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活得那么累?
為什么我們越來越茫然?
為什么我們甚至開始不知道我是誰?
我們被指責內卷,又被指責躺平;我們被販賣孤獨,又被推銷愛情;我們被推向對立,又被斥為無情……
有人問,這代年輕人怎么了?
可是,我們也想問,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地生活?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梁永安:閱讀、游歷和愛情》一書中分享
打破一切權威,熱愛真實的世界,而不是虛構地生活。
關于愛情,要有堅定的單身信念,才有能量給對方輸送溫暖。
多讀書。書和人的生命,是連在一起的。
要有點兒離群索居的氣質,要有點兒孤獨的能力。
好的人生是兢兢業(yè)業(yè)地珍惜自己、逆流而上,也就是堅持自己的判斷。
為自己建立一種有尺度的生活,制定一個需要費力的目標。
梁永安老師從閱讀、游歷、愛情、工作、女性、自我、修養(yǎng)、孤獨、人格、社交等15個主題切入當下青年群體的時代癥候,期望與青年人一起突破對問題的單一認知,體會到生活的無限可能與多元價值。
高黎貢,所有這一切的真正起點
1973年10月23日,我和幾個高中畢業(yè)的同學走下大巴,佇立在怒江峽谷的一個山腳,忐忑地等待上面的村寨派人來接。
峽谷,總是有些神秘的氣息。已是傍晚時分,一里開外,怒江水默默地流著,泛起變幻莫測的道道水紋。夕陽暖黃,余暉斜照東岸高高的山崖,剪映出一群群歸巢山鳥的灰影。望西面,延綿不絕的山色忽明忽暗,沉甸甸地倚在天際,那就是日夜俯瞰怒江奔流的高黎貢山。
那一刻,我忽然有些惶惑:難道以后就要在這深深的怒江峽谷中扎下根來,日復一日地勞作,在高山與江水的籠罩中度過一生?一切都沒有答案,驀然有些失落,天色似乎更加灰暗了。
沒有想到,兩年后的1975年,也是10月23日,我坐在大卡車上,在同一個地點啟程,回城當了工人。那一天,那個叫芒合的傣族寨子漸漸遠去,直到看不見,但還是看了又看,滿心的不舍。
1978年2月,考入復旦大學,從學生到教師,在上海一晃多年。雖說學業(yè)、工作很緊,也走了世界不少地方,但夜深人靜之時,常常有一種無形的引力,讓我回到曾經生活了兩年的怒江峽谷。金黃的野芒果、肥碩的芭蕉葉、雪白的瀑布、傣家人的火把、月夜的稻香……一切一切,都飄蕩在記憶之海中,融化在生命的脈動中。
我插隊所在的芒合寨散在一片高坡上,背后是一道清冽的河流。河水來自蜿蜒而下的山谷,山谷兩旁是枝葉葳蕤的熱帶雜木林。林子里散布著數(shù)不盡的野果、山花。常見的是橄欖,綠的黃的大的小的,林林總總,一樹又一樹。這里的山也千姿百態(tài),拐一個彎,眼前就變了樣。水往低處流,在山和山之間劃下一道道山澗,山澗自然也彎彎曲曲。奇妙的是,沿山澗向上望,幾十里外的樹木茂密處,隱約一道瀑布遙掛山崖,那大概是這條河的上游了。從瀑布再往上看,景色飛快變化,綠色猶如被一只巨筆匆匆抹去,只留下灰茫茫的松柏,點綴在峻峭的高寒處。從它們稀落的遠影看,那里的風是日夜刮個不停了。從那片灰色再向上,亮閃閃地浮著皚皚的白雪,透出圣潔與威嚴。白雪之上,千丈古巖赫然聳立,青光閃閃,那是高黎貢山的高峰,本色、凜然而又單純。
這就是芒合的背景,一幅巨大的垂直畫卷。這畫卷的縱深,不過短短幾十里,但視野中的風景,千變萬化。從這美麗畫卷中流出來一道嘩嘩作響的大河,從村后繞了個彎,跳躍著飛馳而下,瞬間躍入怒江,激起不盡的喧嘩。
來到芒合寨,不久是熱鬧的春節(jié)。初春二月,江風已經暖了。無雨的時節(jié),江水碧綠,波紋柔而長,攜著山影而來,流著落花而去。江岸一片銀白,裸露的江沙晶晶閃亮。成群的木棉樹還沒有長出綠葉,古灰色的枝頭上卻已經綻開了一朵朵火紅的大花瓣,倒映在一江春水。這是怒江妖嬈的時光,它一路化開冬日的蕭瑟,帶來兩岸五彩的春意。隨著布谷鳥的呼喚,傣家人進入了繁忙的春種,曬田、放水、育秧、插秧……一年的耕作,開始了。自然在默默地運行,江水和高山和諧地傳遞著萬物生長的節(jié)律,美麗的芒合寨,遠遠望去,籠罩在濃濃的綠蔭中,若隱若無,一切都天衣無縫,共容在山水相依的情意中。一道道水田、一壟壟甘蔗、一片片芭蕉林沿著緩緩的坡地舒展開來,仿佛是生靈千古的呼吸。
怒江兩岸,并不是芒合得天獨厚,獨領風流。沿著怒江西岸的山道行走,一道道江灣接著一片片山坡,一張一弛地伸向遠方。山坡有大有小,各族百姓就棲息在大山打開的這些可耕可居的山地上。山坡的后面大多有河,河兩岸一定有山,屏風般交錯著,移向高黎貢山的深處。在春日里登高遠望,天地人渾然一體,氣勢磅礴而又純凈澄明。從古到今,人們追求的不正是這種物我兩忘的境界嗎?
被這片大自然的靈秀之地所吸引,傣族、傈僳族、彝族、景頗族、德昂族,還有漢族紛紛在怒江兩岸定居,形成多民族雜處的特異人文。當時每月逢十,是各族人趕擺(集市之謂)的日子。趕擺的地方,可以說是個小小的民族服裝展示會,各族人來來往往,五顏六色,風情瑰麗。印象深的是景頗族的男人和德昂族的女人。景頗男人的服裝大黃大黑,腰上斜掛著一把長刀,威風凜凜。而德昂女人上裝綴滿銀子打的圓片,小腿上套著密密的黑色竹圈,走起來颯颯有聲。賣東西的人并不稱斤論兩,而是按個或串或堆交易。各族人有時語言不通,就用手比比劃劃,彼此會意一笑。趕擺時能見到很多城里難得見到的稀罕東西。在一次趕擺中,驚訝地看到有人賣小黑熊,八元一只。山野風貌濃濃的攤位上,有時也能看到日本的雙獅表、東南亞的T恤衫、美國的打火機……儼然有了全球化的氣息。那里畢竟離緬甸很近,人流往返,也帶來了異國他鄉(xiāng)的物流。
峽谷里的人生活很簡單,耕種稻田山地,還有密密的甘蔗林。甘蔗是我們村寨重要的經濟收入,讓芒合寨的強勞力一天能掙一塊六毛錢。記得剛剛到上海讀書的時候,當過知青的同學一起聊天,談起收入,很多農村勞動一天,竟然只得到兩三毛錢。這使我猛然明白,怒江雖然山高路遠,但上天待人并不薄,使那里的人們在一個普遍貧困的年代,還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收入。然而這種記憶是短暫的,芒合寨在短短的一年中,也遭遇了元氣大傷的收入銳減,起因是計劃經濟的指令。上級讓芒合寨劃出100畝地栽種棉花,而熱帶地區(qū)種棉花,的問題是治蟲。棉花苗剛出土,各種蟲害就洶洶而來。的辦法是噴灑藥水。于是我和幾個社員天天不停,背著噴霧器與棉蟲戰(zhàn)斗,幾天一個循環(huán),根本不敢停。棉花地中央有一棵光禿禿的樹,不知死去多少年。但我們開始打藥水的第二個清晨,遠遠看去,地里那棵枯樹一夜之間青枝綠葉!太不可思議,簡直要相信世界有神了。跑到樹旁細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原來那些綠葉是一樹密密麻麻的碧色毛蟲?磥硎撬鼈兪懿涣藵M地的藥水氣息,到樹上避難了。這是我人生中看到的驚悚的畫面,至今想起來還歷歷在目。這些棉花地費盡了芒合寨的人力物力,后的結果,一畝地僅能收到十來斤棉花,把生產隊幾乎拖垮了。這記憶伴隨著回來的精神成長,深深地知道,為什么需要改革開放,為什么不能讓這樣的苦難重現(xiàn)。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是人類的生活法則。芒合寨的鄉(xiāng)民除了種植,還上山打獵,下江捕魚。上山打獵,野豬、麂子、狗熊,都是目標。寨子里有個智力障礙小伙,看到別人在河邊埋設鐵扣,捕捉水獺。于是他也借了幾副鐵扣,隨意安放在河邊。想不到他一天之內扣到三只水獺,創(chuàng)造了史無前例的奇跡?吹剿嶂凰H,去供銷社賣了48元錢,忽然感覺這山鄉(xiāng)有點兒魔力,什么奇幻的事兒都可能發(fā)生。后來他再接再厲,借了一個竹子編的長籠,放到怒江里捕魚。說來真不可置信,他竟然捉到了一條重達43斤的大鯰魚。是不是怒江要以此來向人們昭示自己的深不可測?
生存是艱難的,但傣家人的習俗中還是有一股浪漫的氣息。春節(jié)、火把節(jié)紅紅火火,日常的習俗也情趣叢生。特別是搶婚,令人忍俊不止。我次看到是在春天,清晨一片寂靜中,突然揚起一陣哭聲。細細聽,是母女在對哭,起起伏伏綿延不止。趕緊起來問人,才知道是今天有搶婚,按常規(guī),出嫁的女兒要依偎在母親身邊一起嚶嚶哭泣。院落外,一大群提著棍棒的小伙子,嚴陣以待。母女的哭聲縈繞不絕,一直到日上三竿,來搶親的男家還不見蹤影。女家的父親跑到家門口不停地張望,嘴里念念有詞:這么晚了,怎么還不來搶?……。還好,等了半晌,男家的隊伍終于趕到,兩架手扶拖拉機裝滿手執(zhí)棍棒的小伙子。他們跳下,與等候在女家門口的人群大打出手。棍棒交錯中,男家的人終于突入院中,將新娘架了出來。新娘一出來,戰(zhàn)斗的雙方立刻笑臉相向,熱熱鬧鬧坐下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樣的習俗,恐怕有上千年了吧?
在芒合寨的生活只有短短的兩年,但她始終伴隨著后來的生活與成長。2002年在日本神戶外國語大學教書,學生問我:你難忘那一段生活?
在云南高黎貢山勞動的那兩年。我?guī)缀醪患偎妓鳌?/p>
我常常想,那兩年的時光為什么如此令人難忘?也許,是那里山高水長的蒼郁氣象;也許,是那里淳樸奮勉的鄉(xiāng)民。細細體會,更還有那永不褪色的生命體悟。芒合寨的鄉(xiāng)民給了我們一畝菜地,緊靠在大河邊。種下的番茄、辣椒、玉米、扁豆、茄子,從嬌弱的幼苗,到碧綠的枝葉,后是沉甸甸的果實。當吃下口自己種出來的番茄,喜悅盈滿身心。那一刻深切地體會到,自己種出來的果實香甜,一切其它都顯得虛浮。也就在那個時刻,明白了幸福與快樂不是一回事兒:快樂是輕松欣喜,來源于一切得到。而幸福,那是一路艱辛的奮斗,是生命的展開,是一步一步的活過。唯有勞動者,才能打開幸福的內核,播撒未來的種子。這信念樸素而簡單,但在現(xiàn)代生活無時無刻不經受著沖擊,滾滾歷史八面來風,如何在紛紜中走自己的人生路?追昔撫今,所有的心懷,都可以追溯到在高黎貢山的勞動中。
八年前,我和幾位上海的友人一起去到芒合寨,站在波浪飛動的大河邊,眺望大山的云開云散。一位朋友忽然對我說:今天來到這里,才真正了解了你,才知道你熱愛什么樣的生活。
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動,滿眼都盛開著山茶花。
在這本小書的出版之際,我愿與讀者分享這樣的回憶。人生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迢迢無盡,而美麗的高黎貢山,是所有這一切的真正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