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guī)劃教材:機械設計基礎
定 價:49 元
叢書名:全國本科院校機械類創(chuàng)新型應用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教材,“卓越工程能力培養(yǎng)”系列
- 作者:苗淑杰 ,劉喜平 編
- 出版時間:2012/12/1
- ISBN:9787301220115
-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H122
- 頁碼:39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guī)劃教材:機械設計基礎》是根據(jù)“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要求,結合CDIO提出的教學模式,針對普通高等院校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yǎng)需要而編寫的。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guī)劃教材:機械設計基礎》按照常用機構及其各通用零部件在機械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將全書歸納為機械設計基礎知識、常用機構及其設計、機械動力學基礎、機械傳動設計總論、傳動零件及其設計、支承件及其設計、聯(lián)接件及其沒計7個模塊,主要內容包括機械設計基礎知識、平面機構分析基礎、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凸輪機構及其設計、齒輪機構、其他常用機構、機械運轉速度波動及其調節(jié)、回轉件的平衡、機械傳動設計總論、帶傳動與鏈傳動設計、齒輪傳動設計、蝸桿傳動設計、軸、軸承、螺紋聯(lián)接、軸轂聯(lián)接、聯(lián)軸器和離合器、彈簧共18章。每章后均附有一定數(shù)量的習題。每模塊前安排有工程實際案例導人,模塊后附有綜合實訓項目任務書,以滿足學生掌握所學基本知識及綜合設計訓練的需求。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guī)劃教材:機械設計基礎》可作為高等本科院校機械類和近機械類各專業(y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和大、中專學生參考使用。
本書是在滿足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y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結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積累多年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的成功經(jīng)驗,認真吸取其他高等院校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認真組織教學內容,精心編寫而成的。
本書的主要特點如下:
。1)本書主要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加強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精選教學內容,不強調理論分析,淡化過程推導,突出工程應用。
(2)以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綜合機械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在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宗旨指導下,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實踐性,注意現(xiàn)代技術的應用及新標準的貫徹實施。
。3)教學內容按模塊設置,按照常用機構及其各通用零部件在機械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將全部內容歸納為7個模塊。每一模塊以工程應用案例導入,使讀者了解本模塊的主要教學內容及其在工程實際機械中的整體概念。
。4)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項目為牽引,在機械設計部分以典型機械——帶式輸送機設計項目為主線,圍繞其結構組成逐一展開教學內容,介紹其中各組成零部件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設計方法。最終通過各零部件的設計例題,系統(tǒng)地完成帶式輸送機項目的設計,有利于學生掌握整部機械的設計過程,以便理論教學和課程設計同步進行。
(5)各章開始安排有教學提綱和教學目標;各模塊結束后安排有實訓項目任務書,加強機械設計能力的訓練。
(6)各章安排有結合工程實際應用的閱讀材料,以便開闊學生的工程視野。
模塊一 機械設計基礎知識
第1章 機械設計基礎知識
1.1 機械設計基礎概述
1.1.1 機械的組成
1.1.2 本課程的性質、內容和任務
1.2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和設計過程
1.2.1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
1.2.2 機械設計一般過程
1.2.3 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
1.3 機械零件設計
1.3.1 機械零件的強度
1.3.2 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設計準則
1.4 機械中的摩擦、磨損與潤滑
1.4.1 摩擦
1.4.2 磨損
1.4.3 潤滑
習題
模塊二 常用機構及其設計
第2章 平面機構分析基礎
2.1 平面機構的組成
2.1.1 運動副
2.1.2 運動鏈
2.1.3 機構
2.2 平面機構運動簡圖
2.3 平面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2.3.1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
2.3.2 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
2.3.3 計算機構自由度時應注意的事項
2.4 平面機構組成原理簡介
2.4.1 平面機構的組成原理
2.4.2 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習題
第3章 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
3.1 概述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機構速度分析中的應用
3.2.1 速度瞬心及機構中瞬心的數(shù)目
3.2.2 機構中瞬心位置的確定及應用
3.3 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
3.3.1 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刀應用
3.3.2 平面連桿機構的演化
3.3.3 鉸鏈四桿機構曲柄存在的條件
3.4 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工作特性
3.4.1 急回特性
3.4.2 壓力角和傳動角
3.4.3 機構的死點位置
3.5 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
3.5.1 按連桿的給定位置設計平面四桿機構
3.5.2 按給定的行程速比系數(shù)K設計四桿機構
3.5.3 用解析法設計四桿機構
習題
第4章 凸輪機構及其設計
4.1 凸輪機構的應用及分類
4.1.1 凸輪機構的應用
4.1.2 凸輪機構的分類
4.2 從動件的常用運動規(guī)律
4.2.1 凸輪的運動過程和基本參數(shù)
4.2.2 從動件的常用運動規(guī)律
4.3 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
4.3.1 圖解法設計凸輪輪廓
4.3.2 解析法設計凸輪輪廓
4.4 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4.4.1 壓力角
4.4.2 基圓半徑
4.4.3 滾子半徑
習題
第5章 齒輪機構
5.1 齒輪機構的特點及類型
5.1.1 齒輪機構的特點
5.1.2 齒輪機構的類型
5.2 齒廓嚙合基本定律
5.3 漸開線及漸開線齒廓嚙合特性
5.3.1 漸開線的形成及性質
5.3.2 漸開線函數(shù)及漸開線方程
5.3.3 漸開線齒廓的嚙合特性
5.4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shù)及幾何尺寸
5.4.1 齒輪各部分名稱和符號
5.4.2 齒輪的基本參數(shù)
5.4.3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幾何尺寸計算
5.4.4 內齒輪和齒條
5.5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
5.5.1 漸開線齒輪的正確嚙合條件
5.5.2 漸開線齒輪連續(xù)傳動的條件
5.5.3 漸開線標準齒輪傳動的中心距
5.6 漸開線齒輪的加工及根切現(xiàn)象
5.6.1 漸開線齒輪加工原理
5.6.2 漸開線齒輪的根切及最少齒數(shù)
5.7 變位齒輪簡介
5.7.1 變位齒輪的概念
5.7.2 變位齒輪的特點
5.8 平行軸斜齒圓柱齒輪機構
5.8.1 斜齒輪齒廓曲面的形成與嚙合特點
5.8.2 斜齒輪的基本參數(shù)
5.8.3 斜齒輪的幾何尺寸計算
5.8.4 平行軸斜齒輪傳動的正確嚙合條件和重合度
5.8.5 斜齒輪的當量齒數(shù)
5.9 直齒錐齒輪機構
5.9.1 錐齒輪機構的特點
5.9.2 直齒漸開線錐齒輪齒廓曲面的形成
5.9.3 錐齒輪的背錐和當量齒數(shù)
5.9.4 直齒錐齒輪的基本參數(shù)及幾何尺寸計算
5.10 蝸桿蝸輪機構
5.10.1 蝸桿蝸輪機構的特點及類型
5.10.2 阿基米德蝸桿蝸輪機構的主要參數(shù)和幾何尺寸
5.11 齒輪系
5.11.1 輪系及其分類
5.11.2 定軸輪系的傳動比計算
5.11.3 周轉輪系傳動比計算
5.11.4 輪系的功用
習題
第6章 其他常用機構
……
模塊三 機械動力學基礎
模塊四 機械傳動設計總論
模塊五 傳動零件及其設計
模塊六 支承件及其設計
模塊七 聯(lián)接件及其設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