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高度技術(shù)化、 組織化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帶來了對主體性的壓抑與剝蝕。現(xiàn)代消費社會的這一負面效應與西方現(xiàn)代文明對“個人自由”的崇尚存在著的巨大的沖突與悖論,落實到個體的生命體驗層面, 即有一種倦怠無力的現(xiàn)代“頹廢感”。本書以頹廢主義的諸多關(guān)鍵問題為依托,在話語建構(gòu)、范式方法、理論視域等層面展開系統(tǒng)研究,指出其作為在工業(yè)革命后遽然加速的西方社會現(xiàn)代性歷史進程的產(chǎn)物,既是對這一社會歷史進程的反映,更是對社會巨變的反應;既是對社會歷史進程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更是對社會巨變的精神-心理補償。本成果有顯著的創(chuàng)新性,對理解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頹廢”現(xiàn)象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我國文學理論學科建設也有重要意義。
蔣承勇,四川大學文學博士,浙江工商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馬工程”首席專家;在《中國社會科學》《外國文學評論》《文學評論》等發(fā)表論文150余篇,出版著作十余種。曾5次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長期從事西方文學思潮研究,是我國該領(lǐng)域的著名專家。
楊希,女,文學博士,浙江農(nóng)林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曾出版學術(shù)專著1部,在《外國文學研究》《當代外國文學》《浙江社會科學》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承擔廳局級科研項目1項、校級科研項目3項。
序 言 頹廢主義在中國的百年傳播…………………………………… 1
第一章 “頹廢”之語義辨析 …………………………………………… 15
第一節(jié) 歷史與社會語境中的“頹廢”……………………………… 16
第二節(jié) 作為哲學話語的“頹廢”…………………………………… 22
第三節(jié) 作為文學話語的“頹廢”…………………………………… 29
第二章 頹廢主義譜系覓蹤 …………………………………………… 46
第一節(jié) 法國作家 …………………………………………………… 46
第二節(jié) 英國作家 …………………………………………………… 67
第三節(jié) 其他國家作家 ……………………………………………… 80
第三章 頹廢主義詩學 ………………………………………………… 91
第一節(jié) “反自然”:頹廢主義的審美觀……………………………… 92
第二節(jié) 頹廢主義:“精準”的想象與“精微”的感覺………………… 97
第三節(jié) 頹廢主義的風格…………………………………………… 112
第四節(jié) 布爾熱的“頹廢”理論……………………………………… 124
第四章 “頹廢”的性學剖析…………………………………………… 130
第一節(jié) 性倒錯———面具下的自由………………………………… 131
第二節(jié) 致命的現(xiàn)代女性 ………………………………………… 139
第三節(jié) 雌雄同體的詩化內(nèi)涵……………………………………… 145
第五章 頹廢、疾病與死亡 …………………………………………… 150
第一節(jié) “康復期”背后的頹廢美學………………………………… 150
第二節(jié) 疾病的隱喻………………………………………………… 155
第三節(jié) 死亡的魅惑………………………………………………… 166
第六章 頹廢主人公形象辨析………………………………………… 171
第一節(jié) 頹廢主人公的形象特質(zhì)…………………………………… 171
第二節(jié) 頹廢主人公的典型代表——德澤森特…………………… 184
第七章 頹廢主義的文學史坐標……………………………………… 194
第一節(jié) 頹廢主義與浪漫主義……………………………………… 195
第二節(jié) 頹廢主義與自然主義……………………………………… 211
第三節(jié) 頹廢主義與象征主義……………………………………… 222
第四節(jié) 頹廢主義與唯美主義……………………………………… 229
第五節(jié) 頹廢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 240
第八章 “頹廢”的不滿:頹廢主義之社會-文化邏輯 ……………… 252
第一節(jié) 工業(yè)時代的頹廢癥候……………………………………… 252
第二節(jié) 頹廢主義的社會-政治觀………………………………… 258
第三節(jié) 頹廢主義:從社會-文化淵源到文學-藝術(shù)價值 ……… 262
余 論 西方頹廢主義研究述評……………………………………… 275
主要參考文獻 ………………………………………………………… 306
主要人名、術(shù)語名、作品名中外文對照表 ……………………………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