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王朝一統(tǒng)寰宇、睥睨天下的氣象,到了春秋時期,已衰頹難見了。所可見的,是王臣們的異心,是王土的裂痕。一個個人物,就在這裂隙之中行列而來:魯隱公的溫吞與猶疑,息夫人的智慧與隱忍,晉國謀士士蒍(士會的祖父)的謀算與洞見,周襄王的短視與輕率……
這是諸侯競相崛起、爭霸中原的張狂歲月,王侯將相、美人奇士,金戈鐵馬的春秋時代有一種別樣的繁盛。
以諸侯爭霸的時間線為軸,歷史事件依次推進、相互勾連,脈絡得以清晰,人物面貌得以浮現(xiàn)。
人的軌跡、事的首尾,被割裂、分散在數(shù)年、數(shù)十年、數(shù)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時空中,所呈現(xiàn)的跳躍性、碎片感,難免會造成一定的閱讀難度。使各歸其位,并在其飄搖之狀中描摹、拼接,正是本書試圖去做的。
前 言
春秋是一個時代!洞呵铩窞槿寮椅褰(jīng)之一。
了解春秋,當讀《春秋》。只是其文字過于簡單質樸,所以需要借助詮釋之作方能了解。注經(jīng)之作我們稱其為傳,春秋三傳即為《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其中,《左傳》重在講述歷史事實,有別于其他兩傳的重在闡釋義理,因而有更高的史學價值與文學價值。
自古以來,對《春秋左氏傳》感興趣的不乏其人,而為人所知的,當屬關羽。其雕塑或畫像,常可見他手持竹簡的模樣,這竹簡便是《春秋左氏傳》。曾為《左傳》做注的杜預,亦甚愛《左傳》,甚至自稱有《左傳》癖。他所著的《春秋左氏經(jīng)傳集解》一書,分經(jīng)之年,與傳之年相附,使原來分別成書的《春秋》和《左傳》合而為一,影響甚大……
夫《春秋》者, 系日月而為次, 列時歲以相續(xù),《左傳》與之相配,采用了編年體的形式,按照魯國十二位國君的順序,對春秋這個時代進行了記錄。這一編纂形式,為后世史書的編纂樹立了典范。只是,當一個人物的軌跡或一個歷史事件的首尾被割裂、分散在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的時空中,所呈現(xiàn)的跳躍性、碎片感,難免會造成一定的閱讀難度。讓枝葉各歸其位,并在其搖搖之狀中追尋、描摹風之蹤跡,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這正是本書試圖去做的。
春秋這一時代,時間跨度較長,本書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前722)至魯襄公三年(前570)的歷史,以諸侯爭霸的時間線為軸,歷史事件依次推進、相互勾連,脈絡得以清晰,人物面貌得以浮現(xiàn)。所涉及地理、文化、軍事等諸問題,也據(jù)此展開。
開篇講述魯隱公之死,從中可窺見春秋時權力紛爭之一隅。這紛爭涉及三個維度:各諸侯國內(nèi)部的權力爭奪,諸侯國之間的爭斗,以及諸侯國與周王室之間的博弈。誰獲得了勝利,誰就能夠主宰自己與國家的命運,乃至這個時代的天下大勢。
這是諸侯競相崛起、爭霸中原的張狂歲月,也是周王室東遷后衰微之勢日顯的落魄期。
爭霸是大勢,不獨齊楚秦晉等大國意圖問鼎,鄭宋等實力較遜者也不乏此心;各諸侯國內(nèi)部,也幾乎沒有不經(jīng)歷內(nèi)亂的,在解決內(nèi)亂的同時,還要應付其他諸侯國的介入;而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則不僅要面對王畿內(nèi)亂,還要面對來自戎狄的侵犯和諸侯國的挑釁,王權威勢一降再降。
爭霸的先聲,是鄭國的莊公小霸,起勢奇崛卻因內(nèi)亂而致霸業(yè)夭折。諸侯公認的任霸主是齊桓公,他于內(nèi)亂中勝出,而后方得以施展拳腳。繼他之后,晉文公因驪姬之亂而流亡在外十九載,歸國后城濮一戰(zhàn)定下晉國霸業(yè)。秦國與晉國世代聯(lián)姻,秦穆公早有稱霸之心,只是在晉文公時被壓制,晉文公死后又折戟崤山,敗于晉襄公,后不得不黯然引兵西向,霸業(yè)成空。位于南方的楚國,一直覬覦中原,終于在楚莊王時得以與晉國平分天下。晉楚爭霸的尾聲,則是吳國的崛起。
人物的命運與歷史事件交錯發(fā)展,為了呈現(xiàn)完整的歷史事件,年代跨度較大、經(jīng)歷較為復雜的人物,本書會分散在幾個篇章中加以呈現(xiàn)。如春秋任霸主齊桓公,其霸業(yè)成就在《懿公好鶴》中有所涉及,但霸業(yè)的開拓主要放在《慶父之難》,從魯國內(nèi)亂的角度出發(fā)來看兩國微妙的關系;而他凄涼的晚年,則放在《蹇叔哭師》中講述,以與晉文公的善終做比較。又如晉國的謀士士會,經(jīng)歷了晉國戰(zhàn)勝楚國的城濮之戰(zhàn),也經(jīng)歷了晉國為楚國所敗的邲之戰(zhàn);見證了趙氏家族一步步登上專權的高位,也見證了這個家族被屠戮的慘烈。因而對他的敘述被分置于《晉靈公不君》《邲之戰(zhàn)》《趙氏孤兒》等篇章中,各有側重。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周王朝一統(tǒng)寰宇、睥睨天下的氣象,到了春秋時期,已衰頹難見了。所可見的,是王臣們的異心,是王土的裂痕。一個個人物,就在這裂隙之中行列而來:魯隱公的溫吞與猶疑,息夫人的智慧與隱忍,晉國謀士士蒍(士會的祖父)的謀算與洞見,周襄王的短視與輕率……是他們共同完成了一個時代的構建,這也是本書書名的由來。
關于本書所涉疆域,在此摘錄童書業(yè)先生的《中國歷史地理論集》中對東周及各主要諸侯國疆域的部分敘述,以便讓讀者有所印象:
朱夏楠,出生于浙江寧波,畢業(yè)于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現(xiàn)為文學雜志編輯。曾參與《中國文學年鑒》先秦兩漢文學研究綜述及相關著作評介的撰寫工作,以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先秦傳播研究項目的文本整理工作。入選浙江省第五批新荷計劃
人才庫。作品散見于《作家》《詩刊》《美文》《青年文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