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基礎:21世紀的生物學新發(fā)現(xiàn)(說透人性深處的欲望,揭露行為背后的生物學基礎)
定 價:54 元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自詡為獨一無二的存在,認為自己是地球上同時擁有非物質的靈魂和物質的身體的物種。這種觀點并非只有優(yōu)點,身體和靈魂在很多方面都不可共存,它們總是將人類朝著兩個相反的方向撕扯--這就為我們理解人性提供了基礎的觀點。 到了21世紀,生物學研究讓人們意識到,過去那種一成不變的、決定論的人性學理論不再適用,一種運用物質來解釋人類本質、幫助人類認識并了解自己的全新觀點出現(xiàn)了。正如作者所說,現(xiàn)在我們可以更好地解釋多變的人性,解釋我們有時候膚淺無聊的期許,以及我們越來越明顯的放縱行為。
讀這本書請做好準備:假裝自己是一個剛剛登陸地球的外星人,重新審視周圍的世界。拋開一切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拋開一切刻板印象,以局外人的視角重新審視人類這個物種,用更客觀的視角看待事物。
前 言 一切都變了,但其實又沒什么變化。 我們已經(jīng)進入21世紀,邁過了第三個千年的門檻,進入了一個看似潛能無限的世界?茖W技術的旋風為我們帶來了一種與20世紀完全不同的理解物質世界的方式,但這還不是全部。引人注目的進步應該體現(xiàn)在我們對環(huán)境的影響能力上,這種環(huán)境既指我們周遭的環(huán)境,也指我們共同生活的大環(huán)境。其實這種影響能力僅依靠交通方式、通信方式、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醫(yī)學、外科學、電子技術、工程學、基因工程的出現(xiàn)就能得以實現(xiàn),當然,也不能忘了,還有武器。很不幸的是,武器也確實是我們影響環(huán)境的幫兇。所有這些新事物一起造就了一種在百年前完全無法想象的新文明。 只有一個要素擾亂了這看似方興未艾的新紀元,這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就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但確實是人類。千百年來"人類"這一概念從未發(fā)生過變化。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人類是由兩個要素組成的:我們是一種由一個物質要素--身體,和一個非物質要素--精神、靈魂或者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說的"the mind"(思想)組成的生命形式。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人能夠證實這種人類構成的二元論的真實性,但這個傳說卻一直生機勃勃持續(xù)至今。原因何在?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非物質要素"是我們能夠找到的,解釋我們對自身認知的好也是有說服力的說法。誠然,宗教在人類對這一非物質要素的信仰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人文和社會科學也推波助瀾。但歸根結底這只是一個常識問題。你我都能感受到,人類是一種難以把握的存在,我們始終處在變化之中,我們無所不能,我們在經(jīng)驗中錘煉自己,我們被成千上萬種矛盾的愿景激勵著,但這些愿景通常都是虛妄無稽的。人類的上述特點與環(huán)繞我們的物質世界的運轉模式完全不同。物質世界嚴格遵照精準的法則運行,這使它具有可被預測的特點。由于我們需要一個不同于物質的要素來解釋人類的存在,就捏造了一個非物質的東西--靈魂。 奇怪的是,20世紀關于人類身體和大腦工作原理的相關發(fā)現(xiàn)并沒有動搖這種非物質要素存在的說法。相反,這些發(fā)現(xiàn)使之更加根深蒂固。20世紀的科學給我們提供了一種一成不變的、決定論的生物學:我們自父母那里繼承到了無法改變的基因。這種遺傳機制與我們對自身的感知并不兼容,這使非物質要素的說法更加必要、更使人信服。但是如今,21世紀來了,人類邁入了又一個新的千年,伴隨著新紀元一起到來的必然還有各領域的重大發(fā)現(xiàn),而這些大發(fā)現(xiàn)中有革新意義的應該就是那些支配我們身體與頭腦運轉的真正的生物學規(guī)律。這些新的認知勾勒出了一種更貼近我們的生物學,引導我們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己,而不用再借助靈魂、精神或者非物質要素等解釋。 我感受到了你的狐疑。幾乎沒有人聽說過這種無與倫比的發(fā)現(xiàn):它徹底改變了生物學的面貌,將我們從非物質要素這種解釋中解脫出來。你一定在想:"如果真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那一定盡人皆知!"大家不知情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我剛剛所說的不是類似暗物質、相對論或者抗生素的大發(fā)現(xiàn)。它不是一個、兩個或者三個重大發(fā)現(xiàn),而是成百上千個發(fā)現(xiàn)的集合。這些發(fā)現(xiàn)如果被單獨審視,并不會引起人們過多的重視,更不會登上報刊媒體的頭版頭條。它們革新性的影響力只有在結合起來的時候才能顯現(xiàn)出來。 如今,生物學可以輕而易舉地解釋多變的人性,解釋我們有時候膚淺無聊的期許,以及我們越來越明顯的放縱行為。生物學甚至可以為我們揭示幾千年來一直糾纏、撕扯人類社會的兩大流派--保守的唯靈論和唯物的進步論--的秘密。想要了解現(xiàn)今的人類究竟是什么(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也是令我們震驚的事情之一),就必須要回溯歷史,看看史前人類是什么。我們的生物學構成從史前到現(xiàn)在幾乎完全一樣,因為對于生物學來說,15000年就是一眨眼的工夫。我們頂著一顆上萬年來都沒什么變化的大腦生活著,但這就足以改變一切。 你大可放心,我之所以寫這本書,并不是為了否認靈魂或者是人類的非物質性,以便再一次彰顯生物學的全知全能。這種嘗試非常自負,并且徒勞。將人類靈魂簡化為物質的做法顯然行不通。這種還原論觀點只會加深人類軀體和我們感知到的非物質性之間的隔閡。相反,這本書中介紹的生物學新知將使生物學上升到非物質要素的層面,從而使該要素具體化,而不是全盤否定它。只是使非物質要素更真實。因此,真正無用且過時的不是靈魂,而是靈魂的非物質性,因為我們已經(jīng)不再需要借助它來解釋我們的感受了。 這本書存在的意義即在于此:它將為你揭示,人類非物質要素的具體化將是人類自古以來完成的革新性,也是意義的創(chuàng)舉。
皮耶爾·溫琴佐·皮亞扎(Pier Vincenzo Piazza) 意大利裔精神病學專家,神經(jīng)生物學家,法國國家健康與醫(yī)學研究院主任。通過研究成癮和精神疾病的分子機制,他為對抗唐氏綜合征、精神分裂癥和大麻素的影響開辟了新的藥理學類別。皮亞扎曾獲得法國國家健康與醫(yī)學研究院大獎,以及2015年法國科學院神經(jīng)科學大獎。
I 物 質1 非物質人類的傳說靈魂存在嗎? | 005思想的本質 | 008直覺靠譜嗎? | 020靈魂亦可被生物性解釋 | 0232 生物性和人性一樣變化無常搖擺不定的思想 | 029多功能樂器--基因組 | 031復調(diào)音符--蛋白質 | 034蛋白質的復調(diào)性從何而來 | 0393 生物性和思想都從環(huán)境中汲取養(yǎng)分生活經(jīng)歷可以直接影響思想 | 048生活中的偶發(fā)事件塑造大腦 | 051生活經(jīng)歷是如何在神經(jīng)元上打下烙印的 | 058生活經(jīng)歷影響全部生物性狀 | 063生活在持續(xù)的壓力中 | 069從有壓力到愛壓力 | 081生物性渴求生活經(jīng)歷 | 092II 渴 望1 生物性渴望自由自由是人類心之所向 | 097自由有什么用? | 101熱力學的奴隸 | 111生物性解救了我們這些熵奴 | 120從快樂地活著到為享樂而活 | 134自由的生物性讓我們變膚淺 | 1382 生物性催生了兩種存在方式快樂和幸福構建了兩極化的文明 | 141唯靈論與唯物論的生物性 | 143保守主義和進步主義的生物性 | 14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156讓折中穩(wěn)態(tài)的人主導世界如何? | 161回歸物質,未來可期 | 1693 生物性賦予生命意義生命:個體的催化劑 | 170獨一無二的人類 | 174獨一無二是真,高級卻未必 | 179III 過 度1 標準、正常、惡習、疾病標準與正常 | 193惡習:失常的正常行為 | 197疾。和耆蓙y的正常行為 | 204成癮是疾病還是罪行 | 2092 肥胖:水土不服的大腦發(fā)福乃智慧之果 | 218為什么不是人人都胖? | 221囤積脂肪是一個精密的生物程序 | 222不知節(jié)制很正常 | 225心寬體胖不可怕 | 226若人類可以按需進食…… | 229肥胖癥--與眾不同的疾病 | 2363 毒癮:病入膏肓的大腦毒癮--心理社會毒瘤 | 238為什么說人人都吸毒? | 240為什么要遠離毒品? | 245有人快樂,有人上癮 | 255合法與非法 | 256如何成癮? | 261導致成癮的腦部變化 | 271毒品成癮是行為疾病 | 275如何戰(zhàn)勝毒癮 | 277結 語 | 285生物概念便覽 | 289參考文獻 | 314致 謝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