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書家的“異域風情”、和風書法美學
中日兩國書法家在美學取向、用筆、意趣、宗尚上不同,日本書法家有意無意之間與中國傳統(tǒng)保持距離,和風書法美學呈現(xiàn)出來的“異域風情”是值得思考的,也許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者會有所啟迪。
◎二玄社授權、西川寧主編
西川寧
日本近代書法的先行者有三位:西川春洞、日下部鳴鶴、中林梧竹(不收學生,沒有傳承的人),以前二者的門派為基礎奠定了日本的書法體系。西川寧是西川春洞之子,自幼濡染書法,學習書學,是日本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和書法史家,為“昭和三筆”之一,被稱為“不世出的書法巨人”。
二玄社
二玄社是日本著名的專業(yè)性書畫出版社,該社出版的書法、繪畫臨摹范本和工具書質量精良,深受專業(yè)人士的喜愛。
◎強大的書法家陣容
西川寧擔任主編,全面布局整套書的內容,幾乎把日本書法圈重要人物一網全收:松本芳翠、松井如流、小坂奇石、西川寧、手島右卿、金子鷗亭、青山杉雨、村上三島、赤羽云庭、井垣北城、梅舒適、小林斗盦、今井凌雪、安藤搨石、炭山南木、殿村藍田、木村知石、廣津云仙等。
◎翻譯質量高
翻譯*佳,不僅把原文意思表達得清楚明白,句子流暢,而且把作者的彬彬有禮、謙卑隨和一并帶出來,給人以現(xiàn)場聽講的感覺。
◎收錄了中日兩國古代和現(xiàn)代眾多名作
叢書收錄了中國、日本兩國古今一流書法家的作品,儼然一部厚實的書法史。
中國的書法作品:鐘繇、王羲之、智永、歐陽詢、褚遂良、孫過庭、顏真卿、懷素、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王鐸、鄧石如、包世臣、何紹基、徐三庚、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
日本的書法作品:小野道風、池大雅、良寬、貫名菘翁、河井荃廬、山田正平、中村蘭臺、中村梧竹、巖谷一六、日下部鳴鶴、西川春洞、比田井天來、豐道春海等。
◎書中的理論和實操達到了高度融合
各位大書法家的謙卑隨和、大膽坦誠、彬彬有禮躍然紙上,講解深入淺出、淺顯易懂。
不同于一般字帖,不同于書法理論教程,也不同于個人書法經驗的闡述,而是薈萃日本一流書法家的智慧,并匯集歷代書法家的智慧,從握筆法講起,至基礎心得、臨摹研究、創(chuàng)作構思,最后對現(xiàn)代書壇負有盛名的書法家的作品進行鑒賞,讓讀者多角度地學習書法,并能自由發(fā)揮。
◎版面大方得體、紙張質量上乘、印刷精美
版面大方得體:16開大開本,成書尺寸為214×285,內頁雙欄設計,*大限度呈現(xiàn)圖片。
紙張質量上乘,印刷精美:紙張采用110克舒適雅印NPI啞粉,能*大限度還原作品原貌。
關于書法
我并沒有認真研究過書法,就連小說、詩歌、繪畫,也不曾做過學者式的探究,至今一直是想寫就寫、隨心所欲。
不過,如果有人問我是不是無師自通,我會回答,雖然我在無形當中也從別人那里學到了不少知識,但是并沒有專門受到誰的指點。
因此,這篇關于書法的文章也是受人所托而寫,并非因為我有學識。我想盡可能地把自己的感受如實地寫下來。
我喜歡上書法還沒多少日子。雖然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畫畫,但是喜歡上書法時已是年過半百了。
時不時受人委托,我就厚著臉皮寫幾個字,這并非我對自己的字有自信。人活于世上,如果羞羞答答、謙虛客套,難免束手束腳。我覺得只要受人委托之時能夠竭盡全力,至于后來如何就隨它去吧。能做到的只不過是對委托人負責,不能辜負他的信任罷了。所以,我對自己的書法沒有信心,也不曾想過要成為書法家。雖然我寫的字當中有一些字并不難看,但是大多數字是無論橫看豎看,都不盡如人意。不過,木已成舟,就算無地自容也無濟于事,于是我干脆就淡然處之了。
對于自己的書法,我就是這個態(tài)度,那么對于別人的書法,我第一討厭俗不可耐的文字。故作姿態(tài)的書法我也不喜歡。那么,俗氣的書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那些外強中干的東西,就算是書寫者本人沒有意識到
這一點,但是給人的感覺就是虛有其表,這樣的書法讓我感到俗不可耐。
我第二討厭的是松散無神的字。張牙舞爪的字讓人覺得俗氣,松散無神的字則讓人干著急。
總之,我對于喜歡的書法如癡如醉,而對于討厭的書法則不屑一顧。
在我喜歡的書法當中,既有完全符合我的胃口,讓我一見傾心的,也有不太符合我的胃口,但是也能讓我欽佩的—至少讓我驚嘆,為何能寫得如此完美,讓我怦然心動。要想真的看懂這些字,我覺得還是功力不夠。有些字讓我嘆為觀止,但是卻欣賞不了,對其精妙之處能否理解十之五六,尚且沒有自信。
相反地,當欣賞到那些符合自己趣味的書法時,就覺得這些書法韻味十足,讓人心動不已、嘆為觀止,而我自己的書法則相形見絀。這種韻味把書者的神韻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突顯了書者精神的深厚和高邁。
若干年前,我曾買過鄭道昭的拓本,在拿回來賞玩的過程中,完全被它迷住了。
鄭道昭的書法用楷書寫就,貌似我也能夠寫出。草書當中的極品我寫不出來,我驚嘆于草書的恣意、奔放和趣味,但是也有吃不準的地方。而鄭道昭的書法是司空見慣的文字,其風格呼之欲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不可思議的感覺讓我在欣賞的過程中深陷其中、心醉不已。隨后一段時間沒怎么欣賞,不再像昔日那樣癡迷。但是一直很好奇,為何他字里行間的風韻如此地力透紙背,引起了我的共鳴。其書法結體磅礴、點畫舒展,令人驚嘆。我非常好奇,究竟怎樣的生活才能誕生出這種心境呢?我覺得他應該過著一種今人無法想象的悠閑舒適的生活。
我也很欣賞一休的書法,曾經咬牙買過他的一幅字畫。
在買這幅字畫的時候,谷川先生再三勸我想好了再買,但是我太喜歡這幅字畫了,沒聽他的勸告。關于這幅字畫,后來有的人覺得很好,有的人覺得不敢茍同。但是因為我喜歡,實在沒辦法。有的人認為上面的詩沒意思,不過我卻很喜歡這首詩,這樣一來,究竟誰對誰錯,我也搞不清楚。不過,我很喜歡這首詩,對我來說這是最切實的感受。
這首詩歌當中有一個地方我讀不懂。我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但是沒有自信,所以無法向別人推銷它的好處。詩歌前半部分描寫的是一個萬分肅殺的景色:嚴寒之時,詩人置身水邊,越發(fā)寒意襲人,四周景色蒼茫幽僻,岸邊行人消失無蹤,空中靈鳥絕跡不歸。然后詩歌收尾部分筆鋒一轉,描寫了梅花雖老,月上枝頭,疏影黃昏,最是迷人的景色。本來寫幾句詩歌就可以闡明其中要義,因為懶得去找掛軸,就把大概意思寫了下來。總而言之,這是詩人八十四歲高齡之時所寫的東西,抒發(fā)了一位寂寞老者的人生境遇。詩人一邊暗示自己的友人早已駕鶴西游,然后筆鋒一轉,詩人又傾吐了遲暮之年,自己淡然澄澈的內心感受。對于這一點,我深以為然。
一休的書法也是筆隨心走,有粗有細,用筆大膽,一字一句,雜亂而有章。這一點讓我很欽佩。一休大概就是這樣的人吧,千變萬化卻又和諧統(tǒng)一,我自己暗自欽佩,自忖沒有見過這樣的書法家。
最近我又喜歡上了良寬和慈云的書法。良寬的書法灑脫淡泊、精美超然,慈云的書法剛勁有力、無拘無束。感覺我的評論如此蒼白無力。
我也很喜歡白隱禪師書法當中的力道。和尚的書法就是不同凡響,特別是宋代和尚的書法,真是驚為天人。
果真出家人的心境就是豁達大度、靜如止水。
對我來說,從一個人的書法中能夠顯露無遺地感知所書之人的心境,我最佩服那些能讓人感受到書寫者心境的書法。
不知道世上還有沒有我這樣的人。
雖然我不知道以這樣的角度來看書法是否合適,但我是把書法當成我的精神食糧和愛好來看待的。
因此對我來說,寫書法的人最重要的是心境。如果沒有這份心境,不論寫何種書體,我想都是形異質同。正如不論以何種姿態(tài)走路,甲終歸是甲,而不是乙。我認為這就好像人只有在高興的狀態(tài)下,通過學習,才能寫出愉快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