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海外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初探講述不一樣的晚清史) 創(chuàng)始于1842年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份以圖畫為內容主體的周刊。其以細膩生動的密線木刻版畫和石印畫,以那個時代的技術條件所能達到的快速度,再現(xiàn)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畫報初始就對中華帝國表示密切關注,派駐大量畫家兼記者,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國發(fā)回了上千張關于中國速寫和幾十萬字的文字報道。 它們大多是現(xiàn)場的目擊報道,屬于手的原始資料;它們對于歷史事件的觀點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觀點和看法相左,這就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參照物;它們所報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國社會生活的細節(jié)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點;其中報道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也是許多其他中西文歷史資料所不能企及的。 《倫敦新聞畫報》是公認的世界上早的以圖像為主的畫報。其以細膩生動的密線木刻版畫和石印畫,以那個時代的技術條件所能達到的快速度,再現(xiàn)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畫報初始就對中華帝國表示密切關注,派駐大量畫家兼記者,僅1857至1901年就向英國發(fā)回了上千張關于中國的速寫和幾十萬字的文字報道。它給當時的西方讀者講述了一個個發(fā)生在遙遠中國的故事,也為后來的歷史愛好者們描繪出近代中國眾多大事件的珍貴片斷,提供了的史料。這也正是它的彌足珍貴之處和它的出版價值所在。 一、本書為《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系列輯,共三冊,收集了1842至1877年間《倫敦新聞畫報》上189篇與中國相關的報道,442張版畫。需要指出的是,其中幾篇報道如去中國的路上馬尼拉速寫系列等,雖未與中國直接相關,但詳實地記錄了那時的記者們是如何前往中國采訪的全過程,所以譯者和編輯一致認為應將它們也收錄其中。 二、編排上每年為獨立一章,小節(jié)按照英文登載時間先后排列。小節(jié)標題使用中英文兩種文字,英文依照原刊錄出。此外,為盡可能呈現(xiàn)原文風貌,本書小節(jié)標題以及正文中出現(xiàn)的頁碼均依據(jù)原文未做變動。 三、為了保證圖像的精美,書中做了簡單的上色處理。圖注均依據(jù)原刊的英文圖注編譯。 四、由于原作者與我們所處的立場不同,思維方式和觀察角度不同,因此本書對于某些具體歷史細節(jié)的描述和解釋,與我們通常的說法或有出入,有的甚至把列強侵略行徑、強盜罪惡說成是造福救助,自是西方殖民主義者的陳辭濫調。但為忠于原文,對此譯者和編輯均未作刪改,但這并不代表我們認同這些說法,也相信廣大讀者在閱讀時自會鑒別。 五、可以肯定在同時期載有中國圖文的西方書刊中,沒有一種可以同《倫敦新聞畫報》等量齊觀。如今我們將這一宗他者所描繪的中國圖文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希望引起更多讀者的興趣和關注。限于條件和編輯水平,難免有疏漏和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在此,一并感謝沈弘老師為我們從大洋彼岸搜集回來這些珍貴的史料,并親自筆譯全部文字,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相信此書的出版一定會受到對中國史感興趣的愛好者的歡迎。 在西方發(fā)現(xiàn)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馬勇
中國文明原本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不會排外。因為中國文明如果具有排外的因子,那么所謂的中國文明至今應該還在黃河中下游某一個地方徘徊。從歷史主義觀點看,中國文明具有不可思議的包容性,一切異質文明因子都會被中國文明接納、重組與吸收,成為中國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漸漸成為不可須臾再離開的組成部分。這就是中國文明的固有本性。 但是到了近代,中國問題發(fā)生了新的變化。中國文明曾經在歷史上包容、吸納了本土的異質文明因子,比如周邊族群的胡文明因素,也曾接納域外文明印度佛教。更厲害的是,經過八百年磨合,到了唐末宋初,原本純粹的印度佛教文明,竟然完成了中國化改造,竟然衍生出一個中國佛教,竟然有一個與印度佛教關聯(lián)并不太大的禪宗。凡此,都是中國文明的奇跡,也是中國文明不會排外的證明。 中國文明排外還是后來的事情,與中國文明、印度文明完全不同的西方文明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國文明也沒有排斥西方文明。假如我們回望過去兩千年中國與西方的接觸,可以看到中西之間的交往,可能遠大于我們后來的想象。秦漢帝國已經與西方往來,后來的絲綢之路實際上已經到了純粹西方的邊緣地帶。至于元朝,盡管與唐朝一樣,并不是一個純粹的中原王朝,但在中國的歷史序列中,我們并不會排斥元朝,甚至以為元朝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元朝的征戰(zhàn)固然給東西方帶來一些災難,但中西文明在那個時代確實出現(xiàn)過一次為時不短的正面接觸。 那么,中國文明究竟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讓我們面對西方的時候有一種被欺凌受傷害的感覺呢? 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歷史課題。大致上說,應該歸咎于滿族人的統(tǒng)治。滿族人入主中原的時候,畢竟面臨著漢化、西化雙重壓力,滿漢之間的心里糾結幾乎始終困擾著滿漢這兩個大的族群。清朝在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內部原因而沒有延續(xù)明朝中晚期與西方文明坦然交往的歷史。 而清朝的早中期,也就是17世紀、18世紀的時候,正是人類歷史發(fā)生突飛猛進變化的時期,中國在滿族人的統(tǒng)治下閉關鎖國斷斷續(xù)續(xù)不過一百多年,當中國再度面對西方的時候,此時的西方已經不是原來的西方了,中國與西方從原來的異質文明變成了兩個時代的文明。中國文明還是一個純正的農業(yè)文明形態(tài),而西方文明已經在這兩個世紀變成了工業(yè)的、商業(yè)的,也即近代的文明。 兩個時代的異質文明并不構成交往的滯礙,中國如果在那個時候準確地說在1793年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時候打開國門,開放市場,中國肯定會經過一場陣痛,但中國必然會在農業(yè)文明基礎上增加一個工業(yè)的、商業(yè)的文明,一定能夠像幾百年前接納印度佛教文明一樣,重建一個新的文明形態(tài)。 然而,歷史沒有辦法復盤。聰明絕頂?shù)那〈蟮劬褪遣辉附蛹{西方,不同意與西方其實那時也就是英國構建一個與朝貢貿易體制不一樣的近代國家關系,不同意讓紅毛番進駐北京,不愿意與西洋人同城。 乾隆大帝的失誤不是使中國繼續(xù)自外于世界多少年,而是使中國問題越到后來越復雜。中西之間不能構建和平的近代國家關系并不意味著中國重回銅墻鐵壁的桃花源,中國事實上始終就沒有完全中止與西方的貿易交往,一口通商始終存在,非法的貿易更是朝野通知,甚至自得其樂,自以為聰明。 非法貿易讓中國錯過了和平轉型的機會,中國沒有辦法接續(xù)明代中晚期以來的資本主義萌芽走上一個新的時代,更沒有辦法完成產業(yè)轉型、市場開發(fā),沒有辦法打破四民社會,重組社會結構。中國在被動中日趨被動,特別是貿易失衡之后的鴉片貿易,不僅將人工營造的康乾盛世打回原形,而且使中國人在那個時候漸漸有了一種被欺凌的感受。如果我們仔細體會林則徐1839年的言論,就應該承認林則徐的廣東之行并不是魯莽,也不是不懂貿易規(guī)則,不懂世界,而是一種忍無可忍的抗爭。 林則徐的廣東之行如果以勝利結束,相信中國或許能夠從頭開始,接納西方,重構中西關系;蛘,林則徐如果能像蔣廷黻的另外一種設想,徹底被打敗,一敗涂地,中國在那個時候或許就會猛醒,就會變革,就像二十年之后中國所走的路。無奈,中國在經歷了兩年斷斷續(xù)續(xù)的戰(zhàn)爭后,簽署了一個《南京條約》,五口通商,中國又回到寧靜的農業(yè)文明形態(tài)中去了。 到了1860年,中國再一次被英法打敗,中國與英法美俄等大國相繼簽署了《北京條約》,中國終于醒悟,終于邁出了走上世界的步伐。 中國人的活力,中國文明的接納力量,都是不可思議的強大,短短幾十年時間,中國的面貌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如果從 1911 年回望 1860 年,中國的變化就是不可思議,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政治架構,中國人還是中國人,但中國的天,中國的地,都與幾十年前完全不同了。中國從傳統(tǒng)走到了現(xiàn)代,在農業(yè)文明的基礎上已經接納了一個工業(yè)的、商業(yè)的文明,一個全新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那時的中國人終于實現(xiàn)了世界各族以平等身份待我的夢想。 直至此時,中國人的歷史敘事還沒有那么多的抱怨,沒有怨婦式的嘮叨,即便再過十幾年,到了五四前后,我們去讀陳獨秀、胡適、梁漱溟左中右各派學者的論述,他們在回望過去幾十年、幾百年的歷史時并沒有抱怨西方,并不認為外部因素阻礙了中國的進步。 然而不幸的是,20世紀全球范圍的民族主義思潮在那個時代深刻影響了中國,此后的中國漸漸地改變了對近代中國歷史的敘述。被侵略、被欺凌的話語漸漸成為近代中國敘事的主流,中國人的心理漸漸被蒙上了一道從來沒有過的陰影。 中國文明是一個包容的體系,一百多年的歷史再一次證明中國文明的大度。近代中國的歷史敘事不應該讓歷史虛無主義繼續(xù)籠罩,我們應該更多地參照近代西方的歷史敘事,重構或者說修正、補充我們過往的歷史敘事。 正是在這種心情支配下,我饒有興趣地翻閱了這部《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這部取材于《倫敦新聞畫報》的大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觀察視角,提供了中國留存文獻中漏記誤記的內容,使我們知道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還可以這樣去論述去討論。 二十多年前,近代中國史學界受益于柯文的《在中國發(fā)現(xiàn)歷史》,打破了歐洲中心論、沖擊反應、傳統(tǒng)現(xiàn)代模式,開始從中國自身尋找歷史發(fā)展的因素。今天,我們應該注意在西方發(fā)現(xiàn)歷史,應該從西方的記錄中尋找近代中國發(fā)展變化的另一種記錄。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竭誠向各位推薦沈弘先生用數(shù)年時間精心編譯的這部巨著。 馬勇,2013 年 11 月 16 日星期六 圖像的力量 中央美術學院陳琦 在大眾信息傳播領域,相對于抽象的文字,圖像往往更具直觀性而更易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尤其是那些遠古的神話故事或是流傳廣泛的宗教神跡,抑或遙遠邊地的異域風光、風土人情、相貌特征,圖畫不僅能提供鮮活的視覺形象,還能令讀者在畫面背后產生無盡的想象,F(xiàn)藏于大英圖書館的《祗樹給孤獨園》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刊印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扉頁插圖,是目前有年代可考的早文字出版物插圖。它的出現(xiàn)不僅開啟了插圖文本的新時代,并由此將插圖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新的繪畫藝術形式版畫。 版畫是通過印版媒介將圖像轉印于紙上的繪畫作品,具有間接性與復數(shù)性。然而初的版畫卻不是出于藝術審美的創(chuàng)造目的,而源于人們對圖像復數(shù)的需求。宗教是一種廣泛的精神性活動,需要大量的宣傳物以傳播教義。是以無論中外早的版畫幾乎多為宗教插畫或神跡故事繪圖。如發(fā)現(xiàn)于敦煌的公元7世紀用二方或四方連續(xù)方式捺印的《千佛名經》,以及在法國普洛塔家族中發(fā)現(xiàn)的公元1380年描繪基督受刑的普洛塔木版。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印刷科技的發(fā)展,出版業(yè)逐漸由貴族和宗教掌控中走向平民化的商業(yè)市場。公元1450年德國人古騰堡發(fā)明了鉛合金的活字排版印刷技術,使西方印刷業(yè)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并對此后西方圖書出版業(y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5世紀時,歐洲的印刷作坊已遍及各地,并且形成許多印刷中心,如尼德蘭的烏德勒支、德國的紐倫堡、奧格斯堡、科隆,還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 書籍出版業(yè)繁榮的同時也帶動書籍插圖業(yè)的興旺。德國巴伐利亞州班貝格地區(qū)主教秘書阿伯雷奇·費斯特是西方早為書籍配上印刷插圖的人。他在1461年出版了名為《寶石》的書,書中收錄了一些鳥類和獸類的故事并配有精美插圖。顯然,版畫插圖使書籍更加豐富和具有直截了當?shù)恼f服力與吸引力。這就使得版畫插圖逐漸成為出版物中不可或缺的構成要件,同時也成為出版業(y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力之一。如我國明代中期,全國政治安定,經濟平穩(wěn),文化時尚觀念發(fā)生轉變,一批新興讀者群開始崛起,他們渴求閱讀消遣娛情養(yǎng)性的作品,而不再局限于儒家經典、學術著作或宗教讀物。社會對圖書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圖書市場的興旺,使出版業(yè)達到了歷史的鼎盛階段,行業(yè)競爭呈現(xiàn)白熱化狀態(tài)。其時,版畫插圖開始全面地應用在各類小說傳奇、雜劇、詩詞、圖集、科學博物、初學識字課本、歷史、地理、人物傳記等圖書之中,出現(xiàn)了差不多無書不圖,無圖不精工、異彩紛呈的高潮,被譽為中國版畫史上光芒萬丈的時代高峰。與此同期,西方出版界的版畫商業(yè)市場迅猛發(fā)達,不僅出現(xiàn)了大量職業(yè)插圖家和雕版技師,還培育出繁榮的版畫復制市場,為19世紀的版畫原作運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認知基礎。 在蓋達爾的攝影術發(fā)明前,繪畫除了藝術審美目的外,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記錄,即以繪畫方式將重大歷史事件、社會名流或大自然奇觀異象用視覺形象表現(xiàn)出來。而要將這些具有特定價值或意義的繪畫圖像進行廣泛的社會傳播則需要版畫來復制完成,于是出現(xiàn)了不同于一般文字書籍,也不同于繪畫復制品的讀物,那就是畫報、雜志。 1829年菲力朋在巴黎創(chuàng)辦了以畫面為主定期出版的《剪影》雜志。這本綜合性雜志,每期都有整張的石版畫刊出。1830年菲力朋在《剪影》的基礎上改出《漫畫》周刊。每周星期四出版,四頁文字說明和兩大張紙質很好的石版畫,有些還用手工賦彩。1832年菲力朋同時又創(chuàng)辦了《喧噪》,這是一種日刊,開本較《漫畫》稍小,共四頁,內容主要是對法國社會生活中各種事件的報導、評論、諷刺和教育,并配以石版畫的插圖。這兩種刊物是當時巴黎影響也受歡迎的畫刊。與此同時英吉利海峽另一端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創(chuàng)刊了。 18世紀工業(yè)革命的成功使英國迅速成為西方發(fā)達國家和世界工廠。直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在世界工業(yè)生產和世界貿易中仍獨占鰲頭。它生產著世界各國所需工業(yè)品的大部分,其對外貿易額幾乎相當于法、德、美三國的總和。它擁有的商船噸位約為法、德、美、荷、俄各國的總和,位居世界。同時,英國從19世紀初期就開始大規(guī)模地推行殖民擴張政策,至19世紀70年代已占據(jù)了世界上面積的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這樣殖民版圖區(qū)域遼闊和眾多人文地理面貌并存的大背景下,《倫敦新聞畫報》以圖像方式報道新聞的辦刊定位,無疑使其成為當時眼球效應賣點的媒體?梢韵胂,當時人們通過畫報外派畫家兼記者發(fā)回的連續(xù)性圖片和文字報道不僅網羅了天下時事資訊、奇聞趣事、花邊新聞,同時又過足了眼癮。加之辦報人杰出的經營理念、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和與時俱進的技術跟進,使得《倫敦新聞畫報》在創(chuàng)刊后的百余年里保持著旺盛活力。 偶然機緣,沈弘教授在英國訪學期間發(fā)現(xiàn)了數(shù)百卷保存完好含有大量與中國相關老圖片的《倫敦新聞畫報》。出于學者的敏感直覺,他立刻意識到這些畫報的文獻價值,耗時十年,將與中國相關的文字和圖片翻譯集結成冊出版。我們有理由相信《倫敦新聞畫報》中有關中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是研究中國近代和現(xiàn)代史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因而具有較高研究價值。 其中大量制作精美的版畫插圖和頗具現(xiàn)場感的速寫,不僅給我們展現(xiàn)了寬廣的19世紀中國世俗社會生活圖景,同時也為新聞紀實性版畫藝術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范本。 盡管西方新聞界始終強調報道客觀性與公正性,但從本書一些有關中國重大歷史事件(如在《在中國的戰(zhàn)爭》《為戰(zhàn)俘的命運所進行的報復火燒圓明園》等)的報道來看,依然有明顯的強盜邏輯與殖民者的傲慢,這是我們在閱讀時需要擯棄的。新聞畫報的事件再現(xiàn)性功能決定這些插圖必須具有高度寫實性,通過畫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和場景描繪還原一個虛擬的真實空間。這些真實的圖像和報道中的文字可在讀者目光交替之隙,在腦中產生類似立體視聽混響效果。如1854年4月7日刊的《德魯里巷劇院》中飛刀雜技表演的精彩場景,一位雜技演員仰面站在一塊木板前,四把鋒利的尖刀緊貼他的脖頸兩側和腋下深深釘在木板上。因為緊張,他的雙手微張,左右平衡,雙腳扒緊地面,保持著身體的穩(wěn)定。他對面的表演搭檔正奮力擲出一把已脫手泛著寒光的飛刀,他面部躊躇淡定的表情與身后幾名西方女子驚愕的O形嘴形成絕妙對比。我想這幅插圖即便脫離了旁白性的說明文字,也依然是件杰出的獨立銅版畫作品。 從插圖的制作上看,有些是畫家的現(xiàn)場速寫,這些作品盡管看似凌亂,不夠工致,但畫面更樸實,有明顯的在場感。如 1859 年 4 月 2 日《中國速寫:婦女發(fā)型、洗衣方式》其中一幀《做像茶壺一樣的發(fā)型》,畫面用筆自由流暢,人物形態(tài)如同日常,沒有擺拍扭捏之感,正如畫家所言,就連畫中那位少婦不雅的坐姿也修飾地記錄了下來,充滿了生活氣息和情趣。還有一些顯然是大制作的圖畫,這些雕凹線法的銅版畫構圖布局考究,制作精良,富有貴氣,顯然出版人高價聘請了雕版師根據(jù)記者發(fā)回的速寫而做。從內容上看,這類作品多表現(xiàn)為歷史重大事件或對自己文治武功的粉飾。如1858年10月2日《中英天津條約的簽訂儀式》一圖,是歐洲歷史畫的典型樣式,場面恢弘,人物眾多,富有儀式感。再如刊于1860年8月11日的《中國報道:英法聯(lián)軍即將北上》中的插畫,畫面上聯(lián)軍艦隊陣勢浩大,在藍天白云下的香港九龍灣海域肅然有序地進行著兵力運輸。嚴謹?shù)膶憣嵁嬶L,精美密集的線條和豐富的明暗色調使得畫面充滿異域情調。 這些林林總總,內容繁雜的插畫穿越時空直至今日,在我們翻看閱讀時還能產生一種幻象,似能復活過去的生活場景、隆隆的炮聲、馬的嘶鳴和喧鬧的人聲……盡管一個多世紀過去了,物轉星移,滄海桑田,而身處現(xiàn)代信息高度發(fā)達社會的人們,其實也如同19世紀的人一樣,對圖像信息總是充滿好奇與期待,所不同的是現(xiàn)代人擁有更便利快捷的圖像獲取與傳播方式,而作為圖像所傳遞的力量則永不減退。 沈弘 :杭州人,浙江大學外語系博士生導師。從上個世紀90年代遍訪哈佛、芝加哥、倫敦等地圖書館,搜集了大量國內難得一見的珍貴記錄。目前承擔教育部重點攻關項目外國收藏16-20世紀來華傳教士檔案整理與研究、浙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項目外國人眼中的浙江與浙江人。著有《晚清映像》《抗戰(zhàn)現(xiàn)場》《中國長城》《中國十八省府》《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 出版說明 在西方發(fā)現(xiàn)歷史 圖像的力量 譯序 目錄 1842 中國的道光皇帝 (Taou Kwang, the Emperor of China) 中國 (China) 海德公園角的萬唐人物館 (The Chinese Collection, Hyde Park Corner) 中國報道:對乍浦的描述 (China: Description of Chapoo) 中國報道:揚子江、廣州、南京、上海、大運河、黃埔 (China: Yangtze River, Canton, Nankin, Shanghai, the Grand Canal, Whampoa) 中國的外交 (Chinese Diplomacy) 長城與大運河 (The Great Wall and the Grand Canal) 中國的大使 (The Chinese Ambassador) 1843 中國人的貢金 (The Chinese Tribute) 福摩薩(臺灣)島與廣州十三行 (The Island of Formosa and the British Factory in Canton) 鴉片貿易 (The Opium Trade) 1844 中國的葬禮和墳墓 (Funerals and Tombs of the Chinese) 溫莎城堡里的中國戰(zhàn)利品 (Chinese Trophies, at Windsor Castle) 送給女王陛下的非同尋常的中國禮物 (Extraordinary Chinese Presents to Her Majesty) 中國花邊 (Chinese Lace) 新皇家交易所三角墻上的雕塑 (Sculpture for the Pediment of the New Royal Exchange) 關于英國軍艦的一張中國畫 (Curious Chinese Drawing of an English War-Steamer) 1845 中國的巨型臼炮 (Monster Gun, at Woolwich) 中國青年 (Chinese Youths) 1846 清朝欽差大臣耆英在香港 (Procession of the Chinese Commissioner at Hong Kong) 中式床架 (Chinese Bedstead) 1848 耆英號中國兵船 (The Chinese Junk Keying) 中國青年 (Chinese Youths) 停泊在東印度公司碼頭的中國兵船 (The Chinese Junk in the East India Docks) 1849 清軍的軍旗 (Chinese Standards Captured) 在虎頭門寨的會談 (Interview at the Bogue Forts) 加爾各答的華人陵園 (The Burial-Ground at Calcutta) 澳門總督被刺 (Assassination of the Governor of Macao) 1850 在中國沿海被燒毀的一支海盜船隊 (Burning of a Piratical Fleet on the Coast of China) 參觀中國的長城 (A Visit to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1851 倫敦首屆世界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中國官員(希生) (Opening of the Great ExhibitionThe Chinese Mandarin) 中國家庭 (Chinese Family) 中國海盜崔阿浦 (Chui-A-Poo, the Chinese Pirate) 在耆英號兵船上的中國武術表演 (Chinese Performance on Board the Junk) 到奧斯本宮做客的中國家庭 (The Chinese Family at Osborne Palace) 英國皇家海軍埃及艷后號的小船襲擊中國海盜 (Attack on Chinese Pirates by the Boats of Her Majestys Ship Cleopatra) 中原的猶太人定居地 (Colony of Jews in the Centre of China) 1853 香港的中國帆船比賽 (Chinese Boat Race at Hong-Kong) 中國的革命 (Revolution in China) 基督教在中國 (Christianity in China) 《祈禱文贊神詩》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中國的內戰(zhàn)英國皇家海軍赫耳墨斯號在揚子江上 (Civil War in ChinaH.M.S Hermesin the Yang-Tze-Kiang River) 中國的叛亂 (Chinese Rebellion) 1854 剿滅粵匪圖 (Chinese Military Despatch) 包令爵士法學博士、香港總督和英國駐華全權代表 (Sir John Bowring, L.L.D., Governor of Hong Kong, and H. M. Plenipotentiary in China) 德魯里巷劇院 (Drury-Lane Theatre) 1855 包令爵士出使北京 (Sir John Bowrings Mission to Pekin) 南京的叛匪向李號炮艦開火 (The Rebels of Taipings Opening Fire Upon the Lee Gun-boat) 南京的太平軍起義者 (The Rebels of Taipings in Nankin) 1857 炮轟廣州 (Bombardment of Canton) 在中國的戰(zhàn)爭 (The War with China) 在中國的戰(zhàn)爭:廣州要塞的陷落 (The War with China: Capture of Canton Forts) 在中國的戰(zhàn)爭:英軍攻擊廣州要塞和炮臺的計劃 (The War with China: Plan of the Attack on Forts and Batteries of Canton) 中國速寫:采茶女和清軍旗手 (Sketches from China: Chinese Woman Gathering Tea and Chinese Military Standard-Bearer) 廣州城墻之內的街道 (Canton within the Walls) 跟中國的戰(zhàn)爭:兩封通訊員的來信 (The War with China: Letters from two Correspondents) 中國速寫:廣州的守街衛(wèi)兵、養(yǎng)蠶 (Sketches from China: Canton Street-Guard, Rearing Silk Worms) 中國的船舶 (Chinese Shipping) 在中國的戰(zhàn)爭:叛匪、滑竿和香港 (The War in China: Chinese Rebels, the Mode of Carrying a Wounded Rebel, and Hong Kong) 在中國的戰(zhàn)爭:飛馬號輪船和廣州大火 (The War in China: The Passenger-Steamer Fei Ma and Conflagration at Canton) 在中國的戰(zhàn)爭:中國的兵船和叛匪 (War in China:The Chinese Vessels of War, Chinese Rebels) 在中國的戰(zhàn)爭:餌雷、海盜船和上海港 (The War in China: Chinese Infernal Machines, Chinese Pirate Craft, Shanghai) 香港的下毒事件 (The Poisonings at Hong Kong) 中國的刑罰 (Chinese Tortures) 前往中國的英國海軍運兵船 (Her Majestys Troop-Ship Transit, Refitting and Receiving Stores for China in Portsmouth Harbour) 去中國的路上:馬賽和馬耳他見聞 (En Route for China: Sketches of Marseille and Malta) 去中國的路上:埃及見聞錄 (En Route for China: Sketches of Egypt) 寧波的皇陵 (The Tombs of the Chinese Emperors at Ningpo) 在中國的戰(zhàn)爭:剿滅海盜船(上) (The War in China: Destruction of the Pirate Ships Ⅰ) 在中國的戰(zhàn)爭:剿滅海盜船(下) (The War in China: Destruction of the Pirate Ships Ⅱ) 前往中國的英軍增援部隊 (Reinforcement for the War in China) 去中國的路上:蘇伊士札記 (En Route for China: Sketches of Suez) 去中國的路上:紅海上的閑暇 (En Route for China: A Calm on the Red Sea) 去中國的路上:亞丁和馬爾代夫 (En Route for China: Aden and the Maldives) 前往中國的英國海軍艦隊 (British Gun-Boat Flotilla en Route for China) 去中國的路上:從錫蘭到香港 (En Route for China: From Ceylon to Hong-Kong) 中國速寫:香港 (Sketches from China: Hong-Kong) 中國速寫:香港群像 (Sketches from China: Portraits of Different People) 佛山水道之戰(zhàn) (The Battle of Fatsham Creek) 在中國的戰(zhàn)爭:流溪河之戰(zhàn) (War in China: The Battle of Escape Creek) 香港速寫 (Sketches from Hong Kong) 香港的閱兵場 (The Parade at Hong Kong) 在中國的戰(zhàn)爭:佛山水道之戰(zhàn)、抬轎子的苦力 (The War in China: The Battle of Fatsham Creek, Chair Coolies) 英國皇家海軍的制服 (Naval Uniform) 在中國的戰(zhàn)爭:馬尼拉之行 (War in China: A Trip to Manilla) 馬尼拉速寫:騎馬旅行 (Sketches in Manilla: Traveling on Horseback) 馬尼拉速寫:碎石路與早餐后的閑暇 (Sketches in Manilla: A Macadamised Road and Leisure after Breakfast) 馬尼拉和香港速寫 (Sketches of Manilla and Hong Kong) 馬尼拉速寫:市井小販 (Sketches in Manilla: Chinese Chow-chow Sellers and the Meat Market) 馬尼拉速寫:菲律賓的夏天 (Sketches in Manilla: The Heat of Summer in Philippines) 1858 馬尼拉速寫:華人音樂會 (Sketches in Manilla: Chinese Musical Party) 中國速寫:香港的街市與碼頭 (Sketches in China: Gilmans Bazaar and Victoria Harbour in Hong-Kong) 中國速寫:割稻、中式房屋 (Sketches in China: Rice-harvesting and a Chinese House) 中國畫大敗鬼子真圖 (Chinese Drawing of the Fatsham Creek Affair; A Sporting Tour in Governor Yeps Land) 在中國的戰(zhàn)爭:葉名琛、船女、寺廟與水兵 (The War in China: Commissioner Yeh, Sampan Girl, 在中國的戰(zhàn)爭:來自《陸上郵報》與《追蹤報》的報道 (The War in China: News Reports from Overland Mail and Moniteur) 在中國的戰(zhàn)爭:激戰(zhàn)廣州 (The War in China: Fierce Fighting in Canton) 在中國的戰(zhàn)爭:抓獲葉名琛 (The War in China: Commissioner Yeh Captured) 在中國的戰(zhàn)爭:炮轟廣州城 (The War in China: Bombarding the City of Canton) 在中國的戰(zhàn)爭:軍事輜重隊 (The War in China: The Military Train, Canton) 廣州的城墻和城門 (The Walls and Gates of Canton) 在中國的戰(zhàn)爭:從廣州到香港 (The War in China: From Canton to Hong-Kong) 在中國的戰(zhàn)爭:廣州的舊碼頭 (The War in China: The Old Landing-Place in Canton) 在中國的戰(zhàn)爭:療傷的英軍與中國的新年 (The War in China: The Wounded British Officers and the Chinese New Year) 中國速寫:香港跑馬場 (Sketches in China: Hong Kong Races) 廣州的英國商品貿易 (Sale of English Goods, Canton) 中國速寫:解禁后的廣州街頭 (Sketches in China: Canton after the Ban is Lifted) 中國速寫:廣州的警察、哨兵和苦力 (Sketches in China: Policemen, Sentries, and Coolies in Canton ) 中國速寫:關于廣州的謠言 (Sketches in China: Rumours of Attacks in Canton) 向廣州白云山附近的清軍兵勇們發(fā)起的進攻 (Attack on the Braves Near the White Cloud Mountain, Canton) 英法聯(lián)軍艦隊進攻白河要塞 (The Attack of Peiho Forts by the English and French Fleets) 中國速寫:登陸廣州與商店被焚 (Sketches in China: Landing in Canton and the Burning of a Store) 中英天津條約的簽訂 (Signing the Treaty between England and China at Tien-tsin) 廣州速寫:復仇者的燒殺劫掠 (Sketches in Canton: Return of the Avengers) 廣州速寫:城內的恐慌 (Sketches in Canton: Panic at the Commissariat Stores) 中國報道:傷病員登上廣州號 (China: The Embarkation of Sick and Wounded on Board the Canton) 中國報道:哈里森船長、清軍水師兵船的襲擊 (China: Captain Harrison, Chinese Boat Attack) 中國速寫:女水果販子與鴉片鬼 (Sketches in China: Chinese Fruit Girl and Opium Smokers) 一位西藏的黃教喇嘛 (A Lama of Tibet, of the Dalai Sect) 中國速寫:廣州海幢寺住持授職儀式 (Skethes in China: The Consecration of a Buddhist Abbot at the Temple of Honan) 鴉片鬼的墮落歷程 (Opium-Smoking in China, from Drawing by a Native Artist) 本報特約畫家和記者的中國速寫 (Sketches in China by Our Special Artist and Correspondent) 1859 廣州速寫:一位中醫(yī)、伍浩官的花園 (Sketches in Canton: A Chinese Doctor, Howqua Garden, Near Canton) 中國速寫:婦女發(fā)型、洗衣方式 (Sketches in China: Hair Style Like a Teapot, Washing Linen) 中國速寫:翻山越嶺和藝人表演 (Sketches in China: A Mountain Pass, Entertainment in the Village of Lin-Cong) 中國速寫:在中國旅行中途歇息 (Sketches from China: Traveling in Chinathe Midday Halt) 中國畫家 (Chinese Artists) 1859年的中國人禮儀風俗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Chinese in 1859) 臺灣漢族人的禮儀風俗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Chinese in Formosa) 臺灣的漢族人禮儀風俗 (Chinese Manners and Customs in Formosa) 1860 對原香港副總督凱恩中校的表彰 (Chinese Mirror Presented to Lieut.-Colonel Caine, Late Lieutenant-Governor of Hong-Kong) 英國艦隊在中國 (The English Fleet in China, off Kintang) 中國報道:英法聯(lián)軍即將北上 (China: The Combined Fleet in China is Getting Under Way for the North) 中國報道:克蘭忒爵士及其參謀部成員 (China: Sir Hope Grant and the Staff of the British Expedition in China) 中國報道:英國軍隊在大連灣 (China: The British Forces in Talien-Wan) 中國的咸豐皇帝 (Hsian Fou, Emperor of China) 關于中國戰(zhàn)爭的插圖說明 (Illustrations of the War in China) 有關在華戰(zhàn)爭的插圖:英法聯(lián)軍的登陸、北塘的旁遮普街 (Illustrations of the War in China: The Landing of the Allied Forces, Punjaub Street at Pehtang) 英法聯(lián)軍攻占大沽要塞 (The Storming and Capture of Peiho Forts) 在廣州取得的勝利 (The Victory of Canton) 在中國的戰(zhàn)爭:在北京的城墻下 (War in China: Under the Wall of Pekin) 費恩與普羅賓騎兵師 (Fanes and Probyns Horse Service in China) 皇家龍騎兵禁衛(wèi)軍跟八旗兵在北京附近的遭遇戰(zhàn) (The Kings Dragoons Guards Closing with Tartary Cavalry in the Engagement Near Pekin) 1861 英中和約 (The Peace with China) 羅亨利先生 (Mr. Henry Brougham Loch) 中國的家庭生活 (Domestic Life in China) 中國的春節(jié) (The China New Year) 北京城內的見聞 (Inside Peking) 中國人支付賠款 (Payment by the Chinese of the Indemnity Money) 北京的古玩街 (Curiosity Street, Pekin) 北京速寫 (Sketches from Pekin) 北京俄國傳教使團的教堂 (The Russian Mission Church in Pekin) 中國火炮 (Chinese Guns) 額爾金勛爵從中國回到倫敦 (Return of Lord Elgin from China) 中國戰(zhàn)爭賠款的銀兩過秤 (Weighing the Indemnity Money) 戰(zhàn)爭賠款抵達天津 (Arrival at Tien-tsin of Indemnity Money) 中國皇帝的夏宮 (The Emperor of Chinas Summer Palace) 北京的皇城 (The Imperial City, Pekin) 中國火炮 (Chinese Guns) 來自巴黎一年兩次美術展的圖畫 (Paintings from the Biannual Exhibition in Paris) 1862 中國喜鵲 (The Chinese Magpie) 中國長城的一個局部 (Part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1863 關于中國內戰(zhàn)的插圖說明清軍攻打奉化 (Illustrations of the Civil War in China: Imperialist Expedition to Fungwha) 上海速寫:城隍廟茶館、常勝軍 (Sketches in Shanghai: Teahouse, Chinese Soldiers with Foreign Officer) 1864 中國商人在俄國中部下諾夫哥羅德市的年度商品交易會上 (Chinese Merchant at the Great Annual Fair in Nijni Novgorod, Central Russia) 中國的太平軍叛亂 (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China) 北京英國公使館的警衛(wèi) (The Guards at the British Embassy in Pekin) 阿禮國出任駐日大使后回到日本 (Rutherford Alcock Returned to Japan after being Made a Minister) 阿禮國爵士 (Sir Rutherford Alcock) 中國的太平天國戰(zhàn)爭 (The Taeping War in China) 中國的風景 (Views in China) 1865 南京明陵 (Tombs of the Emperors of the Ming Dynasty at Nankin, China) 中國巨人 (The Chinese Giant) 討伐中國的海盜船 (Expedition against Chinas Piratical Junks) 1866 精靈王號輪船 (The Steam-ship Erl King) 中國外交特使團 (Chinas Diplomatic Mission) 跟中國海盜的遭遇戰(zhàn) (An Encounter with Chinese Pirates) 1867 英中貿易商船 (The New Steam-ship for the China Trade) 北京的賽馬場 (The European Racecourse at Pekin) 1868 上海的中式婚禮 (A Chinese Wedding at Shanghai) 在倫敦的中國外交使團 (The Chinese Embassy in London) 1869 香港快艇賽 (Hong Kong Regatta) 中國景泰藍工藝品 (Chinese Vase) 1870 艾爾弗雷德親王在香港 (Prince Alfred in Hong-kong) 南肯辛頓博物館借展的扇子 (Fans in the Loan Exhibition in the South Kensington Museum) 揚子江的風景 (Scenery of Yang-tze-kiang) 中國的流動剃頭匠 (Chinese Itinerant Barbers) 1872 北京的公主府 (Entrance to the Bride Princess Palace in Pekin) 中國皇帝的婚禮 (The Imperial Wedding) 1873 中國的皇室婚禮與普通婚禮 (The Chinese Imperial Wedding and a Chinese Marriage Procession) 中國皇帝的婚禮:半夜里的神秘儀式 (The Procession of the Imperial Wedding: The Mystical Rites at Midnight) 本報關于中國的插圖 (Our Illustrations of China) 中國速寫:長城、十三陵 (Sketches in China: The Great Wall and the Imperial Tombs) 北京的城墻 (The Wall of Pekin) 中國速寫:北京天壇 (Sketches in China: The Temple of Heaven, Pekin) 北京的一座教會學校 (Boys School, Pekin) 中國速寫:北京貢院 (Sketches in China: Hall of Examination, Pekin) 中國速寫:北京寺廟、英國公使館 (Sketches in China: A Buddhist Temple and the English Legation in Pekin) 中國速寫:國子監(jiān)、孔廟、京報、木偶劇 (Sketches in China: Hall of Classics, Temple of Confucius, Pekin Gazatte, and the Chinese Punch and Judy) 中國速寫:天津見聞 (Sketches in China: Scene at Tien-tsin) 中國速寫:上海當鋪、北京的八旗兵弓箭手 (Sketches in China: Chinese Pawnshop at Shanghai, and the Archery Practice of the Manchoo Tartar Soldiery at Pekin) 維多利亞公園的中國涼亭 (Chinese Pavilion in Victorian Park) 中國速寫:北京教會女校、漢口喜慶劇院 (Sketches in China: Girls School in Pekin, Gaiety Theatre in Hanckow) 中國速寫:紡紗的農婦 (Sketches in China: A Spinning Woman) 中國速寫:北京街景 (Sketches in China: Street Scene in Pekin) 中國速寫:年輕的同治皇帝 (Sketches in China: The Young Emperor of China, Tung-che Whang-Ti) 覲見中國皇帝 (Reception of the Foreign Ministers and Consuls by the Emperor of China at Pekin) 香港新建的英國皇家海軍醫(yī)院 (New Royal Naval Hospital, Hong-Kong) 中國速寫:上海的舢板 (Sketches in China: A Sampan at Shanghai) 在中國做圣誕節(jié)葡萄干布丁 (Making a Christmas Pudding in China)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