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茶藝概論、歷史上的茶藝呈現(xiàn)、現(xiàn)代茶藝呈現(xiàn)、中華茶禮儀、少數(shù)民族茶俗、茶藝的對外傳播、茶席設計。本書適用于茶文化相關(guān)專業(yè)學生日常教學以及對茶感興趣的茶友對茶藝、茶文化的初步了解和學習,讓更多的人走進茶藝的世界。
緒論
任教十五年,經(jīng)常會想,“茶藝”到底是什么?“茶藝”的意義是什么?縱觀當下很多茶藝表演,熱鬧有余而茶香不足,著實遺憾。遂感慨,茶藝并不單單只是一種表演,而是運用科學合理的沖泡方式使茶葉更為好喝,它是一種綜合的藝術(shù)呈現(xiàn)。
中國被稱為茶的故鄉(xiāng),不同種類的茶,因其外形和內(nèi)質(zhì)的差異,往往會選擇不同的茶具,呈現(xiàn)出不同的沖泡方式。茶,需要借助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手法綻放其生命姿態(tài)。茶藝是一種文化,一種傳承,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沖泡技巧。茶藝,不嬌柔,不造作。所以,有必要了解中華茶藝傳承知識,學習生活中常見的茶葉之沖泡方式,掌握最適宜的沖泡技巧,感知中華茶禮與茶俗,探討中華茶的國際傳播。本書從茶藝概論、歷史上的茶藝呈現(xiàn)、現(xiàn)代各類茶藝呈現(xiàn)、中華茶禮儀、少數(shù)民族茶俗、茶藝的對外傳播幾方面進行論述,旨在弘揚中華茶藝,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以期在茶藝百花齊放的當代進一步推動中華茶藝的傳承與發(fā)展,以使充滿活力的中華茶藝歷久彌新。
茶文化在本質(zhì)上是圍繞著茶的品鑒過程而形成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茶藝、茶俗、茶禮共同構(gòu)成了茶文化的基礎。中華茶藝萌于晉,成于唐,興于宋,衰于近現(xiàn)代而復興于當代。起源于中國的茶藝漂洋過海,在全世界各地安了家,形成了各國獨具特色的茶藝呈現(xiàn)。喝茶是一種生活,喝茶更是一種藝術(shù)。把日常生活藝術(shù)化,讓詩情畫意的生活充滿儀式感,不但怡情,而且養(yǎng)性。
本書共分七章內(nèi)容。第一章“茶藝概論”,探討了茶藝的分類,給出了本書對于“茶藝”的定義,并討論了茶藝的三大要素,最后對茶藝的擇水與配具進行了闡述。第二章“歷史上的茶藝呈現(xiàn)”,介紹了中華茶藝的形成和發(fā)展,追尋茶文化的腳步,了解中華茶藝的發(fā)展歷程。第三章“現(xiàn)代茶藝呈現(xiàn)”,詳細地介紹了各類茶藝的沖泡過程和技巧,是實踐性比較強的一個章節(jié)。第四章“中華茶禮儀”細致地講解了習茶的各項禮儀規(guī)范和儀容儀態(tài)。習茶就是習人,茶藝永遠是以禮開始,以禮結(jié)束的,借茶行禮儀,借茶表敬意。第五章“少數(shù)民族茶俗”介紹了我國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茶俗,重在了解飲茶與生活習俗的融合,展現(xiàn)百花齊放、極具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茶俗。第六章“茶藝的對外傳播”,主要介紹了韓國、日本、東南亞與西亞、歐洲、非洲、美洲及其他地區(qū)茶藝,探討中華茶藝在國外的傳承與發(fā)展。第七章“茶席設計”,詳細闡述了茶席設計的主題、要素、原則等內(nèi)容。
茶藝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于一身的課程,講究即知即行,知行合一。茶是有自然屬性的,也是有人文屬性的,是隨性生活中的日日小酌,也是具有儀式感的陶冶性情。茶藝不是花拳繡腿,而是以科學合理沖泡技巧為根基,以激發(fā)茶的真、香、味為目的,于行云流水間縱享片刻安寧,在一招一式中頓悟生活中的美好。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感受完美,哪怕只有一盞茶的時間。
拿起,放下。泡茶的動作如此平常,又如此非凡。且莫小視這似動似靜的微不足道,一起一落間歷盡千年滄桑,一招一式中體味百轉(zhuǎn)千回。洗去的是浮華,沉淀的是歲月。如何沏出一盞茶,于波瀾不驚中感悟生命。你來,還是不來,我都在這里,執(zhí)茶相待。
鐘斐,香港理工大學博士,浙江農(nóng)林大學講師。中國茶藝一級技師,國家茶藝師考評員,韓國高級茶藝師,系統(tǒng)研習日本里千家茶道,跟隨日本國風流家元研習日本茶道和花道。杭州2022年亞運會志愿者培訓師、國家CVCC高級禮儀培訓師。作者一直從事茶文化、禮儀文化的教育和傳播工作,并多次赴韓國、日本及歐洲參加文化交流活動。
第一章 茶藝概論
第一節(jié) 茶藝與茶道
第二節(jié) 茶藝的分類
第三節(jié) 茶藝的美學特征
第四節(jié) 茶藝的文化價值
第五節(jié) 茶藝的三大要素
第六節(jié) 茶藝的擇水與配具
第二章 歷史上的茶藝呈現(xiàn)
第一節(jié) 中華茶文化的起源
第二節(jié) 從吃茶到喝茶
第三節(jié) 唐代茶藝呈現(xiàn)
第四節(jié) 宋代茶藝呈現(xiàn)
第五節(jié) 明代茶藝呈現(xiàn)
第六節(jié) 現(xiàn)代茶藝呈現(xiàn)
第三章 現(xiàn)代茶藝呈現(xiàn)
第一節(jié) 玻璃杯沖泡綠茶茶藝呈現(xiàn)
第二節(jié) 蓋碗沖泡綠茶茶藝呈現(xiàn)
第三節(jié) 烏龍茶的小壺沖泡茶藝呈現(xiàn)
第四節(jié) 潮汕工夫茶茶藝呈現(xiàn)
第五節(jié) 烏龍茶的蓋碗沖泡茶藝呈現(xiàn)
第六節(jié) 臺式烏龍茶茶藝呈現(xiàn)
第七節(jié) 紅茶茶藝呈現(xiàn)
第八節(jié) 普洱茶茶藝呈現(xiàn)
第九節(jié) 調(diào)飲茶茶藝呈現(xiàn)
第四章 中華茶禮儀
第一節(jié) 中華茶禮儀
第二節(jié) 茶主人禮儀
第三節(jié) 行茶禮儀
第四節(jié) 客來敬茶
第五節(jié) 端茶送客
第五章 少數(shù)民族茶俗
第一節(jié) 傣族竹筒茶茶俗
第二節(jié) 白族三道茶茶俗
第三節(jié) 藏族酥油茶
第四節(jié) 土家族擂茶
第五節(jié) 基諾族涼拌茶
第六節(jié) 納西族龍虎斗
第七節(jié) 侗族打油茶
第八節(jié) 羌族罐罐茶
第九節(jié) 傈僳族雷響茶
第六章 茶藝的對外傳播
第一節(jié) 韓國茶禮
第二節(jié) 日本茶道介紹
第三節(jié) 東南亞與西亞地區(qū)
第四節(jié) 歐洲茶藝
第五節(jié) 非洲茶藝
第六節(jié) 美洲及其他地區(qū)茶藝
第七章 茶席設計
第一節(jié) 茶席設計的主題
第二節(jié) 茶席設計的要素
第三節(jié) 茶席設計的原則
第四節(jié) 茶席設計的文案撰寫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 茶藝概論
“茶藝”這個概念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中國臺灣地區(qū)茶人提出的。其實茶圣陸羽先生早在唐朝時期就提出了品飲茶的方式方法,《茶經(jīng)·六之飲》中說道:“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盵1] 茶不但可以強身治病,還賦予生活無限的美感和審美情趣,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花茶,茶逐漸成為人們待客交友必不可少的高雅娛樂和社交活動之一。
茶的飲用已經(jīng)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每個歷史階段,隨著人們飲茶習慣的差異,飲茶方式也呈現(xiàn)出各式各樣的變化。我們每天都在泡茶、喝茶,可怎樣才能沖泡出一杯色香味俱佳的茶呢?不同的茶,它的沖泡方式會有差異嗎?什么決定了茶藝呈現(xiàn)的獨特方式?這些問題有待我們?nèi)ゲ粩嗟厮伎肌?
第一節(jié) 茶藝與茶道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茶道是茶藝的核心內(nèi)涵。中華茶藝作為中華茶文化重要的呈現(xiàn)方式,在宣傳和推廣茶文化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茶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方法和載體。
一、茶藝的概念
“茶藝”一詞飽含濃郁的民族氣息,相傳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中國臺灣茶人提出來的。當時茶文化正在臺灣逐漸復興,為了區(qū)別于他國的“茶道”以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婁子匡教授為主的茶人們選用了“茶藝”一詞來表達中華茶文化的呈現(xiàn)方式,茶藝分為廣義的茶藝和狹義的茶藝兩種。廣義
的茶藝,即研究從栽培、生產(chǎn)、加工、經(jīng)營、貿(mào)易、沖泡直至品飲的所有茶事活動的方法,探討茶葉自然科學、文化學、管理學、貿(mào)易學、美學等綜合學科,以達到物質(zhì)和精神全面滿足,是一個大茶學的概念;而狹義的茶藝指的是在茶道精神指引下,圍繞茶品的源流、品質(zhì)風格、人文背景等特點,在泡茶過程中融入諸多審美元素,在提倡科學飲茶的基礎上,承載地方民俗、民風及獨特的文化,以體現(xiàn)沏泡者的身心修為,是一種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更加追求沖泡的意境和品飲的情趣,研究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shù) [2]。陳香白先生認為茶藝文化即茶文化,把茶藝定義為人類種茶、制茶、用茶的方法與程式,以茶為核心內(nèi)涵,并向外不斷延展,其展示內(nèi)容包含種茶演示、制茶演示、品飲演示幾種 [3]。陳文華先生認為中華茶藝的重點是要懂得欣賞茶葉的色、香、味、形的本質(zhì)及其所展現(xiàn)的藝術(shù)意境,可以用來祭祖、傳情、聯(lián)誼、示禮、養(yǎng)性、育德、去病養(yǎng)生、修身怡情、增長知識、美化生活,符合客觀的科學合理性,也符合人們追求多樣化視覺、味覺、嗅覺的需求,是一種專指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shù) [4]。林治先生把茶藝定義為一種有形的藝術(shù),包括種茶、制茶、泡茶、敬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動中的技巧和技藝 [5]。蔡榮章先生亦把茶藝的范疇精確到飲茶的藝術(shù)方面 [6]。丁以壽先生認為,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侯湯、習茶的一套技藝 [7]。綜合多位學者對茶藝的定義,作者認為,茶藝應該和種茶、制茶、售茶等維度區(qū)分開,專注于泡茶技藝本身,是一種形式和精神相互統(tǒng)一的品茗文化。茶藝即飲茶藝術(shù),是藝術(shù)的飲茶,亦是飲茶生活的藝術(shù)化,囊括了茶、水、器、火、人、環(huán)境、技藝、禮儀和品飲等藝術(shù)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shù),是主觀的、生動的、人文的,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學意境,注重修身養(yǎng)性,注重茶在人際間的關(guān)系,與文學、繪畫、書法、音樂、陶藝、瓷藝、服裝、插花、建筑等相結(jié)合構(gòu)成了茶藝文化。
二、中國茶道概述
在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歷史長河中,茶道最早萌芽于晉代,興于唐,繼于宋,盛于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華茶文化重新走上了復興之路,茶道也日益被大家所重視。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shù)。茶道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盵8]詩中不僅描寫了飲茶之道,還描寫了飲茶修道,通過飲茶之道來修道、悟道。同期封演的《封氏聞見記》:“因鴻漸之論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茶!盵9] 文中探討茶之功效及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器,因而茶道盛行,使茶道藝術(shù)化、理論化。陸羽《茶經(jīng)》中主張以茶修德,一句“精行儉德之人”強調(diào)了飲茶之人的自修內(nèi)省,也呈現(xiàn)了當時和諧、中庸、淡泊的茶道精神。
茶界專家對于茶道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吳覺農(nóng)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品,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 [10]。莊晚芳先生把茶道定義為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儀式 [11]。陳香白先生從茶道的目的和理想層面給茶道做出了定義,他認為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在本能和理智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養(yǎng)以實現(xiàn)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 [12]。周文棠先生提出,以飲茶活動為形式,通過飲茶活動獲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滿足即為茶道 [13]。羅慶江先生認為茶道是包羅了視覺藝術(shù)、行為藝術(shù)甚至音樂藝術(shù)于一身的綜合藝術(shù),是糅合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與哲理的,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種修身活動,是以茶為媒介而進行的一種行為藝術(shù),是借助茶事通向徹悟人生的一種途徑 [14]。
總而言之,作者認為,茶道就是通過飲茶而修道,其目的在于修身養(yǎng)性,茶道是一種以養(yǎng)生修心為宗旨的飲茶藝術(shù),一般包含茶藝、禮法、環(huán)境、修
行四個要素。茶藝,即泡茶技藝,是綜合性的藝術(shù)。禮法,即茶道活動中要遵循一定的禮法來進行,既符合一定的禮貌、禮節(jié)、禮儀,又遵守相應的規(guī)范和法則。禮法是在茶道過程中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其目的為表達對對方的友好和尊重,既包括主人與客人之間的禮法,又包含客人與客人之間的禮儀和禮節(jié),涉及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的規(guī)范與法度,如茶客的座位安排、敬茶順序、行茶的動作、語言、姿態(tài)和儀容儀表等。環(huán)境,是指茶道過程中可以通過所處的環(huán)境來陶冶和凈化人們的心靈,一般分為自然環(huán)境、人造環(huán)境和特定環(huán)境(專門用來從事茶道活動的茶室)三種。清雅幽靜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助于人們身處其中,忘卻俗世,洗盡塵心,熏陶德化,得以修行。修行,是茶道的宗旨和根本目的,是指茶人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悅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最終達到修心、修身、修性、怡情和養(yǎng)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