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那些想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人,作者通過自己多年的工作經歷,不斷尋找工作背后的邏輯,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以邏輯維度為主框架,從愿(目標)、心(心態(tài))、思(思維)、行(行為)四個方面,為讀者提供了具體的問題解決方法、解決工具并進行了說明。該書內容通俗易懂,便于員工理解;標題場景化,便于員工找到對應點;文字簡潔,便于讀者閱讀。
本書是作者的《管理方法論》《銷售方法論》《經營管理方法論》《自我管理方法論》系列圖書中的一本,作者希望能通過這套書的出版,為企業(yè)員工解決企業(yè)管理類圖書中不曾提到的實際問題,并進行正向的說明。
企業(yè)中就兩件事:一是經營,即外部戰(zhàn)爭;二是管理,即內部競賽。
(一)外部戰(zhàn)爭
在非壟斷行業(yè),我們和對手在產品、渠道、消費者等領域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戰(zhàn)爭。關于這場戰(zhàn)爭,第一,戰(zhàn)爭沒有規(guī)則,但要講道義。沒有道義的打法會帶來短暫的勝利,但最終會導致失敗。而所謂道義,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底線。第二,要有戰(zhàn)斗意識。當看到我們的產品不如別人時,或者看到對方已經發(fā)起進攻時,必須采取戰(zhàn)斗行動,如果不行動,那么就等于舉白旗投降。第三,戰(zhàn)術和戰(zhàn)略之間存在辯證關系。整體上以戰(zhàn)略為導向,局部的、階段性的打法則以戰(zhàn)術為導向,而戰(zhàn)術會推動戰(zhàn)略的變化。戰(zhàn)術的核心就是適用性,即以可以做到為導向,這也是一切方案執(zhí)行的關鍵。
(二)內部競賽
內部競賽是一場場賽跑,目標是終點線,而企業(yè)的規(guī)則就是賽跑的規(guī)則,參賽者在跑的過程中不能犯規(guī),也不能越出跑道。
賽跑能否取勝的關鍵點之一是起跑的動作。有的人在發(fā)令槍沒響之前就已經做了充分的熱身活動,槍一響便迅速沖出;而有的人熱身不足,反應遲鈍,發(fā)令槍響了還停留在原地。
能否取勝的關鍵點之二是跑的速度。有的人眼中只有目標,全力沖刺;而有的人則邊跑邊東想西想,琢磨比賽是否公平、身體狀態(tài)是否不佳。
能否取勝的關鍵點之三是遵守規(guī)則的情況。有的人雖然沖得快,但快到終點時犯了規(guī),前功盡棄,而有的人則光惦記著不能違規(guī),腳步邁得過于緩慢。
一言概之,能承受多大的壓力,就能做出多大的業(yè)績,那些無懼戰(zhàn)斗和競爭,努力而堅定前行的人,也將在物質、精神、人格等方面有更多、更完美的收獲!
前 言
本書不是一本培訓教材,而是自己在思考一些問題時所做的記錄。
我的思考基于以下邏輯:
如果人生是一顆樹,那么名譽與物質就是花和果,而這兩者又來自我們的行為(樹枝)、思維(樹干)、心態(tài)(樹根)、愿景(種子)。由樹的生長規(guī)律可推論出:人的愿景影響了心態(tài),心態(tài)影響了思維,思維影響了行為,行為決定了能取得的名譽與物質。
根據思考的邏輯,我將書分為五章。第一章的主題是愿,內容與目標相關;第二章的主題是心,內容與心態(tài)相關;第三章的主題是思,內容與思維相關;第四章的主題是行,內容與方法相關;第五章是在形成自我管理方法論時曾有過的一些思考。
在這要特別說明:自我管理落地后,實施的邏輯與思考的邏輯是相反的,即行為改變了思維,思維改變了心態(tài),心態(tài)改變了愿景。
本書有三個特點:
1.內容簡單。我沒講太多的邏輯分析,更多是講如何做,因為我相信讀者自己會去思考背后的邏輯并能夠舉一反三。引發(fā)讀者思考,這是我希望發(fā)生的事。
2.源自實踐。本書所講內容都是我在工作實踐中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時產生的思考,相信很多讀者也曾在工作中遇到過同樣的問題。
3.大量留白。留白的目的是希望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拿起筆來,寫下自己的思考。
05 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八、兩個管理工具
(一)川南OTACSRNIO決策分析法
1.初衷(O)。
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還有其他辦法能達到目的嗎?
這個初衷有個人情緒的成分在里面嗎?有個人喜好的成分在里面嗎?有個人欲望的成分在里面嗎?
2.目標(T)。
這個項目或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么?
用什么數字或者現象來衡量?
這個目標能促使我們改變自己嗎?
3.優(yōu)勢(A)。
我們是否有這方面的積累性優(yōu)勢?它是什么?能肯定嗎?
4.機會(C)。
目前的外部環(huán)境是否有利于做這件事情?外部環(huán)境是否正處于變化中?
我們憑什么抓住這個機會?
5.策略或人選(S)。
是自己干還是選人來干?
做這件事情的策略是什么?是創(chuàng)造嗎?是借鑒嗎?是模仿嗎?是習慣嗎?
這件事情誰來做合適呢?為什么?其能獲得的利益是什么?
6.要求(R)。
要做這件事情,我們需要具備什么?
我們將如何滿足要求?
我們自己要改變什么?
7.負假設(N)。
如果最終沒有達到我們的目標,該如何處理?
我們能否承受投入所帶來的風險?
我們的具體方案是什么?
8.投入(I)。
做這件事,我們費用方面的直接投入是多少?
做這件事,我們的時間、精力投入幾何?
做這件事會影響我們正在做的其他事情嗎?有哪些?
9.產出(O)。
做這件事,直接產出是多少?
做這件事對我們提升工作效率有多大幫助?
做這件事提升了我們的哪些優(yōu)勢?
(二)問題思考決策法
1.定義問題。
我們到底要做什么?
問題=目標-現狀
2.構建邏輯:經驗理論現象。
3.思考現狀。
4.找到最優(yōu)策略。
5.場景及應用倒推。
九、最重要的三點
(一)做即正確
事情做得對不對,是需要結果來驗證的,在結果出現之前,誰都不知道做得對不對,只能邊做邊看。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做的行為本身是正確的。
邁出做的第一步,就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往后的所有事都是在1的后面加0。
(二)工作即訓練
要想提升能力,就要不斷從實踐中取得感知,在實踐中驗證想法,在實踐中主動思考。因此,我們大可把每項工作都當成訓練項目,用工作訓練我們的心性、思維、動作。我們應更看重在工作中學習的過程,而非工作的結果。
(三)思考自己能做什么
有很多事情,如果我們不去做,那么永遠都不會明白。因此,不要總是去想為什么要這么做,想得再多你也想不出個所以然,要去思考我能做什么并迅速采取行動,這樣做才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