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保衛(wèi)者》全書一共分為三論。第一論共19章,進行政治論證,用理性的方式揭示出和平與戰(zhàn)爭的一般原因,表明公民共體是塵世中一切強制性權力的唯一來源,是建立地上和平、結束地上戰(zhàn)爭的唯一動力因,而一切反抗公民共體的個人或組織都是破壞地上和平、引起地上戰(zhàn)爭的一般原因。第二論共30章,進行宗教批判,揭示出由教權引起的和平與戰(zhàn)爭的獨特原因,表明教權是破壞地上和平、挑起地上戰(zhàn)爭的根源。論證了塵世中的神職人員僅僅擁有一種非強制的勸誡性的精神權力,由此否定以教皇為首的所有神職人員的教權,徹底摧垮教權論和二元論所論證、調(diào)和的精神權力,將中世紀晚期政治哲學理論與實踐中的精神權力嚴格限制在天國之內(nèi)。第三論共3章,對前兩論做了簡要的總結概括。
《和平的保衛(wèi)者》為帕多瓦的馬西利烏斯324年在巴黎匿名發(fā)表的著作。馬西利烏斯(12751342)出生于意大利帕多瓦城,早年在帕多瓦大學學習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蓋倫和希波克拉底的醫(yī)學,隨后前往巴黎大學學習法學,后一度擔任巴黎大學校長。這本讀來有滔滔論辯色彩的著作,論述和解釋了塵世和平與安寧得以維持和存在的原因,以及與其對立的爭執(zhí)得以產(chǎn)生、阻止和消除的原因。在作者的觀念中,城邦或國家的使命和品質就是追求和平與安寧。只有這種真理觀念被守衛(wèi)或儲存,一個國家和城邦共同體才能在和平與安寧的存在中得到保護;憑借和平與安寧,那些過著城邦生活的人將獲得充足的塵世生活,而如果沒有和平與安寧,他們必將被剝奪這種充足的生活。本書具有中世紀哲學與思想性著作的特點,也能看出作者作為亞里士多德和《圣經(jīng)》的忠實信徒的堅定立場和觀念。寫作中既有引證文獻、借助理性邏輯的立論,更多的還是駁論和批判,所以說它富有滔滔論辯色彩。作為距今近千年的歐洲中世紀作品,它既有經(jīng)院哲學的一些特點,又有從亞里士多德到西塞羅等古希臘、羅馬思想家的觀念傳承和回響。
作者簡介:
帕多瓦的馬西利烏斯,1275年左右出生于意大利帕多瓦城,早年在帕多瓦大學學習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蓋倫和希波克拉底的醫(yī)學。隨后前往巴黎大學學習法學,后來一度擔任巴黎大學校長。后期追隨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遠征意大利。1324年6月24日,他在巴黎匿名發(fā)表《和平的保衛(wèi)者》。1342年左右去世。
譯者簡介:
陳廣輝,北京大學哲學博士,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講師,研究領域包括古代和中世紀哲學、早期近代政治哲學。
譯者序
第1論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論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論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譯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