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的“木易”:彭雨及張垣作家群的 “探母”情結
定 價:32 元
當前圖書已被 6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妥佳寧
- 出版時間:2021/8/1
- ISBN:9787553115009
- 出 版 社:巴蜀書社
- 中圖法分類:I206.6
- 頁碼:138頁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32開
“木易”是傳統(tǒng)戲曲“四郎探母”中主人公楊四郎的化名,F(xiàn)代作家彭雨在其小說中,對“四郎探母”的故事進行了大膽的現(xiàn)代演繹,在古代故事中加入大量現(xiàn)代器物,并讓駙馬木易以現(xiàn)代詩而非戲曲唱詞的形式,來展現(xiàn)內心的獨白。而與彭雨有密切交往的張垣作家群沐華、司空鹿、朝熹等人,也和彭雨一道,生動演繹了“四郎探母”的故事,呈現(xiàn)其內心世界的孤獨。本書以在分析當地文壇環(huán)境的基礎上,以小說《一個俘虜的悲哀》為切入口,展現(xiàn)彭雨創(chuàng)作與作家內心世界的關系;并對彭雨身邊的沐華、司空鹿、朝熹等張垣作家群成員的寫作予以研究,分析其“探母”情結等。無論是對四郎探母故事的重寫,還是彭雨及張垣作家群的寫作,所要討論的,都不只是語言形式與作品主旨及作家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問題,還涉及中國現(xiàn)代文學當中的具體歷史情境等復雜因素。
導論
一、既往的《四郎探母》研究
二、彭雨及張垣文壇環(huán)境研究
三、本書的研究設想
章 張垣作家群的形成
一、曾經作為文化沙漠的塞上
二、對“蒼勁落拓氣概雄健”的期待
三、通俗文學泛濫的文壇環(huán)境
四、在“荒蕪”中的努力
第二章 彭雨作為“木易”的悲哀
一、作者內心世界的別樣展現(xiàn)
二、對同一故事的不同理解與演繹
三、與“木易”處境相似的彭雨
四、“錦瑟喚不回似箭的歸心”
第三章 沐華對文藝的“良心”
一、無力的雜文
二、文藝的“良心”
三、“想寫的寫不出來”
四、“不想寫的卻非寫不可”
五、“時代環(huán)境限制下”的“真實”
第四章 司空鹿的“故國”之思
一、身處“異國”的屈辱體驗
二、錯亂時刻中的國族寓言
三、亞洲內部的“覺醒”
第五章 朝熹的“黍離之悲”
一、失掉的“”
二、荒誕的“黍離之悲”
三、回憶中的“ 后一課”
第六章 張垣的鄉(xiāng)土文學
一、虛假的草原想象
二、對“山藥豆子”文學蔑稱的反抗
三、鄉(xiāng)土文學中的“鄉(xiāng)”與“土”
結語 “探母”情結
參考文獻
附錄
表1 張垣重要文學報刊簡表
表2 張垣作家群在日本及其他淪陷區(qū)發(fā)表作品簡表
表3 《蒙疆文學》各期目錄
彭雨論
關于沐華
評《蠢流》——蕭沉作·載本刊三卷四期
看云草(十五)——懷曹清
附 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