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生活著很多聰明人,他們并非是小聰明,也并非是偽聰明,他們反應敏捷,思維活躍,邏輯清晰,卻總能做出一些看起來并不聰明的事,比如相信謠言,比如輕信偽科學,甚至會做出一些看似很愚蠢的事情,以至于我們懷疑他們到底是不是真的聰明人。
其實,這些聰明人犯的錯誤,并不能簡單地用“他們并非是真的聰明所以才犯錯”來解釋,因為這涉及到了群體思維、從眾效應、權(quán)力服從以及社會影響等多種外界作用力的干預,換句話說,是這些聰明人更容易掉進認知陷阱中。
事實上,我們對“聰明”一詞存在著三種誤區(qū)。
第一個誤區(qū),我們往往認為聰明就代表著智力的絕對高值,但其實“智力”包含著“適應性決策”這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難直接測量這個指數(shù),因為它和我們一般認為的理性思辨、邏輯縝密并沒有直接關聯(lián),是一個較為冷僻的存在,這就讓我們?nèi)菀缀鲆暵斆魅嗽谶@方面的真正能力。
第二個誤區(qū),我們往往認為聰明就代表著情商也不會很低,可智商和情商是兩個不同的指數(shù),雖然人的情商可以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養(yǎng)成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在一些關鍵組成上如情緒識別、社會交往等方面,個體之間會存在著巨大差異,這也就直接導致了聰明人會在某個時候因為情商降低智商,做出愚蠢的行為。
第三個誤區(qū),我們往往認為聰明人都是擅長分析的,然而在智商測驗中并不能直接檢測出“擅長分析”這個項目,它同樣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指數(shù),所以很多聰明人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是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只能通過特定情境、特定事件中的反應去判斷,于是就產(chǎn)生了聰明人突然犯傻的特殊現(xiàn)象。
認知能力是指導我們?nèi)绾喂ぷ骱蜕畹闹匾寄,但你被“聰明人做蠢事”這種現(xiàn)象震驚到的時候,恰恰說明你沒有真正理解認知能力是如何在我們大腦中運轉(zhuǎn)的,它需要的不僅是高智商作為“運行”基礎,也不能單靠社會經(jīng)驗來提升,而是對一個人綜合思維能力和情商的全面檢測。
本書通過介紹一些經(jīng)典的心理學實驗去闡述四十多個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涉及到了心理學、社會學以及人際交往常識等多方面的知識,形象直觀地幫助大家了解聰明人是如何辦傻事的,目的是引導和提醒人們不要重蹈覆轍,因為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絕對意義上的“蠢人”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聰明人會犯的錯,大多數(shù)人也有可能中招,這也是本書撰寫的主要目的:告誡人們不要被認知謬誤影響了判斷。
當你閱讀完本書之后,會意識到那些看似愚蠢的行為,其實背后也是由另一種邏輯在推動的,這也是人類為什么在思維能力不斷提升的今天仍然會犯錯的根本原因。找到并分析犯錯的根源,才能避免我們成為別人眼中的笑話。
前言
在我們身邊,生活著很多聰明人,他們并非是小聰明,也并非是偽聰明,他們反應敏捷,思維活躍,邏輯清晰,卻總能做出一些看起來并不聰明的事,比如相信謠言,比如輕信偽科學,甚至會做出一些看似很愚蠢的事情,以至于我們懷疑他們到底是不是真的聰明人。
其實,這些聰明人犯的錯誤,并不能簡單地用“他們并非是真的聰明所以才犯錯”來解釋,因為這涉及到了群體思維、從眾效應、權(quán)力服從以及社會影響等多種外界作用力的干預,換句話說,是這些聰明人更容易掉進認知陷阱中。
事實上,我們對“聰明”一詞存在著三種誤區(qū)。
第一個誤區(qū),我們往往認為聰明就代表著智力的絕對高值,但其實“智力”包含著“適應性決策”這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難直接測量這個指數(shù),因為它和我們一般認為的理性思辨、邏輯縝密并沒有直接關聯(lián),是一個較為冷僻的存在,這就讓我們?nèi)菀缀鲆暵斆魅嗽谶@方面的真正能力。
第二個誤區(qū),我們往往認為聰明就代表著情商也不會很低,可智商和情商是兩個不同的指數(shù),雖然人的情商可以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養(yǎng)成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在一些關鍵組成上如情緒識別、社會交往等方面,個體之間會存在著巨大差異,這也就直接導致了聰明人會在某個時候因為情商降低智商,做出愚蠢的行為。
第三個誤區(qū),我們往往認為聰明人都是擅長分析的,然而在智商測驗中并不能直接檢測出“擅長分析”這個項目,它同樣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指數(shù),所以很多聰明人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是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只能通過特定情境、特定事件中的反應去判斷,于是就產(chǎn)生了聰明人突然犯傻的特殊現(xiàn)象。
認知能力是指導我們?nèi)绾喂ぷ骱蜕畹闹匾寄埽惚弧奥斆魅俗龃朗隆边@種現(xiàn)象震驚到的時候,恰恰說明你沒有真正理解認知能力是如何在我們大腦中運轉(zhuǎn)的,它需要的不僅是高智商作為“運行”基礎,也不能單靠社會經(jīng)驗來提升,而是對一個人綜合思維能力和情商的全面檢測。
本書通過介紹一些經(jīng)典的心理學實驗去闡述四十多個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涉及到了心理學、社會學以及人際交往常識等多方面的知識,形象直觀地幫助大家了解聰明人是如何辦傻事的,目的是引導和提醒人們不要重蹈覆轍,因為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絕對意義上的“蠢人”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聰明人會犯的錯,大多數(shù)人也有可能中招,這也是本書撰寫的主要目的:告誡人們不要被認知謬誤影響了判斷。
當你閱讀完本書之后,會意識到那些看似愚蠢的行為,其實背后也是由另一種邏輯在推動的,這也是人類為什么在思維能力不斷提升的今天仍然會犯錯的根本原因。找到并分析犯錯的根源,才能避免我們成為別人眼中的笑話。
第一章 你以為的就是真的嗎?
1.剃刀定律:你以為是你幫了大忙,其實是害人不淺 / 002
2.心理投射:你以為所有人和你一樣不愛吃五仁月餅?
那月餅賣給誰了? / 007
3.結(jié)果偏誤:你以為是靠自己成功?其實有人幫了你 / 012
4.透明度錯覺:你以為有人注意你,其實根本沒人看你 / 017
5.控制錯覺:你以為比二哈聰明?是二哈讓著你吧! / 022
6.歸因謬誤:鬧鐘沒響害你遲到?其實是懶癌發(fā)作 / 027
第二章 你以為自信就夠了?
1.新手光環(huán):上班第一天好害怕,老板會兇我嗎? / 034
2.自我期望過高:辦健身卡能多運動?錯,你會更宅 / 039
3.認知ABC:對面樓的美女擦玻璃,你卻以為在跟你打招呼? / 044
4.虛假同感偏差:美顏+濾鏡,你就真以為自己是小仙女? / 049
5.滑坡謬誤:今天修好了自行車,明年就可以修火箭? / 053
6.德克薩斯神槍手:想做就會成功,沒成功只是想了一下而已 / 057
第三章 你以為你的邏輯沒問題?
1.烏鴉悖論:為何“隔壁老王”總背鍋?住得近找茬很難? / 062
2.機會成本:可別亂用“試錯”,無傘跳傘運動了解一下 / 065
3.虛假兩難:你媽和你媳婦掉水里,你個旱鴨子怕什么? / 069
4.損失規(guī)避:丟一百又撿一百,怎么感覺還是虧大了? / 075
5.輕率概括:蕭敬騰是雨神? / 080
6.幸存者偏差:翹課一次就分享經(jīng)驗,你以為老師天天心情好? / 084
第四章 你以為自己活得很瀟灑?
1.從眾心理:別人買了香奈兒,就把百雀羚當土味? / 090
2.不相干謬誤:咱班同學都結(jié)婚了,你竟然單身拖后腿? / 095
3.定勢思維:告訴你那是個坑,你非跳進去演個看圖說話 / 100
4.棘輪效應:吃了雪花牛肉,就想喝82年的紅酒 / 105
5.互惠偏誤:都給你點贊了,借我點錢不行? / 109
6.邊際效用:你說吃素養(yǎng)生,那鍋紅燒肉進誰肚了? / 113
第五章 你以為情商都是本能反應?
1.非黑即白:不快樂就痛苦?那你每天非哭即笑嗎? / 120
2.沉沒成本:你以為在癡心挽回,其實是分手前花錢太費 / 125
3.破窗效應:本來就“人艱不拆”,你這破罐子卻摔得更響了 / 130
4.亂賦因果:寫字不好看,年終獎就比別人少一半? / 135
5.野馬效應:為了追殺咬你的蚊子,你就拿錘子拆家? / 140
6.啤酒效應:高情商不用邏輯?“清明節(jié)快樂”是誰說的? / 145
第六章 你以為通訊錄有幾千人,人緣就很好?
1.刺猬效應:走太近就是關系鐵?留神你牙縫里的韭菜 / 152
2.仰八腳效應:完美人設很棒?那美女為何跟丑妹站一起? / 157
3.外部效應:坐過去安慰人,可人家先聞到的是汗味 / 162
4.摘櫻桃謬語:搶著打包,你知道有多少眼睛瞪著你? / 167
5.刻板效應:處女座都是強迫癥?那早產(chǎn)就能逆天改命了? / 172
6.信心指數(shù):“千面女王”很酷?我們村管這叫喜怒無常 / 179
第七章 你以為有成功的潛質(zhì)就能走向人生巔峰?
1.誘因設計:工作沒動力?馴狗熊也得給獎勵吧? / 184
2.贏者詛咒:有人創(chuàng)業(yè)賠錢了,所以打工最幸福? / 188
3.節(jié)約悖論:中午少吃一頓飯,明天掛個專家號 / 193
4.跨欄定律:沒挑戰(zhàn)能成長? / 198
5.詹森效應:心理素質(zhì)不重要?忘帶準考證怎么說? / 202
6.約拿情結(jié):你真的渴望成功?那比賽前哆嗦什么? /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