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與活動指導(第四版)》是適用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學習和在職教師進修的一本專業(yè)必修課教材,教材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以及有關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標準的精神與內容,結合作者近年來所承擔的幼兒園數學課程實踐研究中取得的部分成果,從幼兒園課程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概念、方法、原則,以及整合式課程模式下的數學教育和數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進行了論述,力求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課改信息,體現理論性、系統(tǒng)性、針對性、應用性、反思性。
同時,為幫助學生和教師更好地領會和掌握幼兒園數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等問題,本書的學習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拓展資源(幼兒園集體數學活動、區(qū)角數學活動、日;顒又械臄祵W滲透、數學學習案例、集體活動視頻、教學考試大綱),以支持學習者更深入地理解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及數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1.從學前兒童數學學習的概念與方式談起,梳理其意義、過程及目標。本書從為基礎的理論內容起始hi,首先對學前兒童數學學習是什么、為什么、歷史發(fā)展等問題進行了逐一的分析,幫助學習者打好學習的基礎。
2.從學前兒童數學學習核心經驗出發(fā),詳解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本書梳理了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中的五個核心經驗,并圍繞各個核心經驗下每年齡段幼兒的發(fā)展特點,進行詳細的闡述。
3.從學前兒童數學學習的各個途徑出發(fā),呈現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各類案例。
本書包括以下欄目及學習,理實一體,支持學習者的學習:
☆集體活動
詳細呈現了幼兒園集體數學教育活動方案,以使學習者更好地領會和掌握數學教育在幼兒園中的實施。
☆區(qū)角活動
完整提供了包含材料、玩法的幼兒園區(qū)角活動方案,幫助學習者體會促進數學學習的意義與方法。
☆日;顒
從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性和數學學習的生活性出發(fā),收集了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在生活中的滲透與運用。
☆案例分享
全面展示了教師觀察記錄、活動開展實錄等學前兒童數學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案例。
☆微課資源
精心挑選了幼兒園數學活動實錄,展現了學前兒童數學學習核心經驗的學習。
章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概述
節(jié)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的早期數學認知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任務
第二章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節(jié)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目標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內容
第三章 有關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理論流派與研究動向
節(jié) 列烏申娜的數學教育思想與蘇聯的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第二節(jié) 皮亞杰的兒童數學學習研究與建構主義數學教育
第三節(jié) 蒙臺梭利與蒙臺梭利課程中的數學教育
第四節(jié) 凱米、格里芬的數學教育思想與美國的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第五節(jié) 有關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發(fā)展和研究動向
第四章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節(jié)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途徑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方法
第三節(jié)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第五章 學前兒童感知集合與模式的發(fā)展和學習
節(jié) 關于集合與模式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感知集合發(fā)展的特點
第三節(jié) 學前兒童有關集合概念的感知與學習
第四節(jié) 學前兒童模式概念發(fā)展的特點
第五節(jié) 學前兒童有關模式概念的感知與學習
第六章 學前兒童數概念與運算能力的發(fā)展和學習
節(jié) 關于數與運算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數概念發(fā)展的特點
第三節(jié) 學前兒童有關數概念的感知與學習
第四節(jié) 學前兒童運算能力發(fā)展的特點
第五節(jié) 學前兒童有關加減運算的感知與學習
第七章 學前兒童空間與時間概念的發(fā)展和學習
節(jié) 有關空間、時間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空間形體概念的發(fā)展與學習
第三節(jié) 學前兒童空間量概念的發(fā)展與學習
第四節(jié) 學前兒童空間方位概念的發(fā)展與學習
第五節(jié) 學前兒童時間概念的發(fā)展與學習
第八章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評價
節(jié)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評價概述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數學能力發(fā)展的評價
第三節(jié)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活動的評價
第九章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節(jié)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依據和原則
第二節(jié)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取向
第三節(jié)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過程
第四節(jié) 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附錄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課程教學(考試)大綱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