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網絡輿情理論與網絡輿情實戰(zhàn)于一體,構建出了完善的網絡輿情知識體系。全書共12章,具體內容包括網絡輿情概述、網絡輿情傳播規(guī)律、網絡輿情監(jiān)測、網絡輿情搜集與研判、網絡輿情編報、網絡輿情處置、網絡輿情回應、網絡輿情管理體系、大數(shù)據(jù)與網絡輿情、人工智能與網絡輿情、政務新媒體與網絡輿情、網絡輿情與社會治理等。全書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案例分析,理論聯(lián)系實際,方便讀者學習。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網絡與新媒體、新聞學、傳播學等專業(yè)的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供輿情分析領域的研究人員學習使用,還可作為政府、企事業(yè)單位等宣傳、輿情管理部門的培訓用書。
1.內容系統(tǒng)。本書系統(tǒng)地從理論到實踐,逐層深入,清晰地介紹了網絡輿情的相關知識和技巧。
2.應用性強。本書列出了大量生活中遇到的網絡輿情真實案例,以加深讀者對網絡輿情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提高讀者的網絡輿情應變能力。
3.配套資源豐富。本書不僅以二維碼形式嵌入微課視頻,供讀者掃描觀看相關知識點的講解,還提供配套的教學資源,如PPT、參考答案、教學大綱等資源。
李明德,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院長兼黨總支書記、二級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主編。曾先后主持國家、部省級課題10余項,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專著8部。專著《仿像與超越——傳媒對文學的雙重影響》、論文《大眾傳播的導向責任》等多部著作及論文獲得國家、省級獎勵。其主編雜志獲得“全國高校優(yōu)秀科技期刊一等獎”、“陜西省科技期刊一等獎”等多項殊榮,本人也獲得“全國優(yōu)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陜西省重點領域頂尖人才”等多項榮譽
第 1章 網絡輿情概述 1
1.1 網絡輿情概述 2
1.1.1 網絡輿情的定義與特點 2
1.1.2 網絡輿情的類型 5
1.2 網絡輿情的構成要素 7
1.2.1 網絡輿情的主體 7
1.2.2 網絡輿情的客體 8
1.2.3 網絡輿情的載體 8
1.2.4 網絡輿情的本體 10
1.3 網絡輿情的知識體系 10
1.3.1 網絡輿情的傳播規(guī)律 11
1.3.2 網絡輿情監(jiān)測、搜集與研判 12
1.3.3 網絡輿情編報、處置與回應 14
1.3.4 網絡輿情管理體系 15
1.3.5 網絡輿情前沿議題 16
思考與練習 17
案例分析 18
第 2章 網絡輿情傳播規(guī)律 19
2.1 網絡輿情的生命周期 20
2.1.1 生命周期理論 20
2.1.2 網絡輿情發(fā)展的周期律 21
2.2 網絡輿情的發(fā)生 21
2.2.1 網絡輿情發(fā)生的作用要素 22
2.2.2 網絡輿情發(fā)生的方式與載體 23
2.2.3 網絡輿情發(fā)生的形態(tài)與特點 25
2.3 網絡輿情的擴散 26
2.3.1 網絡輿情擴散的動力與阻力 26
2.3.2 網絡輿情擴散的規(guī)律性 27
2.4 網絡輿情的變動 28
2.4.1 網絡輿情變動的內因與外因 28
2.4.2 網絡輿情變動的指向與關系 29
2.4.3 網絡輿情變動的反轉現(xiàn)象 30
2.4.4 網絡輿情變動的測量方法 31
2.5 網絡輿情的衰減 32
2.5.1 網絡輿情衰減的表現(xiàn)特征 32
2.5.2 網絡輿情衰減的基本動力 33
思考與練習 34
案例分析 35
第3章 網絡輿情監(jiān)測 37
3.1 網絡輿情監(jiān)測概述 38
3.1.1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定義 38
3.1.2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基本流程 40
3.2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關鍵技術 42
3.2.1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關鍵指標 42
3.2.2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信息采集技術 43
3.2.3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 45
3.2.4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可視化技術 46
3.3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代表性工具 48
3.3.1 新聞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 48
3.3.2 社交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 49
3.3.3 全網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 50
3.4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實施步驟 50
3.4.1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關鍵詞設置 51
3.4.2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覆蓋范圍及抽樣 51
3.4.3 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可視化呈現(xiàn) 51
思考與練習 55
案例分析 55
第4章 網絡輿情搜集與研判 56
4.1 網絡輿情搜集的內容與要求 57
4.1.1 網絡輿情搜集的內容 57
4.1.2 網絡輿情搜集的要求 57
4.2 網絡輿情搜集的范圍與方法 59
4.2.1 網絡輿情搜集的范圍 59
4.2.2 網絡輿情搜集的方法 60
4.3 網絡輿情研判的要求與流程 61
4.3.1 網絡輿情研判的要求 61
4.3.2 網絡輿情研判的流程 63
4.4 網絡輿情研判的要點、方法與類型 64
4.4.1 網絡輿情研判的要點 64
4.4.2 網絡輿情研判的方法與類型 64
4.5 網絡輿情研判的機制與指標體系 68
4.5.1 網絡輿情研判的工作機制 69
4.5.2 網絡輿情研判的指標體系 69
思考與練習 70
案例分析 71
第5章 網絡輿情編報 72
5.1 網絡輿情編報的定義與特點 73
5.2 網絡輿情編報的流程與類型 74
5.2.1 網絡輿情編報的流程 74
5.2.2 網絡輿情編報的類型 76
5.3 網絡輿情編報的基本要求 78
5.3.1 選題要求 78
5.3.2 內容要求 79
5.3.3 語言要求 81
5.3.4 時效性要求 82
5.3.5 網絡輿情編報示例 82
5.4 網絡輿情編報工作評價 87
5.4.1 網絡輿情編報評價的內容 88
5.4.2 網絡輿情編報評價的實施步驟 89
思考與練習 90
案例分析 90
第6章 網絡輿情處置 93
6.1 網絡輿情處置概述 94
6.1.1 網絡輿情處置的定義 94
6.1.2 網絡輿情處置的主體 95
6.2 網絡輿情處置的技巧 97
6.2.1 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結合 97
6.2.2 輿情處置與問題解決相統(tǒng)一 98
6.2.3 法治思維框架下的依法處置 99
6.2.4 互聯(lián)網思維框架下的主動處置 100
6.2.5 統(tǒng)一戰(zhàn)線框架下的多方參與 100
6.3 網絡輿情處置效果評估 101
6.3.1 網絡輿情處置效果評估的核心內容 101
6.3.2 網絡輿情處置效果評估的實施步驟 103
思考與練習 104
案例分析 105
第7章 網絡輿情回應 106
7.1 網絡輿情回應概述 107
7.1.1 網絡輿情回應的定義 107
7.1.2 網絡輿情回應的特點 107
7.2 網絡輿情回應的時機與重點 109
7.2.1 網絡輿情回應的時機 109
7.2.2 網絡輿情回應的重點 110
7.3 網絡輿情回應的流程與工作機制 113
7.3.1 網絡輿情回應的流程 113
7.3.2 網絡輿情回應的工作機制 115
7.4 網絡輿情回應的基本技巧 117
7.4.1 搶占先機,穩(wěn)抓“第 一時間” 117
7.4.2 態(tài)度優(yōu)先,避免沖突 117
7.4.3 設置議程,掌握主動權 119
7.4.4 渠道多元,加強正面對沖 120
7.4.5 借力發(fā)揮,放大和聲效應 122
7.4.6 乘勝追擊,持續(xù)發(fā)力 123
7.5 網絡輿情回應的效果評估 124
7.5.1 網絡輿情回應效果評估的核心內容 124
7.5.2 網絡輿情回應效果評估的實施步驟 126
思考與練習 131
案例分析 131
第8章 網絡輿情管理體系 133
8.1 網絡輿情管理概述 134
8.1.1 網絡輿情管理的定義 134
8.1.2 網絡輿情管理的主體 135
8.2 網絡輿情管理的核心要素 135
8.2.1 網絡輿情管理的工作理念 136
8.2.2 網絡輿情管理的工作內容 139
8.3 網絡輿情管理效果評估 140
8.3.1 網絡輿情管理效果評估的重點 140
8.3.2 網絡輿情管理效果評估的步驟 142
8.4 網絡輿情管理的政策 143
8.4.1 國家層面的網絡輿情政策 144
8.4.2 地方層面的網絡輿情政策 144
8.4.3 企事業(yè)單位的網絡輿情政策 145
思考與練習 145
案例分析 146
第9章 大數(shù)據(jù)與網絡輿情 147
9.1 大數(shù)據(jù)概述 148
9.1.1 大數(shù)據(jù)的定義 148
9.1.2 大數(shù)據(jù)的基本功能 149
9.2 大數(shù)據(jù)與網絡輿情監(jiān)測 151
9.2.1 大數(shù)據(jù)與網絡輿情異常數(shù)據(jù)監(jiān)測 151
9.2.2 大數(shù)據(jù)在網絡輿情監(jiān)測中的工作流程 153
9.2.3 大數(shù)據(jù)在網絡輿情監(jiān)測中的局限性 155
9.3 大數(shù)據(jù)與網絡輿情研判 157
9.3.1 大數(shù)據(jù)在網絡輿情研判中的工作目標 157
9.3.2 大數(shù)據(jù)在網絡輿情研判中的流程創(chuàng)新 159
9.3.3 大數(shù)據(jù)在網絡輿情研判中的局限性 160
思考與練習 163
案例分析 163
第 10章 人工智能與網絡輿情 165
10.1 人工智能概述 166
10.1.1 人工智能的定義 166
10.1.2 人工智能在網絡輿情中的應用 167
10.2 人工智能與網絡輿情監(jiān)測 168
10.2.1 人工智能在網絡輿情監(jiān)測中的流程創(chuàng)新 169
10.2.2 人工智能在網絡輿情監(jiān)測中的局限性 170
10.3 人工智能與網絡輿情研判 171
10.3.1 人工智能在網絡輿情研判中的工作目標 172
10.3.2 人工智能在網絡輿情研判中的流程創(chuàng)新 173
10.3.3 人工智能在網絡輿情研判中的局限性 174
10.4 人工智能與網絡輿情引導 175
10.4.1 人工智能在網絡輿情引導中的工作模式 176
10.4.2 人工智能在網絡輿情引導中的局限性 177
思考與練習 178
案例分析 179
第 11章 政務新媒體與網絡輿情 181
11.1 政務新媒體概述 182
11.1.1 政務新媒體的定義與特點 182
11.1.2 政務新媒體類型 183
11.1.3 我國政務新媒體的發(fā)展歷程 184
11.2 政務新媒體在網絡輿情中的角色 186
11.2.1 政務新媒體的信息發(fā)布角色 187
11.2.2 政務新媒體的互動回應角色 189
11.2.3 政務新媒體的謠言治理角色 191
11.2.4 政務新媒體的意見吸納角色 192
11.3 政務新媒體治理網絡輿情的技巧 193
11.3.1 多部門政務新媒體矩陣聯(lián)動式回應 193
11.3.2 基于政務新媒體平臺的常態(tài)化輿情監(jiān)測 194
11.3.3 基于不同政務新媒體平臺的差異化應對 195
11.3.4 積極推進政務新媒體管理制度體系的建設 198
思考與練習 201
案例分析 201
第 12章 網絡輿情與社會治理 205
12.1 網絡輿情中的謠言治理 206
12.1.1 網絡謠言的定義與特點 206
12.1.2 網絡輿情中的謠言 208
12.1.3 網絡輿情中的謠言的類型與形態(tài) 210
12.1.4 網絡輿情中的謠言的處理 212
12.2 網絡輿情與集體行動 213
12.2.1 集體行動的概念與類型 213
12.2.2 網絡輿情對集體行動的影響 214
12.3 網絡輿情與政府形象 215
12.3.1 政府形象的概念、構成與特征 215
12.3.2 政府形象與網絡輿情治理 217
12.3.3 網絡輿情與政府形象塑造 218
思考與練習 219
案例分析 220
參考文獻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