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斐Basic:男士基本款》是知名新媒體品牌“杜紹斐”出版的第1本主題MOOK(雜志書)。旨在推廣時尚、健康的男裝文化的同時,幫助中國當下億萬“嗷嗷待哺”的直男,認識男裝歷史,了解男裝禮儀、培養(yǎng)男裝審美以及建立自己的衣著品格。
全書由“杜少做東”“基本款”“專家號”三個章節(jié)組成。在第一部分中,“杜紹斐”采訪到了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標志性人物:陳凱歌。陳導在訪談中暢聊了他青年時期的男裝時尚、追女孩之道以及婚戀觀等,內(nèi)容十分有趣且難得一見。第二章節(jié)從男士正裝、休閑西裝、襯衫、褲裝、鞋款以及配飾入手,全方位、無死角地梳理各個領域的基本款,逐個擊破搭配誤區(qū),引導直男在穿衣品位上“直上云霄”。最后一章是有趣的問答環(huán)節(jié),挑選了男士Z為關切的發(fā)型、穿衣原則等問題,耐心、細致地做出解答,讓讀者滿載而歸。
《有斐Basic:男士基本款》行文輕松活潑、幽默風趣,內(nèi)容夯實不注水,配上幾十幅高清西方時尚達人街拍照,誰讀誰就欲罷不能。
★ 男裝歷史、文化禮儀、穿搭教程,150萬男士的著裝導師杜紹斐首部作品,男裝界的“黎貝卡”,從時尚小白到業(yè)界大佬都在關注的優(yōu)質(zhì)內(nèi)容。
★ 名流大咖的時尚態(tài)度、各類男裝的基本知識、男士Z關心的著裝實際問題,這里都有!
★ 三聯(lián)生活書店+“杜紹斐”合作出品專注男士生活方式的《有斐BASIC》主題圖書。比老紳士《GQ》更年輕有活力,深度挖掘Z基本的時尚鐵則。
★ 66條純干貨男裝穿搭建議,超1億次閱讀量的精品文章,打造同類書翹楚。
★ 數(shù)十張精美歐版時尚街拍原圖,三種不同內(nèi)文紙全彩印刷,先鋒時尚設計。
★ 超大開本精美圖片,快速鎖定穿衣模板,滿足“讀字障礙”或過于繁忙的男性需求。
★ 詳細介紹男裝歷史、男裝文化、男裝禮儀;梳理了從頭到腳再到配飾的男裝基本款,擊破穿搭誤區(qū),指點穿搭迷津。是名副其實的男裝基本款穿搭寶典。
★ “男為悅己者容”,如果你有一個一年四季都穿格子襯衫的男朋友,那你就能依照本書打造你夢中的“劉昊然”“吳秀波”了。
★ 著名平面設計師、《知日》系列視覺締造者馬仕睿親自操刀設計,為讀者打造走在設計界潮流前端的封面、版式,變幻多端的內(nèi)文紙,給讀者精致的紙書閱讀體驗。
為什么做一本雜志書?
文/杜紹斐
我不得不把書架再清空一次,擺上些更值錢的物件。畢竟均價十萬一平方米的北京房,拿三十萬的面積裝一堆三塊錢一斤的舊書就顯得過于奢侈。
但有房總歸算好,經(jīng)濟不景氣,房租開始跳著幾千漲,朋友總抱怨原先搬次家最頭痛丟書,現(xiàn)在是根本住不起能放書的房子。丟了買房買車的資格,丟了存款,還可以精神勝利,但若連那點書上的書卷氣也丟了,真不知道老大一個活人還剩下點什么。
我最懷念黃金時代雜志的書卷氣,倒不是懷念那些浮華的間距,流離的封面,而是銅版紙掀開時特別的一縷油墨味道,海水般腥甜,報刊亭用塑料包裝紙包裝起另一個世界,但撕開的時候,鼻子總不會騙人。
時間總能改變一切,比如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油墨分子何時跟氧氣密謀好一場私奔,又帶著油墨的味道在哪一天煙消云散。又比如雜志也愈來愈薄,蘋果和谷歌用數(shù)字革新了媒體業(yè),也不小心弄丟掉那無關緊要的一縷書的味道。
和味道一起消失還有讀書的心境,誰還會讀書?數(shù)字設備蜜糖般的誘惑,使我每天起床和入睡前,必須打開手機查看最后兩條微信和朋友圈。一個又一個的小紅點,都市的新G點,持續(xù)分泌的多巴胺,一輪又一輪的廉價快感。
去年夏天,我回老家看父母,大城市的都市病發(fā)作,在周末下午總想出門喝杯咖啡,開車抵達附近的一家韓國式咖啡館,點好咖啡爬到二樓吸煙區(qū),眼前的場景非常震撼:烏泱泱一片人都抱著手機,插著充電器,低頭王者榮耀。
多年前的包夜網(wǎng)吧也像這樣,永遠煙霧繚繞,人體橫七豎八,看不出顏色。就像黑客帝國腦后插管的高科技未來,沒有人需要動腦思考,享受高科技一輪又一輪的生活滿足就好。
越來越小的數(shù)字設備,越來越快的刺激頻率,正將每一個人的時間和注意力無限分割,不斷投入到無邊無際的商業(yè)陷阱中。一切都與讀一本書需要的沉靜與克制形成天生的背離。
美國人出版過一本書,內(nèi)容就是抨擊數(shù)字設備對大腦結(jié)構(gòu)的改變,高強度的注意力毒劑正侵蝕著突觸結(jié)構(gòu),長久下去,喪失掉的不僅是注意力,更是每個人不會再生的最寶貴的時間資產(chǎn)。工業(yè)革命帶來的,信奉著知識就是力量的知識階層正被信息革命迅速瓦解,時間與注意力將成為新的奢侈品,直到高科技徹底支配人類時間的那天,它就統(tǒng)治了一切。
大潮所至,你該指責誰呢?好像你不能指責咖啡館的空調(diào)夠涼快,充電口夠多,即使當天我坐下來,也忍不住五分鐘就劃一次手機。你也不能指責可笑的美國人專門寫本書,就像我壓根靜不下心讀過這本書,卻可以根據(jù)網(wǎng)絡書評對這本書發(fā)表一番高見。
今年初,我嘗試重拾讀書的習慣,卻最大的困難已不是如何找到好書,書評到處都是,而是真的沒辦法集中精力閱讀完一頁紙,最多三行字,注意力便已飄遠。回頭想來,那些堅持斂氣看書的人,早在這個聒噪的時代甩開我太遠,這是個徹底的壞消息。
但也有好消息,讀書識字這件事,向來是少數(shù)人的游戲。歷史上任何一個舊時代,識字率都未超過百分之五,不是世界再變得更壞,也許只是越來越多不會說話的人學會了表達,聒噪也在所難免。
絕大多數(shù)人不再思考,堅持思考的人就已經(jīng)逆流而上,當絕大多人不再讀書,還在讀書的人就已在撿拾與眾不同的光芒,最新鮮的思想理應誕生在最新鮮的頭腦,最熱絡的思想也理應逆流而上,思考像個小孩子,總習慣躲藏在文字后面。
知易行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多數(shù)人理應不做任何改變,淡淡丟下一句:世界不會好了。只有少數(shù)想活過的人,才會選擇拔掉腦后的管,吃下紅色藥丸,或者把大錘扔向屏幕,或者打開一本書。漠視雜音,才可能直入內(nèi)心。
三年前,我開始創(chuàng)辦《杜紹斐》,便被人冠上個新媒體創(chuàng)業(yè)者名頭,攤子越來越大,便沾染越來越多向融資估值看的氣息,心里難免越來越焦躁,生怕自己矮別人一頭。但如今回頭看看,這彈指一揮的短短三年,竟已充滿太多雨打風吹去的朱樓往事,賓客散盡,廢墟一片,雁過無留痕。
新媒體做得多了,更發(fā)現(xiàn)有一些話,不可能在熒光屏幕上永久沉淀,因為電池總會失效。也總有一些文字,必須要沾染上紙面上沉靜和粗糲的質(zhì)感,才變得更有分量。于是暗中萌生出做一本雜志書的想法,想給未來和過去留下些淺薄的什么。
清理書架上雜志的過程遠比我想象的困難,掃視書架上擺放的每一個月份,略加回想,便不勝唏噓。時間不舍晝夜,每本雜志都像忠誠的筆記員,鄭重其事的在書脊記錄下某年某月。讓每一本雜志都能勾起你的那時那景,在這一點上,雜志還遠比書來得更加殘酷。
感謝三聯(lián)書店的鄺芮與《三聯(lián)生活周刊》楊璐的不離不棄,從策劃到落地,這薄薄百多頁紙竟消耗掉近一年時間與心力。也希望這份雜志書,將成為這個時代逆流而上的一分子,不僅是文字的,圖片的,更是時間與空間的一次全新凝結(jié),永久凝結(jié)住你閱讀此書時的情景與心境,在角落中,等待油墨味道散盡后的再次喚醒。
不賺錢,也未必賺吆喝,但為什么要做一本雜志書,原因就大概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