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美論》遵循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方法論原則,從哲學、美學、闡釋學、神話學等視野,援引文化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科學的思想資源,對屈原和楚辭進行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探究,分別對創(chuàng)作主體和藝術文本展開新的歷史語境下的運思和言說,以求達到中西互補和古今滲透之理論目標。在深入詮釋的前提下,提出一系列具有美學意義的見解!冻o美論》分為兩個邏輯關聯(lián)的結構:其一,作家研究。對創(chuàng)作主體——屈原予以心理情結的邏輯分析和理論綜合,闡釋詩人心理深層的辯證聯(lián)結的孤獨情結、癡狂情結、戀美情結、死亡情結,藉此獲得對詩人精神結構和創(chuàng)作心理的深度探究。其二,文本研究。從現(xiàn)象學、闡釋學、接受美學的視野以及運用傳統(tǒng)的訓詁、考據(jù)等方法,對楚辭文本進行新批評主義的“細讀”(Close reading),展開深入細致的具體研究,由此獲得一些新的美學觀并作出進一步的邏輯推論。
顏翔林,男,江蘇淮安人。文學博士、哲學博士后。溫州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水鄉(xiāng)澤國的洪澤湖畔賦予本真而豐富的自然體驗,南國楚風熏染思與詩交融的美學追求。出版專著:《懷疑論美學》、《死亡美學》、《后形而上學美學》、《宋代詞話的美學研究》、《歷史與美學的對話》、《當代美學教程》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chǎn)》、《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學術月刊》、《社會科學》、《外國文學研究》、《電影藝術》等刊物發(fā)表一百余篇論文。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課題多項,獲省、部級獎多項。
上編 詩人研究
第一章 孤獨的行吟者
第一節(jié) 帝高陽之苗裔兮
第二節(jié) 顏色憔悴,行吟澤畔
第三節(jié) 鳥飛反故鄉(xiāng)兮
第二章 香草美人——戀美情結
第一節(jié) 自戀與他戀
第二節(jié) 屈子之戀:美人·美神·美物·美政
第三章 癡狂的人生境界
第一節(jié) 沉醉的詩性人生
第二節(jié) 天問與自問
第三節(jié) 悲莫悲兮生離別:放逐與求索
第四章 生與死的對話
第一節(jié) 詩意地思:夢幻——超死的工具
第二節(jié) 詩意地死:自沉——審美的永恒生成
下編 文本研究
第五章 生命與美交織的神話空間——《離騷》論
第一節(jié) 結構分析
第二節(jié) 神話與詩
第三節(jié) 真理與歷史
第四節(jié) 幻想與神游
第六章 詩與思語言與神話——《天問》論
第一節(jié) 哲學與詩的融合
第二節(jié) 提問與反思
第三節(jié) 語言與神話
第七章 巫術與宗教 音樂與舞蹈——《九歌》論
第一節(jié) 五音紛兮繁會
第二節(jié) 舉長矢兮射天狼
第三節(jié) 華采衣兮若英
第四節(jié) 美要眇兮宜修
第五節(jié) 目眇眇兮愁予
第六節(jié) 乘清氣兮御陰陽
第七節(jié)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第八節(jié) 乘白黿兮逐文魚
第九節(jié)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第十節(jié) 子魂魄兮為鬼雄
第十一節(jié)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第八章 夢幻的癡情生命的悲劇意識——《九章》論
……
主要參考文獻
主要人名、術語對照
后記:桃花潭
我們之所以論定屈原有戀美情結,其中含有對“美物”的愛戀,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南國楚地的環(huán)境、氣候、物產(chǎn)等自然因素。屈原的審美觀察力十分敏感,這與古人和自然之間的本能親和有關。天人合一、物我不分的詩性思維又將主體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上升到新的境界。南國楚地的豐富自然物,提供了詩人對自然美愛慕的客觀條件。屈原對自然美的審美沖動極度擴張,他迷戀香草花卉,山水云霞,虹霓日月,飛禽走獸……總之,詩人直覺地喜愛在他看來符合審美標準的自然對象。而這種本能的審美沖動,由于自然宗教意識的作用,詩人將自然領悟成為具有生命的精神對象,甚至將之作為宗教化的圖騰對象來對待,于是轉換為詩性的審美崇拜和審美迷狂:視之為自我生命和情感的異在或延伸,自然美被賦予了神靈的地位和深刻的意義,成為精神的棲居地和靈魂的家園,乃至具有了終極價值的象征。這就是屈原的美學邏輯。同時,詩人還將自然附會著人格內容和倫理概念,這反映了先秦時代的“山水比德”、“水玉比德”的美學觀念對詩人的潛在影響。
屈原對“美物”的迷戀也可分為這樣幾類:一是以香草花卉為主要意象的植物類;二是以蟲魚禽獸、虬龍鳳凰為主要意象的動物類;三是以山水泉石、日月星辰、雷電云霞等為主要意象的無機物類。這三類對象,有些屬于現(xiàn)實世界的客觀存在物,有些則屬于詩人虛擬的神話世界的主觀想象品。
首先,《楚辭》較《詩經(jīng)》而言,有著更廣泛的自然美的表現(xiàn),這一方面是因為在地域意義上,“《楚辭》文化”比“《詩經(jīng)》文化”具有更豐富的自然環(huán)境的決定因素,南方比中原有著氣候、土壤、植被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隨著歷史、經(jīng)濟、技術、文化的發(fā)展,人們對自然的審美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張揚,“《楚辭》文化”顯然比“《詩經(jīng)》文化”具有了更廣泛而豐富的對自然美的體驗和概念。屈原在《楚辭》中涉及到多種植物,如有:江離、辟芷、秋蘭、木蘭、申椒、菌桂、蕙苣、留荑、揭車、杜衡、芳芷、秋菊、胡繩、芙蓉、幽蘭、瓊枝、榮華、杜若、芳椒、石蘭、疏麻、瑤華、女蘿、辛夷、幽篁、三秀、松柏、橘樹……有些草木,現(xiàn)實界并不存在,是神話意義上的象征品。它們一方面作為表情寓意的能指符號,另一方面也作為屈原心目中所珍愛的自然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