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地闡述和總結了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培育模式的課題研究情況, 對于全國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的建設, 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該書稿在論述如何保護文化生態(tài)區(qū)的基礎上, 指出了當前存在的主要類型和適宜的項目以及生產性傳承對于文化生態(tài)保護發(fā)展的意義, 其所闡述的理論與實踐, 尤其是黔東南州為苗族侗族非遺文化傳承, 專項建立的“四個一百”工程和“十個一”工程, 為其他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建設開拓了思路, 具有一定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意義。
本書以苗族侗族文化傳承人培育體系為核心,采用多樣而綜合性的方法,對苗侗地區(qū)民族文化傳承人的培育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試圖主要通過對苗侗語言、文學、音樂、舞蹈、體育、織繡、生產技藝等方面?zhèn)鞒腥说囊?guī)律探索,以探求苗族侗族文化傳承人的培育模式,為苗族侗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服務,也為其他民族文化傳承人的培育提供借鑒。
緒論
第一章 苗族侗族非遺的基本情況
第一節(jié) 苗族的歷史與現狀
第二節(jié) 侗族的歷史與現狀
第三節(jié) 我國苗族侗族非遺概貌
第四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的文化特點
第五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的價值
第二章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tǒng)的傳承方式及分析
第一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tǒng)的傳承方式
第二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tǒng)傳承方式的優(yōu)勢與不足
第三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tǒng)傳承方式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
第三章 構建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培育模式的意義
第一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概況
第二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傳承活動概況
第三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及傳承活動評價
第四節(jié) 構建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培育模式的必要性
第五節(jié) 構建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培育模式的原則
第四章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家庭傳承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
第一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家庭傳承培養(yǎng)模式的內涵及其特點
第二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家庭傳承培養(yǎng)模式的實踐
第三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家庭培養(yǎng)模式的主要類型
第四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家庭傳承模式的構建方略
第五章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學校傳承培育模式的構建
第一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學校傳承培育模式的內涵及其特點
第二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學校傳承培育模式的實踐
第三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學校傳承培育模式的適宜項目
第四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學校傳承培育模式的構建方略
第六章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社區(qū)傳承培育模式的構建
第一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社區(qū)傳承培育模式的內涵及其特點
第二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社區(qū)傳承培育模式構建的意義
第三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社區(qū)傳承培育的實踐
第四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社區(qū)傳承培育模式的構建方略
第七章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生產性傳承培育模式的構建
第一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生產性傳承培育模式的內涵及其特點
第二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生產性傳承培育模式的實踐
第三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生產性傳承的培育模式
第四節(jié) 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生產性傳承培育模式的構建方略
第八章 建立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培育的保障機制
第一節(jié) 建立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培育的法律保障
第二節(jié) 建立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的生存保障
第三節(jié) 建立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培育的經濟保障
第四節(jié) 建立苗族侗族非遺傳承人培育的社會管理與服務保障機制
第五節(jié) 建立苗族侗族非遺的區(qū)域整體性保護機制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