài)學和生活史圖為編者自行繪制,很多病理和病例照片為首次發(fā)表,另外對非洲特有的醫(yī)學貝類和節(jié)肢動物的中文學名進行了考據(jù)和翻譯。
本書文字描述精準,圖片清晰,色彩鮮艷,具有顯著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
寄生蟲病是非洲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疾病負擔源。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倡議需重點防治的熱帶病中,除麻風病外,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利什曼病、錐蟲病5 種疾病均為寄生蟲病。寄生蟲病不僅威脅人類的健康和安全,也給畜牧業(yè)和社會經(jīng)濟帶來巨大損失。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中非合作的深入,中國每年有近百支醫(yī)療和公共衛(wèi)生隊伍在非洲提供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赴非洲務工和旅游者達100 余萬人,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等報告的病例逐年增多,錐蟲病、潛蚤病、蠅蛆病等非洲特色病屢見不鮮。面對日益增長的公共衛(wèi)生風險,亟需一本全面翔實、重點突出、圖文并茂的非洲寄生蟲病防治實用工具書。為此我們組織了業(yè)內(nèi)的專家學者,收集了非洲寄生蟲病上萬幅圖片及數(shù)百萬字文獻資料,歷時4 年,經(jīng)系統(tǒng)地整理、甄別和考據(jù),繪制和編輯了本圖譜,力求達到撰寫經(jīng)典、填補空白的初衷。
本書參照了最新的分類階元,將70 余種非洲流行的寄生蟲病的病原與媒介生物歸為原蟲、線蟲、吸蟲、絳蟲、其他和媒介節(jié)肢動物6 大類,從地理分布、生活史、流行環(huán)節(jié)、病原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診斷與治療、預防等方面,輔以圖版進行了系統(tǒng)詮釋。本書臨床、預防和科研并重,可供專業(yè)人員和研究生工作學習參考,對赴非洲工作人員、旅游者、援非醫(yī)療隊尤有裨益。
本書所涉及的部分物種中文學名翻譯,得到了溫廷桓教授和余森海教授的幫助和指導,許隆祺教授和鄭江教授等前輩亦給予了支持和鼓勵,在此深表敬意和感謝!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湖南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復旦大學、中南大學、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湖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杭州醫(yī)學院(原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江蘇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安徽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湖北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161143036)、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6ZX10004222-004)項目和湖南省重點研發(fā)項目(2021SK2032)的資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謝!
鑒于我們能力水平有限,資料收集和整理難免掛一漏萬,不妥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指正。
賈鐵武 李石柱
2022 年6 月
賈鐵武,碩士生導師,世界衛(wèi)生組織技術(shù)官員。主持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20余項,在國內(nèi)外期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論文40余篇。獲得中華預防醫(yī)學科技獎、江蘇省科技進步獎等科研成果7項。
李石柱,主要從事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相關(guān)的研究,深入開展血吸蟲病及其中間宿主-湖北釘螺、瘧疾及其媒介多斑按蚊復合體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和景觀遺傳學研究,開展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遙感、空間統(tǒng)計、媒介生物學等技術(shù)的空間流行學應用研究,包括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釘螺分布范圍的影響、重要傳染病環(huán)境相關(guān)因素流行病學模型的建立等。
第一篇 原蟲病 / 001
第一章 概論 / 003
一、形態(tài)與結(jié)構(gòu) /003
二、生活史 /004
三、分類 /007
第二章 阿米巴病 / 009
一、地理分布 /009
二、生活史 /009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010
四、病原體 /010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012
六、診斷與治療 /012
七、預防 /013
第三章 非洲錐蟲病 / 015
一、地理分布 /016
二、生活史 /017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018
四、病原體 /019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019
六、診斷與治療 /020
七、預防 /021
第四章 利什曼病 / 031
一、地理分布 /031
二、生活史 /032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033
四、病原體 /033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034
六、診斷與治療 /036
七、預防 /037
第五章 賈第蟲病 / 051
一、地理分布 /051
二、生活史 /051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051
四、病原體 /051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053
六、診斷與治療 /054
七、預防 /054
第六章 陰道毛滴蟲病 / 058
一、地理分布 /058
二、生活史 /058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058
四、病原體 /058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060
六、診斷與治療 /060
七、預防 /061
第七章 瘧疾 / 064
一、地理分布 /064
二、生活史 /064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066
四、病原體 /068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070
六、診斷與治療 /070
七、預防 /070
第八章 巴貝蟲病 / 078
一、地理分布 /078
二、生活史 /079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079
四、病原體 /082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083
六、診斷與治療 /083
七、預防 /083
第九章 弓形蟲病 / 089
一、地理分布 /089
二、生活史 /089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090
四、病原體 /091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092
六、診斷與治療 /093
七、預防 /093
第十章 環(huán)孢子蟲病 / 101
一、地理分布 /101
二、生活史 /101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101
四、病原體 /101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102
六、診斷與治療 /103
七、預防 /104
第十一章 隱孢子蟲病 / 108
一、地理分布 /108
二、生活史 /109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110
四、病原體 /110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110
六、診斷與治療 /111
七、預防 /112
第十二章 肉孢子蟲病 / 118
一、地理分布 /118
二、生活史 /118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119
四、病原體 /119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120
六、診斷與治療 /121
七、預防 /121
第十三章 等孢球蟲病 / 128
一、地理分布 /128
二、生活史 /128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128
四、病原體 /128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130
六、診斷與治療 /130
七、預防 /133
第十四章 微孢子蟲病 / 136
一、地理分布 /136
二、生活史 /137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138
四、病原體 /138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138
六、診斷與治療 /139
七、預防 /140
第十五章 肺孢子蟲病 / 147
一、地理分布 /147
二、生活史 /147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147
四、病原體 /147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149
六、診斷與治療 /149
七、預防 /149
第十六章 結(jié)腸小袋纖毛蟲病 / 155
一、地理分布 /155
二、生活史 /155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156
四、病原體 /156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157
六、診斷與治療 /157
七、預防 /157
第十七章 人芽囊原蟲病 / 162
一、地理分布 /162
二、生活史 /162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162
四、病原體 /162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164
六、診斷與治療 /164
七、預防 /164
第二篇 線蟲病 / 169
第十八章 概論 / 171
一、形態(tài)與結(jié)構(gòu) /171
二、生活史 /175
三、分類 /176
第十九章 蛔蟲病 / 178
一、地理分布 /178
二、生活史 /179
三、流行環(huán)節(jié) /179
四、病原體 /179
五、病理與臨床表現(xiàn) /181
六、診斷與治療 /181
七、預防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