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理論為依據(jù)和指導,借鑒國內外對于福祉的評價研究,充分考慮本國文化背景和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綜合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生活質量提升意義為取向,界定“福祉”為民眾共享社會資源、不斷追求生活質量提升的狀態(tài);從居民個體的視角出發(fā),對我國福祉指標體系進行構建,為量化居民在不同生活領域中對于社會資源的實際享有程度以及由此產生的認知體驗構建一套居民主、客觀福祉評估工具。其中,客觀福祉旨在量化居民在各生活領域中對社會資源的實際享有,主觀福祉主要量化城鄉(xiāng)居民對社會資源的實際享有的主觀評價與體驗。
以山東省城鄉(xiāng)居民為例,在檢驗指標體系可靠性與有效性的同時,通過各領域的客觀福祉“變異”有效預測及解釋各主觀福祉的“變異”,量化主、客觀福祉問關系,同時圍繞不同人群的主、客觀福祉指標特點,為提升不同生活領域居民的資源享有,促進主、客觀福祉相互協(xié)調發(fā)展,為探索福祉提升機制提供實證依據(jù)。本書從民眾感知獲得的視角回顧“十三五”時期不同領域民生福祉所取得的成效,在充分梳理和分析現(xiàn)存問題的基礎上對“十四五”時期民生建設進行展望。
邢占軍,男,1968年出生,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生活質量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基地主任,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靠前幸福指數(shù)研究組成員,《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編委。主要從事生活質量與公共政策、人力資源評價、社會調查與測量、社會心理與領導心理研究。近年來在《社會學研究》《心理科學》《社會》等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7賒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收錄或轉摘。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今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研究”等重量、省部級課題10余項。出版《測量幸福:主觀幸福感測量研究》等學術專著3部。成果獲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很好成果一等獎。近年來多次為各級各類領導干部主講《領導干部心理健康與調適》講座。
章 導論
節(jié) 問題提出與綜述
一、問題提出
二、福祉研究綜述
第二節(jié) 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義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
一、內容分析法
二、問卷調查法
三、訪談法
第四節(jié) 研究創(chuàng)新與局限
一、研究創(chuàng)新
二、研究局限
第二章 居民主—客觀福祉指標體系構建
節(jié) 指標體系的理論構建
一、理論依據(jù)
二、構建指標體系的理論原則
三、概念界定與理論框架
第二節(jié) 基于質性訪談的探索性構建
一、典型個案訪談
二、文本分析
第三節(jié) 基于抽樣調查的實證分析
一、抽樣調查
二、指標修訂
第三章 居民福祉指標體系應用
節(jié) 測量學特性檢驗:福祉指標體系結構
一、指標鑒別力與內在一致性信度檢驗
二、構想效度檢驗:各領域福祉重要解釋指標與解讀
第二節(jié) 不同人口學特征居民的主、客觀福祉
一、福祉指標在人口學特征上的分布與顯著差異
二、不同人口學特征的居民的主、客觀福祉關系
第三節(jié) 居民福祉指標體系在政策優(yōu)化中的應用
一、聚焦重點群體,促進福祉全面享有
二、分析影響因素,探索福祉提升機制
附錄
附錄1 調查問卷(部分舉例)
附錄2 指標體系實證構建中的變量說明
附錄3 指標體系正式應用中的變量說明
附錄4 指標體系正式應用中的多階分層抽樣過程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