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法脈,就是克己、克勤、克儉、克難;慈濟宗門,就是復禮。慈濟人志為人間菩薩,身體力行走入人群為道場;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禪,從見苦知福體悟人間苦難與溫暖,進而行正道,邁向真善美的人生。
第一本由鄭嚴上人親自闡述慈濟宗門精神理念的著作 鄭嚴上人: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問路 “慈濟宗以臺灣花蓮為發(fā)祥地,普遍到國際間;法的精髓都在《無量義經(jīng)》,這是我終身奉行的經(jīng)典,也是慈濟精神的依歸! 證嚴上人:做,就對了 我沒有天眼通,只是知道選擇正確的事情,往對的方向走,起步與終點就能對準。 有人問我:“您是不是在四十年前,就知道慈濟有今天這么成功?” 我回答:“不知道,但是我認為應該做,做就對了。”
證嚴上人,臺灣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濟基金會的創(chuàng)始人與領(lǐng)導人,開創(chuàng)慈濟世界,含括“慈善”、“醫(y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yè)。二〇一〇年,被臺灣民眾推選為“最受信賴的人”。
一九三七年,出生于臺灣臺中的清水鎮(zhèn)。
一九六三年,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出家。師訓“為佛教,為眾生”,奉持不懈。一九六六年,創(chuàng)辦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數(shù)十年來,慈濟世界在上人慈悲呵護下,一步一步,堅實的茁壯;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濟人,出現(xiàn)在全世界許許多多有災難與苦痛的地方:親手拔除人們的苦與痛,秉慈運悲行于菩薩道,同心實踐證嚴上人三愿:人心凈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井獲得“全球佛教貢獻獎”“艾森豪威爾國際和平獎”“亞洲最杰出女性獎”“庭野和平獎”等眾多國際性榮譽。
導讀
[緣起篇]
第一部 做就對了
第二部 行經(jīng)之道——從四圣諦出發(fā)
第三部 掘井辟福田——將生命轉(zhuǎn)化成慧命
[信解篇]
第一部 慈濟宗門精神理念
第一章 依循的佛典
第一節(jié) 以《法華經(jīng)》為精神
第二節(jié) 以《無量義經(jīng)》為依歸
第二章 靜思法脈發(fā)展脈絡(luò)
第一節(jié) 從佛陀膚慰地球圖看佛心師志
第二節(jié) 從“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看人間菩薩道場
第三節(jié) 靜思法脈——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第四節(jié) 慈濟宗門——無量法門,悉現(xiàn)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第三章 慈濟的大愛精神
第一節(jié) 不忍眾生受苦難
之一 信己無私、信人人有愛
之二 眾生平等
之三 無國界、種族、宗教之分
之四 付出無所求
之五 教富濟貧、濟貧教富
之六 跨越宗教藩籬
第二節(jié) 不忍地球受毀傷
之一 生命共同體
之二 愛物惜福一
之三 溫室效應與碳足跡
之四 愛大地做環(huán)保
1.水土保持
2.提倡種樹
3.環(huán)保志工
之五 愛心化清流,凈化人心
第四章 小結(jié):感恩、尊重、愛
第二部 慈濟人文
第一章 人文的定義
第二章 人文與文化的差異
第三章 慈濟的人文
第一節(jié) 基本理念——內(nèi)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舍
第二節(jié) 核心精神與實踐之一/佛法生活化
之一 孝道
之二 齋戒/護生
之三 心素食儀
之四 禮儀人文
第三節(jié) 核心精神與實踐之二/菩薩人間化
之一 四攝法、戒定慧
之二 守心、守志、守德、守戒
之三 見苦知福、入群拔苦
之四 知福、惜福、再造福
之五 人間菩薩招生
之六 推動“克己復禮,民德歸厚”運動
第四章 小結(jié):人品典范,文史流芳
第三部 立宗門弘正道
第一章 四法四門四合
第一節(jié) “四法四門四合一”釋義
第二節(jié) 大樹喻/立體琉璃同心圓
第二章 慈濟年輪
第一節(jié) 第一個慈濟年輪
第二節(jié) 第二個慈濟年輪
第三章 小結(jié):開啟世界慈善之門,邁向大愛地球村
【行證篇】
第一部 啟悲心入慧門——從慈善到國際化
之一 改良心靈土地
之二 阿公的不請之師
之三 成就慧命的學校
之四 阿琴的智慧語
之五 失學幼童的希望
第二部 人醫(yī)行入妙法——從醫(yī)療到骨髓捐贈
之一 眼明之樂
之二 仁醫(yī)的妙方
之三 完成最佳劇本
之四 風雨結(jié)髓緣
之五 金條變鋼梁
第三部 普化育入正道——從教育到社會推廣教育
之一 智慧的傳家寶
之二 高山上的人文課
之三 救度淪落人
之四 漂洋過海的幸福
之五 最后的心愿
第四部 鐫德香入清流——從人文到環(huán)保
之一 長壽的秘訣
之二 化腐朽為神奇
之三 現(xiàn)代老萊子
之四 做到最后一刻
之五 草根發(fā)明家
后記
附錄 證嚴上人重要記事年表
雖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耕作已機械化,減少許多人力,但是機器的制造也需要工業(yè)配合,從機械原料開采,到設(shè)計、制造、運送、販賣,都需要許多人力的投入;白米要煮成熟食,炊具鍋碗、瓦斯等,更是不可或缺,無不是眾人辛苦而成,所以一粥一飯都要好好地珍惜。
同理,世間所有用品,皆是來自大地,賴眾人之力所成就,所以我們不僅應該珍惜所有的物資,還要“疼惜地球”。曾經(jīng)有位美國的教授,希望找出環(huán)保、人性倫理與地球的關(guān)系,以便大力推動環(huán)保工作;他拜訪慈濟時,聽到我說“疼惜地球”十分好奇,請我進一步解釋。
我說“疼惜”的意思,就是視地球為生命體,人人要用保護自己身體的心情對待地球,并舉例告訴他,我的筆記本大都是記一些備忘錄,每張紙至少使用三次:第一次用鉛筆寫,第二次用鋼筆寫,最后再用毛筆寫一次;環(huán)保必須從自己做起——先愛惜周遭的物資。
現(xiàn)代文明講究享受、生活方便,節(jié)省人力勞動,于是不斷地發(fā)明新物資,愈來愈容易取用,無形中都會傷害大地,例如現(xiàn)代的廢棄物,多是塑膠、保麗龍,很難自然腐化;各式家電冷氣機、電視機、電腦等產(chǎn)品不斷地推陳出新,倘若沒有惜福的觀念,會養(yǎng)成物品尚能使用就汰舊換新,乃至丟棄的陋習。
古云:“勤儉是美德。”我們要以靜修身,以儉養(yǎng)德,一定要淡泊明志,生活不要奢侈,否則制造囤積大量垃圾,終至危及生活環(huán)境。倘若人人能惜福、做環(huán)保,無論是紙類、玻璃、鐵罐等資源,回收再制就是不斷地讓資源“復生”,就不會過度開發(fā)或消耗資源。
內(nèi)湖有位葉居士,看到大家隨意棄置電池,既浪費又污染大地,就特意回收電池,并且悉心分類、測試,仍有電量的就整理出來,放在環(huán)保站提供大家再利用,除了惜福心之外,還需要非常有耐心,才能長期投入這樣繁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