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緣起
先秦學術,掌於王官,司理典籍,當有目録,官法治要,學問存焉。故目録之學,所起甚遠,《詩》《書》之序,稱名喻類,標揭指趣,即其萌芽。迨至向、歆父子,領校群籍,撰成《別録》《七略》,分爲六略三十八種,小序作述群書源流,書録撮舉各著大旨,體例云備,斯學告成。自茲以降,類略有四分、七分、十二分之別,而經、史、子、集四部奠定於中古;解題則由敘録而傳録、輯録,乃至題跋記、藏書志,諸體大盛於清代。言其類別,或分官簿、史志、私目,鼎足而三;或曰綜合、?啤⑻胤N,畛域分明。撰者繼起,信校讎之總匯;代有佳構,實學術之淵棷。
昔阮士宗創(chuàng)簿録之部,隸次群目;鄭漁仲設校讎一略,縱論得失。晁氏書志,收藏家用求崖略;直齋解題,治學者藉覈異同。王應麟?yún)R集藝文,考證《漢志》;馬端臨通録經籍,裁取衆(zhòng)説。精研流別,澹生堂首倡通互;遠承儉《志》,紅雨樓以傳述學。遵王敏求,究圖書之遞藏,辨別尤精;竹垞博綜,考經學之統(tǒng)緒,條析甚明。天祿琳瑯,載板本之承傳;《總目》欽定,集目録之大成。讎校佞宋,題識盛於蕘圃;考索書目,佚籍備於山房。若實齋通義,深明道術精微;而文史考鏡,最重學術源流。西莊商榷乙部,揭橥讀書之門徑;文襄作育人材,推美治學之良師。任公西學,納諸史表;太炎好古,徵彼闕文。孫德謙由委溯源,舉例纂微;陳援庵沿波挹流,四庫探勝。開示方法,汪辟疆講論於南雍;燭照幽微,余嘉錫授學於京師。治者日衆(zhòng),成果益豐。姚名達撰就學史,規(guī)模甚至;項士元通考簿録,多聞守約;驈V校讎,勒爲專著;或抒己見,單篇別行。千帆競秀,騰蛟起鳳;學脈承紹,踵美繼興。
方今東西會同,學術昌明,斯編蔚起,欣逢其盛。守正出新,冀發(fā)未盡之覆;薈粹群言,庶臻益進之境。大雅君子,幸屬意焉。
金寨張宗友,壬寅冬寫於南大啓園
目次
圖表索引一
敘録一
卷一
壹領校群書,略序洪烈:論劉向、歆父子與文獻傳承
貳《晉中經簿》解題考
叁《七志》提要體例考
肆《七録》分卷考
伍《七録》小序考
陸《古今書最》發(fā)微
柒《隋書·經籍志》總序釋評辨正
卷二
捌傳承與開新:朱彝尊《經義考》的文獻典範意義
玖回顧與前瞻:朱彝尊目録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取徑
拾論《四庫全書總目》的稱名問題
拾壹《四庫全書總目》易類提要辨正
拾貳《四庫全書總目》儒家類存目書提要辨正
兼論存目書提要與著録書提要之差異
拾叁《四庫全書總目》研究之省思
基於《春秋地名考略提要》的學術史考察
拾肆論王重民先生的四庫學成就
徵引書目
後記
人名索引一
圖表索引
圖表索引
表一《別録》(《七略》《漢志》)分類表(頁一四)
表二一《隋志》分卷著録表(頁四五)
表二二《束皙傳》所載汲冢竹書信息(頁六六)
表四一阮氏著述簡目三本異同表(頁一〇一)
表四二阮氏著述簡目(汪刻本)分項表(頁一〇二)
表四三阮氏著述簡目分項表(頁一〇五)
表四四《七録》著録統(tǒng)計表(頁一〇九)
表四五《七録·經典録》(汪刻本)著録統(tǒng)計表(頁一一二)
圖四《七録目録·經典録·易部》文字異同示意圖(頁一一三)
表四六《七録·佛法録》(汪刻本)著録統(tǒng)計表(頁一一四)
表四七《七録》著録比較表(頁一一五)
表四八《七録》著録分項統(tǒng)計表(頁一一六)
表四九《隋志》著録總數(shù)表(頁一二〇)
表四一〇《七録》各録平均每種、每帙卷數(shù)表(頁一二一)
表四一一《七録》分卷擬測表(頁一二七)
表五《七録》《隋志》尚書類小序對照表(頁一五〇)
表六一《古今書最》統(tǒng)計表(頁一六一)
表六二梁代官書藏地及官目表(頁一八三)
表六三《古今書最》所載《七録》著録表(頁一八七)
表六四《七録目録》統(tǒng)計表(頁一八八)
表六五《七録序録》著録數(shù)字比較表(頁一八九)
表八《經義考》內容與體制結構示意圖(頁二一九)
表九一《清代目録提要》著録朱彝尊書目一覽(頁二三七)
表九二《全唐詩未備書目》題解比較(頁二四三)
表一〇四庫提要之能指(頁二八五)
表一三朱彝尊序文對照表(頁三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