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無法阻擋汽車技術前進的腳步
當你在街邊停下你的跑車
我就該知道
不會一直這樣下去
——《小小的紅色科爾維特》 (Little Red Corvette)
普林斯(Prince)
在福特的首款T型車駛下流水線之后的第二個十年里,發(fā)明家們開始專注于消除汽車應用鏈中的最后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駕駛?cè)。?jīng)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努力后,這項工作即將得出成果。然而,這可能帶來更優(yōu)質(zhì)、更安全的生活,也可能剛好相反。本書將展示這兩方面的前景,以及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同時提供最佳應對策略。
在1939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通用汽車公司贊助了一處名為“公路視角”的未來世界展項。游客坐在可以發(fā)聲的未來座椅上,行駛?cè)种挥⒗铮瑸g覽35738平方英尺的比例模型景區(qū),景區(qū)按想象中的1960年的情景搭建:自動化公路連接一切,包括流光溢彩的城市、蔓延舒展的郊區(qū)、廣袤無垠的鄉(xiāng)野以及現(xiàn)代而高效的工業(yè)區(qū)。
未來世界展項的設計者是工業(yè)及戲劇設計師諾曼??貝爾??蓋迪斯(Norman Bel Geddes),他在《魔術公路》 (Magic Motorways)一書中寫道:“這個未來世界展項是一個大比例的模型景觀群,幾乎包含了美國的所有地形,展示了未來公路系統(tǒng)在全美的分布與走向,穿越山脈,跨越河流和湖泊,通過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而且盡量取直線道路,并始終貫徹公路設計的四大理念:安全、舒適、高速和高效!睂τ诋敃r剛剛經(jīng)歷了大蕭條之苦的人們來說,這個場景無疑是一場烏托邦式的夢境。
到了1960年,也就是我12歲那年,人們依舊開著傳統(tǒng)汽車,行駛在并不那么自動化的公路上。同年6月19日,距我家兩個區(qū)以外的布朗克斯區(qū),一座號稱“全球最大”卻只是曇花一現(xiàn)的游樂場開門營業(yè)了。我家隔壁鄰居是一位紐約市政建設局的官員,他給了我們兩張免費的游樂場入場券,于是我22歲的哥哥布萊恩就帶我去了。這座游樂場真的很大,擁有205英畝的占地面積、可通航里程達8英里的水道、車位達8500個的停車場,以及37個大型景點。我記得一個景點再現(xiàn)了1906年的舊金山地震,一個景點模擬了芝加哥大火(每過15分鐘就會有燃氣噴出來將建筑模型點燃,小孩子們就用老式唧筒給滅火龍頭加壓,澆滅火焰),還有一個景點每天表演一場西部槍戰(zhàn)決斗。
在這些游覽項目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輛汽車行駛在可以自動糾正方向偏離的車道上,有點類似如今的自動駕駛儀。這種不用操縱方向盤就可以開車的駕駛方式(我玩的時候當然還是在假裝轉(zhuǎn)方向盤)帶給我這個12歲少年的震撼,超過了那些重現(xiàn)歷史的游玩景點。
1964年,我參觀了在紐約皇后區(qū)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乘坐了一臺“飛機式自動領航汽車”。自此,“自動駕駛汽車”這個理念就根植于我的心中,而且也一定根植于其他許多人心中,可謂是一個充滿無限潛力和可能的夢想。當然在當時看來,大規(guī)模應用的無人駕駛也只能是一個夢想。
我的第一輛汽車很像一輛“噴氣式汽車”,至少在我看來很像。那時,我經(jīng)常騎自行車給家里位于紐約南布魯克林的食雜店送貨。到了1966年,我用攢下的跑腿錢買了一輛1960年款的雪佛蘭“黑斑羚”二手車。車尾的兩個鰭狀造型就像一對飛機翅膀。每年,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盼著這對鰭片能長大,因為鰭片越大,這車開起來就越像飛機。當你在高速路上全力加速時,甚至會覺得自己正在御風而行。
今天,面向大規(guī)模應用的自動交通體系已經(jīng)很清晰了,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究也已經(jīng)深入開展。2016年10月,優(yōu)步的OTTO分部開發(fā)了一輛自動駕駛貨車,裝載著200箱啤酒在科羅拉多州的公路上行駛了120千米。這次試運行配置了一名駕駛?cè)耍皇窃隈{駛室放松休息。特斯拉的車主可以下載一個自動引導程序,有了這個程序,駕駛?cè)嗽诠飞像{駛時只需輕輕撥動一個信號開關,車輛就可以自動改變車道,無須人工干預。自動駐車更是許多品牌的汽車早已實現(xiàn)的功能。在哥德堡街頭,瑞典汽車制造商沃爾沃推出了多款自動駕駛汽車。全球還有更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fā)和推廣的實例。所有主要的汽車廠商以及許多公立或私立的研究機構(gòu)都在自動交通領域加大了投入。
如同騎馬和乘坐馬車兜風已經(jīng)成為景點的游覽項目一樣,有人駕駛汽車也會成為一個引人回憶的“老物件”,因為無人駕駛的轎車、公交車和貨車終將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得到普及。1990年上映的非主流科幻電影《宇宙威龍》(Total Recall)中的那個無名城市擁有一個無人駕駛出租汽車隊,阿諾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跳上其中一輛車,安全地穿行于車流和行人之中。該片故事情節(jié)的時間設定是2084年,而大部分交通運輸專家認為在2075年前有人駕駛汽車就可以被全面取代;另有部分人的預測更激進:21世紀中葉即可。
到2025年,解放雙手的駕駛方式將像20世紀90年代早期的不停車收費方式一樣得以普及。到2035年,行駛里程的大部分將由機器完成,只有少數(shù)復雜路況需要人工駕駛。有人駕駛汽車退出歷史舞臺的確切時間其實并不重要,但是其徹底消失必將對我們的交通運輸系統(tǒng)造成極大的沖擊,我們要為此早做準備。與此對應的是,無人駕駛技術必將成為汽車領域新的投機熱點,可能會帶來大范圍的變革與動蕩。一些未來學家和政策專家還談到了可能在部分甚至全部道路上禁止有人駕駛。
本書將討論無人駕駛技術帶來的變革和沖擊,以及在這些沖擊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這種影響包括好的、壞的,還有丑陋的)之前,個人、社會和政府應做何選擇。本書的論題將涉及我們的家庭生活、個人工作、商業(yè)、政治、倫理、環(huán)境、旅游、健康,以及我們的心態(tài)。全世界的運轉(zhuǎn)都需要貨車、出租車和公交車駕駛?cè),也離不開火車乘務員等職業(yè)。據(jù)估計,七分之一的美國人的職業(yè)都與交通運輸有關。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借助一種交通方式到達自己的目的地、獲取物品和接受服務,所以在無人駕駛浪潮面前沒有人能置身事外。無人駕駛技術就好比一座火山,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冒煙了,當巖漿噴涌而出時,我們應該做好準備。
優(yōu)步,以及Lyft、Gett和Via等其他基于手機APP運營的按需叫車服務給整個工業(yè)化世界都帶來了沖擊,幾乎所有城市都在這種技術發(fā)明和應用面前顯得措手不及,而且多數(shù)城市也并不歡迎這種技術。在巴黎、多倫多、布魯塞爾,以及在荷蘭、德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qū)、日本、泰國、印度和其他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優(yōu)步的服務范圍被壓縮,甚至遭到部分或完全的禁止。在倫敦,出租車駕駛?cè)税l(fā)起了抗議。紐約市政當局也推出了針對APP叫車服務的禁制令,盡管該政令很快就被取消了,但是很有可能再次出臺,因為研究顯示:全社會APP叫車服務的行駛里程越長,道路平均行駛速度就越低。
指責這些城市沒有充分預見到APP交通服務的來臨是不公平的,因為誰也不能未卜先知,包括我在內(nèi),我們從沒經(jīng)歷過如此迅速的交通方式變革,也料不到人們的出行習慣會發(fā)生如此戲劇性的轉(zhuǎn)變。優(yōu)步的業(yè)務始于2010年,到2017年公司市值據(jù)報道已達到700億美元,并且由于其令人羨慕的或者說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而在社會生活乃至政治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當無人駕駛汽車取得統(tǒng)治地位之后,APP叫車服務將只是整個交通藍圖的一部分而已。無人駕駛汽車業(yè)務正在成長為一個價值數(shù)萬億美元的產(chǎn)業(yè),市值將超過當前亞馬遜和沃爾瑪?shù)目偤,而且憑借其巨大的經(jīng)濟總量必將成為一股空前的政治勢力。從歐洲到非洲,再到亞洲,從專家學者到全球相關產(chǎn)業(yè)的利益相關人和消費者,大家都在對無人駕駛汽車產(chǎn)業(yè)做出各種驚人的預測。波士頓咨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認為,到202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將達到420億美元的規(guī)模。Infoholic研究有限公司(Infoholic Research)認為,來自無人駕駛汽車產(chǎn)業(yè)的財政收益將以39.6%的年均增速發(fā)展,到2027年,全球范圍的收益將達到1268億美元。世界經(jīng)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給出的預測更加吸引眼球:汽車領域的信息技術革命將給全世界帶來3.1萬億美元的“社會綜合收益”,這種收益主要來自各種成本的下降,包括個人購車、日常保養(yǎng)、事故維修、燃料消耗、購買保險等費用的下降,還有降低碳排放帶來的全社會效益。英特爾公司則認為,到2050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產(chǎn)業(yè)將會形成一個價值7萬億美元的“出行搭乘經(jīng)濟”。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當今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汽車公司的總市值為0.65萬億美元。
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發(fā)展,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種是類似諾曼??貝爾??蓋迪斯(Norman Bel Geddes)所設計的那種“烏托邦式的夢境”,認為無人駕駛技術是十全十美的,為社會帶來的是“安全、舒適、高速和高效”;另一種看法則認為,過度的自動化和無人化潛藏著巨大的禍患。在迪士尼出品的電影《機器人總動員》(Wall??E)中,因環(huán)境災變而逃離地球的人類難民,在太空船中得到機器人保姆們無微不至的關照,懶惰得連一個指頭都不愿意動,結(jié)果現(xiàn)代智人最后僅存的這個族群一個個變得腦滿腸肥、臃腫異常。以此為借鑒可以推想: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出行自動化和便利化的提高,因車禍而傷亡的人會越來越少,但罹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人數(shù)會激增,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這種發(fā)展前景是得不償失的。另外,我還有這樣的擔憂:高度發(fā)達的自動交通系統(tǒng)會把“逐利而為”的商業(yè)丑惡面無限放大——只為付得起錢的人提供服務。而極低收入的人群只能選擇性能差、頻次低、可靠性不佳,甚至令人作嘔的交通工具,如果他們還有得選擇的話。
交通科學的前瞻者們還指出,毫無保留地全力開發(fā)無人駕駛技術還可能帶來其他負面影響。交通領域的一位未來學家伯恩??格魯什(Bern Grush)(本書后文將提及)認為,無人駕駛技術將帶來一些出乎意料的后果:“無人駕駛汽車就像智能手機,人們總想過幾年就換一輛新的。全球汽車保有量將從現(xiàn)在的10億輛多一點增長到20億輛,然后是40億輛,以大約每20年翻一番的速率增長。這種高速攀升的情形就像20世紀初發(fā)生的那樣:1900年,美國僅有8000多輛汽車,到1914年達到了170萬輛。當然,這個速度比“20年翻一番”要快得多。
“現(xiàn)在,我們可以認為無人駕駛汽車和普通汽車的平均價格差不多,大約2.9萬美元一輛!备耵斒怖^續(xù)論述,“但是到2040年,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僅需0.75萬美元。若干原因會導致這種下降,例如活動零部件的減少以及制造技術的進步。(我們)會更喜歡‘打印’一輛汽車,例如在亞馬遜網(wǎng)店或者本地的3D打印店訂購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隔天就能到貨。這不是開玩笑,這是實實在在可能會發(fā)生的事情。”他進一步告誡道。
另外,這種未來汽車不僅價格低,而且功能多,人們可以在里面工作、休息和娛樂,所以“買一輛來做私家車”的吸引力也會很強烈。進一步地,由于這種無人駕駛汽車更新?lián)Q代很快,因此人們更傾向于頻繁購置新車型,就像今天購買智能手機一樣。現(xiàn)在,人們換車的間隔期大約是10年,而換手機則只需要間隔兩三年。然而,未來人們更換汽車的頻率將與更換手機一樣。那樣的話,載客運行的車輛將被迫與大量廢棄不用的車輛爭路行駛。
福特汽車公司的執(zhí)行主席比爾??福特(Bill Ford)認為,到2050年將出現(xiàn)全球規(guī)模的大擁堵,“如果我們繼續(xù)當下這種模式的話”。格魯什和福特警告的“當下這種模式”,指的就是私家車過度發(fā)展,一人一車的出行模式在交通總流量中占比過高。福特進一步解釋道:“道路設施滿足不了如此巨大的車輛通行量,大規(guī)模的擁堵將是不可避免的,這將影響到環(huán)境、健康和經(jīng)濟發(fā)展,降低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
對于個人生活來說,無人駕駛汽車也會帶來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好的一方面是,千千萬萬的生命將被挽救,因為無人駕駛時代的交通會更安全、更具可預測性。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貨車、出租車、優(yōu)步等APP服務叫車、公交車等有人駕駛車輛的駕駛?cè)藢⑹スぷ,必須學習新的技能,以應對交通市場的變革。城市公共交通系統(tǒng)也會遭到自動駕駛技術的巨大沖擊。當然,諸如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這樣的精英與改革領袖們,是看不慣公共交通服務的:
我認為公共交通是痛苦的、折磨人的。你為什么要搭乘一輛上面還有很多其他陌生人的交通工具呢?這些人的出發(fā)地和目的地跟你都不一樣,你不能在自己預想的時間出發(fā)和到達,也不能在自己期望的地點上車和下車。而且公共交通的運營時間是有限制的。這玩意糟糕透了,沒有人會喜歡。再說車上這一票陌生人中,說不定哪位就是個連環(huán)殺手……所以大家都喜歡享受獨立交通: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的車子我做主。
這種對于公共交通的指責是片面的、不合邏輯的,或者說是過于意氣用事的,并不具有建設性。一套良性運作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能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環(huán)境效益,如果我們能夠把握正確的方向,其負面影響是可以被最小化的,有些方面甚至可以消除。本書就是基于這種理念,著力展示如何“把握正確的方向”。
如果政府和規(guī)劃部門沒有為即將到來的無人駕駛技術革命早做準備,那是不可原諒的。政府行動滯后會帶來損害,更糟的則是繼續(xù)允許私人行業(yè)利益把控話語權(quán)并左右公共政策。我們現(xiàn)在就應該考慮無人駕駛汽車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家庭、倫理和環(huán)境。為此,我對事關商業(yè)、政治和社會政策等各方面的問題做了充分的評論和分析。例如,工會需要對無人駕駛浪潮早做準備,準備得越早,收益越多。另一個例子是城市中心區(qū)對無人駕駛汽車提出的挑戰(zhàn),試想一下,未來一位商人要去曼哈頓中心區(qū)參加公務活動,如果他開私家車去,就要付出比今天貴三倍的停車費;如果他選擇智能化的無人駕駛汽車的話,只要告訴汽車行車路線、何時停車即可。
無人駕駛汽車還可能改變我們目前既有的公路系統(tǒng)。由于無人駕駛汽車對行駛軌跡的控制非常精準,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再為6英尺寬的汽車配置12英尺寬的車道。而同樣是總寬度36英尺的道路,由3條12英尺寬的車道改為4條9英尺寬的車道,所需成本只是重新畫線。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xiàn)專供無人駕駛汽車行駛的車道。在城市中心區(qū),傳統(tǒng)觀點認為不宜規(guī)劃過多的道路,但是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可以把車道改窄,以增加公交車道、自行車和行人活動區(qū)域、戶外商鋪、綠化帶以及其他社區(qū)設施。在許多郊區(qū),無人駕駛汽車服務可以連接居民點和現(xiàn)行的公交線路,或者設計專門由無人駕駛汽車運營的新的公交線路。
以上只是列舉了即將到來的無人駕駛浪潮的幾個方面。我們目前正處在一場由無人駕駛技術引領的巨大變革的前夜,也許讀者此前還沒意識到這一點。如果您對此還有所懷疑的話,不妨回顧一下過去幾十年里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初次求職的領域與方向:在20世紀80年代,很多人去了華爾街及其周邊街區(qū)(行業(yè)),那里是運輸錢的地方;到了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初出茅廬的精英們轉(zhuǎn)而投向運輸數(shù)據(jù)的地方,硅谷、各色“.com”公司,以及其他信息技術熱點行業(yè);今天的青年才俊們則紛紛投身于,也可以說是被吸引至,各種高科技造車企業(yè)和研究機構(gòu),這里運輸?shù)氖侨撕拓洝_@充分預示著:當今和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熱點是無人駕駛汽車產(chǎn)業(yè)。
我喜歡的小說之一是杰克??芬尼(Jack Finney)于1970年創(chuàng)作的Time and Again。故事的主人公西蒙??莫里(Simon Morley)參加了一項政府計劃,穿越回到了1882年。他住進了達科塔公寓大廈(Dakota Apartment Building)\\[也就是前披頭士樂隊成員約翰??列儂(John Lennon)居住并遭遇刺殺的地方\\],并開始了在1970年的曼哈頓與1882年的曼哈頓之間的時光穿梭。19世紀80年代,比我父母從波蘭移居美國還要早大約40年,那時的紐約城還處在汽車發(fā)展史上的蒙昧時代,多數(shù)人沒見過汽車,對這個稀罕物一無所知,更別提坐進去兜一圈了。1882年后17年的1899年,亨利??布利斯(Henry Bliss)成為第一位死于車禍的行人。巧合的是,這起事故的發(fā)生地就在達科塔大廈北邊一個路口處。
我很想自己有機會穿越回那個年代,向當時的人們預言未來的汽車世界:到2018年,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數(shù)將達到130萬、傷者5000萬。我要告訴19世紀80年代的人們,在接下來的20世紀里,人類將經(jīng)受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磨難,但是機動車造成的傷亡人數(shù)要比這100年里所有戰(zhàn)爭造成的傷亡人數(shù)加起來還要多。我會向他們揭示汽車時代的優(yōu)點——全方位地提升生活品質(zhì),例如節(jié)約出行時間,促進經(jīng)濟繁榮,讓城市居民在一小時內(nèi)就到達鄉(xiāng)村,等等;與此同時,我也會告誡20世紀的人們,汽車是一柄雙刃劍,運用不當就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害。將上述信息和觀點運用于無人駕駛汽車,即構(gòu)成了本書的主旨。
讓我們把時間坐標拉回2018年,然后迎接一位來自2100年的訪客:他會滿懷欣喜地目睹我們現(xiàn)在的所作所為,還是嘆息痛恨于我們一手造成的禍及子孫的巨大痛苦與混亂,就取決于我們今天的抉擇。